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缝合技术对预防产后瘢痕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50例剖宫产患者,利用摸球法分为研究组(使用心缝合技术)与对照组(使用常规缝合)。对比分析两组的缝合效果。结果:经护理,研究组腹部美容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两组缝合时间、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剖宫产患者实施心缝合技术,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瘢痕形成状态,缩短患者痊愈时间,临床价值高。

  • 标签: 心形缝合技术 剖宫产 预防 产后瘢痕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改良切口与传统L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3例跟骨骨折患者,通过随机分组法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组为A组(n=47例)和B组(n=46例),其中对B组实施传统L切口治疗措施,而A组则使用改良切口治疗措施,完成治疗后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骨折问题的改善效果。结果A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5.74%显著高于B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0.43%(P<0.05)。结论对跟骨骨折患者实施改良切口治疗,有利于患者疾病问题的良好改善,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改良切口 传统L形切口 跟骨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跟骨骨折用传统L切口与改良切口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36例,依据手术切口分成两组,各1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L切口,观察组采用改良切口,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4.4%,高于对照组77.8%(P<0.05)。结论改良切口比传统L切口治疗跟骨骨折效果更优,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切口 传统L形切口 跟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腹横切口在宫外孕急诊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科收治的38例宫外孕实行横行小切口的临床资料为治疗组,为同期收治的38例患者实行传统腹部纵切口宫外孕手术的临床资料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病率、住院时间、切口疼痛情况、切口感染率、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术后疼痛、肛门排气早、住院时间短,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横切口手术在治疗急诊宫外孕方面具有损伤小、操作简单、住院时间短、降低住院费用、切口美观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宫外孕 横行小切口
  • 简介:腋臭医学上称之为"局部性臭汗症",是一种常见病,夏季时症状最明显,尤其令许多中青年男女患者产生自卑、孤僻消沉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工作生活.而以手术切除根治效果佳.自2002年初至2003年底我院共以"S"切口修剪皮瓣法腋臭根治术治疗了92例患者,术后疗效好,报告如下:

  • 标签: “S”形切口修剪皮瓣术 腋臭 局部性臭汗症 手术疗效 发病原因
  • 简介:目的探讨梭切口在保乳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3年11月~2006年9月对25例乳腺癌患者采用梭切口行保乳手术,其中全麻9例,局麻16例。术毕创口置小号引流管,间断缝合残腔,用Prolene线皮下连续埋线法缝合切口。结果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皮下积液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平均7d出院。随访1~34月,所有病例乳房形态保持良好,患者满意。无一例肿瘤复发。结论梭切口为保乳手术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切口方式。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切除术 区段 切口
  • 简介:摘要文章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筒薄壁建筑物拆除的重点及难点,在此基础上,针对筒薄壁建筑物爆破设计与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深入地分析,旨在为类似工程的爆破拆除提供依据。

  • 标签: 筒形薄壁建筑 爆破拆除 拆除切口 爆区划分 安全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横切口宫外孕手术的临床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4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行横行小切口手术的宫外孕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并随机抽取68例行传统腹部纵切口的宫外孕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术中情况(手术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愈合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没有太大差别,观察组在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均好于对照组。结论横行小切口术具有手术切口小,操作简单,恢复快,切口愈合好,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横行小切口 宫外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剖宫产术子宫下段横与弧形切口的临床比照。方法于2017年11月-2018年11月,选取我院的30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而后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横切口切开子宫下段)与研究组(弧形切口切开子宫下段),评判各项手术治疗指标、新生儿窒息及切口延裂发生率。结果两组产妇的手术时间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产妇的手术切口长度长于对照组,研究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及胎儿分娩时间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指标并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切口延裂发生率的1.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横切口切开子宫下段相比,弧形切口切开子宫下段可减少产妇的术中出血量,缩短胎儿分娩时间,降低产妇术后发生切口延裂的机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剖宫产术 子宫下段 横形切口 弧形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在保证与传统胸部切口相同手术效果前提下,探索胸骨旁纵切口在前上纵隔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对25例前上纵隔肿瘤设计胸骨旁纵切口手术切除,小切口长度平均7cm,术中切断1根肋软骨,手术结束时,被切断的肋软骨用2-0无损伤绦纶线缝接,术后不放闭式引流。结果胸骨旁纵切口无中转开大口,病人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及围术期死亡。结论胸骨旁纵切口对胸部损伤小、出血少、不放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简单,病人活动方便,具有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切口美观等优点。

  • 标签: 胸骨旁 纵形小切口 前上纵隔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患有腹股沟疝的儿童患者行以横切口的治疗干预手段所起到的临床效果做以总结和分析。方法随机从2015年1月到同年6月间在我院中就诊的患腹股沟疝的患儿当中共择取出50名,依照随机抽签的形式将其分成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当中包括25名患者,对参照组行以常规性的穿衣腹股沟切口治疗干预,对实验组则行以横切口治疗干预。对照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无论是在手术时长、住院时长还是切口的平均长度均显著的好于参照组,对比均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对患有腹股沟疝的儿童患者进行横切口的治疗干预手段,能够比起常规性的治疗措施更加有效,治疗结果也更加令人满意,且有助于患儿尽快治疗结束出院,减轻其痛苦,值得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小儿腹股沟疝 横形小切口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Ⅱ期、Ⅲ期内侧乳腺恶性肿瘤采用逗号横手术切口的可行性。方法把100例适宜的病人,分为横切口(A组50例)和逗号横手术切口(B组50例),将两组病人术后切口皮瓣坏死率、肩关节活动满意度、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清除淋巴结数、病人住院时间等作为检测指标。用SPSS13.0软件包,采用x2检验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组皮瓣坏死率19例(38%),B组4例(8%)。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秩和检验Z=-2.617,P=0.009)。肩关节活动满意度、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清除淋巴结数、病人住院时间相近。结论逗号横手术切口是安全可行的,可减少术后皮瓣坏死。

  • 标签: Ⅱ期 Ⅲ期 内侧 乳腺 恶性肿瘤 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外侧直切口对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133例(143足)临床治疗情况及随访情况。结果患者AOFAS踝与后足功能平均评分为86.3±3.49分,优良例数占患者全部的92.9%,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情况较少,就相应处置后症状消失。结论采用外侧直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较好,对患者相应症状改善情况较为良好,且术后病情稳定,并发症出现较少,值得推广。

  • 标签: 直形切口 跟骨关节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后内侧倒“L”切口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的运用。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01月~2018年06月我院骨科收住入院的36例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Ⅵ型)患者。分2组,各18例。对照组前内+前外侧入路;观察组后内侧倒“L”切口+前外侧入路。进行指标评价①术中指标手术持续时间、失血量;②术后指标采用Rasmussen评分进行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影像学评估;术后第12月进行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每个月复查摄片并记录骨折愈合时间。结果两组手术持续时间、失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Rasmussen评分、HS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内侧倒“L”切口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较好入路,骨折复位满意,利于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式横切口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经典式全子宫切除术的方法略加改进采用下腹部皮皱处横弧形小切口,沿切口方向钝性拉开皮下组织及腹直肌,钝性撕开腹膜进入腹腔,集束法处理圆韧带及附件,筋膜下脱袖式切除子宫,间断缝合盆腔后腹膜,简便关腹。结果腹式横切口全子宫切除术,手术时间短、损失小、出血少、术后病率低、疼痛轻、恢复快、不拆线、切口愈合好且美观、住院时间短等。结论腹式横切口全子宫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损失小、出血少、术后病率低、疼痛轻、恢复快、不拆线、切口愈合好且美观、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减少、手术方法简单易学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式 横形小切口 全子宫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双侧鼻翼缘切口隆鼻联合鼻翼软骨塑术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7月-2016年10月接受隆鼻手术病人94例,利用抽签将其平分为两组,每组47人,1组为对照组,采用双侧鼻翼缘切口隆鼻整形;2组为观察组,采用双侧鼻翼缘切口隆鼻联合鼻翼软骨塑术整形。对比两组病人隆鼻美学评分和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各项隆鼻美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87%和89.3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侧鼻翼缘切口隆鼻联合鼻翼软骨塑术进行隆鼻效果明显,美观度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双侧鼻翼缘切口隆鼻 鼻翼软骨整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治疗上,应用纵行W切口手术对治疗疾病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本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200例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经系统的查体,具备良好手术指征,实施纵行W切口手术治疗方式,术后进行功能锻炼,观察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随访对术后的并发症及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患者的手术平均时间(84.15±4.86)min,术后患者均是Ⅰ期愈合,术后未见创缘皮肤坏死,无切口不愈合、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个月踝关节优良率98.00%。结论:针对闭合性的跟腱断裂患者,采取纵行W切口手术的治疗方式,可以充分显露手术局部情况,吻合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以有效改善踝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跟腱断裂 闭合性 纵行W形切口手术 踝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外侧扩大“L”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闭合性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28例(139足)经外侧扩大“L”切口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13例(123足),女15例(16足);年龄24~79岁[(48.2±10.8)岁]。单侧117例,双侧11例。根据骨折线Sanders分型:Ⅰ型3足,Ⅱ型92足,Ⅲ型40足,Ⅳ型4足。根据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并发症组(33足)和对照组(106足)。记录两组性别、年龄、侧别、骨折分型、合并骨折、糖尿病史、吸烟史、局部水疱、术前等待时间、植骨、引流、手术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次数、术后改善微循环治疗、术前及术后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蛋白)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上述指标与术后切口并发症的相关性,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吸烟史、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次数、术后改善微循环治疗、术后白蛋白、术后血红蛋白与术后切口并发症有一定的相关性(P均<0.05);性别、年龄、侧别、骨折分型、合并骨折、局部水疱、术前等待时间、植骨、引流、手术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术前白细胞计数、术前白蛋白、术前血红蛋白、术后白细胞计数与术后切口并发症不相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史(OR=3.51,95%CI 1.29~9.50,P<0.05)、吸烟史(OR=3.53,95%CI 1.34~9.30,P<0.05)、预防性使用抗生素<2次(OR=2.52,95%CI 1.04~6.10,P<0.05)及术后未进行改善微循环治疗(OR=2.97,95%CI 1.79~12.45,P<0.05)与术后切口并发症显著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史、吸烟史、预防性使用抗生素<2次、术后未进行改善微循环治疗是闭合性跟骨骨折行外侧扩大“L”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发生切口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跟骨 骨折,闭合性 手术后并发症 外科伤口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