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老年患者尖瓣成形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1月至2006年7月老年患者尖瓣成形46例的资料。尖瓣关闭不全病因包括:尖瓣脱垂18例,尖瓣缺血性9例、感染性7例、退行性6倒、风湿性3例,扩张性心肌病3例。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尖瓣返流的情况。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亡率2.17%),其余患者均顺利出院。随访39例,随访时间6~48月。术后6个月NYHA心功能Ⅰ级29例,Ⅱ级7例,Ⅲ级1例,Ⅳ级2例;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尖瓣无反流24倒,轻度反流10倒,中度反流2例,重度反流3例。结论:尖瓣成形尖瓣脱垂及退行性者疗效较好;扩张性心肌病,不宜成形

  • 标签: 老年人 二尖瓣 二尖瓣关闭不全
  • 简介:目的降低老年患者尖瓣球囊成形的并发症。方法对57例老年尖瓣狭窄患者进行经皮尖瓣球囊成形(PBMV),将患者分为:A组27例,男性11例,女性16例,年龄60~72(66±5)岁,采用传统的PBMV技术;B组30倒.男性10例,女性20例,年龄60~70(64±5)岁,采用改进的PBMV技术,主要包括:4种方法监控定位行房间隔穿刺;根据左心房大小调整尖瓣导向探务前段的J形弧度;3种方法监控球囊导管是否已进入左心室并判断其未卡在腱索内;微级递增球囊直径扩张尖瓣口等.结果A组并发症为26%(7/27),其中中~重度尖瓣关闭不全4例,缓慢性心律失常及低血压2例,心包填塞1例;B组仅3%(1/30)发生中度尖瓣关闭不全,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房内云雾状改变不是PBMV的禁忌证。结论PBMV操作技术的改进可显著降低老年患者PBMV手术的并发症。

  • 标签: 老年人 二尖瓣狭窄 球囊成形术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尖瓣成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18例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均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并即刻评价尖瓣成形的效果。结果本组18例中16例一次性手术实施成功。1例中监测发现反流2级后再次实施成形后成功,1例中监测发现反流3级后改行尖瓣置换。结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尖瓣成形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二尖瓣疾病 关闭不全
  • 简介:目的:研究风湿性心脏病尖瓣狭窄患者行经皮球囊扩张(PBMV)的疗效。方法:对我院开展PBMV的36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PBMV均获得成功,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明显改善;平均左房压由术前的(23±3.7mmHg,降至(12±3.8)mmHg,P〈0.01;平均尖瓣口面积由术前的(0.94±0.37)cm^2增至(1.98±0.31)cm^2,P〈0.001;无严重并发症。结论:PBMV成功率高,近期疗效好,严重并发症少。

  • 标签: 二尖瓣狭窄 心脏导管插入术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对于轻度三关闭不全的尖瓣置换(mitralvalvereplacement,MVR)患者同期行三成形(tricuspidvalveplasty,TVP)对其远期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永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尖瓣病变伴有轻度功能性三关闭不全的患者,随机分为MVR组(40例)与MVR+TVP组(40例);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中体外循环资料。应用超声心动图对患者心脏进行评估,比较术前及术后随访2年的相关情况,观察三环收缩期末内径(tricuspidvalveannularendsystolicdiameter,TVAESD),三环舒张期末内径(tricuspidvalveannularenddiastolicdiameter,TVAEDD),三环收缩期位移(tricuspidannularplanesystolicexcursion,TAPSE),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ightventricularfractionalareachange,RVFAC)。同时对比两组围期病死率、2年存活率和三关闭不全程度患者比例。结果术后2年MVR+TVP组的TVAEDD和TVAESD显著小于MVR组,而RVFAC显著高于MV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MVR+TVP组三关闭不全和心功能改善患者比例显著优于MVR组;MVR+TVP组术后2年的存活率显著高于MVR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度三关闭不全行MVR患者同期行TVP有助于患者右心功能和三功能的恢复,从而有利于减少MVR后远期出现的三关闭不全。

  • 标签: 二尖瓣置换术 三尖瓣成形 三尖瓣关闭不全
  • 简介:目的研究右胸微创尖瓣置换(MINI-MVR)治疗尖瓣关闭不全或(和)狭窄(MR-M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于梅州市人民医院接受尖瓣置换(MVR)治疗的MR-MS患者88例,依据计算机生成随机数字分为MINI-MVR组(n=44)与MI-MVR组(n=44)。MINI-MVR组行右胸切口MINI-MVR治疗,MI-MVR组行胸骨正中切口尖瓣置换(MIMVR)治疗。观察两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中出血量、输血量、自动复跳、除颤后复跳、手术时间等中指标,术后12h引流量、使用呼吸机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术后死亡等术后指标;比较两组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MINI-MVR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及自动复跳率均大于MI-MVR组,出血量、中输注血浆、红细胞、血小板量及除颤复跳率均小于MI-MVR组,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MINI-MVR组术后12h引流量、使用呼吸机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小于MI-MVR组,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术后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期间,两组三关闭不全率、抗凝过度率以及心功能分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右胸MINI-MVR治疗MR-MS的临床疗效显著,创伤小,术后可快速康复,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右胸微创二尖瓣置换术 胸骨正中切口二尖瓣置换术 二尖瓣关闭不全或(和)狭窄 临床疗效
  • 简介:编辑部先生:医生你好。我的父亲今年82岁,因为患了风湿性心脏病尖瓣关闭不全,医生建议他做尖瓣置换手术。我父亲几年前做了主动脉瘤切除手术,花了好长时间才恢复过来.所以现在他对要不要做手术这个问题举棋不定。这手术能推迟吗?如果不能拖延,有没有其他不需要做开胸手术的治疗办法?谢谢!

  • 标签: 二尖瓣关闭不全 手术安全 老年 风湿性心脏病 置换手术 切除手术
  • 简介:目的总结多技术综合运用治疗复杂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经验。方法13例尖瓣关闭不全且均存在2个以上反流点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15-73岁。病因分别为尖瓣腱索断裂5例,尖瓣黏液变性伴叶脱垂6例,先心病继发房缺1例,冠心病伴尖瓣乳头肌功能不全1例。尖瓣反流程度:中度4例、重度9例。中联合应用孔化成形、后矩形切除、腱索转移、腱索缩短、人工腱索置人、人工环置人等技术修补尖瓣使其恢复功能。结果本组无住院死亡病例,术后1周心脏彩超复查示尖瓣无任何反流或微量反流8例,轻度返流5例,随访的患者中1例术后9个月尖瓣由微量反流增加至中度反流,并患急性重症肝炎死亡。其余患者随访情况良好,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合理综合应用孔化成形、人工腱索等多种技术治疗复杂多区域尖瓣反流,近、中期疗效满意。

  • 标签: 二尖瓣闭锁不全 心脏瓣膜 人工
  • 简介:凡心电图出现P波增宽,时间≥0.11s,P波顶端常有切迹或呈双峰,也可呈平顶状,Pv,≥0.2mV,常呈正负双向,Ptfv1≤-0.04mm·s,可称之为尖瓣型P波,它还见于不完全性房内传导阻滞。不完全性房内传导阻滞又分为间歇性和持续性两种类型,后者单凭心电图与左房肥大不易鉴别,需结合临床或X线、超声心动图方能作出明确诊断。本文对72例尖瓣型P波的心电图进行分析,讨论其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二尖瓣型P波 临床意义 P波增宽 心电图 不完全性房内传导阻滞 PTFV1
  • 简介:目的探讨维彩色血流汇聚法(2D-PISA)定量评价尖瓣偏心性反流程度的价值.方法选择单纯性尖瓣偏心性反流患者31例,用2D-PISA法定量评价尖瓣反流相关参数,以心脏磁共振(CMR)结果为标准,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结果2D-PISA法有效反流口面积(EROA2D-PSA)为(0.19±0.07)cm2,反流容积(RV2D-PSA)为(28.74±9.51)ml,反流分数(RF2D-PISA)为(24.28±7.95)%;CMR法反流容积(RVCMR)中位数为24.0ml,四分位数间距为15.75ml,反流分数(RFCMR)为(35.38±14.89)%.各参数2D-PISA法与CMR法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均>0.60,P均<0.01;EROA2D-mA&amp;RFCMR间直线回归方程为Y=7.24+149.011X,RF2D-PISA&amp;RFCMR间直线回归方程为Y=7.216+1.16X.结论2D-PISA法可较准确地定量评价尖瓣偏心性反流程度,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二维血流汇聚 彩色多普勒 心脏磁共振 二尖瓣偏心反流
  • 简介:近年来,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取得了革命性的发展.许多研究已证明RT3DE可实时采集、快速成像、同步显示尖瓣的立体解剖结构,尤其是三维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不受患者体位、肺内气体等因素影响,对尖瓣立体结构的显示明显优于维TEE[1].目前,RT3DE已成为指导尖瓣外科手术及导管介入治疗的首选影像学检查[2].

  • 标签: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二尖瓣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形态 导管介入治疗 立体结构
  • 简介:尖瓣脱垂综合征(下称脱)与β受体过敏征(简称β亢)多以心悸、胸痛、呼吸不畅,情绪激动时症状明显等为主诉就诊,临床上并不少见,据统计约占具有心血管症状患者的4%~8%,表现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且常伴神经衰弱或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容易混淆。本文观察一组住院确诊的脱及β亢患者的儿茶酚胺(CA)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

  • 标签: 儿茶酚胺 临床意义 二尖瓣脱垂综合征 患者 心血管症状 就诊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尖瓣反流(MR)患者左心室功能与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143例AMI患者,平均入院5d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测MR情况、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E/A比值。根据LVEF大小将患者分为2组(≥50%组和〈50%组);随访的中位数时间为432d,观察两组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心因性死亡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与LVEF的相关性。结果AMI患者MR发病率73.4%。MR的发生及程度与Killip分级、LVEF值、LVEDD、LVESD、LAD、E/A比值等相关。左心室大小和功能与AMI后心血管事件显著相关。生存分析显示,AMI后MR患者LVEF〈50%是远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AMI后基线水平MR的严重程度与左室功能和大小显著相关,左室功能恶化是远期死亡的显著预测因子。

  • 标签: 二尖瓣反流 心肌梗死 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 心血管事件
  • 简介:本刊经PhilipM.Meyers博士代表写作组授权,将“Reportingstandardsforangioplastyandstent-assistedangioplastyforintracranialatherosclerosis”译为中文在本刊刊登。标准中对患者的选择、颅内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最佳内科治疗、围手术期处理、血管内治疗、术后并发症等,进行了规范化总结,拟为今后的临床试验和研究的规范化确定标准,以保证结果的可比性,对神经介入医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解剖学 脑血管造影术 放射学 血管成形术 规范 指南
  • 简介:此前有一些数据统计显示,血管成形对女性冠心病患者的效果不如男性患者。接受血管成形后的女性患者生存率低于男性。这也引发争论,是不是女性患者在选择治疗的时候应拥有一套跟男性不同的标准呢?但近来的一些研究结果澄清了这些疑问。长期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其实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预后相似,

  • 标签: 血管成形术后 相似 预后 女患者 男性患者 女性患者
  • 简介:颈动脉分叉处独特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决定了该处是动脉粥样硬化最易发生的部位,造成管径的狭窄而导致脑组织远端血流动力学性梗死。另外,沿颈动脉球内侧壁的血流保持层流,有着很高的流速和很强的剪切力,而其外侧壁处血流的分离、停滞、湍流和复杂震荡的剪切力都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脱落。因此,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导致卒中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占卒中发生的10%~20%),对其治疗是多年来受全球关注的热点。

  • 标签: 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 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血流动力学特征 颈动脉分叉 剪切力
  • 简介:颈动脉支架成形(CAS)应用于临床治疗颈动脉狭窄已有10余年。Wholey等统计了涉及欧、美、亚洲53个医疗中心的资料,显示11243例患者接受了12392枚支架治疗,但颈内动脉狭窄长度超过40mm且伴有夹层的患者并不多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2004年11月至2005年11月共收治此类患者3例,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颈内动脉狭窄 动脉夹层 临床治疗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颈动脉狭窄
  • 简介: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每年会批准好几十个药物上市。其中的很多都不值得注意,例如跟现有药物差不多的仿制品、配方调整或者现有药物的复合制剂。但读者们未来应该会听说下面这两种在2009年7月获得批准上市的药物。决奈达龙Dronedarone(Multaq)药物的作用:决奈达龙,商品名Multaq,是自1999年以来第一只获批准上市的用于治疗心律问题的新药。决

  • 标签: 血管成形术 心房颤动 药物费用 奈达 上市 胺碘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