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构建表达Nogo受体(NgR)特异性siRNA199的重组质粒。方法按照E1bashir等设计原则siRNA表达载体的要求,在合成、筛选出基因沉默效率较高的siRNA199基础上,设计带有BamHⅠ、HindⅢ酶切黏性末端、终止识别序列LOOP环的shRNA,并将其克隆入载体pRNAT-1/6.1/Neo,构建成NgR特异siRNA199重组质粒,然后进行酶切鉴定及基因测序。结果设计的shRNA成功克隆入载体pRNAT-1/6.1/Neo,构建成NgR特异siRNA199重组质粒,酶切鉴定及基因测序表明设计序列完全相符,目的基因序列准确无误。结论重组质粒构建成功,为构建病毒载体及观察重组质粒抑制大鼠NgR基因的表达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奠定了基础。

  • 标签: 髓鞘 细胞表面受体 神经再生 脊髓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脊柱浆细胞骨髓瘤(plasmacellmyeloma,PCM)中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eceptoractivatorofnuclearfactorκBligand,RANKL)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的表达与脊柱PCM相关骨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P)法检测63例脊柱PCM及10例正常骨髓中RANKLOPG的表达,并结合骨髓瘤患者临床影像学资料对骨髓瘤骨病(myelomabonedisease,MBD)进行分级。行χ2检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或log-rank检验分析相关数据。结果脊柱PCM中RANKL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骨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PG表达明显低于正常骨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ANKL的表达与MBD分级相关(P〈0.05),骨病分级越高,RANKL的表达越高。骨病分级与脊柱PCM预后有相关性,其平均生存期为Ⅲ级少于Ⅱ级少于Ⅰ级。结论脊柱PCM中存在RANKL/OPG系统的平衡失调。RANKL作为破骨细胞刺激因子可能在PCM的溶骨性病变骨质破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骨病分级对脊柱PCM的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RANK配体 骨保护素 多发性骨髓瘤
  • 简介:高血压骨质疏松是与年龄相关的老年人群常见共发病,两者具有一定的共同病因。高血压能够使患者的骨密度降低,从而增加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β受体阻滞剂是高血压治疗常用药物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β受体阻滞剂能够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骨密度,从而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风险。本文从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性骨折流行病学、高血压增加骨质疏松骨折风险及β受体阻滞剂通过影响骨代谢降低骨质疏松骨折风险等方面作一综述。

  • 标签: 高血压 骨质疏松骨折 Β受体阻滞剂 骨密度
  • 简介: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均证实维生素D能够抑制炎症反应程度,从而具有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而维生素D的作用通过维生素D受体来实现,现已知维生素D受体基因存在变异,而这些变异可能影响维生素D的作用。本文拟就维生素D及其受体基因变异与动脉硬化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 标签: 维生素D受体 基因多态性 冠心病
  • 简介: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信号转导与LIM矿化蛋白-1(LIMmineralizationprotein-1,LMP-1)基因转录的关系。方法将卵巢切除5个月后小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7d成骨诱导后,用10μmol/L的ICI-182,780(ICI)/或100nmol/L17β-雌二醇(17β-E2)处理24h,通过RT—PCR法扩增LMP-1的mRNA,测定扩增条带的吸光度值,并与β-aetin的吸光度值相比,比值来表示产物mRNA的相对含量。结果ICI处理组LMP-1的mRNA表达明显低于17β-E2处理组(P〈0.01)。结论雌激素刺激问充质于细胞LMP-1的mRNA表达是雌激素受体依赖性的。

  • 标签: 小鼠 间质干细胞 受体 雌激素 LIM矿化蛋白-1
  • 简介: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ER)基因IVS1—401T/C变异与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关系,以确定机体对雌激素作用的反应是否与其有关。方法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及健康对照组采用PvuⅡ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目标片段判断ERα基因型,计算基因频率并进行比较。结果骨质疏松症患者中该位点核苷酸出现胞嘧啶核苷酸(C)的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ERT/T基因型是骨质疏松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单纯分析女性受试者结果与之一致。结论ER基因IVS1—401T/C变异与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 标签: 雌激素受体 多态性 基因 骨质疏松症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脊柱转移癌中的定量表达,及其与新生血管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77例人脊柱转移癌组织VEGF、FLT、FLK-1表达微血管密度计数(MicrovesselscountMVC)。结果VEGF、FLT、ELK-1主要表达于转移癌细胞。VEGF表达以肺癌转移组最高为3.16±0.23(P〈0.01),FLK-1表达以乳腺癌组为最高2.98±0.18(P〈0.01)。新生血管形成多位于转移癌的侵袭性边缘。平均MVC计数20.93±11.82个(8.8-67.3)。FLK-1、FLT、VEGF表达MVC计数之间均呈显著相关(P〈0.01)。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在脊柱转移癌新生血管形成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病理性新生血管化 脊椎肿瘤 肿瘤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小鼠腰椎骨组织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60只雌性小鼠随机平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氯沙坦治疗组,模型组氯沙坦治疗组均将小鼠双侧卵巢切除建立骨质疏松模型。术后第7天开始,假手术组模型组小鼠每天灌服0.5mL生理盐水,氯沙坦治疗组小鼠按照10mg/(kg·d)的剂量灌服氯沙坦水溶液0.5mL。建模后8周12周时,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雌二醇、碱性磷酸酶(ALP)、骨钙蛋白(OCN)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水平,采用Micro-CT三维成像系统对小鼠腰椎进行骨形态计量学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小鼠腰椎组织中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氯沙坦治疗组小鼠8周、12周时血清雌二醇水平均降低;模型组小鼠8周、12周时血清ALP、OCNPICP水平均升高;氯沙坦治疗组小鼠8周时血清ALP、OCNPICP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氯沙坦治疗组8周、12周时小鼠血清ALP、OCNPICP水平差异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8周时相比,模型组12周时血清ALP、OCNPICP水平均升高,氯沙坦治疗组12周时血清ALP、OCNPICP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氯沙坦治疗组骨密度(BMD)、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均降低,而骨小梁间隙(Tb.Sp)结构模型指数(SMI)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氯沙坦治疗组BMD、Tb.N、BV/TVTb.Th均升高,而Tb.SpSMI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氯沙坦治疗组小鼠腰椎组织中OPGmRNA、RANKmRNA相对表达量�

  • 标签: 腰椎 骨质疏松 卵巢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抑制剂 小鼠
  • 简介:目的探讨IL-6、NF-κβ骨形成标志物(BALPBGP)在大鼠骨质疏松模型中的表达水平和在骨质疏松发病中的特征。方法将60只5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卵巢切除组。在术后第2、、4、5、6月,每组随机取4只大鼠检测BMD、IL-6、BALPBGP。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其骨组织中的IL-6NF-κβ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术后第4、5、6月卵巢切除组大鼠的骨密度(P〈0.01)与假手术组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血清IL-6水平在术后第2至6月明显升高(P〈001),血清BALPBGP于术后4、5、6月显著增高(P〈0.05)。实时定量RT-PCR分析表明卵巢切除组大鼠IL-6NF-κβ的mRNA表达水平随时间而增加,且与骨密度呈负相关,Ib-6NF-κβ为正相关。结论本研究表明骨质疏松大鼠的IL-6、NF-κβ骨形成标志物水平明显增高。这些分子在骨质疏松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骨质疏松 白细胞介素-6 核因子 骨形成标志物
  • 简介:目的观察地塞米松(Dex)不同剂量及不同作用时间对大鼠骨量、成骨细胞的影响.方法120只3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对照组(生理盐水)、小剂量组(地塞米松1mg/kg)、中剂量组(地塞米松2.5mg/kg)、高剂量组(地塞米松5mg/kg),每组30只,2次/周肌内注射,分别干预4w、9w、12w.给药前及干预后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大鼠全身骨密度(BMD),免疫组化法检测骨组织碱性磷酸酶(ALP)、Ⅰ型胶原蛋白表达.从新生SD大鼠颅骨体外分离培养成骨细胞,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5×10^-8mol/LDex组、5×10^-7mol/LDex组、5×10^-6mol/LDex组、5×10^-5mol/LDex组,分别培养12h、24h、48h后,采用CCK8法检测成骨细胞增殖,采用RT-PCR检测成骨细胞ALPmRNA、Ⅰ型胶原mRNA表达.结果(1)干预4w,不同剂量Dex组大鼠的骨密度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干预9w,不同剂量Dex组大鼠的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大鼠骨密度低于小剂量组(P〈0.05);干预12w,不同剂量Dex组大鼠的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剂量的增加,大鼠的骨密度逐渐降低.(2)干预4w,ALP、Ⅰ型胶原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干预9w,中剂量高剂量组大鼠骨组织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剂量组大鼠骨组织ALP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2w,大鼠骨组织ALP、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Dex剂量的增加,大鼠骨组织ALP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逐渐降低.(3)体外分离培养成骨细胞干预12h,5×10^-6mol/LDex5×10^-5mol/LDex均抑制成骨细胞增殖(P〈0.05),5×10^-5mol/LDex组成骨细胞的ALP、Ⅰ型胶原mRNA表达减少(P〈0.05);干预24h及48h,不同浓度Dex均明显抑制成骨细胞增殖(P〈0.05),ALP、Ⅰ型胶原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5),呈剂量时间依赖性.结论

  • 标签: 地塞米松 骨密度 成骨细胞 骨形成
  • 简介:目的观察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广州地区成人年龄、性别骨密度的关系。方法本横断面研究随机抽取了188名女性122名男性,年龄为17~88岁的广州地区居民。采用双能X线(DXA)骨密度仪测量腰椎股骨颈的骨密度,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中25(OH)D、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hormone,PTH)、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rocollagentypeIN-terminalpropeptide,PI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β-CTX)。血清25(OH)D水平分为四个亚组:严重缺乏(〈10ng/mL),缺少(10~20ng/mL),不足(20~30ng/mL),充分(≥30ng/mL)。结果受试者平均年龄为(47.39±19.32)岁。女性的血清25(OH)D水平(25.35±6.59)ng/mL明显低于男性(27.25±7.94)ng/mL,P〈0.05。男性25(OH)D严重缺乏(10ng/mL)的比例为1.6%,女性为0;男性25(OH)D缺少(10~20ng/mL)的比例为22.9%,女性为20.5%;男性25(OH)D不足(20~30ng/mL)的比例为65.6%,女性为73.4%。男性血清25(OH)D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r=0.249,P〈0.01),而在女性中二者没有相关性(r=0.130,P〉0.05)。血清25(OH)D水平与老年妇女(分别为r=0.382,P〈0.01;r=0.384,P〈0.01)、青年男性(分别为r=0.332,P〈0.05;r=0.260,P〈0.05)腰椎股骨颈的骨密度呈正相关。当校正年龄因素后,血清25(OH)D水平与老年妇女的腰椎、股骨颈骨密度之间仍存在相关性(分别为r=0.325,P〈0.05;r=0.323,P〈0.05)。但年龄校正后的血清25(OH)D水平与年轻男性的腰椎骨密度呈正相关(r=0.278,P〈0.05),与股骨颈骨密度没有相关性(r=0.165,P〉0.05)。校正年龄后的血清25(OH)D水平与中青年妇女中老年男性腰椎股骨颈骨密度无相关性。无论是否校正年龄,血清PTH水平和其他骨代谢指标均与受试者的血清25(OH)D水平无相关性。结论有超过2/3的广州居民存在维生素D不足。血清25(OH�

  • 标签: 25(OH)D 年龄 骨密度 骨代谢标志物
  • 简介:脊柱椎体的隐匿性感染属脊柱的亚急性骨髓炎范畴,由于其症状、体征及其影像学检查均无特异性,容易引起误诊、误治,从而导致不良后果.1999年~2002年,我院共收治7例低毒菌感染引起的下颈椎亚急性骨髓炎患者,经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下颈椎 脊柱炎 骨髓炎
  • 简介:骨骼发育成熟后出现的脊柱侧凸,如冠状面Cobb角〉10°称为成人脊柱侧凸。Aebi将成人脊柱侧凸分为3型:Ⅰ型,原发性退变性脊柱侧凸;Ⅱ型,进展性青少年特发性侧凸;Ⅲ型,继发性退变性脊柱侧凸(a,侧凸以骨盆倾斜为病理基础;b,侧凸以代谢性骨病为病理基础)。

  • 标签: 脊柱侧凸 诊断 治疗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探讨腰椎术后迟发脑脊液漏的预防治疗。方法通过回顾性的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12年7月所发生的26例腰椎术后迟发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25~70岁,平均32.8岁。结果经过卧床休息、延长拔管时间伤口加压包扎等综合治疗1~3周后,所有患者的脑脊液漏症状治愈。经过平均3.3年的随访,术后未发现脑脊液漏,无硬脊膜假性囊肿形成腰痛、头痛等症状。结论通过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仔细操作并及时对硬膜损伤进行有效修补,术后采取正规的保守治疗,可以降低腰椎术后迟发脑脊液漏的发生。

  • 标签: 脑脊液漏 腰椎手术 预防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抑制因子(TIMP-1)水平及其与骨密度骨桥蛋白的关系。方法将102名绝经后妇女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的血清MMP-3、TIMP-1骨桥蛋白(OPN)水平,计算MMP-3/TIMP.1比值,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腰椎正位,股骨颈,Ward’s区大粗隆的骨密度(BMD)。结果①骨质疏松组中MMP-3的数值(154±111)ng/ml高于正常组(124±103)ng/ml,而TIMP-1的数值(134±116)μg/L低于正常组(146±130)μg/L,血清OPN数值(57±19)ng/ml明显高于正常组(26±10)ng/ml。②骨质疏松组中MMP-3与MMP-3/TIMP-1比值血清OPN存在明显正相关性(P〈0.05),MMP-3/TIMP-1比值与骨密度存在明显负相关性(P〈0.05),TIMP.1Ward’s区骨密度存在明显正相关性(P〈0.05),血清OPN存在明显负相关性(P〈0.05),校正年龄体重指数后,以上数据相关性增高(P〈0.05)。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MMP-3/TIMP-1比值与骨密度OPN具有关联性,MMP-3/TIMP-1比值升高可能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伴随骨代谢转换过程增快的表现。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酶-3 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 骨桥蛋白 骨密度 骨质疏松 绝经后
  • 简介:水解胶原蛋白被认可为安全的。近年来的体外实验、动物试验临床研究显示水解胶原蛋白具有明显改善骨骼关节的健康效应:(1)水解胶原蛋白可刺激成骨细胞数量增加破骨细胞活性减少,从而调整骨骼构成骨矿分布;(2)有效维持骨密度;(3)通过扩大骨皮质面积,增加骨骼的坚固性;(4)避免骨吸收;(5)改善骨关节炎患者或高危人群关节疼痛关节功能。所以,可以推荐骨质疏松高危人群骨关节炎及其高危人群服用水解胶原蛋白,增进骨骼关节健康。

  • 标签: 水解胶原蛋白 骨质疏松症 骨关节炎
  • 简介:半月板在分散负荷、吸收震荡、稳定及润滑关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早在1948年fairbank就从分析X线片中发现了半月板的损伤及缺失与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存在联系,随后又有学者通过大量的临床实验研究证明半月板切除术会导致进行性退行性关节炎。全部或者部分半月板切除可使关节表面的峰值压力增加40%~700%,增加的关节接触面压力必然会同时导致关节软骨的退变。Rijk等人研究显示,与半月板切除术相比,立即进行半川板移植并术显著减少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而延迟半月板移植比半月板切除会导致更严重的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对于那些损伤较重的半月板.恰当的半月板移植不失为一项可行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异体半月板移植 临床应用 实验研究 半月板切除术 骨性关节炎 退行性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