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便血是小儿外科常见症状之一,结肠息肉又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如何选择快速、无创检查方法对儿童便血的病因诊断至关重要。随着超声设备的发展,高分辨率探头的出现使对微小病变的发现率得到提高,为诊断结肠息肉提供了条件。本组病例即借助高分辨率超声对结肠息肉进行诊断并得到手术证实。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因无痛慢性便血行超声检查80例患儿.

  • 标签: 结肠息肉 高分辨率超声 下消化道出血 超声诊断 无创检查 超声检查
  • 简介:实验教辅工作是实验教学的一项重要辅助职能,随着高校实验中心建设的深入开展,如何正确地对实验教辅角色进行定位,使之与中心创新性人才培养工作相得益彰,成为实验教学中亟须考虑的问题之一。文章就实验教辅角色的内涵、如何正确认识和提升实验教辅工作对实验中心建设的价值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 标签: 实验教辅 内涵 价值
  • 简介:目前,临床上通过金标准(病理诊断)来确诊肺癌患者,胸部X线和CT扫描等来筛查早期肺癌患者,但却存在敏感度和特异性不高等问题。miRNA是长约21—23nt的单链非编码RNA,它们可以直接与靶基因mRNA互补结合,导致靶mRNA分子降解或翻译受到抑制,降低靶基因的表达,从而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以及死亡等过程,与现有的肺癌检测方法相比,检测患者的miRNA水平有望成为一种早期诊断肺癌的方法。

  • 标签: 肺癌患者 早期诊断 META分析 基因MRNA MIRNA 价值
  • 简介:随着超声仪器的不断改进,卵巢肿瘤的检出率不断提高,但术前能够鉴别良恶性的诊断率仍然很低,尤其对于较小的肿瘤,术前确诊率是低之又低,严重影响了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5年存活率。虽然彩色血流成像作为一种无创伤、简便易行的影像检查,已广泛用于评价肿瘤的血管,其主要观察指标为血流阻力指数以及肿瘤内部血管的分布,但彩色血流成像对于肿瘤内小血管、低速血流、或较深部位的血流显示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 标签: 超声造影 彩色血流成像 卵巢肿瘤 微泡造影剂 低速血流 价值探讨
  • 简介:目的探讨单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胸部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最近2年来常规剂量扫描的确诊肺结核病的病例80例,3个月后复查时做低剂量扫描,分析比较两种扫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所有病例肺纵隔显示良好,均能对病灶作出比较、诊断,辐射剂量低剂量扫描是常规剂量扫描的46%。结论单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能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受检者辐射剂量明显减少。

  • 标签: 胸部检查 低剂量 单排螺旋CT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并分析持续颅内压监测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的价值。方法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基于常规治疗实施持续颅内压监测,同时根据监测情况对治疗方案实施合理地调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药物应用量、预后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甘露醇应用量少于对照组,预后效果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持续颅内压监测,不仅可有效指导药物的应用量,改善预后效果,同时还可使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显著的下降,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监测 高血压性脑出血 治疗 持续 颅内压
  • 简介: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20例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药物胺碘酮治疗,实验组60例接受胺碘酮和辛伐他汀治疗,观察和比较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患者经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8.33%(P〈0.05),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和辛伐他汀治疗老年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提高处理效率,有效调节血脂,减少心房颤动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老年老年患者的品质,应该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临床实践。

  • 标签: 胺碘酮 辛伐他汀 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造影伽马拟合时间强度曲线对颈部浅表淋巴结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拟行颈部浅表淋巴结病灶切除或穿刺活检术的患者60例,术前均行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发现并记录病灶特征及参数指标。以手术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超声造影诊断良恶(转移)性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160例浅表淋巴结经病理诊断确定良性29例,恶性转移31例。2超声造影结果示良性淋巴结在造影后主要表现为均匀显著灌注(24/29);恶性转移淋巴结则主要表现为不均匀高灌注(22/31)或不均匀低灌注(5/31);3Q-LAB分析软件自动描记伽马拟合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良性淋巴结组峰值强度(PI)、初始强度(C)、曲线上升支斜率(A)、曲线下面积(AUC)大于恶性转移淋巴结组(P〈0.05),良性淋巴结组曲线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平均渡越时间(mTT)、浓度减半时间(T1/2)均小于恶性转移淋巴结组(P〈0.01)。超声造影诊断良恶(转移)性淋巴结的敏感性为87%,特异性为83%,准确性为85%。结论颈部浅表淋巴结造影后的灌注特征和伽马拟合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对浅表淋巴结疾病的定性诊断提供了有利依据。

  • 标签: 超声检查 淋巴结 鉴别诊断
  • 简介: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HCM)是非缺血性心肌病中较常见类型,发病率1/500,国内与国外报道类似。该病为35岁以下青年及运动员发生心源性猝死(SCD)的最主要原因,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负担[1]。心脏磁共振扫描(cardiovascularmagneticresonance,CMR)不仅可对HCM患者形态、结构、功能做准确评价,还可通过心肌灌注及活性扫描观察心肌血流灌注情况及纤维化情况。本研究旨在探讨CMR技术对HCM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 标签: 肥厚型心肌病 心血管事件 预测价值 磁共振扫描 心肌血流灌注 心肌灌注
  • 简介:目的分析双能CT双期增强扫描联合虚拟平扫对肾脏透明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临床怀疑为肾脏透明细胞癌患者68例,分别行单纯CT双期增强扫描(对照组)和双能CT双期增强扫描联合虚拟平扫(研究组),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肾脏透明细胞癌的诊断符合率及患者接受单期X线辐射剂量与总辐射剂量间的差异。结果研究组诊断符合率为92.65%,对照组诊断符合率77.94%,且虚拟平扫的单期辐射剂量与总辐射剂量均比常规平扫低(P〈0.05)。结论双能CT双期增强扫描联合虚拟平扫可有效提高肾脏透明细胞癌的诊断符合率,降低辐射剂量。

  • 标签: 双能CT双期增强扫描 虚拟平扫 肾脏透明细胞癌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通过了解无心力衰竭症状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病理,研究其早期心力衰竭预测问题,探讨NT-proBNP(N末端脑钠肽)对无心力衰竭症状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早期心力衰竭预测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抽样,选取20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100例,测量其血浆NT-proBNP浓度,对比观察两组X线、心电图检查情况。结果在对200例患者进行研究后,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NT-proBNP、心动图指标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proBNP对无心力衰竭症状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早期心力衰竭预测中有着较高的灵敏度,NT-proBNP与患者病情发展息息相关,早期检测NT-proBNP有利于诊断疾病,改善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NT-PROBNP 无心力衰竭症状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 早期心力衰竭预测
  • 简介:目的了解骨关节炎大鼠丘脑腹后外侧核(VPL)痛敏神经元(PSN)放电频率变化规律及其与运动评分、站立评分、关节曲升评分和软骨厚度之间的相关性,探讨VPLPSN放电频率变化规律在关节炎疼痛评估中的作用及价值。方法采用高浓度弗氏佐剂制备单发弗氏佐剂关节炎动物模型,分别于3、4、6、8、12周随机选择6只行功能评分后采用MRI扫描关节软骨厚度,并监测大鼠VPL内PSN放电频率变化规律。结果骨关节炎大鼠随造模时间延长软骨逐渐变薄;运动评分、站立评分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关节曲升评分则逐渐升高,而VPL内PSN的放电频率则随造模时间延长逐渐升高,6周时达高峰(81±5)Hz,随后逐渐降低,12周时降低为(39±4)Hz。经相关分析显示VPL内PSN的放电频率与运动评分、站立评分呈负相关,与关节曲升评分呈正相关,而与软骨厚度无明确相关性。结论VPL内PSN放电频率变化规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骨关节炎疼痛程度,未来有望可以作为骨关节炎疼痛评估的重要指标。

  • 标签: 骨关节炎 疼痛 滑膜 核痛敏神经元 放电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