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前对于直接比较椎间盘摘除术与非手术疗法疗效结果资料很少。OstermanH等将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年龄20—50岁,临床上有神经根压迫症状持续6—12周而无绝对手术指征)随机分到微创组和非手术治疗组。50例患者(89%)有2年有效随访。结果:两组在腿痛或下腰痛程度、主观无力、或随访2年中健康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没有明显临床差异性,而椎间盘摘除术似乎有更高复发率,但是在L4/L5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上,摘除术更优于非手术治疗。结论:腰椎间盘微创摘除术只在由于椎间盘脱出引起坐骨神经痛患者治疗中有短期优势。椎间盘突出程度可能手术治疗个重要影响因素,但是这个推测需要进论证。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摘除术 随机对照试验 治疗组 微创性 随访
  • 简介:目的探讨γ射线照射处理异体椎间盘可行性,同时进步评估去细胞化椎间盘作为自然支架辅助生物学治疗椎间盘退变性能。方法手术获取6例成熟比格犬椎间盘,逐级冷冻保存,随机分为对照组及18kGy、25kGy、50kGyγ射线照射组(n=8),处理各组椎间盘后进行细胞活性及生物力学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椎间盘细胞活性与照射剂量成负相关,对照组纤维环及髓核细胞活性分别为92.6%、90.7%,18kGy照射组为76.5%、70.6%,25kGy照射组为52.7%、46.9%,50kGy照射组为18.3%、10.1%,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组间椎间盘生物力学性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压缩、拉伸轴向力及左/右旋转扭力矩均维持在正常水平。结论优化γ射线照射可以作为异体椎间盘消毒灭菌手段,但其确切效果有待体内实验进步验证。去细胞化椎间盘具有较为理想生物学及机械性能,有望作为自然支架用于椎间盘疾病相关研究。

  • 标签: 椎间盘 骨移植 移植预处理 Γ射线 细胞存活 生物力学
  • 简介:本文报道了前瞻性观察研究结果。在该前瞻性研究中,应用XStop植入物治疗有症状腰椎管狭窄,并定期收集术后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进行前后比较分析。XStop棘突间撑开装置种比较新棘突间植入物,用以治疗有症状椎管狭窄,尤其伴有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患者。以前随机研究显示,腰椎管狭窄患者行XStop植入后1年,其症状和躯体功能可以得到75%改善。

  • 标签: 腰椎管狭窄 椎管狭窄术 临床疗效 植入物 治疗 棘突
  • 简介:目的研究利用自组装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HA/COL)复合物理化特性和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自组装法制备出HA/COL复合物,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透射电镜、X射线粉末衍射仪分析HA/COL复合物理化特性;采用MTT法及扫描显微镜分析HA/COL复合物生物学特性。结果HA/COL复合物微观结构与自然骨相似,胶原与HA之间产生了化学键合,晶粒尺度在纳米范围内,细胞毒性为0—1级,细胞在其表面生长状态良好。结论自组装法制备仿生HA/COL复合物骨材料,具有与天然骨相似的组成成分和微观结构,并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种理想的人工骨支架材料。

  • 标签: 仿生材料 骨代用品 生物力学
  • 简介:骨质疏松症(OP)种以骨量减少和(或)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进而导致骨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易发骨折全身性骨骼疾病。“骨量减少”指骨内有机质和无机质均成比例减少,临床常用骨密度(BMD)表示骨量。“骨组织微结构破坏”由于骨组织形成和吸收失衡所引起病变,松质骨表现为骨小梁变细,数量减少,皮质骨则表现为皮质变薄。在骨质疏松症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必然伴随着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可以反映骨吸收与形成平衡状况,

  • 标签: 骨代谢生化指标 骨质疏松症 骨组织形成 全身性骨骼疾病 诊治 骨量减少
  • 简介:目的设计下腰骶部背根神经节(dorsalrootganglion,DRG)中央突多重狗马尾缢模型并致马尾综合征实验研究,分析鞘内注射可生物降解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在DRG内感觉神经元损伤中修复作用。方法成年雄性杂种犬(n=18)随机均分成I组(假手术组)、Ⅱ组(对照组)和Ⅲ组(实验组)。Ⅱ组和Ⅲ组动物行多重马尾缢(multiplecaudaequinaconstrictions,MCEC)48h后解除马尾压缢,同时Ⅲ组鞘内注射可生物降解(PLGA)纳米微球BDNF(15mg,内含有活性BDNF2.5mg)。术后1周、2周和4周分别取相应DRG行HE染色及BDNF免疫组化分析,并行神经功能评估和半定量评分。结果MCEC48h后持续观察4周,相比较Ⅱ组、Ⅲ组相应DRG神经元群体内BDNF免疫反应性更强且其神经功能评估、半定量评分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鞘内注射持续缓慢释放BDNF纳米粒,在治疗急性重度马尾综合征狗模型中疗效明显。

  • 标签: 腰骶部 神经节 多发性神经根病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在紫外线总暴露剂量相同情况下,多次小剂量暴露与集中大剂量暴露对生长期大鼠血清25-(OH)D和皮肤效应影响。方法选用90只21d断乳雄性wistar大鼠,分为1MED组(27只)、1/3MED组(27只)、1/5MED组(27只)及避光组(9只)4组。饲以维生素D缺乏饲料。1/5MED组大鼠连续照射15d,每日照射剂量为1/5MED;1/3MED组实验期内间断照射9d,每天照射剂量为1/3MED;1MED组实验期内间断照射3d,每天照射量为1MED;实验期内累计暴露剂量均为3MED。避光组接受白炽灯照射,实验期内累计暴露剂量为0mj/cm~2。实验期为15d,测定各组血清25-(OH)D水平,观察皮肤改变情况。结果4组大鼠血清25-(OH)D浓度差异明显(F=20.695,P〈0.001)。其中1/5MED组血清25-(OH)D浓度为(151.97±73.52)nmol/L,高于1/3MED组(136.21±71.39)nmol/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6);1/5MED、1/3MED组均显著高于1MED组(54.50±20.52)nmol/L和避光组(15.63±0.82)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MED组高于避光组(P〈0.001)。1/5MED组在照射5次后背部皮肤开始出现轻度红斑、无水肿;1/3MED组在照射3次后开始出现中度红斑,轻度水肿;1MED组大鼠在照射1次后开始出现重度红斑,中度水肿;而对照组在实验期间未出现红斑,水肿。结论紫外线暴露能够促进大鼠内源性维生素D合成,多次小剂量暴露可明显提高大鼠血清25-(OH)D水平,且皮肤损伤明显减轻。

  • 标签: 紫外线 暴露频率 25羟基维生素D 皮肤损伤 大鼠
  • 简介:本实验给大鼠肌肉流向地塞米松(0.1mg/100g体重),分别喂食低钙饲料和高钙饲料,观察大鼠骨灰重,骨密度,骨组织学形态及体内雌二醇,PGE3、1,25-(OH)2-D2和cAMP变化。结果表明,低钙组大鼠骨盐丢失明显,且血中雌二醇,1,25-(OH)2-D3下降,而PGE2和cAMP则升高,高钙组大鼠则无上述变化,接近正常大鼠水平,说明钙剂可对抗地塞米松对骨代谢影响。

  • 标签: 正常大鼠 钙剂 骨质疏松 地塞米松 实验性 雌二醇
  • 简介:为了解我国河南地区正常人骨密度数据,作者应用美国Hologic生产双能X线4500w型骨密度仪,对117例正常人进行了全身和腰椎正、侧位(包括侧位区域值)检测,现就四肢和骨盆骨密度测试结果加以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均在30~39岁达峰值,峰值后随年龄增长骨密度均逐渐降低,但女性下降幅度明显高于男性;不管任何年龄段女性骨密度均小于男性;左上肢骨密度小于右上肢;而双下肢骨密度无显著差异。本组检测为该地区骨质疏松症群体防治提供了有益参考数据。

  • 标签: 骨密度 正常人 骨盆 四肢 X线 男性
  • 简介:目的通过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骨密度测定和骨组织形态计量分析,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骨密度与骨结构关系。方法选择低、中能量创伤所致髋部骨折需要手术治疗老年患者30例,分为2组,男性14例,女性16例。以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DEXA)测量患者健侧股骨近端大转子BMD。手术中用切面积1cm×1cm环钻于患侧股骨大转子问区松质骨按统标准定位后,钻取骨柱,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观察与分析。结果根据BMD测定结果男性患者能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有9例(64.29%),女性患者能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有12例(75.00%)。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结果提示老年男女骨结构参数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男、女性股骨大转子BMD均与%Tb.Ar、Th.Th、Tb.N、N/F成正相关,与Th.sp成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人男女两个组股骨近端转子间区骨组织形态计量参数无明显差异,股骨近端转子间区BMD与骨结构有相关性,骨形态计量学分析较BMD更可靠、更敏感、更真实地反映骨质疏松情况。

  • 标签: 老年人 髋部骨折 股骨转子间 骨密度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 骨质疏松症
  • 简介:目的观察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观察期为2年。175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87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妇女口服元素钙500mg(碳酸钙)和阿法骨化醇1W后给予密固达(唑来膦酸,5mg/100mL)静脉输液,并通过骨密度仪记录治疗前后骨密度及肾功能变化、骨折事件发生及不良反应。对照组88人,口服骨化醇及钙剂。结果输注唑来膦酸后患者髋关节及腰椎24骨密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疼痛较前明显缓解,肾功能无损害,连续输注患者无例腰椎骨折发生,输注后2d内不良反应以低热、关节痛、肌痛、流感样症状等,1例出现房颤。结论唑来膦酸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治疗安全有效,能够降低骨折风险,其长期疗效需进步随访研究,不良反应包括心房纤颤发生率增加。

  • 标签: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唑来膦酸
  • 简介:为了解中国辽宁省地区正常人骨密度水平,提高辽宁省地区骨质疏松症防治水平。本文采用美国LuNAR公司骨密度仪对1208例正常人腰椎、髋骨及全身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腰椎峰值骨量女性在20~29岁。男性骨峰值在30~39岁。股骨颈Ward氏三角区、大粗隆峰值骨量女性均为20~29。男、女全身骨峰值均为30~39岁,男性全身骨峰值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性腰椎、髋部和全身骨密度累积下降率随年龄增长而加快,尤以女性为明显。通过本组正常人骨密度检测,为本地区骨质疏松症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数据。

  • 标签: 全身 骨峰值 正常人 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 腰椎 女性
  • 简介:我们对1990年1月至1996年1月诊断骨质疏松症患者86例,分别按照同。治疗原则综合治疗年。比较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X线片诊断老年性骨质疏松86例(男57例,女29例),除外其它疾患:年龄65-80岁。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及24h尿钙、尿磷。然后综合治疗,方案为:(1)口服维丁钙每天3次,每次六片,古磷酸氧钙2700mg:(2)维生素D3,首次30万单位肌注,然后3个月、6个月各强化30万单位。(3)性激素治疗,男性口服甲基睾丸素5mg,隔日次;

  • 标签: 诊断 治疗前后 老年骨质疏松症 生化指标 口服 综合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婴儿早期骨代谢生化指标与声波速度值和出生后年龄间关系。方法采用骨定量超声(QUS)仪对167例出生3月内婴儿进行胫骨声波速度(SOS)测量。其中包括53例早产儿(胎龄:32.6±2.7周)和114例足月儿(胎龄:39.1±1.2周);同时在部分婴儿中测量血钙、磷、碱性磷酸酶(ALP)和骨碱性磷酸酶(BALP)。结果①早产儿和足月儿血钙、磷、ALP和BALP值之间均差异无显著性。②婴儿骨SOS值与ALP呈显著负相关(n=167,r=-0.139,P=0.036)、与BALP也显著负相关(n=32,r=-0.410,P=0.010);SOS值与血钙、血磷及血钙磷乘积无显著性相关。在早产儿中,ALP和BALP与日龄均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286(n=53,P=0.019)和0.946(n=7,P=0.001);在足月儿中未发现显著相关性。血磷与日龄呈显著负相关(n=24,r=-0.509,P=0.005)。③ALP与BALP高度相关(n=32,r=0.958,P=0.001),BALP占ALP活力47.3%。早产儿在出生BAL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IcTP)显著正相关(n=36,r=0.768,P=0.001)。结论定量超声技术测量SOS有助于我们评估婴儿早期骨状况;在此横向研究中我们发现骨SOS与骨代谢生化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然而,二者间纵向关系有待于进步研究。

  • 标签: 婴儿 早产 超声检查 声波速度 骨碱性磷酸酶
  • 简介:目的观察植物雌激素香豆雌酚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从小鼠颅盖骨获得成骨细胞并用0,10-9~10-5M香豆雌酚孵育48h,以17β雌二醇为阳性对照,用酶消化法测定碱性磷酸酶及Ⅰ型胶原含量,放免法测定骨钙素含量,RT-PCR法测定OPG及RANKLmRNA表达情况,WesternBlot测定OPG蛋白含量。结果干预48h,不同浓度香豆雌酚呈剂量依赖性增加碱性磷酸酶及Ⅰ型胶原含量,10-6M达到最大效应(P〈0.05),但10-5M效应有所降低,香豆雌酚轻度增加成骨细胞骨钙素含量,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香豆雌酚呈剂量依赖性增加OPG基因及蛋白表达(P〈0.05),轻度降低RANKL基因表达。结论香豆雌酚能增加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可能其部分通过OPG/RANKL发挥作用。

  • 标签: 香豆雌酚 成骨细胞 OPG 骨质疏松
  • 简介:目的为了解北方老年人骨矿状态和骨代谢是否存在季节变化。方法沈阳市60-75岁老年人59人,其中男性30人,女性29人。于3月份(春季)和9月份(季秋)分别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和尿,分析血浆中钙、磷、甲状旁腺激素、25(OH)D、1,25(OH)2D、骨钙素;尿中钙、磷、脱氧吡啶啉(DPD)。用DPX-L双能X线吸收仪(Lunar,USA)测定研究对象髋部骨密度和骨矿含量。结果男女血浆25(OH)D、钙(经血浆蛋白调整)和磷含量秋季均高于春季,而甲状旁腺激素含量秋季低于春季。男性血浆1,25(OH)2D含量秋季高于春季(P〈0.05)。女性尿中DPD/肌酐比值秋季低于春季(P〈0.05)。女性股骨径骨矿含量和全髋部骨密度秋季比春季分别高2.5%和1%(P〈0.05)。在男性全髋部骨密度秋季比春季高0.9%,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它指标没有观察到季节变化。结论中国北方老年人维生素D营养状态、骨代谢和髋部骨矿状态存在季节变化。

  • 标签: 骨代谢 骨矿状态 季节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骨质疏松性与肿瘤转移性椎体骨折患者相关代谢指标及其关系。方法回顾从2003年01月至2011年06月期间在我院介入血管外科行椎体成形术14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与111例肿瘤转移性椎体骨折患者相关代谢指标,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统计内容为:性别、年龄、椎体骨折数、手术次数、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清总钙、磷、碱性磷酸酶(ALP)、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次数、血清碱性磷酸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与肿瘤转移性椎体骨折患者在骨代谢及脂代谢方面存在差异,可帮助临床医生及时找出骨折病因,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 标签: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肿瘤转移性椎体骨折 生化指标 脂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