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3 个结果
  • 简介:唇腭裂是人类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其群体发病率为1‰~2‰,不同国家发病率相差很大,在我国达1.82‰[1].唇腭裂病因至今尚不明了,传统上认为由多基因遗传凶素造成,与环境诱变因子有重大关系.

  • 标签: 唇腭裂 相关因素
  • 简介:目前随着头颈部恶性肿瘤不断增加,放射治疗的应用也日益增加。放射治疗在减少局部复发、控制远处转移和提高患者生存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放射治疗后常造成涎腺尤其是腮腺的损伤,导致唾液分泌减少并引起口腔干燥症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涎腺放射损伤的机制与治疗一直都是困扰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医生的难题,本文就涎腺放射性损伤机制及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 标签: 涎腺 放射性损伤 治疗
  • 简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6%,全球每年新发病例超过50万例。对其发病机制,近年来有一些新的发现,人乳头瘤病毒是除烟酒因素外另一个重要的头颈癌致病因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信号传导与鳞癌的发生和转移亦有密切联系。Ⅰ、Ⅱ头颈癌患者,通过单纯手术或放疗,均可取得较好效果。以多西他赛、顺铂、氟尿嘧啶为主的化疗药物,与调强放疗及不同分割方式联合的同期化放疗方案.是Ⅲ、Ⅳ晚期口咽癌、下咽癌及喉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作用于EGFR靶点的西妥昔单抗,无论是单药或与放疗联合,均显示了很好的应用前景,在临床上逐步被广泛接受,提示靶向联合治疗可作为肿瘤手术后新的辅助治疗方法。Ⅲ、Ⅳ局部晚期头颈癌患者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尚在进行中,其联合治疗方案有待统一。

  • 标签: 头颈鳞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人乳头瘤病毒 化疗 放疗 同期化放疗
  • 简介:该文旨在比较舌鳞癌与其他部位口腔癌患者生存率的差别。对1988-2004年间诊断为口腔癌并处于T1-T2NOM0的患者进行研究,资料来源SEER数据库。时序检验比较舌癌及其他部位口腔癌的总生存率(OS)和病因别生存率(CSS)。结果:6791患者纳入研究,40%为舌癌。患者平均年龄64岁,舌癌患者的5年OS和CSS分别为60.9%和83.5%,其他部位口腔癌患者为64.7%和94.1%。多因素分析显示,OS、CSS与肿瘤T分期、发病部位、患者年龄、性别有关。结论:舌鳞癌较口腔其他部位的鳞癌预后差,更应对之行综合治疗。

  • 标签: 舌鳞癌 癌患者 预后 总生存率 口腔癌 多因素分析
  • 简介:替牙矫治张晓芸译李巍然袁虹校编者按:从本期开始,我刊新开辟了这个栏目,旨在将国外最新、最优秀、最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论文全文译出并刊登,希望为广大正畸医师提供更多的信息。从本期开始我刊首先刊出从"Seminarsinorthodontics"杂志上译出...

  • 标签: 替牙期 正畸治疗 临床研究 设计模式 早期矫治 正畸学
  • 简介:目的研究错(牙合)畸形儿童中鼾症的患病情况和相关因素.样本和方法样本来自2008年7月至2009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18岁以下的正畸初诊患者,对其家长进行儿童睡眠,呼吸和一般健康方面的问卷调查,运用SPSS14.0进行数据分析,对身高、体重、BMI(BodyMassIndex体块指数)、打鼾情况和口呼吸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对频繁打鼾与身高、体重、BMI指数、口呼吸情况、夜间睡眠情况、睡眠时间、睡眠姿势、扁桃体状况、腺样体病史以及父母亲是否打鼾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以频繁打鼾为因变量,以相关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3000份,收回有效问卷2658份,问卷回收率为88.6%.问卷青少年儿童平均年龄为12.39岁±2.70岁;男性1604例,女性1421例.平均身高为155.81cm±14.51cm,平均体重45.66kg±13.52kg,平均BMI指数为18.49kg/m2±3.91kg/m2.样本筛出青少年儿童夜间频繁打鼾者48例,占样本总人数的1.8%.Logistics回归的结果认为青少年儿童是否频繁睡眠打鼾与性别、睡眠状况、其他睡眠异常、腺样体、口呼吸和BMI指数相关.结论鼾症在错(牙合)青少年儿童中的患病率大约为1.8%.在各相关因素中,男性性别、口呼吸、夜间经常醒、其他睡眠异常、腺样体增生、肥胖与青少年儿童发生鼾症显著相关.

  • 标签: 儿童鼾症 患病率 相关因素
  • 简介:目的分析比较双矫治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第二减数与非减数病例的骨性及牙性特征.方法选择21例双矫治以下颌后缩为主的Ⅱ类错(牙合)临床疗效满意病例,头影测量比较拔牙组和不拔牙组各冶疗阶段骨性及牙性因素的差异,从而分析第二减数病例的特征.结果1.治疗前拔牙组与不拔牙组矢状向、垂直向骨型、上、下切牙位置及覆盖均无差异(P>0.05).2.矢状向骨型:不拔牙组第一治疗Wits埴改善较拔牙组显著(P<0.05).第二治疗中不拔牙组SNB增大(P<0.05),Wits值减小(P<0.05),表现利于矢状向骨型改善的生长型.垂直向骨型:拔牙组第二治疗中MP-SN减小.3.下切牙:经第一治疗后两组下切牙均唇倾(P<0.05),拔牙组LI-NB增大显著(P<0.001).第二治疗不拔牙组LI-NB进一步增大(P<0.01),而拔牙组有效回收下切牙(P<0.05).结论1.通过治疗前的骨性、牙性特征不能判断第二治疗是否需要减数.2.经第一治疗矢状向骨型改善有限、下切牙唇倾过多的病例第二拔牙可能性大.3.对于表现为不利于矢状向Ⅱ类骨型改善的垂直生长型病例,第二减数利于垂直向控制.

  • 标签: Ⅱ类错(牙合) 双期矫治第二期 减数
  • 简介:儿童口腔临床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儿童保持完整的乳牙列,进而建立正常的恒牙列。儿童的咬合紊乱不仅可影响儿童的口腔功能,妨碍牙齿及牙周组织的健康,还可影响口腔颌面软硬组织正常发育、颜面美观和心理健康。因此,目前对儿童时期咬合异常的早期矫治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及儿童牙医的重视,本文就儿童常见的乳牙列前牙反、乳牙列后牙反及混合牙列的个别恒牙反早期矫治的临床应用做一介绍。

  • 标签: 咬合紊乱 反 异位萌出 早期矫治
  • 简介:目的:研究寻找与中国汉族人群头颈癌遗传易感性相关的多态位点。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的研究设计,运用TaqMan基因分型方法,在397例新发头颈癌患者和90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对照中分析了5个多态位点(rs1494961、rs1229984、rs1789924、rs971074、rs4767364)的遗传变异与中国汉族人群头颈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rs1229984(A〉G)的遗传变异能够显著影响头颈癌的发病风险。携带rs1229984AG/GG基因型者罹患头颈癌的风险较携带AA基因型者增加34%(调整OR=1.34,95%CI=1.05-1.71)。本研究未发现其余4个位点多态性与头颈癌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结论:染色体4q23区域的rs1229984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头颈癌的易感性有关。

  • 标签: 单核苷酸多态性 头颈癌 易感性
  • 简介:儿童咬合紊乱不仅影响牙齿的正常萌出和替换,还影响颌面部骨骼、肌肉的正常发育和口腔功能,甚至可影儿童的心理健康。因此,对儿童咬合异常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受到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早期矫治的目的是引导颌面部骨骼和肌肉的正常发育、防止乳牙间隙的丢失、顺利完成恒牙列的替换。多数病例可以通过简单的早期矫治恢复正常的咬合和口腔功能.无需在恒牙列替换后再进行复杂的矫正治疗。即使是复杂的病例也可通过早期治疗减小错殆程度,简化后期治疗或避免进行拔牙减数治疗及外科正颌手术治疗。本文就儿童常见错殆畸形的矫治时机和预防进行讨论。

  • 标签: 咬合紊乱 早期矫治 反(牙合) 开胎 牙齿拥挤
  • 简介: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口腔种植科患者360例,其中男性206例,女性154例,涉及上颌窦提升手术86例,植骨术64例.按患者就诊顺序给每位患者编号,奇数患者为心理护理组,偶数患者为对照组,每位患者初次就诊心理护理前和心理护理后(术后24h)分别填写改良牙科焦虑量表(modifieddentalanxietyscale,MDAS)[1],评估患者牙科焦虑情况.MDAS由4个问题条目组成,每条目5个备选答案,分值1-5分,4题选项分数之和为MDAS得分,MDAS评分≥11分可诊断为牙科焦虑症.

  • 标签: 口腔种植 围手术期 心理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舌癌患者围手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0例老年舌癌患者做好心理护理,严格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呼吸系统、口腔及饮食护理,对实施皮瓣移植修复的患者做好并发症观察。结果:50例老年舌癌患者通过实施肿瘤切除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加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及围手术的护理,全部成功。结论:对老年舌癌患者在围手术实施有效的护理方法至关重要,是促进患者尽早康复提升生命质量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舌癌 老年人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替牙前牙反因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如不及时矫治,有可能使畸形向骨性错发展的可能〔1〕;以往多采用上颌垫矫治器进行矫治,但对于反覆浅的患者,双曲舌簧唇向开展上切牙虽可使反得以矫正,但有可能使上切牙更趋唇倾,并有使上切牙成对刃或浅开的可能,使反...

  • 标签: 2×4技术 替牙期 矫治方法 上切牙 反 固定矫治器
  • 简介:在满足适应证条件下,自体牙移植是很多病例值得尝试的选择,良好的牙移植术及围手术处理会取得超过90%以上的成功预期,自体牙移植术的操作过程应该注意采用微创方法拔除患牙、预备受区和植入供牙,并且术前检查和准备应做到有备无患,术后应采用合理方式固定以及根据牙根发育情况进行根管治疗等,以保证移植牙实现牙周韧带愈合和长期保有良好功能。

  • 标签: 自体移植 牙移植 口腔外科 牙周韧带愈合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蛋白质提取方法在牙胚蛋白提取中的效果,寻找适合牙齿发育高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的蛋白质提取方法。方法:取猪胚胎第40、50、60天第三乳磨牙牙胚,利用碱性碳酸盐溶液提取牙胚初步钙化部分的蛋白,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比较液氮研磨法和电动研磨器研磨法提取牙胚总蛋白效果,BCA(bicinchoninicacid)蛋白浓度测定法比较RIPA裂解液与尿素溶液提取牙胚总蛋白含量。结果:与液氮研磨法相比,电动研磨法提取蛋白后的聚丙烯酰胺电泳图谱蛋白条带明显更深,蛋白含量高。尿素溶液对牙胚总蛋白的提取量高于RIPA裂解液组,蛋白电泳分离效果均可。结论:采用电动研磨器研磨牙胚,组织损失量小,提取蛋白效果好于液氮研磨;采用尿素溶液提取牙胚总蛋白效果优于RIPA裂解液。初步找到适合下游高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的牙胚蛋白提取方法。

  • 标签: 牙胚 蛋白质提取 尿素 电动研磨 小型猪
  • 简介:目的研究不完全性腭裂患者修复术后乳牙与替牙的颅面形态差异。方法选择21例乳牙和20例替牙不完全性腭裂患者作为两个实验组,两组的性别比例匹配,进行X线头影测量对比分析。结果替牙相比乳牙颅底大小、上颌长、下颌大小及各面高均显著增长。上颌矢状向位置、下颌矢状向位置、颅底角下颌角、下颌平面角、上下颌垂直向关系以及面高之比均无显著变化。面突度显著减小。结论随年龄增长腭裂患者颅面部增大,但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基本保持不变。

  • 标签: 不完全性腭裂 乳牙期 替牙期 X线头影测量
  • 简介:一、病例报道吕××,女,8.5岁,因前牙不齐要求矫治。检查:混合牙列6666中性关系,22反,2112重叠,CC存在、无松动。间隙分析,可利用间隙与必须间隙差值11mm。二、治疗过程采用2×4矫治技术,拔CC,22粘方托槽并用0.014″(0.35...

  • 标签: 2×4技术 替牙期 错 矫治技术 可利用间隙 混合牙列
  • 简介:目的:总结老年糖尿病患者施行拔牙术围手术处理经验。方法:对700例并存糖尿病的老年患者控制血糖后施行拔牙手术,并对该类患者的围手术治疗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700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手术时间(注射局麻至离开椅位)10-40分钟,平均15分钟,无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未出现糖尿病严重并发症。结论:糖尿病患者施行拔牙手术,要高度重视围手术治疗,减少心、脑血管等意外事件和糖尿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拔牙伤口愈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拔牙 糖尿病 围手术期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