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白细胞单采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47例高自细胞白血病患者在化疗前应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白细胞单采治疗,并分析其疗效。结果:经治疗性自细胞单采术,47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由219.78±115.76×10^9/L降至118.62+53.35×10^9/,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下降不明显。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化疗不良反应减轻。结论:白细胞单采术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临床症状的有效方法,患者耐受好,不良反应轻。静脉通路的建立有利于单采过程顺利进行。

  • 标签: 高白细胞白血病 白细胞单采术 化疗
  • 简介:在正常情况下,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各种成份比值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不会见到幼稚白细胞,患癌或经化、放疗,可出现造血系各种异常.肿瘤科医务人员、病人和家属都应了解才能正确处理,避免精神、身体和经济上损失.

  • 标签: 诊断 治疗 癌症 白细胞异常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肿瘤患者输血治疗采用去白细胞成分输血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90例老年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将选择输注悬浮红细胞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选择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4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及切口平均愈合时间。结果对照组输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1.90%,与观察组的10.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感染总发生率为4.76%,与观察组的4.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切口平均愈合时间为(14.87±2.11)d,长于观察组的(9.86±1.7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针对老年肿瘤患者的输血治疗中,采用去白细胞成分输血临床价值明显,治疗时不会提高输血不良反应、术后感染率,但是能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肿瘤患者 输血治疗 去白细胞成分输血 临床价值
  • 简介: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商品名:巨和粒)可以诱导巨核细胞的成熟分化,增加体内血小板的生成,从而提高血液血小板计数,常用于肿瘤放化疗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治疗[1]。现将应用巨和粒治疗放化疗致血小板降低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1例患者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 肺水肿 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1(rhIL-11)治疗肿瘤患者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给予(rhIL-11)1.5mg/d皮下注射。结果患者化疗后使用rhIL-11,其血小板计数最低值较未用rhIL-11治疗的平均值显著升高。结论rhIL-11是治疗肿瘤病人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有效药物。

  • 标签: RHIL-11 血小板减少 化疗
  • 简介:目的比较肺癌化疗中不同时间应用国产rhG-CSF,防治白细胞减少的疗效。方法治疗组(A组)化疗后48h起,应用rhG-CSF75μg/d;对照组(B组)化疗后白细胞下降<3.0×10^9/L,开始应用rhG-CSF75μg/d。结果A、B两组病例由于使用rhG-CSF时间不同,WBC降低为最低值的持续时间不一样,A组为2~7d,B组为5~14d,用rhG-CSF的平均剂量和平均持续天数分别为675μg、1125μg和7~9d、12~14d。表明治疗组白细胞下降程度低,持续时间短,rhG-CSF用量少。结论化疗后48h起应用rhG-CSF疗效较好,能保证化疗顺利进行。

  • 标签: 肺癌 化疗 RHG-CSF 治疗 白细胞减少 肿瘤
  • 简介:目的: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ssueinhibitorofmetalloproteinase-1,TIMP-1)是与乳腺癌预后不良显著相关的分子。本研究旨在探讨TIMP-1的作用机制是否包括其降低无血清所导致的细胞凋亡。方法:对TIMP-1表达质粒进行酶切及序列测定;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含TIMP-1的质粒及对照质粒分别转染到MCF-7细胞中,Westernblot检测TIMP-1蛋白的表达;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质粒转染克隆与TIMP-1稳定表达克隆凋亡的变化。结果:与转染对照质粒的克隆相比,TIMP-1转染克隆中TIMP-1蛋白的表达显著上调。无血清培养条件下,对照克隆细胞相对凋亡率为(7.18±1.12)%,TIMP-1表达克隆T10和T13相对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63±0.39)%和(1.07±0.9)%(P〈0.05)。结论:TIMP-1过表达降低无血清所导致的细胞凋亡。

  • 标签: TIMP-1 无血清培养 MCF-7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killercells,CIKcells)治疗对恶性肿瘤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对比接受CIK细胞免疫治疗前后,培养细胞表型及患者淋巴亚群的变化。方法:选取辽宁省肿瘤医院手术、放化疗治疗结束1个月以上或无法进行以上治疗,单纯接受4个周期CIK细胞免疫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67名入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接受4周期CIK细胞免疫治疗前后患者淋巴细胞CD3^+CD4^+、CD3^+CD8^+、CD4^+/CD8^+、CD3^+CD56^+、CD3^-CD56^+、CD3^+PD1^+亚群的变化情况。同时对各次输注细胞表型(CD3^+CD4^+、CD3^+CD8^+、CD3^+CD56^+)进行检测,观察其变化。结果:患者接受4周期CIK细胞免疫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淋巴细胞CD3^+CD4^+、CD3^+CD8^+、CD4^+/CD8^+、CD3^+CD56^+亚群略有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CD3^-CD56^+、CD3^+PD1^+亚群无明显变化。值得注意的是,输注细胞表型与第一次培养后相比,第二次、第三次的CIK细胞CD3^+CD8^+、CD3^+CD56^+表型呈阶梯型上升,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第三次与第四次无明显变化。结论:CIK细胞免疫治疗能稳定肿瘤患者免疫状态。接受过CIK细胞回输的患者,再次抽取外周血进行培养时,可增加体内CD3^+CD56^+前体细胞增殖和定向分化的能力,有望得到远期获益。

  • 标签: 恶性肿瘤 细胞免疫治疗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 简介:目的分析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中国地区确诊BPDCN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共收集23篇文献,包括患者33例,男性23例,女性10例,中位年龄50岁,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病变,可合并骨髓、外周血或淋巴结受累.免疫表型提示BPDCN细胞多表达CD4为90.0%(27/30),CD56为100%(33/33),CD123为100%(28/28),TCL-1为87.5%(7/8),CD43为94.4%(17/18);而CD3,CD20,CD79a,MPO阳性表达率较低.应用急性白血病或淋巴瘤样治疗方案,疗效不佳,患者生存期短,中位生存仅8个月,95%置信区间为3.508-12.492.结论BPDCN为血液系统少见的恶性肿瘤,有特征性的免疫病理学标记,预后差,需要更多样本的资料来加强对疾病认识进而提高疗效.

  • 标签: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免疫表型 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研究姜黄素(Cur)对K562细胞和HL-60细胞细胞周期阻断与细胞周期蛋白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光度术对K562细胞和HL-60细胞进行细胞周期检测,用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细胞周期蛋白水平。结果姜黄素0—10mg/L作用24h可将K562细胞和HL-60细胞阻滞于G0/G1期,该期细胞比例增加;阻断细胞从S期向G2/M期转化,G2/M期细胞比例减少;姜黄素作用24h减少K562细胞和HL-60细胞CyclinD1、CyclinB1的蛋白水平,但几乎不影响K562细胞和HL-60细胞CyclinA的蛋白水平。结论姜黄素扰乱K562细胞和HL-60细胞细胞周期进程与CyclinD1和CyclinB1的蛋白水平减少有一定关系。

  • 标签: 姜黄素 细胞周期阻断 细胞周期蛋白 CYCLIN D1 CYCLIN
  • 简介:目的建立肝癌耐药细胞株,并观察耐药细胞株癌干细胞的相关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阿霉素(ADM)浓度梯度递增法诱导建立耐药BEL-7404人肝癌细胞株,并对亲代与耐药肝癌细胞株进行癌细胞基本特性、癌于细胞相关细胞学特性进行检测,用计数法检测癌细胞生长曲线、倍增时间与MTT法测耐药倍数;单个细胞成株培养、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球囊”细胞培养实验。结果耐药BEL-7404人肝癌细胞与亲本细胞相似,呈上皮样生长方式,但其中梭状细胞略多,耐药倍数为292倍;生长曲线表明其增殖速度明显低于亲本BEL-7404人肝癌细胞,且倍增时间增加;耐药BEL-7404肝癌细胞克隆形成率、“球囊”细胞形成率均明显低于其亲本BEL-7404人肝癌细胞。结论低浓度阿霉素持续增量法可诱导形成耐药肝癌细胞株,但耐药肝癌细胞株的癌干细胞特征并不明显。

  • 标签: 肝肿瘤 耐药性 癌干细胞 耐药诱导
  • 简介: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TAF)对肿瘤发生、生长、血管形成、浸润与转移有重要作用。TAF细胞通过产生旁分泌因子,影响上皮细胞转化,在肿瘤——宿主界面微环境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TAF细胞的起源,TAF细胞形态及生物学特征及TAF细胞调节信号通路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标签: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转化生长因了-β 肝细胞生长因子 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
  • 简介:目的建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来源的NK92细胞杀伤异种细胞细胞模型。方法常规培养NK92细胞和猪内皮细胞(PEC),利用MTT法检测NK92细胞对PEC细胞的杀伤效应,通过β-hexosaminidase释放实验显示杀伤过程中,NK92细胞的胞吐量。结果效靶比为10:1时作用时间6h,NK92细胞的胞吐量最大,对PEC的杀伤率为100%。结论NK92细胞杀伤异种细胞细胞模型建立成功。

  • 标签: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NK92 细胞模型 异种细胞 细胞杀伤 MTT法检测
  • 简介:纵隔神经母细胞瘤是原发于纵隔的神经原性恶性肿瘤,比较少见,恶性程度高。现将我们解放军总医院自1980年~2002年经手术治疗并病理确诊的3例纵隔神经母细胞瘤报告如下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 标签: 纵隔 神经母细胞瘤 肿瘤 病例报告 手术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miR-152分子对NK细胞杀伤JEG-3细胞效应的影响。方法:在滋养细胞肿瘤细胞系JEG-3细胞中分别转染pre-miR-152(实验组),Cy3标记的pre-miRNA-control(阴性对照),空白对照(NC)为未转染的JEG-3细胞。转染48h进行NK细胞细胞毒测定,观察各组NK细胞对JEG-3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NK细胞对JEG-3细胞的平均杀伤率显著增高(P〈0.05),且随着效靶比的增高,杀伤率也增大。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之间的NK细胞杀伤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miR-152可以提高NK细胞对滋养细胞的杀伤作用。

  • 标签: miR-152 JEG-3细胞 细胞毒
  • 简介:肿瘤干细胞(tumorstemcell)是目前肿瘤研究的新热点。肿瘤干细胞标志物是研究肿瘤干细胞的窗口。目前,非小细胞肺癌肿瘤干细胞标志物尚无明确的定论。本文总结目前研究比较多的几种非小细胞肺癌肿瘤干细胞标志物,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肿瘤干细胞 干细胞标志物 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目的:探讨TGF-β1对人单核细胞来源DCs活性的影响.方法:在诱导DCs成熟时分别加入TGF-β1、IL-2+TGF-β1、CD40L+TGF-β1以及TNF-α+TGF-β1,比较不同细胞因子对DCs的细胞表面标志CD50、CD83、CD80、CD1-α、CD86、HLA-DR和CCR7表达的影响;对DCs分泌IL-12水平的作用以及DCs活化自体T细胞能力的变化.结果:TGF-β1组DCs表面标志CD83、CD80、CD86、HLA-DR、CCR7均明显低于其它各组(P<0.05);IL-12的分泌水平低于其它各组(P<0.05);激发自体T细胞能力亦较弱(P<0.05);与其余各组比较,在第10天时TNF-α组DCs表面分子表达较成熟,活化T细胞能力亦较强(P<0.05).结论:TGF-β1对DCs的成熟以及免疫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TNF-α能够有效逆转TGF-β1的作用.

  • 标签: 树突状细胞 肿瘤疫苗 转化生长因子-Β1 免疫活性
  • 简介:目的:研究心肌细胞条件培养液(cardiomyocyteconditionedmedium,CMCM)对K562细胞及NCI-H2452细胞增殖的影响,探索CMCM抑癌作用是否有肿瘤特异性,并探究其理化性质。方法:原代培养Wistar乳大鼠心肌细胞,以顺铂(DDP)作为阳性对照,CCK8法分析CMCM对K562细胞及人间皮瘤细胞NCI-H2452以及正常肝细胞HL7702体外增殖的影响。随后将CMCM采取不同比例稀释,探究稀释浓度与抑瘤作用间的关系。将CMCM采用胰酶消化,予以不同温度处理,以探究CMCM的理化性质。结果:K562细胞及NCI-H2452细胞分别与CMCM共同培养后,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正常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影响(P>0.05)。经胰酶消化及热处理后的CMCM活性仍然存在,CMCM对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及浓度依赖性。结论:CMCM可抑制K562细胞及NCI-H2452细胞的增殖,CMCM不能被蛋白酶所破坏,对热也稳定,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及浓度依赖性。

  • 标签: 心肌细胞条件培养液 K562细胞 NCI-H2452细胞 抑瘤作用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非甾体抗炎药降低胃癌患病风险的有效性。方法检索Cochranelibrary、MEDLINE、EMBASE、CBM、CNKI和VIP等数据库(截至2008年8月),全面搜集有关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降低胃癌患病风险的研究,文献质量评价参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纳入非甾体类抗炎药降低胃癌患病风险的研究,采用CochraneHandbook4.2.5的方法进行评价,同质的研究用RevMan4.2.7软件合并效应量,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9篇相关文献,评价后纳入9篇文献(9个研究28721名受试者)。纳入研究均为非甾体抗炎药与胃癌患病风险的研究,其中4个研究为单用阿司匹林与胃癌的患病研究,另外5个研究为阿司匹林和非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与胃癌的患病研究的对比研究。9个研究均为病例对照研究。按照不同的统计学分组,经异质性检验,无统计学异质性,合并统计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为胃癌的保护因素[OR0.73,95%CI(0.68,0.79)].结论长期、规律地使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有助于降低胃癌的患病风险;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显示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有助于降低胃癌的患病风险。

  • 标签: 非甾体抗炎药 胃癌 系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