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管生成素2(Ang-2)与慢性心力衰竭(CHF)预后相关性,以期为有效评估CHF患者预后提供有效指标。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接受诊治CHF患者129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为期3年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将其分为生存98例与死亡31例。分别比较两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糖尿病、高血压与心肌梗死等基本资料,收缩压、舒张压、LVEF、Ang-2及利钠肽(NP)等生化指标水平,并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死亡相比,生存性别、年龄、BMI、糖尿病、高血压、心肌梗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生存收缩压、Ang-2、NP水平分别为(140.02±6.30)mmHg、(5.69±0.30)pg/ml、(2.70±0.28)pg/ml,低于死亡(145.05±6.11)mmHg、(5.92±0.17)pg/ml、(2.94±0.13)pg/ml,而LVEF为(47.54±3.97)%,高于死亡(43.29±3.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ng-2是CHF死亡独立危险因素,而LVEF是保护性因素(P均<0.05)。结论临床工作中可通过联合检测LVEF与Ang-2水平,对CHF患者预后进行有效评估。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左室射血分数 血管生成素2 预后评估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特点,并分析治疗方式。方法选取128例老年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结果该患者所患基础心脏病中比例最高三种是占25.78%冠心痛,占19.53%高心痛,和占17.97%肺心病。在并存疾病中,15.6%并存1种。引发疾病因素非常多,其中肺部感染和呼吸道感染是最主要因素,占46.09%。临床症状中出现比例最多就是双下肢水肿,占82.03%。心电图检查发现,所有患者中存在异常占88.28%,且有75%存在2种以上异常。有9例患者发生洋地黄中毒现象,共出现5例死亡。结论老年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由多种因素引发,没有典型体征、症状,容易出现误诊、药物不良反应等,因此要给予针对性控制和治疗。

  • 标签: 老年 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高原中青年(年龄≤50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患者临床特点及近期预后情况。方法收集雅安市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接受PCI治疗全部中青年STEMI患者资料,根据海拔高度将患者分为平原(120例)和高原(92例)。比较分析危险因素、冠状动脉情况及90d预后。结果本研究共入选212例STEMI患者,年龄(41.3±8.1)岁,男172例(81.1%)。平原和高原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比例分别是24.2%和52.2%,血糖异常比例分别是18.3%和32.6%,血脂异常比例分别是41.7%和57.6%,高敏肌钙蛋白T峰值分别是(575±67)pg/mL和(1624±379)pg/mL,高原与对照比较有显著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比例分别是62.5%和30.4%,精神抑郁比例分别是35.8%和12.0%,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家族史比例分别是30.0%和16.3%,高原与对照比较有显著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症状-入门时间分别为385.4(42~695)min和542.5(110~876)min,多支血管病变比例分别是10.0%和21.7%,高原与对照比较有显著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90d预后方面,高原和平原心肌梗死再发率分别是0.83%和6.52%,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是11.7%和23.9%,高原与对照比较有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原中青年STEMI患者比平原患者合并高血压、血糖异常、血脂异常比例更高,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比例、再发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衰竭发生率更高。

  • 标签: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 高原 中青年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与心室重构及炎症反应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8月~2018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123例慢性心衰患者为病例,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其分为NYHAⅡ级(n=47)、NYHAⅢ级(n=41)、NYHAⅣ级(n=35),并于同期随机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n=40)。采用酶循环法测定各组血清TBA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查心室重构参数包括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PWD)、左心室后壁收缩末期厚度(PWS)、室间隔收缩末期厚度(IVSS)及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炎症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研究TBA与心室重构参数及炎症因子指标的关系。结果病例血清TBA水平高于对照,且随着患者NYHA分级越高,血清TBA水平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心室重构参数LVPWT、PWD、PWS、IVSS、LVMI大于对照,且随着患者NYHA分级越高,心室重构参数越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高于对照,且随着患者NYHA分级增加,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表明,慢性心衰患者血清TBA水平与心室重构参数LVPWT、PWD、PWS、IVSS、LVMI呈正相关性(r=0.243~0.392,P<0.05),也与炎症细胞因子IL-6、TNF-α、hs-CRP水平呈正相关性(r=0.394~0.427,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血清TBA异常升高,且与心室重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早期检测TBA或可辅助临床评估慢性心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总胆汁酸 心室重构 炎症反应 相关性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加强护理干预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影响。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接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患者分为对照42例和干预42例。对照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加强护理干预,研究分析两患者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情况。结果干预依从性(95.2%)高于常规治疗(76.2%),并且干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低于对照,P〈0.05;对两生存质量进行分析比较,护理干预实施后干预患者生存质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结论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可以增强患者依从性,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降低病死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并且能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护理干预 治疗效果 生存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大鼠氧化应激水平与炎症因子、细胞凋亡相关性。方法:选择180~200g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12只)、心衰模型(8只),饲养8周后,检查并比较两心功能、血流动力学等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白介素(IL)-10和IL-18水平,以及抑制凋亡蛋白Bcl-2和促凋亡蛋白Bax水平。结果:与假手术比较,心衰模型SOD[(140.37±7.84)KU/L比(80.89±6.65)KU/L]、IL-10[(63.04±10.84)pg/ml比(25.24±4.08)pg/ml]水平及Bcl-2/Bax[(1.58±0.20)比(0.45±0.65)]比值明显降低,MDA[(4.48±1.26)μmol/mg比(15.99±2.44)μmol/mg]、IL-18[(249.92±24.65)pg/ml比(442.29±32.98)pg/ml]水平明显升高(P均=0.001)。Pearson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心衰大鼠Bcl-2/Bax与SOD、IL-10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52、0.783,P均=0.001),与MDA、IL-18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644、-0.917,P均=0.001)。结论:心力衰竭发生发展过程中氧化应激水平升高,炎症因子比例失衡,加速蛋白凋亡,从而加重心衰。

  • 标签: 心力衰竭 大鼠 超氧化物歧化酶 白细胞介素类
  • 简介:目的探讨入院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原发性急性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内科急性脑出血住院患者177例,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mRS〈3分)109例,预后不良(mRSI〉3分)68例。记录两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及实验室资料等,根据入院时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计算出NLR值,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P〈0.05因素进一步行急性脑出血患者90d预后不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NLR以中位数为截点转化为二分类变量带入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对预后预测敏感度、特异度及最佳截断值。结果(1)与预后良好比较,预后不良NIHSS评分较高[11(8,16)分比3(2,5)分],GCS评分较低[13(6,15)分比15(15,15)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与预后良好比较,预后不良患者手术治疗比例较高,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7%(27/68)比14.7%(16/109),P〈0.01];余基线资料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与预后良好比较,预后不良NLR值[8.92(4.83,16.07)比3.45(2.22,5.81)]及人院时血糖水平[7.36(6.19,9.25)mmol/L比6.33(5.27,8.18)mmol/L]较高,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与预后良好比较,预后不良血肿体积较大[38.64(16.89,77.14)ml比9.69(2.64,19.12)rnl],破入脑室比例较多[60.3%(41/68)比22.0%(24/109)],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脑出血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

  • 标签: 脑出血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 简介:多种心血管疾病都可能导致心力衰竭(HF),但传统指标主观介入过多,不能客观地反映其严重程度。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半衰期较脑钠肽(BNP)更长,有利于HF检测。本文就NT—proBNP在HF中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心力衰竭 利钠肽 心血管疾病
  • 简介:目的探究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将2016年11月份至2017年4月份作为研究时间区间,共选择该区间来院接受治疗78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成对照和观察,每组患者39例,对照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增加碘胺酮治疗方法。结果治疗前,两患者室性早搏数量与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室性早搏数量低于对照,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碘胺酮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中展现出了良好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 室性心律失常 临床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1-7)[(Ang(1-7)]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ACS患者134例,同时选取健康人群30例作为对照。检测所有患者血浆AngⅡ、Ang(1-7)水平及血清肌钙蛋白I(cTnI)水平。比较ACS各分型间上述指标差异,评价AngⅡ、Ang(1-7)对于ACS患者心肌梗死诊断价值,并分析上述指标与ACS相关性。结果AngⅡ、Ang(1-7)与cTnI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及正常对照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AngⅡ、Ang(1-7)与cTnI呈正相关(P〈0.01),AngⅡ、Ang(1-7)及cTnI对于ACS患者心肌梗死均具有诊断价值(P〈0.01),cTnI尤为显著,进一步绘制ROC曲线提示AngⅡ、Ang(1-7)及cTnI诊断界值分别为:51.23pg/ml、42pg/ml及0.3ng/ml(P〈0.01),AngⅡ、Ang(1-7)对于ACS患者心肌梗死诊断效能优于cTnI(P〈0.05),而AngⅡ与Ang(1-7)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分型ACS患者AngⅡ、Ang(1-7)及AngⅡ/Ang(1-7)比值有统计学意义,AngⅡ、Ang(1-7)对于ACS患者病情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管紧张素类 肌钙蛋白I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舒解郁胶囊与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分别联合降压药物对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筛选解放军251医院心内科门诊于2017年7月~2018年7月间连续就诊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及对照,各50例。两均常规给予降压治疗。观察给予舒解郁胶囊,对照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结果两患者在治疗6周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下降,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下降,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10%,对照不良反应发生率30%,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舒解郁胶囊、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疗效均明显,前者远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后者低。

  • 标签: 高血压 焦虑 抑郁 舒肝解郁胶囊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 简介:目的β受体阻滞剂酒石酸美托洛尔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作用与意义。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对照行常规用药方案,观察加用美托洛尔,比较两患者在治疗5个月后心功能情况。结果经过5个月治疗,观察中加用酒石酸美托洛尔患者在心功能方面、超声心动图指标等方面较对照患者都有很大改善。结论美托洛尔可以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减少住院率及猝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美托洛尔 慢性心力衰竭
  • 简介:目的运用多普勒显像仪观察高血压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EAT),并探讨EAT和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方法根据患者冠脉造影评分(Gensini)分高评分组(≥40,n=80)和低评分组(〈40,n=100)。分折两EAT厚度,超敏C反应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血糖,血脂等关系。结果高血压患者冠脉病变高积分组EAT厚度高于低积分组,超敏C反应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在两中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EAT厚度与冠脉病变Gnisini积分呈显著相关性。

  • 标签: 心外膜脂肪组织 高血压 冠状动脉病变
  • 简介:目的评估2006、2011年中国东部城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住院早期氯吡格雷应用变化情况,并探讨影响其使用因素。方法基于"冠心病医疗结果评价和临床转化研究-回顾性AMI研究"所收集2006年和2011年东部城市具有代表性AMI患者临床信息,评估住院早期(入院24h内)氯吡格雷应用情况。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住院早期氯吡格雷应用因素。结果共计32家医院4548份AMI病历纳入研究。中位年龄为64岁,女性患者占31.8%。2006-2011年,AMI患者住院早期氯吡格雷使用率从58.1%增加到86.8%(P〈0.0001)。多因素模型分析中,吸烟患者住院早期氯吡格雷应用率高于非吸烟患者(OR=1.51,95%CI:1.22-1.86,P〈0.0001);相对入院时未合并胸部不适患者,入院有胸部不适患者更易接受氯吡格雷早期治疗(OR=2.12,95%CI:1.66-2.71,P〈0.0001);院内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OR=6.47,95%CI:3.24-12.92,P〈0.0001)患者氯吡格雷使用率高于未接受直接PCI治疗患者。结论过去6年间,我国东部城市AMI患者住院早期氯吡格雷应用得到显著改善,但其应用率与指南推荐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仍存在进一步改善空间。

  • 标签: 心肌梗死 氯吡格雷 医疗质量 东部城市
  • 简介: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川芎嗪对冠状动脉血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7年1月于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诊治冠状动脉血流患者60例,男性34例,女性26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试验与对照,各30例.两均给予拜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盐酸曲美他嗪片等治疗.对照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术后常规静脉滴注川芎嗪注射液,疗程为7d.试验在对照基础上,于冠状动脉造影术中冠状动脉内增加注射川芎嗪.治疗后评价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采用超声诊断仪检测血流介导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检测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治疗后随访6个月,记录并发症情况,包括心律失常、脑卒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结果试验显效25例(83.3%),有效4例(13.3%),无效1例(3.3%);对照显效19例(63.3%),有效6例(20.0%),无效5例(16.7%).试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96.7%vs.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治疗后FMD均升高,试验升高更明显,[(7.44±1.55)%vs.(10.34±1.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治疗后较治疗前IL-6和TNF-α均降低,而试验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6个月,试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6.7%vs.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川芎嗪治疗冠状动脉血流患者,可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川芎嗪 冠状动脉慢血流 血管内皮功能 炎症因子
  • 简介:心房颤动与心力衰竭之间相互作用及其带来不良预后越来越受人重视。目前有四种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可以预防由心房颤动导致血栓栓塞。越来越多心房颤动伴发心力衰竭患者,包括瓣膜性、非瓣膜性房颤或者应用直流电复律治疗患者。本文旨在讨论NOACs在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中应用可能性。

  • 标签: 心房颤动 心力衰竭 抗凝药
  • 简介:目的评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RestMPI)、心肌磁共振显像(MRI)和超声心动图(Echo)测定左室大小相关性,分析RestMPI中左室大小与缺血程度、缺血面积是否相关。方法:分析121例于住院1周内行RestMPI、MRI、Echo三项检查患者,分别测定左室大小。将MRI、Echo分别与RestMPI检测结果比较,行直线相关分析及Bland-Altman一致性检验。结果RestMPI横径、长径均较MRI、Echo所测左室大小偏低。RestMPI横径与MRI、Echo所测左室大小呈正相关(r=0.873,P〈0.01;r=0.867,P〈0.01);RestMPI长径与MRI、Echo所测左室大小呈正相关(r=0.868,P〈0.01;r=0.850,P〈0.01)。经Bland-Altman一致性检验,RestMPI与MRI、Echo所测左室大小均有等价性。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缺血程度、缺血面积与左室横径均呈正相关(r=0.631,P<0.01;r=0.642,P<0.01),与左室长径均呈正相关(r=0.632,P<0.01;r=0.641,P<0.01)。结论RestMPI与MRI、Echo对评估左室大小具有等价性。静息心肌灌注显像中缺血程度、缺血面积与左室大小相关

  • 标签: 静息心肌灌注显像 磁共振 超声心动图 左室大小
  • 简介: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法舒地尔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Pubmed和Cochranelibrary,对纳入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随机对照试验,共135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治疗相比,法舒地尔加用常规治疗可有效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RR=1.16,95%CI:1.10~1.23,P<0.01),延长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WMD=49.02,95%CI:42.85~55.2,P<0.01),提升左室射血分数(WMD=0.06,95%CI:0.05~0.07,P<0.01),以及缩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WMD=-3.01,95%CI:-4.18~-1.84,P<0.01)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WMD=-3.74,95%CI:-4.88~-2.60,P<0.01)。结论法舒地尔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改善心功能,并能抑制左室重塑,提高临床疗效,但仍需开展高质量药物临床试验。

  • 标签: 法舒地尔 慢性心力衰竭 临床效果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总结心肌梗塞患者护理工作中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具体方法以及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资料100例开展对比分析,根据护理方案差异将所选患者进行分组,给予对照常规护理,给予研究早期康复护理,比较研究和对照患者生活质量,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研究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措施之后,其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并发症产生几率显著低于对照,两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中针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其护理工作中开展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出现,应该在临床中给予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早期康复护理 生活质量 并发症
  • 简介:目的分析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膜联蛋白A1(AnnexinA1)水平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程度关系。方法将150例冠心病患者按不同类型、冠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评分进行分组,并选择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23例为对照。比较各组血清LDL-C、AnnexinA1水平,并分析其与冠脉狭窄程度相关性。结果急性心肌梗死(AMI)血清LDL-C、AnnexinA1水平均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UAP血清LDL-C、AnnexinA1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SAP血清LDL-C、AnnexinA1水平高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支数多支血清LDL-C、AnnexinA1水平高于双支,双支血清LDL-C、AnnexinA1水平高于单支(P<0.05)。Gensini评分>60分血清LDL-C、AnnexinA1水平高于30~60分,Gensini评分30~60分血清LDL-C、AnnexinA1水平高于<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nsini评分与LDL-C、AnnexinA1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31、0.489,P均<0.05。结论LDL-C、AnnexinA1升高可能与冠脉狭窄程度相关,有助于病情评估及指导治疗。

  • 标签: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膜联蛋白A1 冠脉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