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髋臼周围骨盆肿瘤切除、人工骨盆置换术后早期髋关节脱位的发生率和防治策略。方法回顾研究2003年7月至2011年12月,在我中心接受骨盆肿瘤切除、人工骨盆置换术的169例病例。为预防髋关节脱位,初次手术中即术中应用防脱位人工全髋关节,尽可能重建恢复髋关节周围的肌肉张力。术后由专业护理人员指导功能锻炼。早期脱位定义为术后6个月以内发生的髋关节脱位。脱位患者腰麻下先行小心闭合复位,闭合复位失败者切开复位。定义人工髋臼杯外展角30°-55°为正常,超过此范围者即为异常。应用卡方检验比较非脱位组与脱位组在人工髋臼外翻角度异常发生率方面是否存在区别。结果14例出现早期人工髋关节脱位。脱位距离手术的中位时间为16(范围0~94)天。5例闭合复位成功,9例切开复位。所有患者在复位过程中均未出现人工骨盆松动及坐骨神经损伤。2例闭合复位患者出现再次脱位。本研究中所有病例的人工髋臼外展角均未〈30°。脱位组中,5例患者髋臼外展角〉55°,155例中有50例患者髋臼外展角〉55°(Fisher精确概率P=0.773)。结论尽管采用了各种预防措施,髋臼肿瘤切除、人工骨盆置换术依然具有较高的髋关节脱位率。这与人工髋关节周围肌肉张力低下和不正确的体位变化有关。大部分脱位患者需要切开复位。

  • 标签: 骨盆骨 关节成形术 置换 人工关节 骨盆 人工
  • 简介:目的对正常胰腺、胰腺癌及胰腺良性肿瘤患者的3.0TMR快速三维动态增强扫描序列进行定量分析,为临床提供胰腺肿瘤非病变区域的灌注特点及判断潜在病变的定量指标。方法对40例非胰腺疾病患者(对照组)、43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胰腺癌组)、26例胰腺良性肿瘤患者(胰腺良性肿瘤组)行全胰腺T1权重LA-VA9期动态增强扫描,将所得数据传至ADW4.2工作站处理,分别测量对照组胰腺的头、体、尾的30s强化率(SER30)、90s强化率(SER90)、达峰时间(TTP)、正增强积分(PEI)、最大强化斜率(MSI),胰腺癌组及胰腺良性肿瘤组的非病变区域的SER30、SER90、TTP,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胰腺头、体、尾的SER30、SER90、PEI、TTP及MS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良性肿瘤组非病变区域与对照组任意区域的各项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组非病变区与对照组任意区域及胰腺良性肿瘤组非病变区的SER90及TTP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正常胰腺的不同部位间无灌注差异;胰腺癌的非病变区域存在潜在病变浸润。

  • 标签: 胰腺 胰腺肿瘤 胰腺癌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急性完全性左结肠癌并梗阻一期手术的安全性及预防性结肠造瘘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科收治的112例急性完全性左结直肠癌并梗阻急诊一期手术切除吻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一期切除吻合施行或不行预防性结肠造瘘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围手术期结果.结果所有病例均接受肿瘤切除联合术中肠道灌洗并一期吻合,其中61例行桥式预防性造瘘,51例未行预防性造瘘.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手术出血量及根治切除率无显著差异,预防性造瘘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非造瘘组(P<0.05),住院时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造瘘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1%,非造瘘组为13.7%,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吻合口瘘在非造瘘组发生2例(3.9%),造瘘组无1例发生.结论左结肠癌并梗阻联合术中肠道灌洗的一期切除吻合是安全可靠的,预防性造瘘并非必要.

  • 标签: 左半结肠梗阻 结肠切除 预防性造瘘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肝外Glisson鞘内选择性血流阻断在腹腔镜左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本院14例采用肝外Glisson鞘内区域血流阻断的全腹腔镜左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行肝门Glisson鞘内游离结扎肝左动脉和门静脉左支,肝表面出现明确的缺血分界线后,再沿缺血分界线切肝。观察患者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全组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持续时间168~325分钟,术中出血量100~350ml,无术中输血,术后住院时间7~21天,发生术后并发症2例,均为胆漏,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全组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肝外Glisson鞘内选择性区域入肝血流阻断的方法具有解剖清晰、明确的缺血分界线、切肝出血少,以及手术安全、成功率高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左半肝切除 血流阻断
  • 简介:目的①探讨Treitz韧带结构破坏在结肠癌患者术后上消化道梗阻发生中的影响;②探讨重建Treitz韧带在预防左结肠切除术后上消化道梗阻中的作用。方法108名左结肠癌患者被随机分配到不重建Treitz韧带组和重建Treitz韧带组。其中不重建Treitz韧带组按左结肠切除术的常规做法,Treitz韧带被破坏后不予重建(按传统观念无要求重建);对于重建Treitz韧带组的患者,在Treitz韧带被破坏后予以缝吊重建Treitz韧带,其余做法两组相同。对比两组的术后上消化道梗阻发生率。结果不重建Treitz韧带组54例患者术后2周内有10例出现上消化道梗阻,梗阻发生率为18.52%;重建Treitz韧带组54例患者术后2周内有1例出现上消化道梗阻,梗阻发生率为1.85%,P=0.008(P<0.05)比不重建Treitz韧带组梗阻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重建Treitz韧带减少左结肠切除术后上消化道梗阻的发生。

  • 标签: Treits韧带 重建 左半结肠切除 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