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复方洗剂中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取(升华)约0.1g,加氢氧化钾-稀乙醇(1→10)溶液10mL,于80℃水浴中加热溶解,用水制成1mL含约100μg的溶液,在(370±2)nm波长处测定.结果在60~120μg·m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平均回收率为101.0%(n=4),RSD为1.04%.结论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洗剂中的含量结果较满意.

  • 标签: 复方硫洗剂 硫的含量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
  • 简介:目的:评价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临床应用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查阅国内外近期相关文献,就该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和目前的临床实验作一评述.结果与结论: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对于多数癌症患者来说是易于耐受的,但需长期给药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长期治疗无耐药现象产生;它可抑制肿瘤的发展,使肿瘤保持稳定,并阻止肿瘤的播散和转移,但不能使肿瘤完全消退;与常规化疗联合应用疗效更佳.随着几种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药物3期临床实验的开展,其治疗方案将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为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一种更完美的、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酶 抑制剂 MMPS 血管新生 肿瘤
  • 简介:目的用单克隆抗体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和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滑液和血浆中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的表达.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正常人、RA和AS滑液和血浆中MMP-8的表达.结果①正常人、RA和AS血浆中MMP-8的浓度均为1~23μg/L;②正常人和AS滑液中MMP-8的浓度为10~20μg/L;③RA滑液中MMP-8的浓度为90~2800μg/L.结论①RA患者与正常人和AS患者血浆中MMP-8的浓度差异无显著性.②MMP-8在关节滑液的浓度,RA患者远高于正常人和AS患者.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酶8 类风湿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 单克隆抗体 临床意义
  • 简介: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众多因素中最重要的一种,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研究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章主要通过叙述基质金属蛋白酶定义,来源、结构和分类等生物学基本特点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在血管重构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中的作用,来阐述基质金属蛋白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酶 病理学 血管重构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简介:目的:探讨成釉细胞瘤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2(MMP-12)和细胞角蛋白7(CK-7)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收集39例成釉细胞瘤患者的手术标本,均经组织病理证实,设为观察组;同时,收集4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利用标本制作石蜡切片,实施苏木精-伊红染色,并利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测定MMP12和CK7的表达。结果:MMP-12在对照组中无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0),在观察组中呈现出一定的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74.36%(29/39)],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7在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50%(1/40),显著低于观察组的61.54%(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病理情况下的MMP-12与CK-7表达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显示,随着肿瘤的复发与恶变,MMP-12与CK-7的阳性表达水平相应地不断升高,病理程度越高,相应的,MMP-12与CK-7的阳性表达率也越高,且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釉细胞瘤中MMP-12和CK7会呈现出明显的阳性表达,且与临床病理情况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随着肿瘤的复发与恶变,MMP-12与CK-7的阳性表达水平也不断升高。

  • 标签: 成釉细胞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 细胞角蛋白 病理学
  • 简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家族是一类含Zn2+的内源性蛋白水解酶,目前已发现的MMP家族成员有20多种,根据其底物的特异性和结构的差异分为4大类:①间质胶原酶;②明胶酶;③基质溶解素;④模型金属蛋白酶(MT-MMPs).MMPs是同降解所有细胞外基质大分子密切相关的酶类,其在血管和心脏重构的各种病理过程中表达增加.在心血管病中MMPs疑同血管瘤再狭窄和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并发症的危险性、严重性有关.MMPs的活性由MMPs组织抑制剂(TIMPs)调节[1].本文就MMPs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的现状作一综述.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基质金属蛋白酶 血栓形成
  • 简介: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MMP-9在3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的34份异位内膜组织和30份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以及31份对照组的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内异症中的异位内膜组与在位内膜组中的MMP-9的表达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异位症中的异位内膜组与正常对照组的MMP-9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住内膜中MMP-9的高表达,提示MMP-9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子宫内膜异位症 免疫组化法 发病机制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阴道黏膜、子宫主韧带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表达变化与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因重度盆腔脏器脱垂行子宫全切术的绝经后患者30例为POP组;以同期无盆腔脏器脱垂及尿失禁、因妇科良性疾病行子宫全切术的绝经后患者30例为对照组,于手术中取阴道黏膜、子宫主韧带。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阴道黏膜、子宫主韧带中MMP-1表达变化。结果POP组中阴道组织,子宫主韧带组织中MMP-1表达较对照组增强(P〈0.05)。结论POP患者阴道组织、主韧带组织弹性纤维组织中MMP-1者表达增加,可能与POP发生有关。

  • 标签: 女性盆腔器官脱垂 基质金属蛋白酶-1 胶原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E(CyelinE)、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生存素(Survivin)及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基因(PTEN)的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期在分子水平上更准确地判断大肠癌患者的预后,寻找相应的基因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66例大肠癌组织标本中CyelinE、MMP-9、Survivin及PTEN的表达情况,12份大肠健康黏膜组织作为健康对照。结果66例大肠癌中CyelinE、MMP-9、Survivin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2%、76%、71%,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上皮的表达(8%、2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N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3%,明显低于大肠健康黏膜中的表达(9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05)。CyelinE的异常表达与大肠癌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MMP-9的表达与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相关(P〈0.05);Survivin的表达与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FFEN表达与大肠癌浸润深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CyelinE、MMP-9、Survivin及PTEN基因蛋白的表达与一些临床病理特征具有相关性,CyclinE、MMP-9和Survivin基因的表达上调与PTEN基因表达下调可能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进程中发挥协同作用,检测这4种基因蛋白对于评估大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估计患者的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肠肿瘤 细胞周期蛋白E 明胶酶B 生存素 PTEN
  • 简介:目前认为肿瘤发生发展与抑癌基因失活或原癌基因激活有关。另外,缺陷DNA错配修复系统和体细胞突变的迅速积累,导致上皮组织稳态受到凋亡和有丝分裂过程失衡的干扰,凋亡抑制导致增殖增加和基因损害细胞清除减少[1]。众多研究表明多种基因表达产物如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

  • 标签: 大肠肿瘤 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7 进展
  • 简介:硫磺软膏、乳膏是皮肤科常用药品,由于疗效较好,价格低廉等优点,深受好评。它具有拟制皮脂分泌、止痒和角质促成等作用,主要用于脂溢性皮炎、痤疮、单纯糠疹等皮肤疾患,但是由于硫磺膏剂单独使用时,对皮肤刺激性大、效果不明显等缺点,这些年膏剂的复方制剂有了进一步发展,本文在此作一概括。

  • 标签: 膏剂 临床应用 复方制剂 常用药品 止痒 单纯糠疹
  • 简介:患者男,40岁。因上腹胀痛半个月余,于2004年7月15日就诊。患者予15d前有上腹不适,胀痛,时有稀便,不伴脓血。在我院初步诊断为胃炎,给予氨苄西林3g+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1次/d;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ml+西咪替丁0.4g静脉滴注,1次/d:甲硝唑0.5g静脉滴注,1次/d。患者肘药第3天时曾饮用两杯啤酒,出现颜面潮红,稍有头痛,心悸。第7天停药,3d后饮高度酒约20ml,出现颜面潮红、头部胀痛、头昏、心悸、呼吸加深加快、

  • 标签: 双硫仑样反应 甲硝唑 0.9%氯化钠注射液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静脉滴注 上腹胀痛
  • 简介:蛋白是指能够结合或整合到细胞或细胞器的膜上的蛋白质的总称。现在市场上销售的药物80%以上都是作用在膜蛋白上的,膜蛋白是理想的药物靶点,因此,对膜蛋白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但由于膜蛋白的溶解、分离、鉴定十分困难,造成膜蛋白组学研究的滞后。本文就膜蛋白的结构,膜蛋白在细胞生理和人类疾病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膜蛋白作为药物靶点的潜力以及膜蛋白组学研究技术作一综述。

  • 标签: 膜蛋白 膜蛋白组学 药物靶点
  • 简介:1例28岁女性患者,因垂体炎所致中枢性尿崩症给予甲泼尼龙40mg、1次/d静脉注射。2周后改为泼尼松10mg、3次/d口服,唑嘌呤50mg、2次/d口服。第4天,患者出现上腹胀、反酸、恶心。给予对症治疗,效果不佳。1周后停用泼尼松。2周后患者出现剧烈上腹痛伴呕吐。胃镜检查示慢性胃炎。遂停用唑嘌呤。2d后胃肠道症状明显缓解。1周后胃肠道症状消失,但尿量逐渐增多,再次给予唑嘌呤50mg口服。服药后约1h,再次出现相同胃肠道症状,对症治疗后缓解。

  • 标签: 硫唑嘌呤 胃肠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急性脑梗死是老年患者的常见病与多发病,近年来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研究已证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急性脑梗死的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中MMP-2、MMP-3和MMP-9是目前研究较多的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成员。近年来发现他汀类药物强化降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但其对血浆MMPs的影响国内外报道不多。本研究观察了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MMP-2、MMP-3和MMP-9水平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急性脑梗死患者 基质金属蛋白酶 强化降脂治疗 阿托伐他汀 疗效观察 MMP-2
  • 简介:目的探讨小剂量多西环素(LDD)对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均予洁刮治和根面平整术(SRP)治疗,并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LDD和安慰剂2组,各10例.LDD组口服盐酸多西环素片,安慰剂组口服安慰剂,3个月为1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6、9、12个月时检测2组患者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龈沟液量及龈沟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水平,并对2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均明显改善,龈沟液量明显减少,MMP-8水平均下降(P<0.05).与安慰剂组比较,LDD组的龈沟液量和MMP-8治疗后6个月下降明显[(0.13±0.02)μl比(0.29±0.02)μl;(3.7±3.2)ng/30s比(12.3±4.1)ng/30s,P<0.05],牙龈指数、探诊深度在治疗后9、12个月改善更为明显[(0.65±0.25)比(1.25±0.13);(0.70±0.24)比(1.20±0.18);(2.54±0.18)mm比(3.22±0.12)mm;(2.25±0.17)m比(3.18±0.13)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联合小剂量多西环素,能明显改善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而这与其能降低龈沟液中MMP-8水平有关.

  • 标签: 牙周炎 龈沟液 多西环素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 简介:目的:探讨引起双仑样反应的药物的种类,观察双仑样反应的临床表现,提出防治措施。方法:选取1999年1月~2008年12月日照市中医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双仑样反应患者116例,根据患者的原发病、引起双仑样反应的药物的种类和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病多为上呼吸道感染、轻微外伤等较轻微的疾病,导致双仑样反应的药物主要是头孢哌酮,临床表现主要为面色潮红、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四肢无力。用药后饮酒出现反应的多于饮酒后用药出现反应的,用药后3天内饮酒可出现反应,而饮酒后用药出现反应多在饮酒1天内。结论:头孢哌酮是导致双仑样反应的最重要药物,对于所有能导致双仑样反应的药物,用药后1周内禁酒,饮酒后3天内禁止用药。

  • 标签: 双硫仑样反应 头孢哌酮 饮酒
  • 简介:仑(disulfiram)又称双醒、戒酒、酒畏等,是酒增敏药物,用于戒酒治疗,被人体微量吸收后能引起面部潮红、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尤其在饮酒后能使上述症状更严重[1].现就文献报道的320例药源性双仑样反应进行分析,以引起临床用药的重视.

  • 标签: 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 临床用药 预防 治疗 药物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