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房室传导阻滞(简称AVB)在体表心电图(简称ECG)上无法判断其精确部位,只有依赖希氏电图才能确诊,而希氏(简称HBE)阻滞合并支复合系统病变报道甚少,我院自1985~1999年共做了444例心内电生理检查,其中386例AVB、支阻滞(RBBB)病人,但希氏阻滞只有28例(7.2%)。1资料与方法

  • 标签: 希氏束电图 复合系统 心电生理 四川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病 束支阻滞
  • 简介:患者男性57岁,食道癌手术后10个月。95年4月7日因发作性心悸、胸闷、黑朦、抽搐收治入院。入院ECG示:房颤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临床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阿斯综合证。入院后即安装临时起搏器。V3R(附图)为次日心电图描记,P—P基本规则,频率75次/分心室起搏心律频率79次/分与窦性P波频率75次/分接近。但由于存在Ⅰ°房室传导阻滞,其P—R间期长达0.32秒,

  • 标签: 起搏心律 文氏现象 干扰性 左束支阻滞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室性融合波
  • 简介:脑电图已成为癫痫诊断中不可缺少手段,特别是发作脑电图为癫痫诊断基本要素,本文对22例癫痫发作脑电图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发作癫痫放电及发作前后波形演变,对癫痫分类及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癫痫发作 脑电图 研究
  • 简介:患者男性,69岁,因发作性心悸胸闷而入院就诊,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示:三导联同步记录,窦性心律,R-R0.64s心率94次/min,P-R间期0.18s,ORS波时间0.15s,Q-T间期0.42s,P′1及P′2均提前出现,P′均重于其前T波降支处,后随QRS波与窦性P下传QRS波形态相同,当窦性心动周期0.64s及P′1后代偿间歇为0.74s时下传QRS波均呈完全性左支阻滞图形,当P′2后代偿间歇为0.80s,其后第1个窦性下传QRS波形正常.继后仍为完全性左支传导阻滞,(见附图),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律.2、房性早博,3、3相左支传导阻滞.

  • 标签: 冠心病 心电图 三相左束支传导阻滞
  • 简介:般来说,对癫痫(EP)患者诊断至少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具有典型EP临床发作;二脑电图(EEG)有痫样放电。但儿童EEG表现不同于成年人EEG且各个年龄组别的EEG表现亦各不相同,因此,对儿童异常EEG正确评估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就对38例儿童EP24小动态EEG作分析,以对儿童异常EEG进行个局限、初步探讨。

  • 标签: 动态脑电图分析 儿童 EEG表现 癫癎 临床发作 痫样放电
  • 简介:目的:分析诊断早期腕管综合征电生理指标,比较其敏感性。方法:对临床诊断为早期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远端运动电位潜伏期(distalmotorlatency,DML)〈4.5ms患者50例60侧,测定正中神经、尺神经环指.腕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潜伏期差值,正中神经、桡神经拇指SNAP潜伏期差值,以及正中神经节段检查两点间潜伏期差值,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中神经、尺神经环指.腕SNAP潜伏期差值异常(之0.4ms)者58侧,达96.6%;正中神经、桡神经拇指-腕SNAP潜伏期差值异常(≥0.4ms)者40侧,达80%正中神经节段检查两点间潜伏期差值异常(≥0.4ms)者25侧,达41.6%。结论:正中神经、尺神经环指.腕SNAP潜伏期差值异常是早期腕管综合征最敏感指标

  • 标签: 腕管综合征 正中神经 尺神经 桡神经
  • 简介:临床及心电资料:患者黄某,女性,37岁,因双下肢浮肿并感心悸1周入院。查体:BP:14/10kPa,体温正常,心率115次/分,听诊无杂音。查心电图(如图示):窦性心律、心率115次/分,P—R0.06S,QRS波群起始部可见不典型Q波,时限0.12S,RI.aVL、V4~V6呈双峰,rSV1~V3,STI、aVL、V5、V6呈下斜形下移,TI、aVL、V5、V6倒置,诊断为预激综合征并完全性左支传导阻滞。

  • 标签: 预激综合征 传导阻滞 鉴别诊断 左束支阻滞 完全性 心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X线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122个乳腺癌(114例)乳腺X线表现,依据美国放射学会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imagingreportinganddatasystem,BI-RADS)分类标准,进行乳腺X线判读。结果:122个乳腺癌中导管内原位癌23例(18.9%),浸润性导管癌77例(63.1%),小叶原位癌1例,浸润性小叶癌4例,乳头状癌12例,粘液癌5例。导管内原位癌乳腺X线影像学多不具备典型恶性征象,21例(91%)伴钙化,诊断BI-RADS-4a以上正确率为91%。浸润性导管癌1级多数不具备典型恶性征象,诊断BI-RADS-4a以上正确率为75%。浸润性导管癌2级(33例)和3级(40例)乳腺X线影像有相同征象,二者较导管原位癌具有较明显恶性征象,浸润性导管癌2级和3级诊断BI-RADS-4b以上正确率为77%。结论:按照BI-RADS分类标准判读乳腺X线影像在诊断早期乳腺癌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乳腺癌 早期 乳腺X线检查 诊断
  • 简介:目的:评价三七总皂甙对脑梗死治疗效果.方法:在Wistar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上研究其对脑电图影响.结果:三七总皂甙能增加梗死侧脑电图波幅,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小梗死灶体积.结论:三七总皂甙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 标签: 缺血卒中 三七总皂甙 脑电图 治疗方法
  • 简介:应用扭颈连续监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60例正常人,青壮年(<40岁),中年组(41~60岁)和老年组(>61岁)各20名,每组男女各半。结果表明:各组(无论男女性别)BAEP扭颈、后各重要检查参数PL和IPL均无显著差异(P值>0.05),三个年龄组男女性别扭颈相应扭差经F检验亦无显著差异。本方法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强。为研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提供了有力理论基础。

  • 标签: 扭颈试验 BAEP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 简介:本课题依据机体对药物具有时辰敏感性原理,旨在探索中药治疗冠心病最佳有效服药时间。研究于11~12月份进行。对象为九例(其中三例各参加二次试验)夜休息白天活动患者。男性:年46龄~57岁。经般查体、心电图及血脂等检测,符合国际心脏病

  • 标签: 冠心病人 近似昼夜节律 服药时间 心脏病学 子午流注 开穴时间
  • 简介:<正>前期工作表明,记录家兔心内外膜单相动作电位(MonophasicActionPotential.MAP)引起有显著意义血压降低(Bpd)和中心静脉压升高。本工作目的在于探讨记录MAPBpd机理。实验用健康两性、体重2.1±0.3kg家兔12只。同动物经下列步骤进行实验:1.

  • 标签: 单相动作电位 家兔 心外膜 前期工作 记录 血压降低
  • 简介:<正>本文通过结扎12支家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实验性心肌梗塞模型,使用接触电极引导心外膜单相动作电位和同步记录体表心电图,并以微机实时分析。结扎LAD后,缺血区很快出现MAP减小,Vmax降低,负相波出现,平台期后段抬高,但MAPD不同程度延长,非缺血区MAP则无改变。实验发现,MAP改变早于ECG改变;

  • 标签: 缺血区 心肌单相动作电位 急性心肌梗塞 冠状动脉前降支 同步记录 体表心电图
  • 简介:事件相关电位(P300)种长潜伏期电位,与认知有关,近来对此研究报告增多,但尚无在醒觉状态下,对不同时间连续检测P300之间变化情况进行描述报道。本文对7例正常人进行了8小连续检测,观察P300稳定性。、资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7例正常受试者,男6例,女1例。右利手,年龄19~36岁(平均25.7

  • 标签: 事件相关电位 动态分析 正常人 受试者 心理负荷 认知过程
  • 简介:目的:动态脑电图与常规脑电图检查对儿童癫癎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对252例儿童癫癎病人先行常规脑电图检查后,再行24小动态脑电图记录,分别分析癎样放电检出率.结果:24小动态脑电图异常率为90.47%(228/252),癎样放电率为77.77%(196/252),并多在非动眼睡眠Ⅰ、Ⅱ期出现.常规脑电图异常率56.74%,癎性放电29.76%.结论:24小动态脑电图检查大大提高了儿童癫癎检出率.常规脑电图非特异性改变检出率相对高.

  • 标签: 动态脑电图 脑电图 儿童癫癎 癎样放电
  • 简介:目的:寻找电生理指标中对肘管综合征尤其早期肘管综合征诊断中最敏感和可靠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通过对50例52侧经临床及电生理诊断为肘管综合征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电生理检测指标有:前臂尺神经干电位、小指腕尺神经感觉电位、前臂段及肘段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针电极肌电图测定。结果:前臂尺神经干电位异常阳性率达到98%,所有检测指标中最敏感。结论:前臂尺神经干电位异常是早期诊断肘管综合征最敏感可靠指标

  • 标签: 肘管综合征 电生理指标 阳性率
  • 简介:居住在平原正常人在进入高原后,由于自然环境改变,如大气压力,缺氧、寒冷等因素影响,引起机体发生系列生理和生化改变,其中物质代谢和内分泌改变均很强烈。

  • 标签: 青年男子 原时 生化改变 代谢变化 大气压力 排出量
  • 简介:目的:评价24小动态心电图在心脏介入治疗前手术风险评估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12月择期行心脏介入手术患者84例纳入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选择2016年4月至12月择期行心脏介入手术患者84例纳入研究组,采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行常规术前风险评估与管理。结果:研究组阵发性房颤、心电图异常合计检出率分别为8.33%、98.81%,高于对照组0.00%、63.10%,研究组术中循环紊乱出现率13.10%(11/84例)低于对照组26.19%(22/84例),研究组术中HR、SBP、DBP极差值分别为(18.4±5.6)次/min、(3.4±1.5)mmHg、(3.6±1.3)mmHg低于对照组(25.5±6.3)次/min、(5.5±1.3)mmHg、(5.2±2.3)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小动态心电图在心脏介入治疗前行手术风险评估,有助于发现潜在心脏病变,指导术前准备、术中管理工作,从而降低手术风险。

  • 标签: 心脏介入手术 手术风险评估 动态心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24小动态脑电图对儿童外侧裂癫癎诊断价值及随访观察.方法:对105例临床诊断为儿童外侧裂癫癎患儿进行常规脑电图和24小动态脑电图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规脑电图描记时出现异常放电21例(20%),在24小动态脑电图描记时,全部病例均有异常放电,在随访观察中,儿童外侧裂癫癎临床发作停止2年脑电图异常放电会消失.结论:24小动态脑电图对儿童外侧裂癫癎有重要诊断价值.

  • 标签: 24小时动态脑电图 儿童外侧裂癫癎 诊断价值 随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