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肺癌转移发生率在50%以上,多因神经系统症状而就诊。肺癌转移最常见症状为头痛,其次为定位功能失常、精神异常及颅内压升高,另有5%~10%的患者有急性脑卒中表现。全放疗(wholebrainradiationtherapy,WBRT)为肺癌转移者的常规放疗方式。做好全放疗的护理工作,对改善此类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起关键作用。现总结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68例肺癌转移WBRT患者的护理经验如下。

  • 标签: 肺癌脑转移 全脑放射治疗 护理
  • 简介:转移是目前肿瘤治疗的难点之一,既往治疗主要以全放疗为首选,但全放疗后疗效差以及明显影响治疗后长期存活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转移的治疗应根据不同预后行个体化治疗。目前基于RTOG研究的GradedPrognosticAssessment评分在国内外广泛使用。对于GPA高的患者,建议采用积极的治疗手段,如全放疗联合手术或者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部分患者可考虑使用手术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于GPA低的患者,仍以全放疗为首选,部分患者可考虑采用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考虑到全放疗的功能损伤与海马结构照射有关,越来越多研究开始探索全放疗中保护海马的新策略。

  • 标签: 脑转移 肿瘤 综合治疗
  • 简介:转移癌是最常见的成人颅内肿瘤,采用积极治疗措施可以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不同预后因素患者需选择个体化治疗模式。本文综述目前初诊转移癌全放射治疗现状与进展。全放疗联合手术或立体定向放疗的治疗模式在延长生存期、改善神经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显示出了很大优势,期望多学科综合治疗研究进展能进一步改善疗效。

  • 标签: 脑转移癌 全脑放疗
  • 简介:背景和目的:肺癌转移发生频率较高。本文总结肺癌转移的临床特点及不同治疗方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1月~2000年12月本院400例肺癌转移的临床资料。结果:肺腺癌的转移发生率:腺癌41.3%,小细胞癌23.5%,鳞癌21.8%,鳞腺癌7.8%,未定型5%,肺泡癌0.8%。单发转移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运动感觉障碍及意识障碍。肺部原发灶未治疗组平均3.1个月出现转移,治疗组平均7.4个月出现转移转移灶手术切除或γ-刀治疗辅以化疗/放疗的中位生存期及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11.1月,30.7%和15.2%,10.9月,31.6%和10.6%。结论:肺腺癌最易发生转移,肺部原发灶的治疗可以延缓转移的出现,部分病人采用脑转移灶手术或γ-刀辅以化疗/放疗效果较好。

  • 标签: 肺癌 脑转移 治疗模式
  • 简介:转移瘤是成人最常见的颅内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传统药物和观念的限制,化疗在转移癌治疗中的作用一直未被重视。近年来随着一些新药的尝试和观念的改变,转移瘤化疗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步。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化疗及化疗加全放疗治疗转移瘤相关的临床研究,显示化疗对敏感肿瘤引起的转移有一定疗效;对一些化疗不敏感肿瘤,全放疗加化疗没有明确而有力的生存期的获益,但增加了患者的反应率。目前缺少有关转移瘤化疗的随机大样本对照研究,这也是今后脑转移瘤化疗的研究方向。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也是今后治疗转移瘤的一个热点。

  • 标签: 脑转移瘤 化学治疗 化疗联合放射治疗
  • 简介:IL-18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细胞因子,许多研究提示其与肿瘤转移有关。部分研究认为其能抑制肿瘤转移,也有研究提示其能促进肿瘤转移。因此,IL-18与肿瘤转移的关系仍然存在争议。

  • 标签: IL-18 肿瘤转移 细胞因子 抑制肿瘤 提示 新发现
  • 简介:骨桥蛋白是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及细胞与细胞间黏附的细胞黏附分子。肿瘤细胞的生长、分化、浸润转移等行为与细胞黏附密切相关。本文就骨桥蛋白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关系作一综述。

  • 标签: 骨桥蛋白 肿瘤 侵袭转移
  • 简介:单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能取得全放疗联合立体定向外科治疗相同的生存率,对于局部控制来说,结果有冲突。全放疗较局部治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和手术)减少颅内新发病灶。单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组颅内治疗病灶外以及颅内总体复发率均增加,而且联合全放疗不增加认知功能损伤。对于1-3个转移瘤患者,单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生存好于单纯全放疗。全放疗联合立体定向外科治疗较全放疗能改善局部控制,并在不增加并发症的基础上改善KPS评分。对于单发转移灶,联合治疗有生存获益。但2个及2个以上的转移灶是否有生存优势,尚有争论。对于多发转移瘤、KPS〈70分的患者联合治疗能改善生存。全放疗联合立体定向外科治疗和手术联合全放射治疗两组无生存差异。

  • 标签: 肿瘤 脑转移 立体定向外科 放射治疗 手术
  • 简介:背景与目的: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肿瘤患者生存时间延长,转移瘤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但总体预后还很差,关于治疗模式的选择还存在很大的争议。本文总结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转移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疾病特点以及与预后相关的各种可能因素,旨在为转移瘤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984年1月至2010年7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治疗经影像学或病理诊断的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所有可能与患者预后相关的因素,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原发灶的诊治情况,有无脑外转移灶,原发灶与转移瘤诊断的间隔时间,诊断依据,临床表现,病灶大小、部位、数目,治疗方法,KPS评分等。根据上述资料,将患者纳入RPAⅠ、Ⅱ、Ⅲ级3个亚组,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共收集到1448例转移瘤患者,男性953例(65.8%),女性495例(34.2%),诊断为转移瘤时的中位年龄为55岁。原发灶中,肺癌1173例(81.0%)、乳腺癌84例(5.8%)、结直肠癌43例(3.0%)、肝癌23例(1.6%)。457例(39.8%)患者在诊断转移瘤之前存在转移灶,原发灶与转移诊断的平均间隔时间为8.7个月。898例(62.0%)患者诊断依据为颅脑MRI,524例(36.2%)为颅脑CT,26例(1.8%)为PET-CT。944例(65.2%)患者的转移灶位于幕上,其中额叶及顶叶最为常见;单发病灶522例(36%),201例(13.9%)具有两个病灶,621例(42.9%)具有两个以上病灶。临床表现中,头痛呕吐378例(26.1%),运动感觉障碍364例(25.1%),精神变差或体重下降230例(16.0%),无症状203例(14.0%)。379例(26.1%)患者接受了全放疗联合化疗,110例(7.6%)接受了单纯全放疗,23例(1.6%)全放疗后联合手术,42例(2.9%)联合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107例(7.4%)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854例患者具有完整的生存随访资料,中位生存时间为9.5个月;6个月、12�

  • 标签: 转移瘤 放射治疗 手术 化学治疗
  • 简介:患者,男,28岁。因胸闷20天,加重2天,于1996年12月8日入院诊治。无咳嗽、咳痰、气喘、发热等症状。检查:心脏B超示心包大量积液;胸部正侧位片示,右肺下野片状阴影,边缘模糊,双肋隔角闭塞,隔面不清;心影呈普大型,心前后间晾均捎失。胸部CT平扫见右侧胸腔中等积液征.左侧胸腔少量积液征,心包大量积液征;右肺下叶近斜裂处后侧有约3.8cm×2.8cm软组织块影,前部与叶间裂相连.后下部与肺实质融为一体。增强扫描见肿物呈中等强化.心包呈节段性不规则强化,左侧胸膜亦有部分不规则强化。

  • 标签: 心包 恶性胸膜间皮瘤 脑转移 心脑 左侧 积液
  • 简介:背景与目的:随着肿瘤发病率的逐年增加,因颅内转移而导致死亡的病例数有所升高,而对于颅内转移瘤是否有手术指征尚存在争议。本文探讨手术治疗转移瘤的重要价值。方法:对我科自1999年2月至2004年8月手术治疗的转移瘤病例进行同顺性分析,手术方法为根据MRI定位开颅手术,术后常规全放疗和化疗。结果:肿瘤术中全切54例,次全切5例,部分全切2例,无术中死例,1例术后1周因急性左心衰死亡.术前症状消失34例.明显缓解20例.无改善4例.加重3例半年生存率92%.一年生存率为82%.两年生存率为14%(其中不含2004年病例)。结论:手术治疗是治疗转移瘤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延长生存时间.减轻痛苦.改善生存质量,并为晚期患者赢得进一步治疗的机会。

  • 标签: 脑肿瘤 腑转移瘤 手术治疗 脑转移瘤
  • 简介:目的:探讨转移瘤病人的预后因素及不同治疗方法对其的影响。材料和方法:本文对1977.5至1996.5收治的转移瘤130倒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原发肿瘤为肺癌的118倒,其它来源的为12例。所有病人给予全放疗,其中,辅以手术的17例;辅以化疗的63例。结果:中位生存期为10个月。1年生存率为32%。年龄≤65岁、单发转移灶、无其它部位转移者预后好;原发乳腺癌的转移瘤病人比原发肺鳞癌及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好。放疗剂量≥60Gy扭与<60Gy组比较,有效率由33%提高至lOO%(P

  • 标签: 脑转移瘤 病人 全脑放疗 放射治疗 手术 预后
  • 简介:胶质瘤为颅内原发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术后可出现颅内局部复发或颅内转移,发生颅外转移极为罕见。我院收治1例胶质瘤患者,手术后发生脊柱转移,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胶质瘤 颅外转移
  • 简介:转移瘤(brainmetastases)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病变,发生率远超过原发恶性脑肿瘤。据统计,恶性肿瘤中有20%~40%的患者出现转移转移瘤最常见的原发灶为肺癌、乳腺癌及黑色素瘤。其中黑色素瘤最易发生转移,约50%的因黑色素瘤死亡患者存在转移

  • 标签: 肿瘤 脑转移 手术治疗 放谢治疗 化学治疗
  • 简介:非小细胞肺癌转移的治疗对肿瘤学家是一种挑战。虽然近年转移研究有所进展,但生存率并不乐观。本文阐述非小细胞肺癌转移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预后因素以及治疗进展。转移最常见的症状为因颅内压力增高所致的头痛。评价转移时,头颅MRI较CT优越。最常用的预后标准是肿瘤放射治疗组(RTOG)的RPA分级。关于全放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手术以及化疗治疗转移的作用仍存在争议。全放疗常作为转移的标准治疗方案。SRS对单一或多个转移灶的治疗可代替外科切除。许多数据证明化疗有较好的颅内作用,这引起全身化疗治疗转移的研究热点。确立预后因素和其他临床特点后,才能制定最适合个体患者的治疗。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脑转移
  • 简介: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也是肿瘤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没有发生转移的恶性肿瘤的治疗预后很好;而一旦发生了转移,患者基本上已经失去了彻底治愈肿瘤的机会。因此,肿瘤转移肿瘤临床治疗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肿瘤转移的机制研究也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 标签: 肿瘤转移 模型 恶性肿瘤 肿瘤患者 治疗预后 临床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恶性肿瘤亲器官性转移的生物学行为。方法:恶性肿瘤术后标本68例的形态学观察和临床I芮理分析。结果:肺癌占颅脑转移癌的60%,甲状腺肿瘤可以进入休眠期。结论:肺癌位居颅脑转移癌的首位。

  • 标签: 恶性肿瘤 器官亲和性 生物学行为 肿瘤转移 形态学
  • 简介:转移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约占原发恶性骨肿瘤35%~40%。脊柱转移瘤发生率可高达30%~50%。肿瘤细胞在椎体内生长,侵蚀、压迫周围组织,导致患者疼痛、病理性骨折、神经损伤,甚至瘫痪,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外科手术一直是脊柱转移瘤的主要治疗方法。近年来,微创技术发展降低了脊柱转移瘤的并发症。同时,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脊髓激光间质热疗同步发展也为脊柱转移瘤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选择。

  • 标签: 脊柱 肿瘤转移 外科手术 微创技术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较少见的皮肤转移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2002年-2006年诊治的皮肤转移性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皮肤转移首发多在躯干,以多发结节肿块型为主;皮肤转移发现时有其他脏器转移者23例。原发肿瘤部位不同生存期有差别,原发灶为乳腺癌生存时间最长。结论:皮肤转移为恶性肿瘤多脏器转移之一,预后差。合理有效的综合治疗可减轻症状、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皮肤 转移 恶性肿瘤
  • 简介:小细胞肺癌(简称SCLC)占肺癌总数的20%.恶性度高,易于早期播散,6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有肺外转移,预后差,5年生存率小于20%.其中脑转移率为20~40%[1],生存时间越长,发生率越高,生存5年以上者中枢神经系统转移可高达80%.颅内转移是SCLC治疗失败的常见原因[2],也是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 标签: 药物治疗 小细胞肺癌 肿瘤转移 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