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临床特征及与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泌尿外科2011年9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127例病理确诊为肾嫌色细胞癌患者临床和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计算患者生存率,log-rank检验生存率差异,应用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临床因素。结果男60例,女67例,男女比例为1∶1.17。年龄24-87岁,平均(51.65±12.26)岁。pT1期肿瘤患者占73.2%(93/127),T2期19.7%(25/127),pT3期4.7%(6/127),pT4期2.4%(3/127)。肿瘤最大径为1-13.3cm,中位肿瘤最大径5.38cm。总体随访率达94.5%,127例随访时间为6.4-67.7月,平均(26.6±16.0)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6%(115/127)、88%(44/50)、76.2%(16/21)。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术后复发(P〈0.001)、pT分期(P=0.006)、淋巴结转移(P〈0.001)、远处转移(P〈0.001)是影响肾嫌色细胞癌生存期因素。Cox多因素分析患者并不能从术后使用白介素-2中获益(P=0.18),根治性肾切除术(P=0.563)和远处转移(P=0.119)可能是患者生存期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OR=36.69,P〈0.001)是影响肾嫌色细胞癌患者生存时间独立因素。结论肾嫌色细胞癌是预后较好肾癌亚型之一,临床上肿瘤分期以T1-T2期多见(118/127),这可能和良好预后有关。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肾嫌色细胞癌患者生存时间独立因素。

  • 标签: 肾肿瘤 肾嫌色细胞癌 生存分析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前收缩压变异性(SBPV)相关因素及其对远期预后影响。方法记录2011年3月至5月期间50例MHD患者每次透析前血压,计算透析前平均收缩压及标准差,并以血压离散系数表示透析前SBPV。在此期间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并行生化指标检测、心脏彩超检查。记录患者生存状况,随访5年至2016年5月31日。结果透析前收缩压血压变异性为(8.5%±2.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BPV与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舒张期左房内径(LAD)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透析前血肌酐(SCr)、甲状旁腺素(PTH)、碳酸钙剂量、活性维生素D剂量、平均舒张压具有负相关关系(P〈0.05)。另外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糖尿病、冠心病及应用α受体阻滞剂患者血压变异性分别较对应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透析前SBPV作为因变量,将以上具有统计学意义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年龄、糖尿病、冠心病、BMI、LAD、SCr在方程中具有统计学意义,方程R2=0.630;随访5年,12例患者死亡,病死率24.0%。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透析前SBPV增高病死率显著增加(P〈0.01)。结论伴有冠心病、糖尿病、年龄增加、LAD增大、高BMI、α受体阻滞剂应用以及低浓度SCr是SBPV增高独立危险因素;透析前SBPV增加与MHD患者全因病死率增加有关。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压变异性 收缩压
  • 简介:目的了解腹膜透析(PD)患者腹膜炎病原学特点、耐药情况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9月四川省人民医院PD中心发生318例次PD相关性腹膜炎,对病原学种类、耐药性情况及腹膜炎结局进行分析。结果(1)腹膜炎细菌分布情况:腹透液培养阳性185例次,培养阳性率58.1%。共培养得细菌19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31株(67.5%),革兰阳性杆菌49株(25.2%),真菌14株(7.2%)。革兰阳性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25.9%和10.6%。革兰阴性菌以大肠杆菌为主(占40.8%)。(2)腹膜炎致病菌耐药性分析: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耐药率较高。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真菌呈现出较低耐药性。(3)腹膜炎结局分析:共治愈腹膜炎267例次(83.9%),退出51例次,退出率16.0%,其中拔管转血液透析31例次(9.7%),死亡13例(4.0%),失访7例。(4)腹膜炎复发、再发和重现致病菌分析:腹膜炎复发感染有3例次(0.94%),其中2例次为路邓葡萄球菌感染,1例次为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再发感染有1例次(0.31%)。重现感染有2例次(0.62%)。结论本PD中心导致PD相关性腹膜炎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阳性菌。革兰阳性和革兰阳性菌都对非加酶抗生素具有较高耐药性,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是治愈PD相关性腹膜炎关键。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病原菌 耐药 转归
  • 简介:目的:探讨升清降浊胶囊对腺嘌呤所致慢性肾衰竭大鼠肾功能改善作用,以及对钙、磷、FGF-23及TGF~β1/Smads/BMP-7信号通路影响。方法: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抽取62只用腺嘌呤灌胃造模28d,另10只设为正常对照正常饲养;造模成功后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5:模型,升清降浊胶囊低、中、高浓度(剂量0.09、0.18、0.36g/ml)、肾衰宁胶囊(剂量0.225g/ml),每组各10只。造模完成后第3天,每天8:00am给药治疗,观察实验第8周大鼠一般情况、肾脏病理形态学、血清中Scr、BUN、钙、磷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FGF-23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TGF-β1、Smad2、Smad6、BMP-7蛋白表达。结果:(1)与正常比较,模型血清中BUN、Scr、磷、FGF-23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水平下降(P〈0.05);与模型比较,各治疗BUN、Scr、磷、FGF-23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或P〈0.01),以升清降浊胶囊高剂量最为显著;血钙水平上升,高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大鼠肾脏组织TGF-βl、Smad2、Smad6、BMP-7蛋白表达:与正常比较,模型TGF-β1、Smad2蛋白表达增高(P〈0.05);与模型比较,各治疗组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以高剂量最为显著(P〈0.05);Smad6、BMP-7蛋白表达与上述因子相反(P〈0.05)。结论:(1)升清降浊胶囊有效改善慢性肾衰竭大鼠肾功能,降低血清中磷、FGF-23水平,提高血钙含量,以高剂量明显。(2)升清降浊胶囊对慢性肾衰竭大鼠有良好保护作用,通过干预TGF-β1/Smads/BMP-7信号通路达到抑制肾间质纤维化作用。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升清降浊胶囊 TGF-β1/Smads/BMP-7信号转导通路 FGF-23 钙磷代谢
  • 简介:目的调查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现状及社会支持现状,研究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与社会支持关系。方法本研究属于描述性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调查96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及社会支持现状,并分析二者之间相关性。研究工具为自制一般人口学问卷、焦虑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分析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等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及社会支持状况。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与社会支持相关性。结果96例患者中,27例无焦虑(总标准分〈50分),64例有轻度焦虑(50分≤总标准分≤62分),5例有严重焦虑(总标准分〉62分)。96例患者中,35.4%患者社会支持程度处于低水平,59.3%患者处于中等水平,而处于高水平仅为5.2%。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水平与社会支持程度呈显著负相关(r=-0.692,P〈0.05)。结论对患者家属进行关于"社会支持程度低会使患者出现焦虑情绪或加重焦虑情绪,而良好社会支持能减轻患者焦虑情绪"健康教育,以使患者得到更多社会支持,从而降低其焦虑负性心理应激发生率。医务人员也应保证医院方面给予患者社会支持。良好社会支持能够减轻患者焦虑等负性情绪,帮助患者缓解、消除消极心理反应,从而有利于疾病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老年患者 维持性血液透析 焦虑 社会支持
  • 简介:目的构建长链非编冯RNABRE-AS1病毒表达载体。方法利用重叠延伸PCR法构建出BREAS1全长目的片段,将全长目的片段及病毒载体质粒pCDHCMVMC8EF1分别双酶切后进行连接,转化到感受态大肠杆菌后,通过DNA测序鉴定筛选出阳性菌落,提取目的质粒。利用目的质粒制备包装病毒,并感染肾细胞癌细胞系OS-RC-2,分别利用荧光显微镜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中BREAS1是否过表达。结果重叠延伸PCR得到正确BREAS1全长序列,经过双酶切、连接、转化、筛选及I)NA测序,成功构建重组病毒载体质粒pCDH-BRE-AS1。通过荧光显微镜检测,几乎昕有经过嘌呤霉素筛选OSRC2细胞均具有绿色荧光,显示其被重组病毒感染;荧光实时定量PCR显示,感染了RNABRE-AS1病毒OSRC2细胞中,BREAS1表达水平上升了38.5倍。EdU插入实验显示BREASl抑制肾癌细胞增殖。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BRE-AS1病毒表达载体,并证明BREAS1能抑制肾癌细胞增殖。

  • 标签: BRE-AS1 慢病毒载体 肾细胞癌 长链非编码RNA
  • 简介:目的探讨R.E.N.A.L.肾肿瘤评分系统对于双侧肾癌患者手术方式选择、手术风险预测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泌尿外科2013年2月至2017年8月收治7例双侧肾癌患者(14侧例)临床资料,并进行R.E.N.A.L.系统评分,统计分析R.E.N.A.L.肾肿瘤评分与手术方式选择、肾脏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肾功能等关系。结果14例次手术中,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LPN)10例次,腹腔镜肾根治性切除术(LRN)4例次;R.E.N.A.L.肾肿瘤评分系统低、中、高度复杂肿瘤分别为6例次、6例次、2例次,行LPN分别为6例次、4例次、0例次;R.E.N.A.L.评分均值LPN(5.8±1.9)和LRN(8.1±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N.A.L.肾肿瘤评分系统与LPN方法选择有显著相关性(χ^2=30.9,P<0.05),低度及大部分中度复杂肿瘤适合行LPN。结论R.E.N.A.L.肾肿瘤评分系统能够对双侧肾癌患者手术方式选择、手术难易程度及手术风险进行较好评估。

  • 标签: R.E.N.A.L.肾肿瘤评分系统 肾肿瘤 肾部分切除术 肾根治性切除术
  • 简介:目的评价Guy's评分联合术前双源双能量CT(DSDECT)预测肾结石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效果准确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81例肾结石患者术前结石Guy's评分等级、DSDECT预测结石成分、PCNL术后Guy's评分不同等级结石清除率以及不同成分结石清除率,统计分析Guy's评分联合DSDECT预测不同Guy's评分等级、不同结石成分清除率准确性,比较术前DSDECT预测结果与术后红外光谱分析仪测定结果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判断DSDECT对结石成分诊断效率。结果181例患者行一期PCNL术结石清除率随着Guy's评分等级升高逐渐下降,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考虑Guy's结石评分系统(GSS)等级时,草酸钙、磷酸钙两种结石成分结石清除率分别为59.4%、76.3%,无统计学差异(P=0.089)。联合结石成分与GSS等级共同分析时,GSSⅠ级、GSSⅢ级和GSSⅣ级者,两种结石成分结石清除率亦无显著性差异(PⅠ=0.758,PⅢ=0.064,PⅣ=0.974),仅GSSⅡ级者上述两种结石清除率分别为60.8%、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同一种结石成分,结石清除率随着GSS评分等级升高逐渐下降,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DSDECT与红外光谱仪两种方法分析62例肾结石结石成分:44例混合结石,18例为单纯结石。两种方法对混合结石分析符合率为90.9%,对单纯结石分析符合率为94.4%。DSDECT分析草酸钙结石、磷酸钙结石、尿酸结石、胱氨酸结石准确度分别为0.844、0.823、1、0.952。结论术前行DSDECT能准确预测肾结石主要成分,Guy's评分系统可用于预测PCNL术效果,术前DSDECT联合Guy's评分评估结石情况,是对Guy's评分预测PCNL术结石清除率重要补充,可为肾结石是否选择PCNL术提供一定建议。

  • 标签: 肾结石 结石评分系统 双源双能量CT 结石清除率
  • 简介:目的探讨胸苷酸合成酶(TYMS)基因在前列腺癌(PCa)患者中表达水平及其临床预后意义,为PCa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在GEO(geneexpressionomnibus)数据库下载并分析PCa基因表达数据集GSE32448、GSE16560、GSE17951以及GSE79957,明确TYMS基因在PCa和正常前列腺组织中表达差异,明确TYMS基因表达与PCa患者年龄、分期、Gleason评分以及总生存期相关性,并探讨TYMS基因对于PCa细胞可能作用机制。结果TYMS在PCa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在正常前列腺组织中表达水平(P=0.0448),高表达TYMSPCa患者T分期、Gleason评分明显差于低表达TYMS基因PCa患者(P值分别为0.002和<0.0001)。低表达TYMS基因PCa患者总生存期明显优于高表达TYMS基因PCa患者(P=0.0056)。基于TYMS基因集富集分析表明,TYMS可能通过多种信号通路(E2F、MYC)、细胞周期(有丝分裂、G2M检查点)以及细胞代谢(糖酵解)等途径影响PCa细胞增殖。结论TYMS与PCa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PCa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前列腺癌 TYMS 预后
  • 简介:目的探索人类白细胞抗原A(HLA-A)基因在陕西地区回族非梗阻性无精症(NOA)人群中多态性分布及其与无精症发病风险关联。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技术(PCR-SBT),检测59例陕西回族NOA患者和61例回族对照男性人群中HLA-A基因多态性分型,分析HLA-A基因型分布特点及其与NOA患病风险相关性。结果HLA-A基因在NOA患者和对照组人群中均呈高度多态性分布。在NOA患者检测到19种HLA-A基因型,在对照亦检测到19种HLAA基因型。与对照相比,HLA-A^*26∶01基因型在NOA高表达,也就是说,HLA-A^*26∶01基因型具有较高NOA患病风险(OR=3.340,95%CI:1.045~10.670)。结论HLA-A^*26∶01基因型与陕西回族人群NOA发病风险明显关联,可能是NOA易感基因型。

  • 标签: HLA-A 非梗阻性无精症 回族 基因多态性 PCR-SBT
  • 简介:目的观察环形输尿管支架管改善双J管置入后相关症状临床效果。方法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患者60例,配对分为双J管及环形支架管,每组30例。60例患者随访4周,于术前1d及术后4周完成输尿管相关症状问卷(USSQ)、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问卷表(OABSS)。结果60例患者均完成研究。双J管与环形支架管术后4周USSQ中排尿症状评分分别为25.5(10-39)分与13.0(10-21)分、身体疼痛症状评分分别为15.6(8-25)分与9.5(2-17)分、身体一般状况评分分别为13.8(8-19)分与5.9(2-13)分、IPSS评分分别为(12.6±2.0)分与(8.6±1.9)分、OABSS评分分别为(6.8±1.5)分与(3.5±1.5)分,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术后应用环形输尿管支架管能明显改善输尿管支架管相关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双J管 输尿管引流 环形输尿管支架管
  • 简介:全球泌尿系结石患病率明显升高,泌尿系结石形成与尿中成石物质过饱和、抑制物缺乏和/或促物质增多、结晶物质滞留等有关。泌尿系结石分为含钙结石和非含钙结石,我国以草酸钙结石最多见,非含钙结石中尿酸结石比例较高。多种常见代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钙代谢异常、高血压和动脉钙化等可引起血液及尿液酸碱度及成分改变,通过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多种途径,影响泌尿系结石产生和复发。

  • 标签: 泌尿系结石 草酸钙 代谢性疾病 血脂异常 高尿酸血症
  • 简介:目的探讨α-酮酸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治疗效果及对其营养相关指标水平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重庆市铜梁区人民医院收治CKD患者10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历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2。对照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联合低蛋白饮食进行治疗(n=48),观察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α-酮酸进行治疗(n=52),观察并比较2患者治疗效果。结果2患者治疗前血压值差别不明显(P>0.05)。与对照比较,观察患者治疗后血压更低(P<0.05);治疗前,2患者炎性因子(TNF-α、IL-6、CRP)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与对照比较,观察患者治疗后炎性因子相关指标值更低(P<0.05);2患者治疗前肾功能(eGFR、SCr、BUN、PRO)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与对照比较,观察患者eGFR更高(P<0.05),SCr、BUN、PRO水平值更高(P<0.05);与对照比较,观察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更高(82.69%vs.62.50%,P<0.05);治疗前,2患者各营养相关指标(TP、Alb、Hb、TRF、血钙、血磷、HCO3-、iPTH)值差别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患者上述指标值均优于对照(P<0.05)。结论α-酮酸治疗CKD有利于患者营养状况改善,效果显著。

  • 标签: Α-酮酸 慢性肾脏病 营养状况
  • 简介:目的筛选肾透明细胞癌进展相关基因。方法通过构建共表达网络筛选肾透明细胞癌进展相关基因并进行初步验证。结果基于GSE36895数据得到2173个差异基因用于构建共表达网络。通过共表达网络确定与肾透明细胞癌进展最相关棕色模块(r=0.52)为枢纽模块,进一步筛选得到6个枢纽基因TOP2A、CDK1、CDC20、KIF11、CCNB2、BUB1。通过测试集GSE73731数据对枢纽基因进行验证,各枢纽基因表达量与肾透明细胞癌进展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01);其中CDC20、BUB1对于低级别(gradeⅠ、Ⅱ)及高级别(gradeⅢ、Ⅳ)肾透明细胞癌有较高诊断效能(AUC>0.7,P<0.0001)。另外基于TCGA数据,各枢纽基因表达量与肾透明细胞癌病理分期及预后均显著相关。GO富集及KEGG通路分析显示枢纽模块基因显著富集于细胞周期相关生物过程及通路。GSEA显示枢纽基因高表达主要富集于细胞周期及免疫相关通路。结论通过WGCNA构建共表达网络筛选得到6个枢纽基因与肾透明细胞癌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枢纽基因可能通过细胞周期相关通路来影响肾透明细胞癌进展及预后

  • 标签: 肾透明细胞癌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基因芯片 枢纽基因
  • 简介: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ⅡA)对膀胱癌细胞体内增殖影响以及相关机制。方法将膀胱癌T24细胞注射到20只裸鼠皮下,建立裸鼠膀胱癌动物模型。1周后,随机分为对照(n=10)和TanⅡA(n=10),分别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和TanⅡA(15mg/kg,1次/3d),并且开始定期测量瘤体大小(1次/3d),连续6次,绘制肿瘤增殖曲线。末次给药24h后,处死小鼠,RTPCR检测两裸鼠肿瘤组织中AuroraA、HIF-1α和Bcl-2mRNA表达水平。结果相比对照,TanⅡA能够明显抑制T24细胞在裸鼠皮下增殖,呈时间依赖性,并且可以显著降低TanⅡA肿瘤组织中AuroraA(P<0.0001)、HIF-1α(P=0.0047)和Bcl-2(P=0.0005)mRNA表达水平。结论TanⅡA可能通过降低AuroraA、HIF-1α和Bcl-2表达水平,抑制膀胱癌增殖,发挥抗膀胱癌作用。

  • 标签: 丹参酮ⅡA 膀胱癌 增殖 低氧诱导 细胞周期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与IgA肾病(IgAN)Lee氏分级和牛津分型相关性,为评估该病严重程度提供依据。方法观察2013年1月—2018年1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肾病科进行肾穿刺活检证实为原发性IgAN患者191例。根据Lee氏分级与牛津分型间质纤维化与小管萎缩(T)分级分为轻、中、重3,另根据牛津分型新月体(C)分级分为2,观察患者血清CysC、血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24h尿蛋白及24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采用CKD-EPI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析血清CysC与Lee氏分级、牛津分型之间关系。结果Lee氏分级与T分组中,随着病理损伤程度加重,患者血清CysC、SCr、BUN水平逐渐升高,eGFR水平逐渐降低(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ysC与Lee氏分级、牛津分型中T分级呈正相关(r=0.768,r=0.624,均P<0.01),与eGFR呈负相关(r=-0.804,P<0.01);上述相关性在多元线性回归中得到证实。含有新月体患者,血清CysC水平较不含新月体患者水平升高(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二者亦有一定相关性(r=0.181,P<0.01),但多元线性回归提示二者相关性不强,故仍需进一步证实。结论血清CysC可作为反映IgAN早期病理损伤等级尤其是间质小管损伤程度敏感性指标。

  • 标签: IGA肾病 血清胱抑素C Lee氏分级 牛津分型
  • 简介:慢性肾脏病矿物质-骨代谢异常(CKD-MBD)是指慢性肾脏病导致矿物质与骨代谢异常全身性疾病。临床上出现钙、磷、甲状旁腺素(PTH)或维生素D代谢异常、骨骼病理改变及血管和软组织钙化等一项或多项改变。骨活检为其诊断金标准。随着透析患者生存期延长,CKD-MBD发生率也逐渐增高。2007年DOPPS调查研究显示国外CKD-MBD发病率达40%~50%,而国内发病率更是高达60%~70%[1]。

  • 标签: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低钙血症 相关因素分析 切除术后 骨代谢异常 慢性肾脏病
  • 简介: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Ibα(GPIbα)、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和溶酶体膜蛋白(CD63)表达及检测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分析其与健康对照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接受MHD慢性肾衰竭患者49例和体检中心健康人群3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HD患者和健康对照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α、CD62P和CD63表达。采用电阻法检测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结果相较于健康对照,MHD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α表达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D62P表达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CD63表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HD患者与健康对照之间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α、CD63表达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差异明显。结论MHD患者血小板GPIbα表达下降,血小板最大聚集率降低,血小板聚集功能紊乱激活血小板,而血小板CD63表达升高,血小板进一步活化导致患者高凝状态加剧,可能增加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等事件发生率。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小板膜糖蛋白IBΑ CD62P CD63 血小板聚集 内瘘血栓形成
  • 简介: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ERAS)是指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通过外科、麻醉、护理、营养等多学科协作,对围术期处理临床路径加以优化,以缓解手术创伤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快速康复。2010年,ERAS研究小组在瑞典成立了ERAS学会(http://www.erassociety.org),通过不断研究教育,制定最佳围术期实践流程模型,聚焦并巩固围术期最优流程建立。这一优化临床路径包括住院前、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及出院后完整治疗过程。目前ERAS已在普通外科、骨科、妇产科、心胸外科等多个领域得到较为广泛应用,中国已发布或待发布多项ERAS指南,包括结直肠手术、胃切除术、切除术等。在泌尿外科领域,ERAS康复策略已经开始用于如前列腺癌根治手术^[1-3]、膀胱根治性切除术^[4-5]等手术围术期管理。我国已有多家中心开始了前列腺癌根治手术ERAS临床应用及研究^[6-7],但不同中心应用ERAS具体措施仍有差异。

  • 标签: 前列腺癌 根治手术 围术期 加速康复外科 临床路径
  • 简介:骨盆骨折致后尿道损伤发生机制和急诊处理在临床上有分歧,本文回顾了骨盆骨折致后尿道损伤方面的资料,总结了骨盆骨折致后尿道损伤发生机理、诊断及急诊处理选择。骨盆骨折后,膜部尿道首先被拉长,若达到膜部尿道弹性最大范围而损伤外力依然继续,尿道将会在固定和脆弱球膜部交接处部分或完全断裂。前列腺部尿道以及膀胱颈损伤多见于儿童,因为儿童前列腺部尿道尚未发育完全,周围组织不能提供足够保护。女性尿道损伤发生率明显少于男性。对于怀疑后尿道损伤男性病人首选逆行尿道造影进行检查,女性可以通过尿道镜来完成。后尿道损伤早期处理包括耻骨上膀胱造瘘和尿道会师术。

  • 标签: 骨盆骨折 尿道损伤 急诊处理 机械原理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