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低温等离子核成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方法颈椎间盘突出症42例,在DSA介导下,经前外侧穿刺入路,对病变椎间盘行低温等离子核成形。以治疗前和治疗后3d、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治疗优良率来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3d、3个月VAS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3d和3个月的治疗优良率分别是85.71%和88.10%。结论在严格选择病例的前提下,低温等离子核成形能快速有效地达到椎间盘减压的目的、疗效优良、操作简便,安全性高。

  • 标签: 椎间盘移位 髓核成形术 椎间盘减压
  • 简介:目的总结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的2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25个置换节段,其中单节段15例,双节段5例。应用JOA17分法评价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临床神经功能状况,并作统计学检验。观察末次随访时颈椎侧位X线片上假体与椎体的相互位置关系以及假体所在椎间隙的活动度。结果所有病人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5个月。病人术后症状有明显缓解,JOA评分由术前平均10.4分上升至术后平均15.2分。术后随访未见有假体松动、下沉和周围骨化融合,置换间隙前屈后伸活动范围平均为(4.8±1.7)°。结论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早期临床效果良好,能达到确切的稳定性和部分的活动度保留。

  • 标签: 颈椎病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Bryan假体
  • 简介:介入治疗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因其操作简便,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故患者容易接受。自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运用经皮激光汽化椎间盘减压(percutaneouslaserdiscdecompression,PLDD)联合胶原酶溶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6例,疗效满意。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激光汽化椎间盘减压术 胶原酶溶核术
  • 简介:1.上肢运动功能(4分)0分:自己不能持筷或勺进餐;(不能自己进食持勺困难)1分:能持勺,但不能持筷;(不能自己进食持筷困难)2分:虽手不灵活,但能持筷;(能持筷手不灵活)3分:能持筷及一般家务劳动,但手笨拙;(做家务有困难)临汾市人民医院骨科张珺

  • 标签: JOA评分 颈椎 上肢运动功能 家务劳动 临汾市 做家务
  • 简介:目的探讨“高架桥式”椎管扩大成型式治疗颈椎管狭窄脊髓压迫症的优点。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采用“高架桥式”椎管扩大成型治疗的颈椎管狭窄脊髓压迫症16例,其中狭窄节段为3节段5例,4节段9例,5节段2例。所有病例均呈发育性椎管狭窄,或伴有不同成度的后纵韧带骨化,生理曲度无明显异常。采用俯卧位,头架固定头部,后正中入路,两侧显露至小关节突外缘,用超声切骨刀离断双侧椎板根部,将椎板连同黄韧带一块从硬脊膜剥离并取下。将长度为5-7mm的“z”型双孔钛连接片用钛钉固定在椎板断端及侧块上,使椎板架高3~5mm。椎管扩大的范围应跨越狭窄部位上下各一个节段,这样就防止脊髓在扩大节段处形成的“弯折”。结果术后所有病例复查颈椎CT椎管扩大前后径约3~5mm。复查MRI示病变节段硬脊膜受压明显改善,术后JOA(日本矫形学会)评分提高2-5分,改善率大于60%。结论“高架桥式”椎管扩大成型式避免了单开门或双开门式门轴侧的神经根刺激症状,且可使肌肉重新获得附着点,不破坏脊柱的稳定性;它可保持颈椎运动的正常生理功能。对发育性椎管狭窄,或伴有不同成度的后纵韧带骨化,生理曲度无明显异常,病变累及3个以上节段的病例是一种很好的式选择。

  • 标签: “高架桥式”椎管扩大成型术 治疗 颈椎管狭窄 脊髓压迫症
  • 简介:母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恶性程度最高的神经上皮性肿瘤之一,好发于10岁以下的儿童,约占儿童颅内肿瘤的20%,多位于第四脑室顶上的小脑蚓部,生长极为迅速,手术不易全切除.就诊时往往肿瘤巨大并有脑积水,手术风险大,治疗较困难.本文就其病因、病理、诊断与分期及综合治疗等方面加以综述.

  • 标签: 髓母细胞瘤 诊断 治疗学
  • 简介:目的用显微技术切除儿童母细胞瘤,砬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术后生存质量。方法对34例儿童平细胞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4例均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全切27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3例,手术死亡2例,死亡率为5.9%,获随该列,临床治愈24例,着状改善6例,5年生存率为50%。结论微创的显微外科技术是保证减少术后并发症,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对于大多数患儿,建议术后辅以放疗。

  • 标签: 髓母细胞瘤 显微外科手术 放射治疗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颈椎解剖学重建在颈椎椎管内肿瘤切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后入路取下椎板棘突复合体切除肿瘤后,用钛钉、钛连接片回植椎板棘突复合体,重建颈椎解剖学结构。结果21例患者中,神经鞘瘤8例、脊膜瘤6例、室管膜瘤3例、血管网织细胞瘤2例、先天性肿瘤2例。中取下椎板棘突复合体2-6个,平均3个。手术中未出现因使用铣刀打开椎管及使用钛连接片内固定所致硬脊膜破裂、脊髓及神经根损伤。随访时间3-16个月,平均13.2个月,X线片或CT三维重建未见回植体固定的塌陷、位移,未见椎管狭窄及脊柱畸形。结论颈椎椎管内肿瘤切除,回植椎板棘突复合体重建解剖结构,避免术后因椎板缺失造成脊髓失去骨性保护,引起椎管狭窄和脊柱生物力学变化,最大限度保证颈椎的正常结构,对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减少术后并发症及维持患者远期脊柱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颈椎椎管 解剖学重建 钛连接片固定 稳定性 椎管狭窄
  • 简介:一般认为,当颈椎退行性变累及椎动脉、影响椎动脉向大脑后循环供血并出现相应临床症状时,即可明确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然而目前,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较为混乱,尚无明确的诊断标准,其发病机制也不十分清楚,一些病因学学说尚待进一步论证。

  • 标签: 颈椎病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综述文献
  • 简介:颈椎病的病理机制及临床表现比较复杂,故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一、颈椎病的常用式(一)Smith-Robinson式颈前入路,经颈内动脉鞘-气管与食管间隙到达椎体前缘.将病变间隙的上一锥体及下一椎体的前缘和椎间盘凿除,深度为椎体的1/2或2/3,然后进行植骨融合.由于颈椎骨质增生多由椎间隙不稳所致,故该式之目的是施行椎间融合从而加强脊柱的稳定性.但由于Smith-Robinson手术方式不能直接切除增生的骨赘,术后早期疗效不明显,增生的骨赘需在术后2、3年方可被吸收,故该式仅适用于有轻度骨质增生的颈椎病患者.

  • 标签: 颈椎病手术 融合固定 椎间盘切除术 椎间植骨融合术 骨移植材料
  • 简介:目的评估DynaCT中辅助应用在颈椎损伤手术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7年3月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应用DynaCT辅助颈椎损伤手术的患者共52例,其中上颈椎损伤(C1-2)15例。下颈椎损伤(C3-7)37例。全麻成功后,固定体位和头架(颈椎后路),先行基准DynaCT扫描。颈椎前路手术中,椎间盘摘除和骨减压操作后行第二次DynaCT扫描。Cage或钛笼置入并再次DynaCT扫描。颈椎后路手术中,常规侧块或椎弓根螺钉置入和脊髓减压后行二次DynaCT扫描。前路或后路手术中,对于合并有骨折脱位者,复位矫正后需再次DynaCT扫描,对于骨减压范围不充分,植入物位置不良或复位矫正不满意者均需进一步操作直到DynaCT确定满意为止。结果颈前入路10例,颈后入路39例,前后联合入路3例。颈前入路根据中DynaCT对减压不充分者进行再次或多次骨减压5例;调整Cage位置1例;合并脱位者6例,其中对复位不满意再次或多次矫正3例。颈椎后路植入椎弓根螺钉14枚,根据DynaCT调整螺钉2枚;植入侧块螺钉254枚,根据DynaCT调整螺钉12枚;合并脱位者15例,根据DynaCT对脱位矫正不满意者进行再次或多次复位纠正8例。中平均使用DynaCT3.76次。术后随访1~3个月,行MRI及三维CT检查,术后影像学均证实减压充分、固定及骨折脱位复位满意。术后1w行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平均恢复率为63.42%。本组无因减压不充分或固定复位不满意而二次翻修手术病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脑脊液漏1例,神经损伤1例。无与DynaCT相关并发症。结论中DynaCT的应用可减少颈椎损伤手术中因减压不充分、固定和骨折脱位复位不满意而造成手术效果差,降低需要二次手术的机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颈椎外伤手术的安全性及精确性,有效改善颈椎损伤患者的预后。

  • 标签: Dyna CT 颈椎损伤 减压术 复位 螺钉固定
  • 简介:目的:探究多功能颈椎保健枕联合推拿治疗对脊椎病患者变形颈椎复位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深圳市中医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所有患者实施推拿治疗,观察组实施推拿治疗的同时进行多功能颈椎保健枕干预。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睡眠质量评价结果比较,由评价结果数据可以看出,观察组睡眠各项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变形颈椎复位状况比较,对照组优19例,良11例,差10例,优良率为75.00%,观察组优25例,良13例,差2例,优良率为95.00%,优良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功能颈椎保健枕联合推拿治疗能够显著该站脊椎病患者的颈椎变形状况,对颈椎复位有重要的矫正支持作用,并且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多功能颈椎保健枕 脊椎病 变型颈椎复位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损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急性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损伤患者在伤后48h内进行手术治疗,根据ASIA脊髓损伤评级和评分标准(AIS),分别在患者入院和出院时进行评判,比较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在36例患者中,AIS的1例为A级(3%),17例为B级(47%),18例为C级(50%);出院时,13例(77%)的B级患者和15例(83%)的C级患者AIS评级得到改善;ASIA运动和感觉评分分别由入院时的(20.60±9.78)、(86.30±10.35)增至(56.20±10.71)、(159.20±18.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伤后早期手术治疗可在急性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损伤治疗中获得显著疗效。

  • 标签: 急性 成人 颈髓损伤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母细胞瘤显微手术治疗技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至2011年7月显微手术治疗的28例母细胞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和MRI检查。19例经小脑蚓部入路手术,9例经小脑延髓裂入路手术。结果肿瘤全切除21例(75.0%),次全切除7例(25.0%);出院时GOS评分5分18例(64.3%),4分6例(21.4%),3分3例(10.7%),1分1例(3.6%)。结论母细胞瘤以显微手术治疗为主;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中精细操作避免重要神经结构和血管损伤,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提高其临床预后。

  • 标签: 髓母细胞瘤 显微手术 疗效
  • 简介:神经鞘瘤(Schwannomas)是椎管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位于外硬膜下或硬膜外。髓内神经鞘瘤(IntramedullarySchwannomas)是罕见的椎管内肿瘤,仅仅占神经鞘瘤的1.1%,占髓内原发肿瘤的0.3%~1.5%。现报告1例高颈段髓内神经鞘瘤,并通过结合近几年国内外文献复习对髓内神经鞘瘤的诊治分析如下。

  • 标签: 神经鞘瘤 文献复习 髓内 椎管内肿瘤 颈椎 髓外硬膜下
  • 简介:目的分析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和处理。方法对宣武医院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全部颈前路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讨论对并发症的处理。结果椎体切除较单节段颈椎间盘切除在并发症发生上有显著性差异。并发症组较非并发症组年龄大。性别、手术时间、出血量在危险性分析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手术方式是术后发生并发症的主要影响因素。年龄与并发症发生也有一定相关性。性别、手术时间、出血量不是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

  • 标签: 前路 颈椎 手术 椎间盘切除术 椎体切除术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自身免疫因素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尤其是破碎型)发生中的机制.方法选择已经确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9例,按照中所见分为2组:破碎或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组(9例)和退变型椎间盘突出组(10例).以CD68和CD4、CD8单克隆抗体对手术切除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测定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M、IgG、IgA以及补体C3和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水平.比较了两组数据间的差异.结果(1)组织病理学变化:破碎型腰椎间盘突出组有6例标本近边缘细胞浸润区可见CD68阳性反应细胞,并且阳性细胞有沿血管样组织分布的趋势;4例标本见CD4阳性反应细胞浸润;2例标本CD8染色可见阳性反应细胞.退变型腰椎间盘突出组有3例标本边缘可见CD68阳性反应细胞,但细胞数较少.CD4和CD8免疫染色均未见阳性细胞.两组相比,CD68细胞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破碎组CD4和CD8细胞阳性率略高于退变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免疫学检测结果:破碎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组患者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G和IgM水平高于退变型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两组IgA以及补体C3和循环免疫复合物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1)腰椎间盘突出症按照其病理实质可分为破碎型和退变型,二者有不同的发病机制,应加以区分.(2)破碎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标本中有T淋巴细胞以及巨噬细胞浸润;退变型标本中亦可见巨噬细胞浸润,但无T淋巴细胞.(3)破碎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全身体液免疫的改变.(4)自身免疫因素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制和病理演变以及症状产生过程中,尤其在破碎型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自身免疫 病理学 免疫球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总结脊髓型颈椎病的前路显微手术治疗方式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经验。均经前路行手术治疗,其中显微镜下手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钛钢板内固定59例,内镜下手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钛钢板内固定2例,显微镜下减压+Bryan人工椎间盘植入24例。结果术后随访3~52个月,平均23个月;脊髓功能明显改善82例,占96.5%,稳定3例,占3.5%。24例Bryan人工椎间盘植入病人术后随访X-线平片显示:颈椎过曲、过伸运动及生理曲度良好,与自体椎体融合良好。结论对中央型或神经根型椎间盘突出病人经前路行显微减压,减压更加充分,并可减少对脊髓的损伤;椎间植入人工椎间盘可保留部分脊柱运动功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脊髓压迫症 椎间盘移位 颈椎 颈前路减压 Bryan人工椎间盘
  • 简介: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基因变异或其他原因导致枕颈胚节出现异常可造成先天性上颈椎畸形。新近研究发现,先天性上颈椎畸形的发病可能归因于Homeobox基因的变异。先天性上颈椎畸形包括骨性异常和神经性异常两部分。骨性畸形复杂多变,可单独发生,也可以为全身多系统先天畸形的表现之一。骨性畸形常伴随其他器官或系统的先天性畸形或功能障碍,如肾脏和心脏。

  • 标签: 先天性畸形 骨性畸形 上颈椎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