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预见护理及循证护理两种护理方法对急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选择164例患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需要急救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在治疗过程中分别采用联合预见护理和循证护理、单独预见护理、单独循症护理以及常规护理四种护理方案,定义为联合组、预见组、循证组和常规组,分别有患者48例、40例、41例和35例,本研究采用观察指标有治疗效果以及出院患者情况等,判断预见护理及循证护理价值。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2%,高于预见75.00%、循证组75.61%以及常规组62.86%;联合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采用循证护理预见护理可明显降低出血次数和止血时间,并发症较少,与常规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院后6个月时联合组生活习惯优良度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预见护理和循证护理单独应用可以明显提升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救效果,在治疗过程中减少出血次数、降低止血时间方面突出,联合应用两种护理方法则会进一步增加价值。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循证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 急救
  • 简介:目的:探讨预见呼吸道管理对老年胃癌手术后肺部并发症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我院行手术治疗胃癌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见呼吸道管理,对比两组术后肺部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住院时间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结果:干预组术后肺部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抗菌药物使用天数、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aCO2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呼吸道管理可减少或预防老年胃癌术后肺部并发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肺功能,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预见性呼吸道管理 胃癌 肺部并发症
  • 简介:目的:观察预见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实施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并发症影响。方法:将120例行PICC置管老年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预见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各6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预见干预组成立预见小组:首先找出常规组存在主要并发症即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堵管、过敏性皮炎及血栓并进行全面分析判断,其次针对性对小组成员进行有关PICC系统化培训,理论和操作均合格者方可入选小组成员,干预组对置管患者采取预见护理措施后,笔者对两组患者置管后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预见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33%,低于常规组2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PICC置管老年患者进行预见护理可显著降低导管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老年患者 PICC置管
  • 简介:在责任制护理、系统化整体护理等现代护理新模式深刻影响下。我国在10年前就明确提出把心理护理广泛运用于临床实践。然而据(护士进修杂志)载文称,10多年来我国临床心理护理总体水平提高不大,至今尚未能突破传统护理模式。实际成效也不够显著。专家学者呼吁:要尽快地改变当前临床心理护理低水平徘徊状态,必须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实施心理护理方法和途径。因此,作为护理工作者。我们要不断学习、实践和探索。以提高自己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现结合多年实际工作谈几点认识。

  • 标签: 心理护理 临床实践 系统化整体护理 责任制护理 护理工作者 现代护理
  • 简介:临时输液室是急诊病人治疗较为集中地方,病员流动量大,人员变动频繁,易发生护理差错。由于急诊科工作特点,护士各负其则,很多操作均需一人独立完成,如核对医嘱、加药、巡视;若收药时核对医嘱不严格可导致用法错误或漏用药物,加药时不认真查对可导致取错药液或不能查出杂质,未能按规定巡视病人可导致不能及时发现病人输液渗漏、输液不畅、发现药物不良反应,以上均可影响治疗效果。

  • 标签: 护理差错 急诊病人 输液室 药物不良反应 治疗效果 输液渗漏
  • 简介:肝硬化是传染病科和消化内科一种常见慢性疾病,患者多需终身面对疾病困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是其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如何使肝硬化患者在病情好转后回家休养情况下,维持疾病持续稳定,提高生活质量,成为医患共同关注健康问题.实践证明,上消化道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多有明显诱因,疾病发生、发展、恶化也可能与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因此,肝硬化患者能否带病延年与患者能否自我照顾、自我管理,建立良好生活习惯,积极消除并发症诱因有直接关系.为此,我们把自我护理观引人对肝硬化患者出院指导中,以使患者掌握自我照顾所必需疾病知识和相关护理知识.

  • 标签: 自我护理理论 肝硬化 出院指导 应用
  • 简介:1病例介绍。男,52岁,因突发性寒战、高热急诊入院。T40.6℃,P96次/min,Bp48/94mmHg,在下肢内踝上皮肤发红,稍肿,边缘凸起,与正常皮肤有明显界限,趾间足癣较重,有水泡和渗液,血WBC19.2×10^9/L,EKG示心肌缺血。在家曾服用抗感冒药无效,经综合分析确诊为丹毒。即用青霉素加入液体静脉滴注控制感染,局部硫酸镁湿冷敷。病情急剧发展,沿胫骨向足背皮肤变成火红色,红点向周围扩散,呈紫红色,

  • 标签: 下肢丹毒 病人 护理 正常皮肤 冷敷 足背
  • 简介:呼吸道是气体交换场所,是维持生命重要组成之一,也是实施介入性治疗通道。气管切开便于清除气管分泌物,减轻呼吸道阻力,减少呼吸道解剖死腔50%以上,从而增加有效通气量,便于给氧、气管内给药及雾化吸入等局部治疗,便于较长时期机械通气治疗,在抢救呼吸危重病人时,实行气管切开,迅速建立人工气管是决定抢救成功关键。气管切开后的人工气管护理管理是不可缺少至关重要环节,也是使病人安全渡过治疗期,及早拔管关键。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呼吸道 雾化疗法 气管护理管理 室内环境 护理措施
  • 简介:我们处于和平环境之中,对突发性事件防范能力逐渐减弱,直至“非典”疫情爆发,使我们又重新认识到树立防范观念与危机意识重要性。应急状态下,护理管理是否及时、到位、有力.直接影响到医疗救治工作开展和病人安危。作为传染病医院护理管理者,切实将危机管理融入护理管理大大提升了护理工作运作严整性。

  • 标签: 传染病医院 危机管理 医院护理 护理管理者 理中 “非典”疫情
  • 简介:炎症性肠病(IBD)正成为消化内科治疗领域中巨大挑战之一。现阶段IBD临床治疗思维和手段仍主要是针对减轻肠道炎症反应、对抗自身免疫反应等,并辅以外科手术,处理肠道并发症。然而,上述治疗手段在相当数量IBD患者中并未能阻止病程进展,患者预后较差。随着"脑-肠微生态"互动机制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深入,IBD认知和处理相关消化心身整体医学思维和手段日趋涌现,为提升IBD临床处理水平提供了启示。本文着重阐述运用消化心身整体医学思维和手段,针对肠道炎症相关精神心理因素、神经免疫调控、肠道环境稳态等多个关键环节,以期提升IBD临床处理水平。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消化系统 身心疗法 脑-肠互动 神经递质 微生物学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文献,了解护理缺陷管理现状,为建设安全文化提供参考素材。方法查阅2004年~2008年(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有关护理缺陷管理文献176篇,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在报告文献中,认为缺陷发生为个人因素为73.9%,从系统角度分析为26.1%;对当事人采取责罚为32.9%,改革系统措施为25.6%,就事论事为41.5%。结论关注病人安全,加快护理安全文化建设,才能有效地防范护理缺陷发生。

  • 标签: 护理缺陷 安全文化 文献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给予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实施连续护理+自我管理教育对其生活质量、疾病知识掌握影响。方法:从本院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中选取64例分为常规组(n=32,常规护理)、干预组(n=32,连续护理+自我管理教育),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出院后1、3、6个月疾病知识掌握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χ^2=4.432、11.977、11.469,P<0.05);出院后1、3、6个月,干预组OAS量表中3个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6个月时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也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排便时间固定,每日排便次数1-3次患者例数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给予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连续护理干预和自我管理教育,可使患者更好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有助于提升其生活质量。

  • 标签: 结肠造口 连续护理 自我管理教育 并发症 生活质量
  • 简介:心室纤颤是心脏性猝死主要原因,如能及时发现并得到迅速、准确地处理,可使患者转危为安,也为进一步救治赢得关键性时间。2003年2月我科收治1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因突发室颤实施直流电复律术抢救成功,现将抢救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室颤 电复律术 突发 护理体会 患者 抢救成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失血休克患者行护理风险管理护理质量提升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接收创伤失血休克患者100例进行研究,以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模式下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抢救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更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更高,但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失血休克患者护理措施要注重护理风险管理才能对护理效果有更好提升,护理风险管理模式下护理干预在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还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更值得在临床中运用推广。

  • 标签: 创伤失血休克 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质量 影响效果
  • 简介:急诊科经常会对一些已诊断明确需药物治疗或诊断尚不明确需进一步诊治病人留诊观察、输液治疗。由于急诊科病人多,流动性大,护士少,工作涉及面广,急诊留观室管理一直是急诊工作中薄弱环节。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人们文化水平和生活水平提高,病人对急诊留观室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有效地防范护患纠纷,切实保护护患双方权益,急诊科应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对留观输液病人加强护理风险防范措施。3年来,我科对急诊留观室实行病房化管理,大大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现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急诊留观室 病房化管理 护理质量 急诊科病人 护理服务质量 生活水平
  • 简介:1999年日本内镜专家小野裕之及後藤田桌志等人首先开发出一种先端带陶瓷绝缘头新型电刀(IT刀),可以一次性完整切除直径大于2cm早期癌病灶,切除深度包括黏膜全层、黏膜肌层及大部分黏膜下层,这一手术被称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良性肿瘤,其治疗效果与外科相近,又可避免开腹手术带来创伤和并发症,已逐渐成为治疗消化道癌前病变一种标准微创治疗手段。

  • 标签: 侧向发育型肿瘤 ESD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NDOSCOPIC 消化道癌前病变 护理
  • 简介:我们于2003-06-24收治了1例外伤致左肩胛骨骨折、左肱骨骨折、左股骨干骨折及身体多处软组织裂伤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DKA是糖尿病患者血中酮体升高或尿中酮体阳性,致使体内酸碱失衡,血中pH值下降为主临床综合征。因患者血糖增高,中性粒细胞和吞噬粒细胞功能受损,以及转移因子没能相应地增加,加上患者受到严重创伤,易并发各种感染或伤口难以愈合。经认真实施整体护理,患者未发生并发症,于2003-08-11痊愈出院。现将护理对策及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患者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整体护理 多发骨折 DKA 并发症
  • 简介: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肝脏疾病。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至引起肝功能衰竭。酒精性肝病是我国常见肝脏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为进一步规范酒精性肝病诊断与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及中国医师协会脂肪性肝病专家委员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相关诊疗共识基础上,对2010年制订《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进行修订。本指南中证据等级根据GRADE分级修订,分为A、B和C3个级别,推荐等级分为1和2两个级别,见表1

  • 标签: 肝疾病 酒精性 诊断 治疗 指南
  • 简介:目的:对于消化内镜护理质量中应用追踪管理影响效果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首先,先选择在2015年10月到2016年10月这一年期间,在我医院接受消化内镜手术病人80位。再根据医院给予病人不同治疗方式,将这些病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常规治疗组,有40位病人。另一组是康复治疗组,也有40位病人。常规治疗组40位病人接受普通护理手段,康复治疗组40位病人施行追踪管理护理管理方式。比较并观察常规治疗组和康复治疗组病人各自应用不同护理方式后,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交接班,卫生质量水平,手术机械设备故障以及护患沟通等方面的事故发生状况,对常规治疗组和康复治疗组病人在医学临床上护理效果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康复治疗组护理人员发生事故几率要小于常规治疗组,相关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小于0.05。康复治疗组病人对于护理工作满意程度要高于常规治疗组病人,相关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小于0.05。结论:在消化内镜护理质量中应用追踪管理法存在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医院相关护理工作有序性,确保医疗工作真实性,减少事故发生几率。

  • 标签: 追踪管理法 消化内镜 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