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保留尿道尿道自体培植技术修复先天性尿道下裂新方法。方法第Ⅰ期行尿道培植,沿尿道口U型切开尿道板,并部分矫正阴茎下曲,尿道板卷管用6—0可吸收线缝合,尿道正位开口于阴茎头部,切开阴囊中膈游离暴露肉膜组织,将新尿道包埋于阴囊肉膜组织中;6个月后行第Ⅱ期阴茎成形,游离尿道与阴囊肉膜组织,阴茎皮肤脱套游离至阴茎根部,完全矫正阴茎下曲,阴茎阴囊皮肤成形,结束手术。结果217例接受尿道自体培植Ⅱ期尿道成形,年龄3个月至7岁,平均1.6岁,其中远侧型122例,近侧型95例。术后出现尿道皮肤瘘11例(5.07%),尿道狭窄5例(2.30%),阴茎下曲畸形复发8例(3.69%),所有病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1.06%。结论尿道自体培植可有效降低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尿道下裂 移植 自体 儿童
  • 简介:目的研究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与式选择之间的关系。方法总结1995年6月至2005年6月本院治疗的324例尿道下裂尿道成形病例资料,发现术后合并尿道狭窄43例,分析不同式、狭窄发生部位与狭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尿道口前移龟头成形(MAGPI),加盖岛状皮瓣法(OnlayIslandFlap)的尿道狭窄发生率为0%,Mathieu法的尿道狭窄发生率为9.4%。而Dennis-Brown法与膀胱粘膜法的尿道狭窄发生率较高,分别为28.3%、40.0%。结论对于阴茎头、冠状沟型尿道下裂应尽量采用MAGPI法;阴茎体型尿道下裂宜采用Mathieu法;而近端型尿道下裂宜采用OnlayIslandFlap或Duplay+Duekett法;只有当没有或缺少材料时才考虑采用膀胱粘膜法。

  • 标签: 尿道下裂/外科学 尿道狭窄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膀胱尿道镜检在重度尿道下裂合并前列腺囊诊治中的必要性和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47例重型尿道下裂合并前列腺囊患者临床资料,年龄1.2~15岁,平均年龄2.8岁。其中尿道开口于阴茎阴囊交界处18例,开口于阴囊15例,开口于会阴部14例。47例均于尿道成形术前行膀胱尿道镜检,其中3例行前列腺囊切除。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B超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膀胱尿道镜检查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47例重型尿道下裂患者通过膀胱尿道镜观察到前列腺囊大小不一,长度0.3~3.6cm,以会阴型的前列腺囊长度最长。通过B超发现前列腺囊31例(59.5%),通过VCUG发现前列腺囊3例(6.4%)。临床表现为反复尿路感染、附睾睾丸炎4例(8.5%),其中3例行腹腔镜下膀胱镜辅助前列腺囊切除,术后随访临床症状消失,1例拒绝手术,随访中仍存在反复感染症状。结论膀胱尿道镜检能准确发现尿道下裂患者的前列腺囊,并能测量前列腺囊的大小、位置。在前列腺囊切除中,膀胱尿道镜辅助腹腔镜操作,能准确显示前列腺囊的位置,有助于精准完整地切除前列腺囊。

  • 标签: 前列腺囊 尿道下裂 膀胱尿道镜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治疗小儿化脓性及坏疽阑尾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腹腔镜及腹行阑尾切除治疗化脓及坏疽阑尾炎病人各380例.每组均含242例化脓性阑尾炎及138例坏疽性阑尾炎.结果开腹阑尾切除组术后腹盆腔脓肿、围期机械性肠梗阻及伤口感染的发病率分别为21/380、19/380和24/380,均显著高于腹腔镜阑尾切除组的10/380、6/380和2/380,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腹阑尾切除可显著降低化脓性及坏疽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腹腔镜 阑尾切除术 外科治疗 小儿 化脓性阑尾炎 坏疽性阑尾炎
  • 简介:目的比较3种麻醉方式在小儿尿道下裂矫形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0例ASAⅠ~Ⅱ级行尿道下裂矫形的患儿,年龄1~4岁?随机分为骶管麻醉组(Ⅰ组),单纯静脉全麻组(Ⅱ组),全凭静脉麻醉加气管插管麻醉组(Ⅲ组),每组30例:术前均静脉注射氯胺酮1mg/kg,随机分组实施麻醉。记录术前基础心率及平均动脉压(MAP),监测并记录切皮前、切皮时、手术开始后30-min及手术结束后10min的心率和MAP,记录手术结束至苏醒的时间以及苏醒后躁动情况:结果Ⅰ组苏醒时间短,术后躁动发生率低.与Ⅱ,Ⅲ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组实施麻醉后、中及术后心率平稳,Ⅱ组中心率及MAP值与基础值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Ⅲ组术后心率及MAP值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尿道下裂矫形手术采取骶管麻醉,中、术后呼吸循环功能稳定,术后苏醒迅速,很少出现躁动,较单纯静脉全麻及全凭静脉麻醉加气管插管麻醉有一定优势.

  • 标签: 麻醉 小儿 尿道下裂矫形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肛门改良Soave腹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2007年作者收治年龄〉3岁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41例,其中28例采取经肛门改良Soave,24例腹手术,分析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以及排便功能。结果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肛门改良Soave明显少于腹手术,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肠炎(Himchsprung’sassociatedenterocolitis,HAEC)的发生率低于腹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排便控制能力以及大便形态方面比较,肛门改良Soave优于腹手术。结论肛门改良Soave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安全可行,疗效优于腹手术,但术后仍有诸多并发症,特别在排便控制方面,需要大宗病例长期随访的研究来评估。

  • 标签: Hirschspnmg病 肛门 腹部 对比研究
  • 简介:尿道下裂(hypospadias)是因前尿道发育不全,导致尿道口达不到正常位置的一种先天性畸形,尿道开口可出现在正常尿道口近侧至会阴部之间,部分病例伴发阴茎下弯。由于其术后合并症多,尿道瘘的发生率高,在多达300余种的手术方法中,至今尚无一种满意的,能被所有医师接受的式。近年来,有几种式经受了临床实践的检验,

  • 标签: 尿道下裂 手术方法 先天性畸形 术后合并症 发育不全 正常位置
  • 简介:目的探讨单纯肛门乙状结肠直肠切除悬吊治疗儿童直肠脱垂的疗效。方法对6例Ⅱ-Ⅲ型直肠脱垂患儿采取单纯肛门乙状结肠直肠切除悬吊治疗t。结果6例患儿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5~3h,平均2.5h。中元大出血、副损伤,术后无肠瘘、感染、大便失禁等并发症。术后住院6~8d,平均7d。6例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无腹泻、便秘及排便不畅,排便控制功能正常,无复发。结论对儿童Ⅱ-Ⅲ型直肠脱垂采取单纯肛门乙状结肠直肠切除悬吊手术,可针对性地消除复发因素,创伤小,疗效确切。

  • 标签: 直肠脱垂/外科学 结直肠外科手术 儿童
  • 简介:目的总结以喉罩管理呼吸道,吸入麻醉复合骶麻在小儿尿道下裂成形中的应用,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方法对26例行尿道下裂成形的患儿,于吸入麻醉诱导后置入合适的喉罩,并施以骶麻,在吸入麻醉加骶麻下施行手术,中连续监测心电图(ECG),无创动脉血压(NBP),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呼气末CO2分压(E1CO2)。毕停吸入麻醉,拔出喉罩,面罩吸入100%的氧气,清醒后护送回病房。结果26例患儿均诱导顺利,中生命体征平稳,毕苏醒快且安静。结论以喉罩管理呼吸道,吸入麻醉复合骶麻对小儿尿道成形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 标签: 尿道下裂/外科学 麻醉 氧吸入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使用传统器械实施脐单部位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的可行性及治疗经验。方法对26例术前明确诊断为阑尾炎的患儿使用传统器械实施脐单部位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于脐下缘做一长约1cm的切口及对称2点钟位置做长约5mm切口,置入3个5mmTrocar,于腔镜下找到阑尾,用超声刀分离系膜,圈套线结扎阑尾,完成腹腔冲洗后更换1cmTrocar取出阑尾,完成阑尾切除。结果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加孔及中转开腹手术病例,手术时间42—81min,平均(53.2+6.68)min,中出血约5—20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6—28h,平均(14.8+3.64)h,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使用传统器械行经脐单部位腹腔镜阑尾切除,具有创伤小、术后切口疼痛轻、切口美观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阑尾切除术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脐“”形切口小儿阑尾切除治疗小儿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急性阑尾炎患儿行经脐“”形切口小儿阑尾切除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3~14岁,平均6.5岁。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8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3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8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3例,坏疽并穿孔2例。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加基础麻醉,进行经脐“”形切口小儿阑尾切除。结果41例手术成功,1例改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15~70min,平均37min。术后住院3—7d,平均4.1d。30例切口轻微红肿,10例脐窝有积液,2例切口感染换药,所有切口愈合后外观满意,无粘连性肠梗阻、阑尾残株炎、粪漏、腹腔脓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脐“”形切口小儿阑尾切除安全有效,适应证宽,损伤小,费用低,且美容效果好。

  • 标签: 经脐 ”形切口 阑尾切除术 儿童
  • 简介:尿道瓣膜症(posteriorurethralvalves,PUV)是男性先天性下尿路梗阻中最常见病因,PUV可导致继发性上尿路损害,若未给予合适的治疗,部分患者在青春期前就会出现肾功能衰竭。早期诊断并合理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本科收治严重后尿道瓣膜症患儿1例,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后尿道瓣膜症 下尿路梗阻 上尿路损害 肾功能衰竭 常见病因 青春期前
  • 简介:过去20年来,儿童结石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有研究显示肾结石在儿童的发病率已经上升至5‰。儿童肾结石的治疗一直是极具挑战性的课题。尽管各国地域不同,但是各国专家一致认为,面对高风险的儿童结石患病率及复发率,

  • 标签: 经皮肾镜取石术 肾结石 儿童 应用 结石患病率 发病率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单纯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Echocardiography,TEE)引导下皮房间隔缺损(AtrialSeptalDefect,ASD)封堵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4年11月至2016年8月单纯TEE引导下皮封堵ASD患儿118例,男性51例,女性67例,年龄13~180个月,平均(68.39±39.12)个月,体重10~77蝇,平均(21.14±11.34)kg。中采用TEE引导并监测房间隔缺损封堵的全过程。术后门诊随访3~6个月,予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echocardio—graphy,rrrE)检查,评估封堵效果。结果TEE引导下皮成功封堵单孔型继发孔ASD118例。继发孔ASD大小3—24mm,平均(9.52±4.12)mm,封堵器大小6~32mnl,平均(14.19±4.60)mm。118例均顺利完成封堵,术后即刻TEE检查及术后3~6个月TTE随访,均未见封堵器移位、瓣膜损伤、心包积液、外周血管损害等并发症。结论TEE引导下皮封堵儿童ASD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低、设备投入少,易于推广。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 房间隔缺损 封堵术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脐单部位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疗效。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作者治疗鞘膜积液239例,其中男性236例,女性3例。年龄1~9.8岁,平均3.8岁。右侧116例,左侧103例,双侧14例,一侧鞘膜积液合并对侧腹股沟斜疝6例。脐两侧切口放入5mmTrocar及3mm抓钳,内环口投影处穿刺雪橇带线针进行鞘状突高位结扎,对中情况、术后疗效及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239例中,238例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手术。中探查均发现患侧鞘状突未闭。术前诊断单侧鞘膜积液,中发现对侧鞘状突未闭占51.6%。对患侧及对侧未闭的鞘状突均予高位结扎。所有患儿恢复良好。随访6个月至1年半,均未见复发。结论脐单部位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切口美观,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睾丸鞘膜积液 腹腔镜 外科手术 儿童
  • 简介:目的总结68例小儿尿道下裂的治疗经验。方法68例尿道下裂患儿,对阴茎头型患儿采用尿道口前移、阴茎头成形法(MAGPI式);冠状沟型或距冠状沟较近的阴茎体型采用尿道口基底血管皮瓣法(Mathieu式);尿道口在阴茎体外213段伴有阴茎轻度下弯或无下弯者采用尿道板纵切卷管法或加盖岛状皮板法(Snodgrass式或Onlay式):有严重阴茎下弯的所有阴茎体型采用横裁或纵裁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成形(Duckett式或Hodgson式);阴囊型或会阴型用阴囊中缝皮管加横裁包皮岛状皮瓣成形尿道(Duplay联合Duckett式)。结果治愈62例,并发尿道瘘3例,尿道狭窄4例,治愈率为89.8%(61/68)。65例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0.5个月(3~39个月),随访期间患儿排尿正常。结论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重视中技巧,选用合适的修复材料,能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尿道下裂/外科学
  • 简介:尿道下裂是一种因前尿道发育异常而致尿道开口达不到正常位置的尿道畸形,常并发阴茎下弯,是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先天性畸形,男性新生儿发病率约为1/1000至8/1000,近30年,尿道下裂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欧洲及美国的流行病调查均表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期间,其发病率增加了近1倍。尿道下裂的唯一根治方法是手术。目前手术成功率较前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并发症仍较多,病因学研究有利于预防尿道下裂的发生及为尿道下裂的治疗提供指导。本文就近年来病因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尿道下裂 病因学 新生儿发病率 手术成功率 泌尿生殖系统 先天性畸形
  • 简介:尿道下裂是小儿泌尿生殖系常见先天性畸形之一,确切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其在男婴中发病率约1/300,近年来呈逐渐增加趋势。国内最新流行病学调查发现,1996年至2008年我国部分地区尿道下裂发病率达0903%[1]。由于调查条件及人员限制,尿道下裂的发病率很难准确获得。尿道下裂的治疗是一个难题,国内得到公认的治疗该疾病的高水平医生尚少,仅部分医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尿道下裂的治疗上。

  • 标签: 尿道下裂 手术治疗 流行病学调查 先天性畸形 泌尿生殖系 发病率
  • 简介:目的探讨脐单部位腹腔镜下应用注射器行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手术方法。方法2015年12月至2016年05月间本院收治42例腹股沟疝患儿,平均年龄1岁2个月,右侧32例,左侧4例,双侧6例,均在脐单部位腹腔镜下应用注射器行疝囊高位结扎。结果全组4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6~15min,随访6个月,腹部无明显疤痕,无复发。结论脐单部位腹腔镜下应用注射器行疝囊高位结扎安全、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一次穿刺腹壁即可完成疝囊高位结扎,简化技术,降低难度,有利于技术的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腹股沟 注射器 结扎术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钬激光治疗后尿道瓣膜疾病的疗效,总结临床经验,推广钬激光在后尿道瓣膜疾病中的应用。方法29例后尿道瓣膜症患者,均为男性,行膀胱尿道造影、静脉尿路造影、尿道输尿管镜检查诊断。均采用全麻,取膀胱截石位,运用钬激光电视监视下将后尿道瓣膜逐个点烧灼切除,再次检查后尿道,后尿道通畅,撤镜。挤压耻骨上膀胱体表处,见冲水样尿液从尿道流出,尿线较前明显增粗。术后给予抗炎、补液及对症处理。留置导尿管2d~1周不等,并留置膀胱造瘘管。结果行钬激光后尿道瓣膜切除,中诊断后尿道瓣膜类型均为I型,手术几乎无出血,手术时间短,操作方便。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24例行经尿道膀胱输尿管镜钬激光手术治疗1次后,排尿费力症状缓解,延缓上尿路扩张损害。表现为:双肾积水改善,B超随访双肾及输尿管扩张情况均不同程度好转,残余尿均较小,术后半年随访尿流率,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均明显高于术前,排尿时间较术前明显缩短。5例症状无改善,行二次钬激光后尿道瓣膜切除,术后尿流率在7~18mL/s范围。本组病例术后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示:29例中,16例(占941%)存在不同程度膀胱功能损害,尿动力学检查表现为顺应性降低,逼尿肌不稳定(占379%),10例(占345%)残余尿增多。结论尿道钬激光治疗后尿道瓣膜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治疗后尿道瓣膜的手段,值得推广。

  • 标签: 尿道梗阻 激光手术 麻醉 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