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哑型尖瓣狭窄易被漏诊或误诊的原因以及如何防范漏诊或误诊,正确诊治本病。方法本文通过对确诊的哑型尖瓣狭窄13例进行总结,分析,研究了该病的病因、易于漏诊或误诊的原因以及如何减少漏诊或误诊等。结果13例患者分别被漏诊或长期误诊,主要被误诊为冠心病、肺心病、扩张型心肌病、类风湿关节炎等。结论哑型尖瓣狭窄易被漏诊或误诊,准确诊断与积极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哑型二尖瓣狭窄 临床症状 体征 影像学检查 病理特点 血流动力学
  • 简介:风湿性心脏病是尖瓣狭窄最常见的原因。非风湿性尖瓣狭窄少见,甚至罕见,我们遇到尖瓣钙化致尖瓣狭窄1例、多发性骨髓留致假性尖瓣狭窄1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非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 瓣环
  • 简介:目的分析尖瓣置换术后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09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施行尖瓣置换的1144例患者临床资料纳入研究。根据患者术后ICU停留时间是否延长(停留时间延长定义为ICU停留时间≥3d)分为ICU延长组和ICU未延长组。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ICU延长组94例,发生率为8.2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动脉高压≥60mmHg、左心室射血分数〈50%、自身瓣膜病变类型、呼吸机辅助时间≥48h、房性心律失常、住院期间再次气管插管、近期心衰、体表面积〈1.5m2、术前左心房直径≥5.0cm、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7.0cm、术前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5.0cm、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白蛋白、血小板计数、血钾、血钠、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凝血功能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呼吸机辅助时间≥48h、房性心律失常、术前左心房直径≥5.0cm、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7.0cm、术前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5.0cm为术后ICU停留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医生对于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早期识别、尽早干预,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

  • 标签: 二尖瓣成形术 ICU停留时间延长 危险因素
  • 简介:病例女,12岁.因一岁时会阴部被开水烫伤,伤后未做专科治疗,40天后自行愈合。在愈合过程中外阴及尿道外口被覆盖,整个外阴部形成粘连,不能正常排尿,尿液只能从左侧大腿内侧疤痕边缘处流出,形成一假性尿道口排尿。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正常。会阴部情况;外阴及尿道口外形均为愈合后疤痕,呈放射状挛缩带。会阴与双大腿呈45°

  • 标签: 蹼状疤痕 成形术 外阴部 皮瓣转移 尿道外口 尿道口
  • 简介:目的:探究利多卡因联合晶体心脏停跳液在成人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单纯尖瓣置换手术患者109例,随机分为单纯晶体和利多卡因联合晶体心脏停跳液两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中及术后恢复等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均痊愈出院,除心脏停跳液量(451.2±20.3)mLvs(380.0±19.6)mL、灌注时间(90.0±10.5)svs(65.0±9.8)s、正性肌力药物使用率(60.4%vs35.7%)及自动复跳率(60.7%vs3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单纯晶体心脏停跳液相比,联合应用利多卡因可以提高心脏手术中的心脏停搏效果,可在心脏手术中使用。

  • 标签: 利多卡因 晶体心脏停跳液 心脏手术 心肌保护
  • 简介:目的探讨洋地黄类强心剂对尖瓣严重狭窄合并心房纤颤病例应用的疗效。方法收集从1996年8月至2001年4月我院治疗心房纤颤合并尖瓣不同程度狭窄的病例103例,从中了解尖瓣严重狭窄合并心房纤颤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改变的病例在使用洋地黄类强心剂后,观察洋地黄类强心剂的使用对尖瓣严重狭窄合并心房纤颤病例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03例中显效80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95.85%。结论合理使用洋地黄类强心剂对尖瓣严重狭窄合并心房纤颤的患者有着很好的疗效。

  • 标签: 洋地黄制剂 药物治疗 严重二尖瓣狭窄 合并症 房颤
  • 简介:目的运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DTI)对正常人尖瓣环运动进行分析,探讨正常人尖瓣环运动特征。方法通过DTI-M型模式检测33例健康人心尖四腔观和腔观尖瓣环后叶外侧缘的运动。结果DTI-M型清晰显示了,心尖四腔及腔观时尖瓣环在同一心动周期不同时相中彩色图像变化,并测得收缩期总的移动振幅(MD)、舒张早期移动振幅(MDe)、舒张晚期移动振幅(MDa)。结论DTI技术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测室壁运动的新技术,能实时宣检测正常人尖瓣环运动的变化,方法简单,易重复检查,为评价正常心机状态及病理状态下左室收缩、舒张功能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

  • 标签: DTI技术 M型 二尖瓣环运动 多普勒组织成像 超声心动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采用保留尖瓣装置的换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将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96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行不保留尖瓣装置的换,观察组行保留尖瓣装置的换。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左心室功能指标、心功能分级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治疗前2组的左心室功能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短轴缩短率(FS)、射血分数(EF)则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分级中的Ⅰ、Ⅱ级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 结论:保留尖瓣装置的换治疗风湿性心脏病,能明显改善左心室指标和心功能,且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病 保留二尖瓣装置 换瓣术
  • 简介:先天性无阴道,又称MRKH综合征,是双侧副中肾管未发育或其尾端发育停滞而未向下延伸所致的无阴道表现。临床表现为原发性闭经、性交困难,阴道前庭结构正常,性腺结构正常,染色体核型正常(46,XX),具有女性的第性征。该病的发生率为0.93‰[1]。患者中35%~45%合并一侧肾脏缺如,10%~30%合并脊柱畸形[2]。MRKH综合征给患者心理和精神上造成极大创伤。

  • 标签: 阴道成形术 先天性无阴道 阴道前庭 人工阴道 原发性闭经 性交困难
  • 简介:我院70年代以前主要针对眼脸疾患作了部分双重睑,80年代以后针对需要眼睑美容的患者作了大量的双重睑。我院共施行了489例的双重睑。现将489例双重睑的各种式的特点、手术原理、各种手术的针对性以及手术效果探讨如下。

  • 标签: 成形术 改良缝线法 双重睑术 手术方法 皮肤松弛 上睑提肌
  • 简介:2007年以来,我院采用头灯下鼻中隔成形手术,对8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鼻中隔成形,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80例患者中,男58例,女22例;年龄18-62岁,平均34岁。主要症状为鼻塞、头痛、脓涕、嗅觉减退、鼻出血或合并变应性鼻炎。鼻内镜下检查:C型偏曲者32例,S型偏曲者10例,嵴突者28例,棘突者8例,混合性偏曲2例。30例均采用头灯下鼻中隔偏曲成形。合并下甲肥大者30例,行等离子消融或鼻下甲部分切除,合并鼻窦炎者4例,同期行鼻窦手术治疗(见表1)。

  • 标签: 鼻中隔成形术 临床分析 鼻中隔偏曲 等离子消融术 变应性鼻炎 内镜下检查
  • 简介:近年来,由于肥胖人口的增加,患有阻塞性睡眠性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病人逐渐增多.此病的特征是在睡眠吸气时上呼吸道间歇性塌陷引起的呼吸障碍.多见于成年肥胖男性,其发病原因很多,严重者可引起许多并发症,是一种潜在性致死性疾病.悬雍垂腭咽成形(UPPP)是目前治疗因口咽部阻塞引起的OSAS最为有效的方法,其目的是增加软腭、扁桃体窝和咽后壁间的间隙,减少上呼吸道阻力.我院耳鼻咽喉科1999年以来,对5例OSAS病人施行了UPPP,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 标签: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 手术配合 阻塞性睡眠性呼吸暂停综合征 手术治疗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治疗脊椎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共8例患者,男2例,女6例;年龄31.59岁。平均38.4岁;病椎共10个:胸椎5个,腰椎5个;在”C”臂监视下行pvp。术后行CT检查。随访3.24月(平均13.4)。结果7例患者(共9个椎体)手术顺利完成,平均每个椎体注射灌注剂4.5ml。术后未出现并发症。後CT检查示均无椎管内或椎间孔渗漏。後腰背痛消失或明显减轻。随访时与後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pvp是脊椎血管瘤一种较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 标签: 血管瘤 脊椎穿刺 脊柱
  • 简介:良性支气管狭窄是长期困扰呼吸内科和胸外科医生的一大临床难题。2002年4月-2004年12月,作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支气管成形对14例良性气管、支气管狭窄的患者进行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良性支气管狭窄 球囊扩张
  • 简介:目的探讨和总结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的临床体会。方法用“随机分组法”,将8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观察组实施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对照组采取双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对比两组患者的X线暴露次数、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以及VA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X线暴露次数更少,手术时间更短,骨水泥用量更少,p值<0.05;两组骨水泥渗漏率差别不大,p值>0.05;两组术后五个月的VAS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差别不大,p值>0.05;术后六个月,观察组VAS评分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值<0.05。结论单、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均能达到满意的疗效,与双侧穿刺相比,单侧穿刺的优点更多,比如手术时间短,辐射损害小,并发症少,费用少等,适合在临床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单侧穿刺 经皮椎体成形术 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