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1 个结果
  • 简介:如何有效地对急危重病人进行有效的监护?如何给予急危重病人及时、高效的救治措施?以达到最大程度的降低其死亡率和后遗症率,一直是众多学者重点关注的问题。笔者将重症监护内容分为神志、呼吸、循环、氯合、体温及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并强调了创伤救治原则在重症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希望能有助于提高ICU医护人员对重症医学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对重危病人的救治效率。

  • 标签: 重症监护 重症治疗 创伤救治原则 救治效率
  • 简介:许多重症患者出现了显著的免疫功能异常及炎症反应。重症患者的免疫疗法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能够改变脓毒症病人的免疫反应和降低其死亡率的药物疗法应运而生。在过去的20年里.人们试用过各种手段:类固醇;抗内毒素或抗细胞因子抗体;细胞困子受体掊抗剂以及其他有免疫调理作用的制剂。但是从某些方面讲,针对这些思路的研究都不是很成功.仍存在争议和挑战。

  • 标签: 重症监护 免疫调理
  • 简介:目的:了解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病死率、易感因素,指导VAP的临床防治。方法:对近3年内我院SICU65例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VAP发生率为66.2%,病死率为67.4%,长时间机械通气及高APACHEⅡ分、低GCS分和不恰当初始抗菌治疗等是VAP的易感因素。结论:在SICU病房,通过有效的防治措施,可降低老年患者VAP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 标签: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老年患者 防治
  • 简介: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英国JOD杂志、亚太呼吸病学会、上海医学会合办的“第五届上海国际呼吸病研讨会(ISRD)暨第十六届亚太呼吸治疗学会(APARC)联合会议”,定于2008年11月7-9日在上海召开。会议由钟南山院士担任名誉主席,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副主任委员白春学教授任大会主席,美国胸科学会主席(ATS)DavidIngbar教授和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主委刘又宁教授担任协同主席,英国JOD杂志主编王向东教授任科学委员会主席。

  • 标签: 中华医学会 呼吸治疗 呼吸病 上海 国际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简介:新型阿片类药瑞芬太尼因化学结构独特而具有起效快,清除快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与镇痛,然而其呼吸抑制的不良反应也同样倍受关注。本文将瑞芬太民呼吸抑制的机理,特点,影响因素,及临床应用时与镇静药的协同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瑞芬太尼 呼吸抑制
  • 简介: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可分为原发和继发两种类型。而原发损伤所引起的缺血和缺氧,是导致继发损伤的主要因素。神经晕症监测的目的则在于及早发现缺血缺氧的迹象,预防和治疗继发损伤。随着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进步,近年来临床引入了多种先进监测手段,主要针对脑灌注和代谢监测。本文将慨述这些监测手段的技术特点和临床应用,并介绍近年来形成的针对脑功能的多元化监测理念。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重症监测 技术进展 生物医学工程技术 继发损伤 缺血缺氧
  • 简介:目的:报道一例静脉联合肝素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相关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内容:一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20分。Ranson评分6分)的孕妇患者来我院就诊。留取静脉血标本时发现明显脂血,总甘油三酯85.07mmol/L,诊断考虑高甘油三酯血症相关急性重症胰腺炎。在治疗过程中除常规的水化,抗感染和抑制胰酶分泌治疗外,通过静脉肝素联合胰岛素泵入,于24小时后将甘油三酯降至15.80mmol/L,并于72小时后将甘油三酯降低至3.68mmol/L,从而控制了病情的进展。本文对有关文献进行了综述。结论:肝素联合胰岛素静脉泵入治疗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降低高甘油三酯血症相关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有可能成为一种在该类患者中替代血浆置换的治疗手段。

  • 标签: 高甘油三酯血症 急性重症胰腺炎 肝素
  • 简介:国内外资料表明,近10年中重症胰腺炎并发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显著增加,病原以肠源性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为主,特别是非白色念珠菌感染有增加的趋势,安浮特克是对普通两性霉素B的药剂学改造,其毒副作用下降,临床药效得到提高。安浮特克已在北美洲、欧洲和亚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批准使用,我院最近收治一高龄重症胰腺炎患者,入院后不久即并发深部真菌感染,经治疗有所好转,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安浮特克 治疗 胰腺炎 真菌感染 并发症
  • 简介:为什么要使用过滤器?呼吸道的功能除了作为气体通道外,还有加温、湿化和过滤吸人气体的作用。直径大于10μm的颗粒几乎可完全在鼻腔中清除掉。直径为2—10μm的颗粒可通过鼻腔而进入下呼吸道,但在气管、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管壁粘膜有分泌粘液的杯状细胞和纤行上皮细胞。所分泌的粘液覆盖在纤毛上,可粘附颗粒。纤毛推动粘液层及所附着的颗粒到达咽部后,或被吞咽或被咳出。直径小于2μm的小颗粒可以进入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巨噬细胞可以吞噬吸人的颗粒和细菌,然后带着吞噬物向上游走到细支气管壁上的粘液层,随粘液排出。

  • 标签: 呼吸过滤器 知识问答 过滤器知识
  • 简介:正确理解压力-容量环与容量-流速环是指导机械通气的关键,容量-流速环呼气相的斜率反映呼气时间的长短;肺损伤病人压力-容量环的上下拐点不能很好地反映损伤肺泡的闭合与复张,肺损伤机械通气时主张低潮气量与气道压控制,最佳PEEP是指吸入氧浓度小于0.6时能保持SaO2大于90%的PEEP,并要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确定。

  • 标签: 呼吸力学 压力-容量环 机械通气 肺泡 潮气量 气道压
  • 简介:传统急性肺水肿(APE)病理生理研究中,忽略了肺水肿发生后呼吸动力学改变对APE的促进作用。忽略肺水肿后缺氧以及患者精神,神经因素致内源性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对APE控制的不利影响,从而在治疗中仅仅关注引起APE的心血管因素,忽略了APE后呼吸动力学和神经内分泌改变会成为APE恶性循环的原因。近年来国外对机械通气(MV)应用于APE的研究表明,机械通气能够迅速改变APE后不利的呼吸动力学状况,在改善呼吸功能的同时改善心功能。并通过麻醉镇静剂的应用以及改善缺氧,阻断内源性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对APE的不利作用。随着机械通气技术逐步普及,MV应该成为APE抢救中的重要措施,为对于重症APE,有创通气优于无创通气。

  • 标签: 机械通气 急性肺水肿 麻醉
  • 简介:心肌缺血和急性心肌梗塞是临床常见急症,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通常需要定时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来判断病情的发展及溶栓等治疗方法的疗效,有时一天要做十几份心电图或更多。12导联心电图当然是最理想的监测ST段变化的方法,但其不足之处是难以做到连续监测,且对于隐匿发病的病人难以及时发现并记录其心电图。

  • 标签: ST段变化 重症监护 12导联心电图 MAP 心电图检查 急性心肌梗塞
  • 简介:我院自1989年以来收治重症胰腺炎共28例,均经手术和病理确诊,术前均合并广泛性腹膜炎、电解质紊乱、酸碱代谢失衡和不同程度感染性休克,发病急骤,进展迅速,合并症多,均在入院后6~72h内手术。现就有关麻醉处理问题讨论如下。

  • 标签: 麻醉处理 重症胰腺炎 手术 体会 病理确诊 入院
  • 简介:超声成像原理:超声成像是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如反射、散射、折射、衍射和多普勒效应等与人体组织器官声学特性相互作用后产生的信息,并将其接收、放大和信息处理后形成图像或其他数据等,借此进行疾病诊断的成像方法。目前,临床中应用的超声波,其频率通常会设置在2.0-50.0MHz之间。频率越高,分辨率越好,穿透性越低,反之亦然。频率在不断提升,声波分辨率也会逐渐提升,那么就具有更高的图像清晰度,穿透性也就越来越低,也就是说声波的穿透性和分辨率之间是呈反比的。因为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随传播距离的增加而减少,产生超声衰减,在同一介质中,频率越高,衰减越多。因此,在通过超声检查患者的外周神经时,需要以患者的神经解剖结构的特点为基础,合理选择超声波的频率,通过针对性设置,提升超声波的传递效果。比如:对于浅表神经多的位置,就需要使用具有更高频率的超声波,对于深处神经,则需要选择更低频率的超声波。

  • 标签: 超声技术;临床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