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它,扬名于上海是目前国内仅存的五个国家级保密处方之一,其制作技艺更被列入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它颗粒细小、乌黑发亮、形如芥子,由牛黄、蟾酥、雄黄、麝香、珍珠和冰片六味中药配制而成,因其功效显著并起效迅速,故得名上海六神丸。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药丸 药效 国家级 六神丸 上海
  • 简介:在骨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根本的治疗原则就是“制动”。不动、不负重,炎症才有可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既然不能做负重运动,就要做负重运动,就是在不给关节造成压力的同时,让周围的肌肉动起来。否则如果就这么躺着,十天半个月后,肌肉就会萎缩,随之而来就是肌肉力量变小,无形中增加关节的不稳定性,长此以往就更容易诱发骨性关节炎。

  • 标签: 骨性关节炎 急性发作期 负重运动 治疗原则 不稳定性 肌肉
  • 简介: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且呈上升趋势,居各种癌症死亡之首,死亡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9%[1]。确诊的肺癌患者中80%85%为小细胞肺癌(NSCLC)[2],确诊时往往已经是发病的Ⅲ或Ⅳ期,中位生存期约8个月,5年生存率仅为16%。化学治疗成为晚期患者的首选,中国原发性肺癌(2015年版)诊疗规范指出:目前晚期肺癌治疗仍是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3],现将晚期小细胞肺癌化疗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肺癌治疗 原发性肺癌 培美曲塞 化学治疗 吉非替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的发生率及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至2015年4月间在院就诊的帕金森病运动症状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分析本组患者运动症状的发生率高低,并结合临床症状进行评估,综合分析帕金森病运动症状临床特征。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本组患者中常见的运动症状主要有尿急、夜尿、便秘、睡眠障碍、记忆力下降、夜间肢体不适感、多汗、焦虑、抑郁、流涎、无法言说的疼痛等,其中发生率最高的是尿急和夜尿症。同时还发现尿急和夜尿症的发生率男性较女性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且病程的长短不同,发生率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僵直型和震颤型帕金森病尿急、夜尿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研究发现,帕金森病发生运动症状的发生率较高,且最常见的是尿急、夜尿症,同时其发生率还受性别和病程的影响。所以,临床实践中应注重患者的运动症状,积极予以治疗,继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帕金森病 非运动症状 尿急 夜尿症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540例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每月随机抽取20份手术出院患者病历,收集其中15份,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年间分析540份病例,共涉及26个科室;抗菌药物共涉及25个品种,以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为主,使用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拉氧头孢钠、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等;225例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中,单一用药的病例数最多,占69.33%(156/225),63例为2种药物联合使用,6例为3种药物联合应用。结论: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符合规定,但仍存在一定问题,应加强对临床医务人员有关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等方面的培训,同时加强病原菌检查工作,以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防止和延缓临床耐药菌的产生。

  • 标签: 非手术患者 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
  • 简介:目前小细胞肺癌(NSCLC)是造成死亡最多的恶性肿瘤之一,大部分患者一经发现已是晚期且预后很差,但近十年来以化疗为主的治疗手段并未使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获得突破性进展。因此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成为研究的热点,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包括:EGFR抑制剂、间变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剂、抗血管生成药物、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等,为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用药和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开发提供参考。本文将从这几类药物的作用机制、适用范围、药物疗效等作一综述。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靶向治疗 EGFR抑制剂 ALK抑制剂 MTOR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降低气管插管计划拔管发生率的效果。方法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寻找计划把关中潜在的失效模式,从失效模式发生的可能性、被发现的可能性、失效的严重性等三个维度进行评估,计算优先风险指数;风险优先排列,优化流程,进行前瞻性干预,比较实施前后计划拔管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3,P=0.030)。结论应用FMEA能有效地降低气管插管计划拔管发生率。

  • 标签: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气管插管 非计划拔管 风险管理
  • 简介:健康险未来最有能力提供保障与服务的将是针对中端人群的保障型产品,最可能与这类在服务和控制费用上进行紧密合作的将是体制外医疗机构。在目前总量2400亿元左右规模的健康险市场里,主要以定额赔付的重疾险和提供有限保障的企业企补产品为主,这意味着健康险市场的大部分产品都无法与医疗服务真

  • 标签: 医疗机构 保障型 体制外 商业保险 财务保障 医疗体系
  • 简介:在回归自然、回归传统文化意义逐渐凸显的当下,在研究型大学药学专业开设中草药概论课程的必要性日益迫切。针对本科生中草药概论选修课的教学实践中,为将其建设成研究型大学药学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在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式的融汇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的改进等方面所做的探索和实践。

  • 标签: 中草药概论 案例教学 通识教育
  • 简介:目的:对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在瓣膜性房颤抗凝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和发展进行探讨。方法:收集最新发表的相关文章,对新型口服抗凝药的药理学特性、临床试验结果和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与结论:房颤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对于CHA2DS2-VASc评分≥2或既往曾有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或有卒中史的患者,应该使用抗凝药物。新型口服抗凝药,与维生素K拮抗剂(VKA)相比,有相似甚至更好的抗凝效果、安全性和便利性。它们具有快速起效,更多可预测的药动学特征,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少,饮食对其无明显影响,比华法林导致颅内出血的风险更低。

  • 标签: 口服抗凝剂 房颤 达比加群 阿哌沙班 利伐沙班 系统性栓塞
  • 简介:小细胞肺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尚缺乏根本的治疗方法。中药因具有整体治疗、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期等显著特点,在临床上治疗小细胞肺癌,无论是与手术治疗、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性治疗等联合使用,还是晚期小细胞肺癌的维持治疗等方面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近年来中药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应用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进行了概述,以期为中药治疗肿瘤的临床应用和中药抗癌新药的研发提供借鉴。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中药 肿瘤治疗 临床应用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同步放化疗联合靶向治疗中晚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从2007年10月~2012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断治疗的中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将采用同步放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的64例患者定义为实验组,将单纯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的60例患者定义为对照组,经相应治疗后随访6~35.7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存状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客观缓解率与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1.25%与90.63%,均优于对照组80.00%与88.33%,但差异不明显;实验组CR24例(37.50%)优于对照组16例(26.67%),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中位PFS与中位OS分别为14.8个月与21.3个月,均远远高于对照组8.6个月与10.5个月,差异明显;实验组六个月、一年与两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1%、67%、3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2%、42%、21%,差异显著(P<0.01);实验组不良反应放射性肺炎、胃肠道反应、腹泻以及骨髓抑制发生率较低。结论同步放化疗联合靶向治疗中晚期小细胞肺癌能提高患者完全缓解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延长生存时间。

  • 标签: 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同步放化疗 靶向治疗 控制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年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患者驱动基因突变(EGFR、ALK、ROS1)与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病例资料完整的,行肺癌驱动基因检测(至少包括EGFR基因)、规律治疗的青年(≤40岁)NSCLC5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EGFR、ALK、ROS1基因突变与性别、吸烟、病理类型、分期、治疗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青年肺癌患者EGFR基因在不同性别、有无吸烟史及不同病理类型中的表达有差异(P<0.05),但在不同肿瘤分期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突变组患者靶向治疗的PFS较化疗患者长(P<0.05)。肿瘤分期是独立预后因素(P<0.05)。其他因素如性别、吸烟状态、病理类型与生存期无关。结论青年肺癌患者应进行驱动基因的检测,对青年肺癌的个体化治疗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青年肺癌 基因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降脂化湿汤对NAFLD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72例本院就诊的NAFLD患者随即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水飞蓟宾胶囊,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降脂化湿汤。治疗3月后,比较两组患者B超、肝功能及血脂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57%(P<0.05);观察组TC、TG、LDL-C及AST、ALT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HDL-C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降脂化湿汤能有效改善NAFLD患者临床症状,保护肝功能,改善脂质代谢,疗效显著。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负荷量静脉补钠对低钠血症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钠水平、急性左心衰发生率及住院日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60例中重度低钠血症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2组均经静脉补充高渗氯化钠注射液,同时予以利尿与限制水摄入<1000mL/d,治疗时间共6d。对照组采用负荷量静脉补钠法,治疗组采用负荷量静脉补钠法。在试验前及试验的第3天、第5天、第7天各测1次空腹血钠水平,记录急性左心衰发作次数及住院日。结果:在治疗过程中,2组血钠水平及住院日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7天治疗组的血钠水平与对照组是等效的(P<0.05),而治疗组急性左心衰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vs40.00%,P<0.05)。结论:采用负荷量静脉补钠治疗中重度低钠血症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有效地纠正低钠血症,同时可预防急性左心衰发生。

  • 标签: 低钠血症 高渗氯化钠 慢性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对盐酸替罗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进行研究和判定。方法我院将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收治80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进行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医护人员在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治疗方案(口服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及他汀类药物),同时予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其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盐酸替罗班进行治疗,并观察2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总概率及TIMI总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总概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TIMI血流总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予以替罗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进行治疗,其效果较为可观,如配合其他药物及PCI一同治疗时,可有效的降低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及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从而对患者身体康复具有促进作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盐酸替罗非班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功能 TIMI血流分级
  • 简介:目的:观察布司他联合中药痛风汤治疗湿热蕴结证痛风/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4月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湿热蕴结型痛风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予布司他联合中药痛风汤治疗,对照组60例予秋水仙碱、别嘌醇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的血尿酸(UA)值及临床疗效,并进行适当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UA值无明显差异;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UA值低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7%,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的疗效,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司他联合中药痛风汤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优于常规秋水仙碱联合别嘌醇的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研究。

  • 标签: 非布司他 痛风 高尿酸血症 中药痛风汤
  • 简介:目的:观察米司酮配伍依沙吖啶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40例中期妊娠引产孕妇,按引产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行羊膜腔内注射依沙吖啶,观察组以米司酮配伍依沙吖啶治疗,比较2组引产效果。结果:2组一次引产成功率分别为98.57%和9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颈裂伤率和胎盘、胎膜残留率均低于对照组,发动宫缩时间、总产程及出血量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米司酮与依沙吖啶可明显缩短引产时间,减少出血量,宫颈裂伤与胎盘、胎膜残留率低,引产效果较好。

  • 标签: 中期妊娠 引产 米非司酮 依沙吖啶
  • 简介: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降低ICU气管内插管患者计划拔管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收治的250例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5例。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观察2组ICU住院期间不良事件情况,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计划拔管的发生率及计划拔管原因。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ICU不良事件各项目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计划拔管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镇静不充分、约束不到位以及操作不当是导致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结论:集束化护理措施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处理能够显著降低各种原因引起的计划性拔管及ICU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机械通气 ICU 非计划拔管
  • 简介:目的:系统评估吡尼酮应用于肺纤维化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中英文数据库检索1999年1月至2015年12月发表的吡尼酮治疗肺纤维化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安慰剂组相比,吡尼酮组肺活量及用力肺活量(FVC)较基线下降减少,且对于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吡尼酮组FVC减少≥10%、6min步行距离缩短≥50米、全因死亡及IPF相关死亡的相对风险均显著降低,无进展生存明显增加。吡尼酮组胃肠道、皮肤、神经系统相关不良发生率较对照组增加。结论:吡尼酮能够延缓轻中度肺纤维化患者病情进展。大多数患者对吡尼酮耐受良好,常见胃肠道、皮肤相关轻度不良反应。

  • 标签: 吡非尼酮 肺纤维化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