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的教育教学的发展也有了改善。药理学涉及知识面广,与前期学科联系紧密,涵盖内容复杂,学生很难做到充分理解并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药理学课程的评价方法多采用终结性评价方式,学生反馈的信息是不同种类药物之间缺乏内在联系,很难做到真正掌握和运用。为此亟待应用新的评价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药理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标签: 药理学教学 行之有效 形成性评价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健康问题备受重视。培养专业的健康管理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形成评价作为课程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相对于终结性评价而言的,指在教学过程中为获得反馈信息改进教学效果而进行的系统性评价。与传统的“以一次期末考试定终生”的终结性评价相比,形成评价以反馈为核心、以促进学习为目的,更注重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学习投入和学习效果的全方位跟踪和及时反馈,从而促进教与学的互动,促使教学质量的提升,因而成为近年来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药理学是医学类专业及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目前在国内,形成评价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日臻受到重视。研究表明,在药理学教学中开展形成评价,有助于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 标签: 药理学教学 行之有效 形成性评价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脑出血患者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方法:共纳入丹阳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0例脑出血患者,收治时间段为2020年8月-2021年8月,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两组,观察组共20例,对照组共20例,均实施常规护理,但观察组进一步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展开护理工作后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0.00%、20.00%,数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 作者: 何渝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5-15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5期
  • 机构:雅安市人民医院何渝肺部的作用是用来交换气体,为人体提供必需的氧气。在我们的日常生中肺炎是一种很常见的肺部疾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冬天因为天气寒冷也是肺炎的高发期,随着现在汽车各种尾气排放、燃烧秸秆和加工厂的排放不合格等问题,空气污染情况也是越来越严重,治理污染这件事情是刻不容缓的。那么肺炎究竟是由于什么引起的呢?当感染肺炎后,我们又有什么办法彻底治愈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脑血栓形成患者大部分有不同程度的言语、运动功能的障碍,心理和情感障碍等。本病好发于中年以后,多见于50~60岁以上患有动脉粥样硬化者,多半有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男性多于女性,通常患者可有某些未加注意的前驱症状、如头昏、头痛等,少数患者病前曾患有短暂性的脑缺血发作史,多数患者在安静,

  • 标签: 脑血栓形成 康复期 护理 动脉粥样硬化 脑缺血发作 运动功能
  • 作者: 任焱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5-15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5期
  • 机构:阆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任焱慢阻肺对肺部具有较强的破坏性,是慢性病的一种,一旦发生很难被治愈。正是因为慢阻肺疾病的特殊性,所以需要引起人们注意。如若发现慢阻肺疾病等相关症状,应该在第一时间采取治疗措施,才能在此基础上免其身体受到更为严重的伤害。慢阻肺疾病是如何形成的呢?人们往往并不能对其展开全面的认知,也因此导致人们在慢阻肺与其他肺部疾病发生混淆,延误医治。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慢阻肺”这种肺部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形成早期康复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FMA评分与BI评分显著要高.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早期康复 护理方法 效果
  • 简介:摘要:高强度、高责任、高风险的护理工作使护理人员面临着巨大的职业压力,使其长期处于慢性应激状态,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对护理人员职业压力的成因进行汇总,并提出应对策略,以供参考。

  • 标签: 护理人员 职业压力 职业倦怠 应对策略
  • 简介:长期以来,科学家认为一种特殊的DNA损伤——DNA双链断裂(DSB)对脑细胞有害,是老年病如老年痴呆背后的主要推手。最近,美国科学家发现,DNA双链断裂实际上是一种常规的、非伤害性脑活动过程的的部分。这一发现有助于理解老年痴呆症背后的机制。他们还利用小鼠模型确定了两种治疗方案,能降低老年痴呆症中过高的DNA双链断裂破坏。

  • 标签: 老年痴呆症 形成机理 DNA双链断裂 美国科学家 DNA损伤 治疗方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女性,26岁。因发热、口渴6天,头昏头痛、恶心,右侧偏瘫12小时入院。于入院前10天因G2P0孕39周,宫内单活胎、胎膜早破、头盆不称住产科待产。术前1天查Hb98g/L,RBC304×10^9/L,WBC正常,N0.84;小便查见脓细胞(++++),可见少量的WBC,RBC,PRO(++),BLD(+++)。入院后缩宫素试产30小时,考虑到经阴道分娩有一定危险性,

  • 标签: 产后感染 上矢状窦 血栓 误诊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