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腰椎结核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融合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5月~2012年6月,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融合内固定治疗42例腰椎结核患者。其中L1椎体8例,L2椎体9例,L3椎体10例,L4椎体27例,L5椎体20例;累及单节段17例,双节段18例,3个节段7例。37例患者伴有椎旁脓肿,15例伴有不同程度的硬脊膜和/或神经根受压症状。按Frankel分级C级2例,D级13例,E级27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过≥2周抗结核治疗。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年,3例复发,其余病例术后6.5个月行X线片检查,显示椎间植融合,融合率为92.9%(39/42)。术后神经症状均获得明显恢复,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后路一期行病灶清除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有利于恢复脊柱稳定性,减小手术创伤,提高植融合率。

  • 标签: 腰椎 结核 脊柱 清创术 骨移植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 简介:骨关节结核是主要的肺外结核之一,脊柱结核发生率占骨关节结核的50%[1],其病变主要是破坏椎体导致脊柱不同程度受损,从而引发脊柱失稳、椎管内压迫及脓肿形成。多节段脊柱结核表现为>3个的椎体破坏,其中一部分的病变部位有>1个正常椎间盘的相隔,表现为多个中心病灶共同破坏,称为跳跃型脊柱结核。跳跃型脊柱结核的特点为>2处独立活动病灶,且病灶间有正常椎间盘相隔,其发生率在脊柱结核中占10.0%~16.5%[2-3]。跳跃型脊柱结核由于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且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诊漏诊,患者就诊时往往多合并脊柱畸形及神经功能障碍。近年,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采用个性化方案治疗跳跃型多节段脊柱结核患者19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结核 脊柱 清创术 内固定器 骨移植
  • 简介:目的评价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融合内固定治疗跳跃型胸腰椎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2009年7月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539例,其中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融合内固定治疗的跳跃型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共13例(男9例,女4例)。术前平均后凸角21.5;°Frankel分级为B级1例,C级4例,D级6例,E级2例。入院后经个体化抗结核治疗后手术。记录术前、术后血沉、后凸角、神经功能评估和植融合情况。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4.3个月,全部患者术后后凸角、神经功能改善,血沉正常。术后6~12个月均获得植融合。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融合内固定对于胸腰椎跳跃型脊柱结核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胸椎 腰椎 结核 脊柱 内固定器 清创术 骨移植
  • 简介:目的探讨病灶彻底清除后,自体髂骨块椎间植联合前路或后路内固定的效果.方法1999年6月~2004年4月期间一期手术治疗脊柱结核89例,其中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椎间植,前方或侧前方内固定73例;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椎间植,后路内固定16例.术后支具保护6个月,正规抗结核化疗12个月.根据术前、术后及最后一次随访的X线平片分析融合情况和畸形矫正的进展.结果随访1~5年,平均28个月;除2例复发、1例内固定松动、2例出现药物性肝炎、2例出现供区严重疼痛外,无其他并发症;88例获性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术前、术后、最后一次Cobb角分别为35.3°、16.3°、19.5°.结论对合适的病例,该法可有效稳定脊柱、维持其畸形的矫正;达到牢固地融合,临床效果明显.

  • 标签: 脊柱结核 自体骨 内固定器 移植
  • 简介: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是最具有破坏性的损伤之一,而颈椎前路减压植融合内固定为首选式。充分的术前准备和严密的术后护理,可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和取得最佳的疗效。我科自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间共进行颈椎前路减压植融合内固定13例,住院期间未发生并发症,术后随访均恢复良好,现将其护理介绍如下。

  • 标签: 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 术后护理 脊髓损伤 颈椎骨折 术前准备
  • 简介:目的探讨峡部植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8年12月~2005年8月应用峡部植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患者26例,经椎板AO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峡部裂7例,椎弓根螺钉合并椎板钩固定19例,峡部裂处均取髂骨植。术后3~6个月复查。术前及复查时采用VAS评分进行临床功能评价,摄腰椎双斜位和动力位X线片观察峡部愈合情况和椎间活动度变化。结果术前和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6.25±1.24、2.14±1.1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椎间活动度分别为8.3°±2.4°、8.1°±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斜位X线片示峡部已经无透亮线。结论峡部植固定是治疗腰椎峡部裂所致腰痛的一种合理、简单、安全的式。

  • 标签: 腰椎 脊椎前移 骨移植 内固定器
  • 简介:近年来,颈椎前路减压、植融合已成为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骨折、脱位最常用的方法。随着新的颈椎内固定器材不断应用于临床,使该传统方法得到了改良。内固定器材的设计不尽相同,其共性皆在于固定邻近椎体并覆盖在植块前方使其不易脱出。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围手术期的护理尤为重要。我科自2003年1月至2004年8月开展颈椎前路减压、植内固定9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 颈椎前路减压 护理体会 围手术期 内固定器材 植骨融合术
  • 简介:患者创伤后的脊柱后凸畸形通常继发于胸、腰椎骨折的非手术治疗和不恰当的手术治疗,可导致重力线前移及脊柱不稳,从而引起局部疼痛、畸形和神经功能障碍。脊柱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对外科医师来说是一个比较棘手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现将手术治疗方法及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后凸 矫形外科手术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探讨渐进性经皮椎体成形预防水泥外渗的原理与效果。方法15例椎体肿瘤,其中转移性肿瘤13例、椎体血管瘤2例,44例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8例外伤性压缩性骨折,共67例80个椎体采用渐进性经皮椎体成形。经皮椎弓根穿刺注入造影剂,无造影剂外渗进人椎管的共52例61个椎体,显示造影剂外渗进入椎管的共15例19个椎体。将水泥(PMMA)搅拌至凝胶状后,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缓慢逐渐注入,对有水泥渗入椎体后缘者暂停推注,并调整注射针的深度至椎体前份再逐渐注入造影剂。结果19个造影剂外渗进入椎管的椎体通过渐进性注入骨水泥,未发现渗入椎管内。结论用渐进性经皮椎体成形预防水泥外渗进入椎管具有可行性。

  • 标签: 脊椎肿瘤 脊柱骨折 椎体成形术 诊断和治疗物质外渗
  • 简介:目的探讨枕颈部发育畸形及脊髓压迫症应用枕颈后路手术减压和植融合的远期疗效及评价.方法对114例枕颈部畸形及其不稳实施寰椎后弓和/或枕骨大孔后缘切除扩大减压,并采用自体髂骨作枕骨与第二颈椎棘突基底部间植融合固定,并进行10年以上随访.结果114例中,102例获得性愈合,4例因移植骨折致畸形愈合,8例移植吸收并形成假关节;脊髓功能95例明显恢复,14例无明显改善,5例手术后病情继续加重.结论枕颈部扩大减压和自体髂骨移植治疗枕颈部畸形及不稳,经10年以上临床观察,对枕颈稳定和功能恢复以及头颈运动功能保存有良好作用,本项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上颈椎 畸形 外科治疗 远期效果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采用第一跖骨基底部截手术、术后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足拇外翻的疗效。方法采用跖骨截治疗足拇外翻45例48足,术后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25例27足,20例21足为对照组。结果术后足罡母外翻角、第一、二跖骨间角、第四、五跖骨间角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Maryland系统评价治疗组,优:13例13足,良:10例12足,可:2例2足。对照组,优:3例3足,良:4例5足,可:12例12足,差1例1足。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足拇外翻患者,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配合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 标签: 拇外翻 跖骨截骨术 抗骨质疏松药物
  • 作者: 曹洪涛
  • 学科: 医药卫生 > 骨科学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养生科学》2022年第12期
  • 机构:呼伦贝尔市第二人民医院,内蒙古呼伦贝尔162650
  • 简介:目的:探究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植关节内骨折移位的效果。方法:将我院8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植联合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Boiher角较小,Gisasna角较大,根高度、足部功能评分较高,治疗效果良好(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植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取得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足部功能。

  • 标签: 切开复位内固定;植骨术;跟骨关节内骨折移位
  • 简介:目的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磷含量测定的钼酸铵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钙含量测定原子吸收法。方法通过维甲酸诱导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取左侧股骨,高温灰化后,用硝酸对样品消解,再以钼蓝比色法进行磷含量测定,原子吸收法测定钙含量。结果样品消解完全,样品磷含量为139.1~173.9mg/g,回收率在97.8%-100.2%(RSD=1.13%),样品钙含量为87.0—228.7mg/g。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可用于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磷、钙含量的测定。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磷 骨钙
  • 简介:目的研究补肾壮方对骨质疏松大鼠结构和代谢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SD雌性大鼠复制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然后分别灌服补肾壮方水提液高剂量(1.4g/kg)和低剂量(0.7g/kg)12周。用生化法测定血清钙(S-Ca)、血清磷(S-P)、尿钙(U-Ca/Cr),尿磷(U-P/Cr)以及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LDL)、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的含量;Elisa法测定I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rocollagenIN-terminalpropeptide,PINP)、I型胶原羧基端肽(collagenIcarboxylterminalpeptide,CTX-I)、尿脱氧吡啶啉(deoxypyridine,DPD)、钙素(osteocalcin,OCN)的含量;用放免法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的活性;用双能X线(DEXA)法、VivaCT和万能试验机测定骨密度、微结构和生物力学特性;用Westernblot法测定组织蛋白酶(cathepsin)K表达。结果补肾壮方水提液能升高血清中的钙、磷、HDL-C和PINP的含量,降低血清中TC、TG、LDL、ALP、OCN和CTX-I及尿液中的钙、磷、DPD的含量。同时,补肾壮方水提液可以升高去卵巢大鼠股骨的骨密度,改善微结构,增加强度,降低胫骨CathepsinK的表达水平。结论补肾壮方水提液能够抑制去卵巢大鼠的量丢失和强度下降,改善去卵巢大鼠的代谢,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CathepsinK的表达有关。

  • 标签: 补肾壮骨方 骨质疏松 钙、磷代谢 骨代谢 骨结构 组织蛋白酶K
  • 简介:目的观察后路减压截治疗有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塌陷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4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20例有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塌陷患者采用后路减压截治疗。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估疼痛改善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评估功能改善情况,Frankel分级法评估神经功能状态,通过X线片测量Cobb角评估畸形及固定、融合情况,记录手术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4~30个月,平均23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2周VAS评分及ODI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塌陷椎体局部Cobb角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术后1年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较前改善。结论后路减压截是治疗有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塌陷的有效疗法,其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老年人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减压术 外科 截骨术
  • 简介:目的研究单节段“蛋壳”式椎体截矫正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6月~2006年6月收治的骨折后陈旧性胸腰段椎体后凸畸形患者共21例,既往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8例,后路手术治疗13例。本组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背痛,疼痛的VAS评分为4.3~7.5分,平均5.6分;神经损伤程度按照Frankel分级进行评定,A级5例,B级3例,C级7例,D级2例,E级4例。本组后凸畸形的Cobb角为28°~75°,平均48°,后凸顶端均为原骨折椎体节段,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单节段“蛋壳”技术于后凸顶椎处进行椎体截,通过椎弓根固定系统加压固定。观察手术前后后凸畸形的矫正率、疼痛VAS评分及神经功能的恢复。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6~48个月,平均22个月。手术平均用时212min(128~360min),平均出血量为800mL(400~2200mL)。术后后凸角平均为13°,平均矫正约35°;腰背部疼痛均有明显缓解,术后随访VAS评分平均2.3分(1.0~3.5分),比术前平均降低3.3分。结论单节段“蛋壳”式椎体截后前中后三柱均为性接触,融合率高,矫正效果可靠(平均35°),避免了前方大血管损伤的危险,此式在矫正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这一方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后凸 截骨术
  • 简介:目的评价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截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2年采用经椎弓根椎体截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患者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36-70岁,平均53岁。术前、术后均行胸腰椎X线检查,评定VAS评分改善情况、胸腰段Cobb角矫正情况、融合情况、临床疗效、内固定位置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无中死亡及术后感染病例,中1例患者硬膜破裂,2例出现短暂不全瘫。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60个月,平均38.8个月。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平均降低5.3分,Cobb角平均矫正30.5°,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5)。术后1年截界面均达性融合,末次随访X线片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等相关并发症。结论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截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融合率高,并发症少,效果好,是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较理想的方法。

  • 标签: 骨折 后凸畸形 截骨术 腰椎
  • 简介:目的探讨Ilizarov自体段延长技术治疗胫骨上段缺损的疗效。方法10例创伤或胫骨感染性不连导致胫骨大段缺损的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25~58岁,平均年龄(38.0±3.2)岁。全部患者采取大段病灶切除旷置,并进行缺损段相邻部分的干骺端截,于手术7d后以每天1mm速度滑移,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制定每天的调整次数,一般每日4~6次。结果10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感染完全治愈,带架时间7~14个月,延长长度6~13cm。10例患者均于会师后形成性愈合。其中2例针道感染,1例在延长期间偏离轴线,1例断端接触后6个月不愈合,经处理后均达到良好效果。结论Ilizarov段延长是治疗胫骨大段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胫骨骨折 骨缺损 ILIZAROV技术 骨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