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作为消化道肿瘤内镜治疗技术的重要发展,由于方法简便、创伤性小、并发症少、疗效可靠,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在一些发达国家已成为治疗早期黏膜癌的首选方法。对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或已不能手术的食管、贲门癌患者来说,局部微波烧灼是一项经济、简便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内镜治疗技术 肠肿瘤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消化道肿瘤 治疗早期 发达国家
  • 简介:摘要炎症性病(IBD)是一组由免疫等多因素介导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恶性肿瘤是IBD患者第二大死亡原因,包括肠道肿瘤肿瘤。目前IBD患者发生肿瘤的风险及相关机制仍然未知。既往研究发现UC和CD在肿瘤发病风险上的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本文将概述IBD的肿瘤总体发病风险,并阐述IBD及UC和CD在多系统外实性肿瘤的发病风险、发病机制、监测方案等,为IBD患者肿瘤的预防、监测和早期诊断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 肠外肿瘤 肺癌 甲状腺癌
  • 简介:目的探讨胃肠肿瘤患者中最适外营养支持应用的方法、剂量与疗效。方法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调研的方式,以外营养、肿瘤等关键词,在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以parenteralnutrition、tumor、cancer等在Elsevier数据库中检索国外相关文献。结论以非蛋白热量15~20kcal·kg^-1·d^-1,含氮量0.1~0.2g·kg^-1·d^-1的低氦低热量的外营养支持较传统的PN具有优势。添加适宜剂量的特殊营养素如谷氨酰胺、精氨酸、1,6-二磷酸果糖的外营养在调节机体代谢、增强免疫功能等方面可发挥更大作用。

  • 标签: 肠外营养 胃肠肿瘤 低氨低热量 肠外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肿瘤术后早期内营养相关护理内容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进行为肿瘤术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选择早期内营养护理,对照组患者选择外营养护理,对比其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肠蠕动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胃肿瘤术后患者应用早期内营养护理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能够更更快恢复肠道功能,并且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胃肿瘤 早期肠内营养 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患者全外营养(TPN)处方医嘱,为临床合理使用全外营养提供参考。方法自行设计TPN处方点评表,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从本院使用全外营养处方的患者的病例中随机抽取50份,填写TPN处方分析表,对各项研究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评价TPN处方的合理性。结果大部分应用TPN的患者具备外营养支持指征,处方设计合理,但仍存在糖脂比、非蛋白热氮比、处方组分不全等问题。结论临床医师应该针对患者的营养状况准确评定,提高临床营养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全肠外营养 肿瘤患者 处方分析
  • 简介:摘要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是胃肠道肿瘤病人的显著特征。提倡对术后胃肠道肿瘤病人提供营养支持,对于病人的术后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消化道肿瘤病人在术后往往会出现严重的消化道瘘,而治愈此病的关键就是进行内营养支持,特别是针对晚期胃肠道肿瘤病人,内营养支持是治疗营养不良的重要途径。其关键环节是分析晚期胃肠道肿瘤病人的具体情况,采用各种内窥镜,建立内营养的支持通道。

  • 标签: 肠内营养 肿瘤 胃肠道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肿瘤术后早期应用内营养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中所收治的60例胃肿瘤手术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两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内护理模式,参考组采用外营养护理,详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结果经过护理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肠胃蠕动康复时间、术后8天与术前2天体重下滑值要显著优于参考组,两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胃肿瘤术后患者采用内营养护理能够有显著改善患者肠胃蠕动效率,并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提高胃肿瘤患者的康复速度,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胃肿瘤 肠内营养 护理体会
  • 简介:目的:探讨胃肠肿瘤术前、术后外营养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3-2011年收治的胃肠肿瘤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在术前、术后,治疗组采取外营养治疗,对照组采取内营养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例术后营养治疗10d后,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IgA、IgG、IgM均有明显提高,两组治疗后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IgA、IgG、IgM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肠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术前、术后分别给予外营养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胃肠肿瘤 术前 术后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营养治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运用.方法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例直肠癌肿瘤患者,我院对其进行个性化内营养治疗,分析患者营养治疗后肝肾功能恢复情况、血清总蛋白、清蛋白、血红蛋白与BMI指数的变化.结果由观察结果可知,在对患者实施个性化营养治疗后,肝肾功能并未受到明显的损伤,其各项蛋白指标也未明显下降,BMI指数基本维持稳定.结论内营养治疗可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增加患者后期放化疗的耐受性.因此,给予肿瘤患者内营养治疗具有重要性及必要性.关键词内营养治疗;肿瘤综合治疗;运用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ADOI10.1016/j.issn.2095-8578.2015.01.098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内营养的临床疗效和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肿瘤外科收治的48例消化道肿瘤患者的l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在内营养护理后白蛋白、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转铁蛋白、血清总蛋白均增高,无1例出现发热、腹泻、呼吸道感染并发症。结论消化道肿瘤患者进行内营养支持对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消化道肿瘤 肠内营养 护理
  • 简介:摘要:经观察发现,在诸多原因的影响下,现代人的身体素质每况愈下,尤其是胃肠肿瘤疾病在我国民众中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在医学领域中将胃肠肿瘤归纳为消耗性疾病,肠胃肿瘤组织会大量吸取人体营养,再加上在治疗过程中人体的营养摄入能力会有所降低,因此大部分胃肠肿瘤患者会出现营养不良现象,从而对患者治疗恢复造成不利影响,基于此,下文围绕内营养支持在胃肠肿瘤患者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探寻提高胃肠肿瘤疾病治疗效果的有效途径。

  • 标签: 肠内营养支持 胃肠肿瘤患者 技术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患者患有晚期恶性肿瘤疾病时为其采取放化疗治疗并实施内联合外营养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10月纳入并研究的40例晚期恶性肿瘤疾病患者分组,对照组实施外营养,观察组实施内联合外营养,两组患者皆实施常规疾病治疗和放化疗治疗。结果:经不同干预方案实施后,观察组患者各营养指标、干预疗效指标、营养并发症指标、生活质量指标、治疗依从性指标表现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单一的外营养干预,为患者在晚期恶性肿瘤放化疗治疗期间实施内联合外营养的效果更好,患者营养不良情况明显改善,且营养并发症减少,患者生活显著提高,研究有较大价值。

  • 标签: 肠内联合肠外营养 晚期恶性肿瘤 放化疗 各营养指标 干预疗效指标 营养并发症指标 生活质量指标 治疗依从性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营养与外营养支持在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病例来自我院2016年6月—2018年5月接收的90例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根据营养支持方式的不同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外营养支持)与研究组(内营养支持),比较二组营养支持效果。结果内营养支持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3%,P<0.05。结论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实施早期内营养支持,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指标,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降低营养支持并发症发生,值得推荐。

  • 标签: 肠内营养支持 肠外营养支持 胃肠道肿瘤手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内营养与外营养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将我院( 2018年 08月 -2019年 08月)收治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总计 60例,根据术后早期营养使用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采取早期内营养干预的 30例患者设置为内组,而采取早期外营养干预的 30例患者设置为外组。对照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 ALB、 Hb水平( P> 0.05)可比。两组患者干预后 ALB、 Hb水平均明显提升,其中内组患者 ALB、 Hb水平明显高于外组,内组患者腹胀呕吐率 13.33%高于外组 0.00%,而内组发热、感染率 3.33%、 0.00%,低于外组 20.00%、 13.33%,且内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 20.00%低于对照组的 4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术后早期内营养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干预中,较外营养可获得更好的营养指标与更低的不良反应率,但在运用中需注意时刻监测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减少由于营养不耐受所导致的腹胀、呕吐。

  • 标签: 胃肠道恶性肿瘤 术后早期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内营养和全外营养对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后患者恢复效果及对免疫指标IgG、IgM、Ig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间8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内营养组(采用早期内营养支持)和外营养组(采用全外营养支持)。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处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人数等采取率(%)表示,组间率采取χ2检验;术前、术后血清相关指标免疫指标以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采取(x-±s)表示,计量资料先作正态性检验,服从正态使用单样本t检验;不服从正态,使用配对秩和检验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各项指标没有差异(P>0.05),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指标明显高于术前(P<0.05),血清前白蛋白(PA)、血清总蛋白(TP)明显低于术前(P<0.05),血红蛋白(HB)变化不显著。术后第8天,内营养组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而外营养组仅有ALB、PA、TP恢复正常,内营养组患者血清相关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内营养组患者发生呕吐、腹泻、腹痛和腹胀的人数均少于外营养组患者,总发生率5.0%(2/40)显著低于外营养组的30.0%(12/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17,P<0.05)。结论早期内营养能够更有效的改善患者血清相关指标和免疫力,促进快速恢复,安全高效,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胃肠肿瘤 肠道营养 胃肠外营养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场内营养的护理效果。方法自2016年9月-2017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中选取102例进行本次试验,按照随机原则对患者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术后常规护理与静脉营养输注,观察组患者接受内营养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对比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并发症发生率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由统计学处理发现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内营养能够改善护理效果,促进患者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胃肠道肿瘤手术 早期肠内营养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科2013年12月~2016年5月收治的5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及静脉营养支持。观察组术后24h给予早期内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术后营养状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消化道系统肿瘤/外科学 肠内营养
  • 简介:摘要:营养不良为肿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及致死因素,由于住院时间缩短,治疗方式及目标改变,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在家庭中接受营养治疗,合理、有效地家庭营养治疗对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其中家庭内营养由于简便、安全成为肿瘤患者家庭营养治疗首选的应用方式。规范的家庭内营养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不仅有助于改善和维持患者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而且能够满足其生理、心理需要,避免了长期住院,有利于节省医疗费用,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然而,家庭内营养实施目前仍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包括内喂养装置、内营养配方组分、实践创新、医疗保障等。目前亟待探索规范、安全、可靠的管理实施方式来实现家庭内营养治疗,为建立规范的肿瘤患者的家庭内营养模式提供思路。

  • 标签: 肿瘤 家庭肠内营养 营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