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循证护理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应用。方法32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程序,检索相关文献结合临床经验制订护理方案,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本组32例患者术后出血1例,皮下气肿1例,无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吻合口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循证护理有利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减轻术前焦虑,减少术后不适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胃肿瘤 胃癌根治术 腹腔镜 围手术期 循证护理
  • 简介: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s,PIcc)临床上应用广泛,但容易发生静脉炎、导管堵塞、感染甚至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本文就PICC并发症及其护理进行综述。

  • 标签: 肿瘤 化疗 PICC置管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辅助CT引导下肺癌病灶细针穿刺活检术前、术中和术后过程护理价值。方法30例影像学诊断肺癌住院患者,先行胸部MR平扫检查,包括DWI序列,再根据DWI图表观扩散系数(ADC)图预定穿刺针活检靶部位,然后行CT引导下肺部病变靶区细针穿刺活检术,对于所有病例术前、术中和术后均给予护理积极配合穿刺。结果所有患者选择穿刺靶点时,均避开病变坏死区肺不张或阻塞性炎症区域,而选取肿瘤实性区域进行穿刺活检,穿刺病理均确诊肺癌,穿刺成功率阳性率100%。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肺癌穿刺活检护理干预能够保证患者配合检查手术,缩短穿刺时间,有效避免减少并发症。

  • 标签: 肺癌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活检 CT引导 护理
  • 简介:参考文献应以作者亲自阅读过近5年内公开发表文献为主,随着科技信息迅速更新和传播,最好近2年内发表文献,一般不采用内部资料(如系重要学术会议论文集则除外)。参考文献依次用阿拉伯数字排列于文末;文中则依照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以右上角码形式标出,宜标在所引文献作者右上角.

  • 标签: 参考文献 阿拉伯数字 科技信息 内部资料 论文集 作者
  • 简介:目的:调查肿瘤患者住院期间睡眠质量,探讨分析护理干预肿瘤患者住院睡眠质量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200例肿瘤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影响因素进行调查;通过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价睡眠质量,分析睡眠不良(PSQI≥7)睡眠良好(PSQI<7)情况;PSQI≥7患者进行干预性护理,并观察睡眠质量影响。结果睡眠不良者141人,占70.5%,PSOI评分为11.62±2.17,睡眠良好者59人,占29.5%,PSOI评分为3.54±1.16,两组PSO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不良者采用干预性护理后,患者睡眠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SOI评分为9.41±2.03,与未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虑噪音影响肿瘤患者住院睡眠质量主要因素,通过有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改善住院患者睡眠情况,有利于疾病恢复。

  • 标签: 肿瘤患者 睡眠障碍 干预性护理
  • 简介:探讨miRNA-21肝细胞癌(hepatoeellularcarcinoma,HCC)组织患者血浆表达水平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泰州市人民医院30例HCC患者研究组,3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老年肝癌组织对应癌旁组织以及患者血浆miRNA-21表达水平。结果miRNA-21肝细胞癌组织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应癌旁组织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癌患者血浆miRNA-2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肝癌组织血浆miRNA-21表达与肝癌分化程度均显著正相关(r=0.685,P<0.05;r=0.603,P<0.05);而肝癌癌旁组织miRNA-21表达与肝癌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r=0.125,P>0.05)。结论miRNA-21老年肝细胞癌组织表达较对应癌旁组织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组织明显升高,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关系密切,提示miRNA-21可能作为老年肝癌潜在预后评价指标。

  • 标签: MICRORNA-21 肝细胞癌 预后 临床意义
  • 简介:有患者会问我说,我做了那么多好事,自己受苦受累,为什么我患癌,生活我很不公平?我们真的需要认真思考这个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得了解什么爱。爱就好像是一个桶里装满水,水溢出来那部分。我们先要对自己好,关心自己身心健康,只有我们自己身心健康了才能对别人负责任。很多人觉得这样爱太自私了,但其实在我门诊,有很多人会抱怨,

  • 标签: 随笔 杂文 杂谈 阅读知识
  • 简介:2001年9月11日世贸中心遭到恐怖分子攻击,在从事援救恢复工作的人群,患甲状腺癌的人数增加。纽约市心理卫生保健署李杰辉硕士和在纽约附近长岛市同事共同进行了~项研究,以评估“9·11”事件后从事援救、恢复工作的人患癌症情况。其中包括从事援救、恢复工作人员21,850名,

  • 标签: 甲状腺癌 风险 恐怖分子 卫生保健 工作人员 纽约市
  • 简介:目的:探讨转录水平基因沉默(TGS)技术转录后水平基因沉默(PTGS)技术肝素酶(HPA)基因干扰效果及其肝癌SMCC-7721细胞侵袭能力影响。方法从HPA基因启动子区编码区分别设计并合成TGSPTGS小干扰RNA(siRNA),并转染肝癌细胞SMMC-7721;实时半定量PCRWesternblotting检测TGSPTGSsiRNA转染后48、7296hHPA表达,并设空白组作为对照;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干扰后SMMC-7721细胞侵袭能力。结果TGSPTGS两种技术转染48h后,从mRNA蛋白水平上均能成功干扰HPA表达;转染后72h,PTGS组HPA恢复表达,而TGS组仍保持沉默;转染后96h,两组HPA均恢复表达。Transwell小室实验表明,TGSPTGS组HPA基因均能使SMCC-7721穿膜细胞数减少,TGS组效果更明显。结论TGS技术沉默肝癌SMMC-7721细胞HPA基因能力优于PTGS技术,并使肝癌细胞侵袭能力显著降低。

  • 标签: 转录水平沉默 转录后水平沉默 肝素酶基因 肝癌细胞 侵袭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组织peroxiredoxin1(Prdx1)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法检测120例胃癌对应癌旁组织Prdx1蛋白表达情况,分析临床病理特征总生存期(OS)关系。结果胃癌癌旁组织Prdx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70/120)25.0%(30/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rdx1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15)TNM分期(P=0.006)有关,与年龄、性别、部位、肿瘤大小、组织分化浸润深度无关。Prdx1阳性表达者位OS56.0个月,短于阴性者81.7个月(P=0.004)。Prdx1影响Ⅰ、Ⅱ期胃癌预后独立因素(P=0.030)。结论Prdx1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与胃癌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判断早期胃癌预后指标。

  • 标签: 胃癌 组织芯片 PEROXIREDOXIN 1
  • 简介:目的:探讨CD133、富含半胱氨酸酸性分泌蛋白(SPARC)AT丰富结构域1A(ARID1A)胃癌组织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0例胃癌组织CD133、SPARCARID1A表达情况,分析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关系。结果胃癌组织CD133、SPARCARIDI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7%(24/90)、72.2%(65/90)30.0%(27/90)。3种蛋白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均无关,与TNM分期有关(P<0.05)。ARID1A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相关(P<0.05);CD133表达与分化程度、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肿瘤原发部位有关(P<0.05);SPARC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有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术后辅助化疗周期、ARID1ASPARC表达影响患者无病生存期(DFS)独立因素,而TNM分期、术后辅助化疗周期CD133表达影响总生存期(OS)独立预后因素。CD133阳性表达者位DFSOS分别为12个月17个月,阴性表达者分别为41个月55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ARC高表达者位DFSOS分别为41个月54个月,高于低表达者10个月25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RID1A阳性表达者位DFSOS未达,阴性表达者分别为20个月37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133、SPARC、ARID1A可能在胃癌发生、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检测胃癌组织表达,有助于判断预后,胃癌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胃癌 CD133 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 预后
  • 简介:背景目的:基于替莫唑胺化放疗方案目前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标准治疗方案。本研究目的评价贝伐单抗联合替莫唑胺标准治疗方案是否能改善新诊断GBM患者总生存期(OS)或无进展生存期(PFS)。

  • 标签: 胶质母细胞瘤 贝伐单抗 Ⅲ期临床研究 患者 诊断 安全性
  • 简介:目的:观察白介素-11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疗效不良反应。方法:选择住院化疗病人血小板减少者8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白介素-11)对照组40例(维血宁颗粒),血小板计数低于80×10^9/L时予升血小板治疗,治疗组给予白介素-111.5mg皮下注射qd;对照组予维血宁颗粒治疗;血小板升至100×10^9/L停药,血小板低于20×10^9/L时输注血小板止血对症处理。2-3日检查血常规,每日观察用药反应。结果:治疗组血小板恢复时间5-16天,位时间7.2250天,停药后部分患者血小板仍持续上升。治疗组2例血小板低于20×10^9/L,给予输血小板10U支持治疗。对照组血小板恢复时间14-55天,位时间23.90天。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介素-11具有明显促进血小板生成作用,可缩短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且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白介素-11 化疗 血小板减少
  • 简介:目的:探讨二烯丙基二硫化物(DADS)食管癌细胞株ECA-109体外侵袭能力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DADS食管癌ECA-109细胞活力影响,Transwell侵袭试验测定DADS不同浓度时ECA-109细胞侵袭能力抑制作用。Westernblot检测DADS不同浓度下ECA-109细胞MMP-2、MMP-9,TIMP-1、TIMP-2蛋白表达水平影响。结果:DADS作用24h后,当浓度大于30μg/ml时,DADS可以显著抑制ECA-109细胞活力,且随浓度升高抑制作用相应增加;浓度10μg/ml-30μg/ml时,DADS能够明显减少穿过侵袭小室基底膜肿瘤细胞数量,且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DADS可以使ECA-109细胞MMP-2、MMP-9表达水平降低,同时TIMP-1、TIMP-2水平升高。结论:DADS体外能够显著降低食管癌细胞侵袭能力作用机制可能与DADS抑制MMP-2、MMP-9表达,上调TIMP-1、TIMP-2表达有关。

  • 标签: DADS 食管癌 侵袭 MMP TIMP
  • 简介:子宫内膜癌严重威胁妇女健康妇科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预后至关重要。近年来,肿瘤标志物子宫内膜癌诊断、监测病情评估预后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就子宫内膜癌常用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rbonateantigen-125,CAl25)肿瘤标志物人附睾蛋白4(humanepididymisprotein4,HE4)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子宫肿瘤 子宫内膜癌 CA125 HE4
  • 简介:目的研究大肠癌患者化疗后脂肪肝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70例大肠癌患者化疗前后肝脏CT表现实验室生化指标(AST、ALT、ALP、GGT、TG、CHOL、HDL、LDL)变化。结果:化疗3个月、6个月1年后,发生脂肪肝例数分别为21例(7.8%)、64例(23.7%)、58例(21.5%),化疗后患者肝功能指标血脂水平较化疗前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外高密度脂蛋白),脂肪肝组转氨酶血脂水平均比非脂肪肝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外胆固醇)。结论:大肠癌患者化疗后可以发生脂质代谢异常,导致肝脏脂肪性病变,部分发展脂肪肝。

  • 标签: 大肠癌 化疗 脂肪肝
  • 简介:目的探讨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5(MCM5)胃癌组织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21例胃溃疡组织、30例不同时期胃癌组织MCM5表达。结果MCM5高表达于胃癌细胞核,胃癌组织MCM5表达率63.3%(19/30),胃溃疡组织MCM5表达率4.7%(1/21),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期胃癌患者MCM5表达明显高于Ⅱ-Ⅲ期表达(P〉0.05),Ⅱ-Ⅲ期表达明显高于Ⅰ期(P〈0.01)。结论MCM5与胃癌发生、发展相关,可作为新胃癌增殖标志物。

  • 标签: 胃癌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5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Poland综合征又称胸肌缺如短指并指综合征,一种少见先天性胸壁上肢畸形。最早于1841年由Poland尸体解剖中发现[1],1962年Clarkson遇到同样病例并将此先天畸形命名为Poland综合征[2]。有关临床特点治疗策略研究报道不断增多,文献报道发病率1∶7000到1∶100000,男女比例2∶1到3∶1,右侧发病占60%~75%,累及左侧双侧患者少见[3-4],目前还未发现有明显家族遗传性,但偶有家族性发病病例报道[5-6]。

  • 标签: POLAND综合征 上肢畸形 临床特征 手畸形 病例报道 胸大肌缺如
  • 简介:超声图像引导放疗(imageguidedradiationtherapy,IGRT)通过采集靶区二维超声断层图像或三维重建技术,辅助减小分次治疗摆位误差、分次治疗间靶区移位变形以及同一分次靶区运动技术。本文将系统回顾三维超声成像作为日常图像引导工具放疗应用,并讨论这种成像技术多种部位(如前列腺癌、妇科肿瘤乳腺癌)包括详细扫描、采集技术使用步骤运用。最后,简要回顾放疗中用于靶区定位其他成像技术,并比较这些成像技术之间差异。

  • 标签: 超声成像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晚期脊索瘤患者口服伊马替尼治疗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本研究收集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晚期脊索瘤患者63例,其中失访病例24例,我们长期追踪到39例可评价患者。患者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前通过病理组化检测PDGFRβ蛋白表达情况,分为低表达组高表达组。所有患者均口服伊马替尼剂量每天400mg,每3个月进行1次CT或MRI检查肿瘤生长情况,按照RECIST标准评价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比较两组患者伊马替尼治疗疗效差别,并以SPSS13.0作统计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生存曲线。结果免疫组化提示高表达PDGFRβ患者25例,占64.1%,14例低表达患者,占35.9%;39例可评价患者,完全缓解(CR)病例0例(0%),部分缓解(PR)病例3例(8%),病情稳定(SD)患者27例(69%),疾病进展(PD)病例9例(23%);临床获益率76.9%(CR%+PR%+SD%);位无疾病进展期9个月,位生存时间31.2个月。PDGFRβ高表达组临床获益人数22例(临床获益率88%),低表达组临床获益人数8例(临床获益率57.1%);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282。结论本研究提示伊马替尼治疗晚期脊索瘤方面具有抗肿瘤活性,临床获益率较好,同时PDGFRβ高表达患者获得了更好疗效。

  • 标签: 脊索瘤 伊马替尼 治疗结果 方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