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9 个结果
  • 简介:现有的美国感染病协会(IDSA)发布艰难梭菌感染(CDI)治疗指南在发表时,其中某些部分就已过时。例如缺乏核酸扩增试验(NAAT)在诊断方面的应用论证;使用粪便微生物群移植方法治疗复发。同时在此期间也已出现了许多新信息,如新治疗药物非达霉素(fidaxomicin)。因此IDSA正在更新该指南。同时欧洲临床微生物与感染病协会(ESCMID)也对2009年版指南进行更新

  • 标签: 艰难梭菌感染 核酸扩增试验 粪便微生物 临床微生物 粪便标本 定植菌
  • 简介:美国感染病学会和美国胸科学会在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诊治指南中制定了预测重症肺炎患者是否需要进入重症监护室治疗标准。作者研究分析7年间2102例CAP感染住院患者。预测标准为至少符合重症肺炎主要诊断标准,(①侵袭性机械通气和②需要使用血管紧张素感染性休克)中1条,

  • 标签: 美国胸科学会 社区获得性肺炎 诊治指南 感染病 ICU患者 临床意义
  • 简介:患者男,35岁。因发热8d,皮疹5d,意识障碍及双下肢活动受限3d,于2007年2月25日收住入院。

  • 标签: 麻疹 脑炎
  • 简介:1概述感染性疾病造成死亡约占每年世界总死亡25.5%,而呼吸道感染导致死亡约占感染性疾病33.9%。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肺炎。CAP是发展中国家感染性疾病最常见死亡原因。尤其肺炎发展至重症肺炎时除了具有呼吸系统症状外,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生物学指标 疾病评分系统
  • 简介:为帮助临床医师正确诊断和处理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组织相关学科专家对2001年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诊断处理指南进行了修订。该指南发表在ClinicalInfectiousDisease,2009,49:145。由于该指南更新仍是基于大量临床证据,因此对指导临床正确诊断处理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现将其主要内容编译,供临床参考。

  • 标签: 导管相关感染 诊断 处理
  • 简介:目的采用拉米夫定-齐多夫定(3CT-AZT)、依非韦仑(EFV)联合治疗方案对中国农村HIV-1感染者治疗52周,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如何在资源匮乏地区建立国际标准研究现场以及抗反转录病毒药物(ARV)不良反应管理方法和策略。方法自2005年5月至2006年2月共入选100例18岁以上、CD4+T淋巴细胞(CD4)〈350/μL、未经抗病毒治疗HIV-1慢性感染者,接受每日2次3CT—AZT和1次睡前服用EFV600mg持续52周前瞻性、开放性临床试验,分别于治疗1、2、3、4、8、12、24、36、48和52周末随访检查,详细记录病毒载量(VL)、T淋巴细胞亚群和耐药情况以及其他生化指标,记录和分析抗病毒药物不良反应。结果①在中国贫困地区建立国际标准治疗研究现场,并建立了药物不良反应分级报告、转诊和会诊网络。②治疗前CD4计数和VL分别为(204.0±101.0)个/μL和(4.47±0.87)log拷贝/mL。治疗结束时,CD4计数升至(313±137.2)个/μL,87例患者VL〈400拷贝/mL。③三级及以上不良事件者13例。④至2007年2月4日,72例到达研究终点,28例提前退出研究。结论①3CT-AZT与EFV联合治疗可以有效抑制HIV-1复制,明显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多数不良事件轻微。②在农村地区开展艾滋病临床治疗研究可采用地方CDC和医院共同参与模式。

  • 标签: 中国综合性国际艾滋病研究项目 抗反转录病毒药物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女,53岁,已婚。因间歇发热、咳嗽、咯痰半年,胸闷、胸痛、气短1个月于2012年3月26日入院。患者于2011年10月开始无诱因出现发热、咳嗽,咯白色黏稠痰,伴畏寒,无寒战,体温最高达39.6℃,自服退热药后出汗,热可退,数小时后体温又升高,于当地医院诊治,未见好转。

  • 标签: 新型隐球菌 感染
  • 简介:患者男,59岁,电工。因'反复发热2个月余,咳嗽1个月'入院。患者在2008年9月受凉后出现发热,以午后低热为主,晚上最高体温达39℃,次日晨可自行退热,伴大汗,无畏寒、寒战、腹痛、腹泻、尿频尿急、咳嗽咳痰等伴随症状,3d后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WBC3.8×109/L,N0.80,

  • 标签: 持续性发热 脾结核 上呼吸道感染 午后低热 高体温 尿频尿急
  • 简介:2013年3月12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警告公众:阿奇霉素(Zithromax或Zmax)可引起心脏电活动异常变化,导致潜在、致死性心律失常。有关危险因素为:QT间期延长、低血钾或低血镁、心率缓慢,使用某些治疗异常心律或心律失常药物。此通讯综合一项医学研究和一家制药公司有关阿奇霉素可能引起心脏电活动异常变化评价。

  • 标签: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阿奇霉素 心律不齐 安全信息 通讯 FDA
  • 简介:近30年来,克雷伯菌属已逐渐成为亚洲地区细菌性肝脓肿主要病原体.近年研究发现引起肝脓肿是-种高毒力/高黏液表型肺炎克雷伯菌(hypervirulent/hypermucoviscousK.pneumoniae,hvKP),可引起侵袭综合征,包括眼内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坏死性筋膜炎等,引起前列腺脓肿少有报道.而前列腺脓肿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本文报道1例肺炎克雷伯菌引起肝脓肿并发肺脓肿、前列腺脓肿病例,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认识.

  • 标签: 侵袭综合征 肺炎克雷伯菌 前列腺脓肿
  • 简介:患者男,29岁。因车祸致左下肢损伤截肢术后伴无尿3d,于2007年8月29日由外院转入我院。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特殊疾病史。入院后体格检查:T37.3℃,BP139/92mmHg。神清,对答切题,右肘关节前部见约12cm×8cm瘀斑,右下肢后部见大面积瘀斑,右踝内上方见一长约6cm伤口,已缝合,少许渗出,左大腿残端伤口敷料渗血较多,周围皮肤青紫,心肺听诊无异常。

  • 标签: 毛霉病 多发伤 皮肤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男,50岁。因“胆管癌术后16个月,伴发热20余天。”于2016年4月7日入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住院治疗。患者2014年12月2日因“胆总管下端占位”于外院行“肝胰十二指肠切除+肝门部胆管成型+广泛肠粘连松解术”。术后病理示胆管癌,后多次在外院行“伽玛刀”治疗。2016年3月15日“伽玛刀”治疗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40℃,伴有畏寒、寒战、恶心、腹痛。

  • 标签: 亲水气单胞菌 肝脓肿 胆管癌术后
  • 作者: 罗韬
  • 学科: 医药卫生 > 治疗学
  • 创建时间:2022-08-16
  • 出处:《养生科学》2022年第1期
  • 机构:广西来宾市武宣县人民医院,广西来宾545900
  • 简介:目的:观察比较翼状胬肉切除术分别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与生物羊膜移植术两种术式治疗翼状胬肉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入60例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予以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观察组予以翼状胬肉切除术加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比较两组效果;角膜创面恢复正常时间、新生血管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患者QOL量表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效果、QOL量表评分、角膜创面恢复正常时间、新生血管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翼状胬肉患者行翼状胬肉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可获得良好效果,可有效促使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改善,并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术;翼状胬肉;效果;视力
  • 简介:伤寒是由伤寒沙门菌引起,以高热为主要表现累及多个脏器(系统)全身感染性疾病。我们收治1例以肺炎为主要症状伤寒病例,现报道如下。患者女,22岁。因发热10d,干咳5d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0d感头痛,次日出现畏寒、持续高热(T39~40℃),伴便秘1周以后出现腹泻。外院血常规:WBC(3.8~4.8)×10^9/L,中性粒细胞0.67,嗜酸性粒细胞0.09,淋巴细胞0.26,Hb125~127g/L,Pit95~98×10^9/L。X线胸片:两肺未见异常。头颅CT:未见异常。肝功能:ALT335u/L,AST365u/L,Alb23g/L,给予环丙沙星0.4g/d×3d,阿奇霉素0.5g/d×3d。高热、咳嗽无缓解。

  • 标签: 伤寒 间质性肺炎
  • 简介:利福平是一线抗结核药物,属于全杀菌剂,具有强大抗结核作用,其疗效确切,应用广泛,以异烟肼、利福平为主短程化疗方案已经成为肺结核患者初治标准方案。但临床应用中,利福平不良反应也较多,常见有发热、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伤、肾脏损害、皮肤黏膜损害等。其中,以发热和皮疹最为常见。本文通过分析1例应用利福平后出现重症药疹个案。

  • 标签: 利福平 重症多形红斑 过敏反应
  • 简介:居泉沙雷菌是临床少见革兰阴性杆菌,多为土壤和水、植物中寄生菌,多属条件致病菌,引起人类感染较为少见,致脓毒症报道更罕见。2016年我院收治1例居泉沙雷菌致脓毒症患者,为增加临床对居泉沙雷菌认识,积累经验,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居泉沙雷菌 脓毒症 人类
  • 简介:目前缓症链球菌感染已非少见,其感染诱因及临床类型有多种,但因缓症链球菌血流感染导致长期发热病例还鲜见报道.近期我院收治并治愈1例成人缓症链球菌血流感染患者,现报道如下,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复习.

  • 标签: 缓症链球菌 血流感染 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注射用去甲万古霉素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中应用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观察去甲万古霉素静脉用药HSCT住院患者在用药期间发生任何不良事件,判断不良事件与药物关系、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观察疗效。结果2004年5月至2007年5月共入选病例95例,其中可进行临床和实验室安全性评价者93例。出现不良反应者共1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1%。其中肾功能损害7例(7.5%)、肝功能损害4例(4.3%)、肝肾损害伴血尿者1例(1.1%)、肠道菌群失调1例(1.1%)、耳鸣1例(1.1%)、血栓性静脉炎1例(1.1%)。年龄≥45岁,合并应用其他易造成肾脏损伤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两性霉素B、膦甲酸钠)都是造成肾脏损害高危因素。而以上因素均不是肝脏损害高危因素。可评价疗效81例中,47例有效,总有效率58.0%。结论注射用去甲万古霉素在HSCT患者临床应用中有一定疗效,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一般人群高,合并应用其他易造成肾脏损伤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两性霉素B、膦甲酸钠)易发生肾脏损害。

  • 标签: 去甲万古霉素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了解气道侵袭性曲霉病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例气道侵袭性曲霉病患者临床表现、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病理诊断进行分析并作文献复习。结果1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咳嗽,胸闷,气急。纤维支气管镜下表现为新生物突出于管腔,病理示大量曲霉菌丝浸润至气道黏膜基层,伊曲康唑治疗24周后痊愈。结论气道侵袭性曲霉病以曲霉浸润到气道黏膜基底层为特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有效诊断手段,伊曲康唑是治疗气道侵袭性曲霉病有效药物之一。

  • 标签: 气道 曲霉病 纤维支气管镜 伊曲康唑
  • 简介:目的探讨非粒细胞缺乏肺曲霉病患者血清Dectin-1检测临床意义。方法收集非粒细胞缺乏曲霉病患者22例(肺曲霉病组),健康体检者54例(对照组),留取血清,ELISA方法检测两组血清Dectin-1水平。分析Dectin-1水平与血清1,3-D葡聚糖抗原检测(G试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GM试验)和血白细胞计数关系。结果肺曲霉病组血清Dectin-1水平为(427.2±42.6)pg/mL,对照组为(280.8±39.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ctin-1水平与血白细胞计数、G试验、GM试验无相关性。结论在非粒细胞缺乏曲霉病患者血清中,Dectin-1水平明显增高,提示Dectin-1是重要抗曲霉免疫分子。

  • 标签: 肺曲霉病 非粒细胞缺乏 DECTIN-1 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