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计算机导航辅助下颈椎管内神经鞘瘤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瘤体摘除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术前手术室护士进行术前访视,参与病例讨论,完善特殊器械的准备。术中及时沟通、主动配合,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根据手术需求进行体位调整,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结果避免了压疮、眼部压伤、电灼伤的发生。结论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术中合理摆放仪器设备,注意保暖,术后精细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颈椎 计算机导航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颈椎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但病因、病理机制未明.颈椎病大多采用非手术疗法,临床缺乏客观量化的疗效评价标准.近年来的研究证实,颈椎病人颈部周围肌群生物力学性质发生变化,是颈椎病发生发展以及推拿手法作用的关键环节.

  • 标签: 颈部肌群 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脊髓型颈椎间盘突出,均行前路减压放置cage植骨融合及钢板固定。结果脊髓型椎间盘突出术后症状和体征消失明显,术后随访患者的JOA评分(均数)呈逐渐上升之势,改善率69.3%。结论脊髓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出现症状和体征者,应积极行手术治疗。如果出现椎管内血肿,应积极手术清除淤血。

  • 标签: 颈椎间盘突出 前路减压 融合 椎管内血肿 清除淤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颈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6月~2013年12月78例颈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应用舒适护理方法,对照组应用传统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者护理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施舒适护理的患者有并发症和后遗症17例,而常规护理患者有26例,舒适护理患者的并发症与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患者(P﹤0.05)。结论舒适护理是降低颈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的有效辅助手段。

  • 标签: 舒适护理 颈椎骨折 脊髓损伤 康复
  • 简介:1980年Sharp等[1]将食道压力测定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患者呼吸驱动力的定量测量,1986年Hudgel[2]首先应用水囊式气道-食道测压定位睡眠呼吸暂停的阻塞部位。其后,随着技术的进步,气道-食道压力持续测定技术作为一种良好的多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Sleep Apnea Obstructive) 压力感受器(Pressoreceptors)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前路脊髓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术后关键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科室颈前方入路手术治疗的82例CSM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护理经验。结果82例CSM患者术后病情均明显好转,大部分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仅1例出现喉神和喉返神经损伤,3个月后恢复正常;无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规范的术后护理对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脊髓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CSM保证手术疗效、防治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减压 前路手术 植骨融合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前后路结合减压固定术在颈椎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单纯前路减压固定术治疗的颈椎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患者43例(对照组)和同期接受前后路结合减压固定术治疗的颈椎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患者29例(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神经功能变化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22.0±19.3)min,显著长于对照组的(71.0±8.9)min(P<0.01),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556.7±51.3)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5.6±56.3)ml(P<0.01)。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62.1±17.3)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95.4±22.9)d(P<0.01)。两组患者术前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JOA评分为(11.0±3.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4.9)分(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Frankel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3例,对照组发生2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后路结合减压固定术手术复杂术中耗时长但效果良好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更快,对于存在有前后路压力患者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颈椎骨折 脊髓神经损伤 术式 疗效
  • 简介:听力语言残疾的预防与康复是我国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30余年的努力,我国听障儿童康复事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建立起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听障儿童康复工作体系;制定、颁布了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的系列法规、政策;指导兴办上千所听障儿童康复机构,培养组建起一支上万人的康复专业队伍;设立全国“爱耳日”,普及了听力健康理念和知识,增强了公众“爱耳、护耳意识”;帮助近40万听障儿童改善了听力语言康复状况。

  • 标签: 听障儿童 康复教育 新起点 听力语言残疾 听力语言康复 残疾人事业
  • 简介:目的探讨胆脂瘤性中耳炎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本文介绍了2009年11月-2010年7月在我院接受乳突鼓室成形伴鼓室切开重建(Mastoidotympanoplastywithepitympanoplasty,EMT)手术的56例(耳),即在保留外耳道后壁切开乳突的前提下,同时进行鼓室外侧壁的切除以彻底清除病灶,最后进行鼓室乳突填塞并重建听力。本文初步报告了这一技术并对与此相关的外科处理策略进行临床评价。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随访时间1~9个月,1例术后疼痛再次手术,2例术后感染鼓膜穿孔未愈合,2例术后鼓膜紧张部后上微小穿孔,其余病例术后愈合良好,术后换药2~3次即完全愈合,术后随访56例中26例听力资料完整,0.5、1、2kHz气骨导间距由术前平均31.9dBHL缩短到19.6dBHL。结论保留外耳道后壁乳突切开同时切除术鼓室外侧壁并进行重建,简化了经典完壁式手术的复杂操作,易于掌握;同时,手术保留的外耳道后壁使耳道形态得以保留,术后恢复时间短,减少了术后换药次数;鼓室软骨填塞可有效的防止回缩袋的形成,避免了胆脂瘤的复发。该术式为治疗中耳炎性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 标签: 乳突切开 上鼓室切开重建 软骨 胆脂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和维生素B12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静滴对治疗混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混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推拿治疗,观察组进行穴位注射治疗,并辅助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静脉滴注,每日一次,14天为一疗程。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0%的满意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静滴对治疗混合型颈椎病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混合型颈椎病 穴位注射 复方当归注射液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
  • 简介:答:面神经次全程减压术中常见的变通有:①大约10%的患者会遇上水平半规管过度隆起或者砧骨体与水平半规管过近的情况,此时无论如何调节显微镜的机位,都无法显露迷路段,此时应谨慎的把水平半规管前端骨质削低0.5~1mm,通常会达到满意的暴露;②个别情况下,由于患者的中颅底低垂,无法从上向下观察到水平段,可用直径0。5mm的切割钻把后拱柱的基底(和水平半规管相连的部位)切断,此时砧骨短脚周围的韧带仍保持完整,可以通过砧骨和水平半规管之间的狭缝完成椎段和水平段的减压(图2)。

  • 标签: 减压术 面神经 解剖学 水平半规管 操作 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气道食道压力检测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7月期间于我院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治疗的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纤维喉镜进行检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加用上气道食道压力检测,比较两种方法对阻塞部位的检查结果及手术方案的有效性。结果观察组软腭后区、舌后区检出率(81.03%、68.9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55%vs82.76%)(P<0.05)。结论气道食道压力检测可有效显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阻塞部位,并为手术方案提供一定的依据,提高手术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上气道食道压力检测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电子喉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