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骨斑点症是一种少见疾病,发病率为千万分之一左右[1],无性别差异,多是在相关疾病检查时偶然发现。国内对骨斑点症病例报道主要是应用X射线检查进行影像学诊断。随着CT和MRI的广泛普及应用,笔者认为根据病情选择CT和MRI检查,藉此提高骨斑点症的影像诊断水平。

  • 标签: 骨斑点症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分析和探讨脊柱转移瘤在核磁共振(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常规序列的特征表现以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脊柱病区2011年1月~2014年2月的符合病例收集纳入标准113份病例。其中脊柱转移瘤组有42例,非脊柱转移瘤组有71例。平均年龄(63±13)岁。对所有病例的年龄、性别、症状、体征、病史及初次检查MRI特征进行诊断脊柱转移瘤灵敏度和特异度分析。结果发病年龄、性别和神经障碍的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肿瘤病史和发热在组间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具有统计学意义的MRI特征差异有病变累及颈椎(28.6%,93%)、椎旁肿物(57.1%,94.4%)、脊椎附件破坏(73.8%,83.1%)、STIR序列病变累及椎体后部(61.9%,85.9%)。结论在引起脊柱病变的多种疾病诊断中,MRI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特征差异有病变累及颈椎、椎旁肿物、脊椎附件破坏、STIR序列病变累及椎体后部是具有诊断意义的特征标志。通过脊柱转移瘤在MRI常规序列上的特征来诊断脊柱转移瘤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脊柱转移瘤 核磁共振常规序列 病变特征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及液基薄层细胞学对甲状腺疾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性44例;年龄33~64岁,平均年龄47.6岁。对甲状腺结节患者行细针穿刺活组织检查,观察细胞病理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结果78例患者均获取足够的标本,其中73例(93.6%)细胞学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一致,即20例(25.6%)为恶性肿瘤,44例(56.4%)为良性肿瘤,9例(11.5%)为非肿瘤性病变。甲状腺细针穿刺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为90.9%,特异度为98.1%。阳性预测值为96.3%。结论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及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有诊断性的临床应用价值,与组织病理学检查总体诊断符合率较好。该方法为是否采取手术治疗及术式的选择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前确诊手段。

  • 标签: 超声引导 甲状腺结节 细针穿刺细胞学 液基薄层细胞学 组织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