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外Glisson鞘内选择性血流阻断在腹腔镜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本院14例采用外Glisson鞘内区域血流阻断的全腹腔镜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行门Glisson鞘内游离结扎动脉和门静脉支,表面出现明确的缺血分界线后,再沿缺血分界线切。观察患者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全组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持续时间168~325分钟,术中出血量100~350ml,无术中输血,术后住院时间7~21天,发生术后并发症2例,均为胆漏,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全组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外Glisson鞘内选择性区域入血流阻断的方法具有解剖清晰、明确的缺血分界线、切出血少,以及手术安全、成功率高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左半肝切除 血流阻断
  • 简介:尾状叶切除是治疗尾状叶恶性肿瘤的首要手段.由于尾状叶位于肝脏深面,显露困难,周围重要血管结构较多,因此曾被认为是外科手术的禁区.随着肝脏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尾状叶手术也得到了长足进步.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和肝脏的质地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术中熟练处理和保护周围重要的血管结构是尾状叶手术主要的技术原则和难点.肿瘤外科无瘤技术原则在手术中也仍然不能忽视.

  • 标签: 叶切除术 尾状 状叶
  • 简介: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partialhepatectomy),该术式具有局部创伤小,全身反应轻,术后恢复快等优势。适用于良性疾病包括有症状或最大径超过10cm的海绵状血管瘤,有症状的局灶性结节增生、腺瘤,有症状或最大径超过10cm的囊肿,内胆管结石等,以及肝脏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及其他少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腹腔镜切除术步骤包括:游离肝脏,解剖第一门,解剖第二门,标志切除线,离断实质,处理断面,移除标本。

  • 标签: 半肝切除术 肝脏恶性肿瘤 第二肝门 继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 海绵状血管瘤
  • 简介:目的总结15例第Ⅷ切除术的临床经验.方法使用彭氏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MOD),采取选择性血流阻断,对15例第Ⅷ段肝癌进行段或联合切除.结果1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手术死亡.其中13例行第Ⅷ切除,2例行联合第Ⅶ、第Ⅷ切除.术中血流阻断1-2次,时间12~25min,平均(17.3±5.2)min,切时间(阻断血流至肝脏肿块切除时间)10-23min,平均(18.3±4.7)min.出血量约(50-700)ml,平均(186±78)ml,2例患者需输血.术后有2例合并胸腔积液,1例胆漏并发膈下感染.结论使用PMOD在选择性血流阻断下,安全快捷地行第Ⅷ段的切除是完全可行的.

  • 标签: 第Ⅷ肝段 刮吸解剖法 第二肝门
  • 简介: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partialhepatectomy)具有局部创伤小、全身反应轻、术后恢复快等优势。适用于良性疾病包括有症状或最大径超过10cm的海绵状血管瘤,有症状的局灶性结节增生、腺瘤,有症状或最大径超过10cm的囊肿,内胆管结石等,以及肝脏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及其他少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肝脏恶性肿瘤 半肝切除术 继发性肝癌 肝内胆管结石 原发性肝癌 HEPATECTOMY
  • 简介:目的总结第Ⅷ段肿瘤切除术中主静脉损伤的处理经验.方法对1996年8月~2008年8月12年问作者施行的64例第Ⅷ段肿瘤切除合并主静脉损伤处理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同时涉及中与右静脉主干损伤者34例,仅中或右静脉主干损伤者分别13例、17例.行主静脉缝合修补者39例,结扎者12例,直接断面对拢缝合者13例.全组手术切除及术中止血均获成功.术后3例活动性出血,其中2例再次手术缝合及明胶海绵填塞止血成功,另1例术后5天放弃治疗并自动出院.结论第Ⅷ段肿瘤切除术中主静脉损伤是可以合理处理的,具体措施有静脉修补、静脉结扎、断面对拢缝合,术中可根据具体损伤情况灵活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 标签: 肝肿瘤 肝部分切除 肝静脉损伤 治疗
  • 简介:目的①探讨Treitz韧带结构破坏在结肠癌患者术后上消化道梗阻发生中的影响;②探讨重建Treitz韧带在预防结肠切除术后上消化道梗阻中的作用。方法108名结肠癌患者被随机分配到不重建Treitz韧带组和重建Treitz韧带组。其中不重建Treitz韧带组按结肠切除术的常规做法,Treitz韧带被破坏后不予重建(按传统观念无要求重建);对于重建Treitz韧带组的患者,在Treitz韧带被破坏后予以缝吊重建Treitz韧带,其余做法两组相同。对比两组的术后上消化道梗阻发生率。结果不重建Treitz韧带组54例患者术后2周内有10例出现上消化道梗阻,梗阻发生率为18.52%;重建Treitz韧带组54例患者术后2周内有1例出现上消化道梗阻,梗阻发生率为1.85%,P=0.008(P<0.05)比不重建Treitz韧带组梗阻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重建Treitz韧带减少结肠切除术后上消化道梗阻的发生。

  • 标签: Treits韧带 重建 左半结肠切除 肠癌
  • 简介:目的对预先将肿瘤侧血管进行阻断或结扎的切除术方法进行探讨。方法2007年3月至2009年12月,对26例肿瘤患者采取预先将肿瘤侧的动脉、门静脉和静脉阻断或结扎以及建立后下腔静脉隧道置阻断带联合阻断下完成复杂性切除术。结果全组26例患者在分离外血管过程中顺利,在切过程中出血量最少为100mL,最多为1200mL,平均出血量380mL。术后并发胸腔积液6例,其中2例为中等量积液通过胸穿抽液后治愈,另4例因积液量少而自行吸收。无围手术期死亡,无胆瘘、腹腔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预先进行肿瘤侧动脉、门静脉、静脉阻断或结扎以及利用后隧道放置阻断带联合阻断下进行复杂性切除术可以减少术中出血,对保留侧组织防止再灌沣棉伤和并枯肝功能榻害等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肝肿瘤 肝血管阻断 肝切除术
  • 简介:目的结直肠癌转移(colorectallivermetastases,CRLM)常见,半数患者在病程不同阶段会合并肝脏转移。外科手术切除仍然是让患者可能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手段(5年生存率可达40%~67%),但仅有20%~30%的患者获得切除机会。对于那些内多发转移并且联合化疗、门静脉栓塞(portalveinembolization,PVE)和局部消融等治疗方案仍难以单次手术切除的患者,可考虑两步切除(2-stagehepatectomy,TSH)。本研究组2000年首先提出了TSH的手术方式。经过10余年的发展,该手术联合围手术期化疗和PVE,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32%~64%。然而,仍有1/3准备行TSH治疗的患者最终未能完成二期手术。其主要原因是两次手术期间出现肿瘤进展。这类患者的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完成二期手术的患者。本研究目的在于确认导致两步切除失败的预测因素,以更好地筛选两叶存在广泛CRLM进行TSH干预的适应证。方法自2000年至2012年,接受手术的845例CRLM患者中,125例(14.8%)准备接受TSH治疗。分析所有可能导致TSH失败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多数患者都先行化疗,每隔4个化疗周期以CT评估病情。术中常规超声检查以确定切缘,并评估肿瘤和肝脏血管关系。消融治疗仅在肿瘤较深无法切除时才联合使用。常规进行PVE以保证可安全进行二期切除术。一期手术后3周恢复化疗。若肿瘤无进展且预期残存的再生体积达到安全性切除范围,可二期切除PVE栓塞的叶。二期手术结束后继续接受化疗。结果44例(35.2%)患者未能接受二期手术,5年总体生存率显著低于完成TSH的患者(0%比44.2%;P〈0.0001)。通过多变量回归分析发现,癌胚抗原(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30ng/mL(RR:2.73,P=0.03);肿瘤大小〉40mm(RR:2.89,P=0.04);化疗周期〉12次(RR:3.46,P=0.01)以及一线化疗进展(RR:6.56,P=0.01)是TSH失败的独立危�

  • 标签: 肝切除 结直肠癌肝转移 二期手术 二期肝切除术 hepatectomy 肝脏血管
  • 简介:目的对比传统手术方法,探讨绕提拉法前入路在右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行绕提拉法(liverhangingmaneuver,LHM)前入路右半切除术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2006年至2008年传统手术方法右半切除的26例患者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年龄、性别构成比、合并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酶、胆红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19例LHM的患者手术均无因盲穿损伤出现短、静脉主干、下腔静脉出血,LHM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小于传统手术组(P<0.01),平均手术时间短于传统手术组,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LHM组患者术后总胆红素水平及间接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两组间术后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绕提拉法前人路右半切除术是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可减少术中出血,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又可避免术中挤压肝脏引起肿瘤血行播散,符合肿瘤外科的治疗原则.

  • 标签: 绕肝提拉法 前入路 右半肝切除术
  • 简介:门胆管癌是指发生于胆囊管开口水平至左右管二级分支开口之间的胆管癌,又称Klatskin肿瘤。门胆管癌切除术是患者可能获得最好效果和最佳生存质量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影像学及肝胆外科手术新技术的不断引入,其切除率及1、3、5年生存率都有明显的提高。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性”或姑息性切除术、胆肠内引流术、单纯胆管外引流术和同种原位肝移植术等。以下将重点介绍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

  • 标签: 根治性切除术 肝门胆管癌 同种原位肝移植术 胆管癌切除术 肝胆外科手术 姑息性切除术
  • 简介:随着人们对肝癌手术治疗认知的不断加深,肝癌切除术式先后经历了“盲目”肿瘤切除、楔形切除、规则性切除、解剖性段/切除等多个发展阶段。在这一发展历程中,外科医生总结出肝癌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1彻底清除原发病灶;2切缘无肿瘤细胞残留乃至区段无微转移;3残余肝脏体积足够代偿患者生理功能;4尽可能减少术中及术后创伤。

  • 标签: 肝癌手术 肝切除 解剖性 肝脏储备功能 切除术式 肝段
  • 简介:目前,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仍被公认为是肝癌治疗的首选方案.微创外科理念的确立,以及肝脏外科技术和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使腹腔镜切除技术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日益凸显.

  • 标签: 中的应用 切除肝癌 治疗中的
  • 简介:肺淋巴瘤样肉芽肿是一种罕见的病变。本院近期手术切除肺下叶淋巴瘤样肉芽肿1例。

  • 标签: 淋巴瘤样肉芽肿 肺部
  • 简介:肝癌是全世界常见的一种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目前手术切除仍是肝癌公认最有效的治疗方式。腹腔镜外科是当代外科微创化理念发展的主要潮流与趋势。自1987年Mouret首次报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腔镜外科技术逐步被应用于腹腔、盆腔器官手术。而曾被视为外科手术禁区的腹腔镜肝脏外科,成为最后被攻克的外科领域。

  • 标签: 腹腔镜肝切除术 治疗方式 肝癌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外科微创化
  • 简介:自1991年Reich[1]成功施行首例腹腔镜切除术以来,因其符合现代外科创伤小、恢复快的微创理念,一度受到关注和期待。然而,在最初的十余年时间里,该技术并未获得广泛的认可和应用,适用范围局限在肝脏外叶及容易显露的肝脏边缘区域的病灶。

  • 标签: 肝切除术 腹腔镜肝切除 血流阻断 微创理念 腔镜 肝实质
  • 简介:目的评价肝细胞肝癌(HCC)患者切除术前行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华医学会数字化期刊中的相关文献(1989年1月1日至2009年3月15日).收集比较HCC切除术前行TACE与未行TACE(N-TACE)治疗的前瞻性随机(RCT)和非随机临床对照试验(NRCT),由2名评价员筛选和提取资料进行质量评估,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篇,均为英文文献,其中3篇为RCT,1篇为P-N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前TACE与单用手术切除治疗HCC组相比,术后1、3、5年无瘤生存率的相对危险度RR(95%CI)分别为1.06[0.91,1.24]、1.21[0.91,1.62]、1.30[0.86,1.96](P〉0.05);1、3、5年总生存率的RR值(95%CI)分别为1.01[0.91,1.12]、1.11[0.92,1.34]、1.07[0.82,1.41](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合并分析其相对危险度的比值比RR值(95%CI)分别为1.16[0.67,2.01]、0.67[0.20,2.28](P〉0.05);1篇文献报告了术前TACE组肿瘤完全坏死与N-TACE组无瘤生存率无差异(P〉0.05).结论HCC术前TACE对术后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无明显改善,两组并发症及相关死亡率无显著差别.但由于纳入的研究文献少,病例数少,缺乏能解释临床结果的基础理论研究,需更多更高质量的结合生物学指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评估其疗效及原因.

  • 标签: 肝细胞肝癌 TACE 肝切除术 META分析 无瘤生存率 总生存率
  • 简介:背景和目的切除术是治愈结直肠癌转移(CLMs)的根本手段。近年报道对患者选择性实行切除术,5年生存率可高达58%。然而,在当前有效的化疗控制下,结肠癌转移手术切缘状态与患者生存之间的关系仍有争议。本研究旨在确定转移癌切除手术切缘状态对经过术前化疗的结肠癌转移患者的生存(OS)影响。方法该研究共纳入经过术前化疗后接受切除术的患者378例,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情况,确定阳性切缘在不同的病理及CT影像证实的化疗反应下对OS的影响。结果378例患者中,52例(14%)为R1切除(无瘤切缘<1mm)。R0切除(切缘≥1mm)及R1切除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5%及26%(P=0.017)。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R1切除(P=0.03)及化疗病理缓解不显著(P=0.002)均为不良预后的独立因素。对比阴性与阳性切缘,患者在影像学化疗缓解较佳的情况下(5年OS率:62%vs.11%,P=0.007),阴性切缘生存获益较化疗缓解优异的患者更显著(3年OS率:92%vs.88%,P=0.917)。同样,在获得较少病理缓解的患者中(5年OS率:46%vs.0%;P=0.002)较获得明显病理缓解的患者获益更显著(5年OS率:63%vs.67%,P=0.587)。结论在当今化疗效果显著进步的情况下,阴性切缘仍为患者生存的重要决定性因素并应视为手术治疗的首要目标。此外,切缘阳性对预后的影响在化疗缓解较佳的患者人群中最为明显。

  • 标签: 肝转移 手术切缘 结肠癌 切缘阳性 阴性切缘 术前化疗
  • 简介:据意大利学者报道,对于小肝细胞肝癌(HCC)患者,切除术或经皮乙醇注射(PEI)治疗的存活率是相同的。意大利那不勒斯NazionaleTumori研究所的BrunoDaniele博士指出,小HCC患者经常采用切除术或PEI治疗,为此,研究人员通过意大利肝癌计划(CLIP08)中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比较了切除术与PEI对存活率的影响。研究人员选择进行切除术(病例)或PEI(对照)治疗的单结节HCC(≤5cm)患者进行研究,配对标准为诊断时间、

  • 标签: 肝切除术 经皮乙醇注射治疗 肝癌 手术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