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肝硬化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常常被认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所致。随着急诊内镜广泛开展应用。发现部分出血患者由于胃粘膜病变所致。肝硬化并门脉高压时,胃粘膜变化不同于其他原因所致胃粘膜病变,称为门脉高压胃粘膜病变(gastricmucosallessionsinportalhypertension)。我

  • 标签: 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 临床表现 内镜检查 发病机制 药物治疗
  • 简介:患者男,25岁.因反复乏力年伴尿黄2月于2001年8月30日入院.患者于2000年8月无诱因出现乏力、四肢酸软,无发热、纳差、无尿黄,未重视.2001年7月,乏力加重并出现尿黄,在当地查B超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改变,脾肿大.给予茵栀黄、甘利欣、促肝细胞生长素等治疗1月,效果不佳,遂来我院.人院查体:慢性肝病面容,营养般,全身皮肤无黄染,无肝掌、蜘蛛痣,巩膜轻度黄染,心肺听诊无异常发现,腹平软,腹壁未见静脉曲张,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4cm,质地中等,移动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浮肿.辅助检查:HBsAg+,抗-Hbe+,抗-HBc+,TBIL36μmol/L,ALT161u/L,AST100u/L,ALB41g/L.B超提示:肝硬化.胃镜示:胃底部黏膜糜烂,食管静脉轻度曲张.

  • 标签: 例报道 注射液静脉炎 苦参碱注射液
  • 简介:胃肠道柿石较为多见,现报道5例我院经手术证实胃肠道柿石病例.例1:女性患儿,5岁,因频繁呕吐、上腹部疼痛急诊入院.查体:精神不振,全身无力,心肺无异常,腹平软,右上腹可触及3.5cm×3cm大小包块,形状不规则,质较硬,无压痛,活动良好.询问病史,患者在1个月前曾相继进食柿子及黑枣各2市斤左右.诊断为肠道柿石致不完全肠梗阻.保守治疗1周后病情未能缓解,手术探查发现距屈氏韧带6cm空肠段柿石嵌于肠道,肠壁菲薄,上下移动困难,遂切开肠壁取石.术后7天患儿痊愈出院.例2:男,51岁,上腹隐痛不适2年,近半年加重,常有嗳气、反酸,食欲下降,明显消瘦.入院前10天患者触及上腹包块而来院就诊,自诉半年前常进食柿子.查体:上腹可触及球形鸭蛋大肿物,质硬,光滑,可移动,无压痛.胃肠造影示胃内充盈缺损,肿物可移动.诊断为胃内柿石.剖腹取出1枚柿石.术后随访3年,患者情况良好.另3例患者均为儿童,年龄分别为11岁、7岁和3岁.5例患者中,胃内柿石2例,肠道柿石3例.最大柿石如鸭蛋大,重82克,位于成人胃内.肠道柿石最大如鸡蛋,重53克,位于5岁小儿肠腔内.从进食柿子到就诊时间最长为半年,儿童为0.5~2个月.讨论:胃内柿石初始表现为上腹不适、嗳气,可闻到酸臭味,以后渐出现上腹无规律疼痛伴呕吐.本组3例肠道柿石均以肠梗阻而来院就诊,表现为呕吐、腹痛伴水、电解质紊乱.查体均触及腹部包块,质硬,形状不规则,较大范围活动度,无触痛.2例胃内柿石患者服稀钡造影可见胃内充盈缺损,团块游离可动,可排除肿瘤.柿子含有收敛红鞣质,与胃酸接触后易凝结成块而积于胃内,因此在胃内较为多见,肠道柿石为胃内柿石碎块排入肠道,与食物残渣聚积而成,患者多因肠梗阻而就诊.所以,如遇腹部活动包块,应考虑到胃肠道柿石可能,仔细询问�

  • 标签: 胃肠道柿石 病例报告 临床表现
  • 简介:病例:患者男,42岁,1998年10月因腹胀、腹水和食管吞钡检查显示食管静脉曲张,拟诊'肝硬化”而入院.经保肝、利尿等治疗后,腹水量减少而出院.1999年6月因腹水增加伴消瘦,经利尿治疗无效而再次入院.体检:稍消瘦,般情况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巩膜无黄染;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肋下未及,脾肋下2cm,质中,脐孔左上及右下轻度隆起,此区域内可触及3个包块,大小分别为6cm×4cm×3cm、4.5cm×4cm×3cm和3cm×3cm×2cm,质地中等,边圆钝,表面光滑,略能推动,无血管杂音,腹部无移动浊音;其他无异常发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血、尿、粪检查正常;肝、肾功能正常;乙型肝炎e抗体(HBeAb)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阳性;癌胚抗原CEA(51μg/L,正常<15μg/L)和糖类抗原CA242(222μg/ml,正常<30μg/ml)高于正常,甲胎蛋白(AFP)、CA19-9等均正常.腹部B超:腹腔内有分隔团块状低回声区;腹部CT:肝、脾内侧和外侧缘均有凹凸不平结节样压迫征,腹腔及盆腔中有大量液低回声区;诊断腹腔穿刺未抽出液体.因诊断不明,于1999年7月14日作腹腔镜检查,结果显示:腹腔壁层腹膜、肝脏、脾脏、肠曲表面、大网膜、膈肌表面、左、右结肠旁沟及十二指肠悬韧带处布满米粒到鸽蛋大小囊泡状结节,腹腔、盆腔亦见囊泡状结节;结节呈白色黄白色,半透明;腹水呈胶冻样,淡黄色且微混浊,其内可见纤维絮状物和黄白色囊泡状结节飘浮;大网膜明显增厚,失去原有的柔软感,肠系膜增厚,亦可见黄白色囊泡状结节粘附(见图1).术中于结节样肿物及肥厚大网膜处取活检送病理检查,冰冻切片提示腹膜假性粘液瘤,予噻替哌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术后病理确诊为腹膜假性粘液瘤(见图2),随访至今11个月患者仍健在.

  • 标签: 腹膜假性粘液瘤 腹腔镜检查术 病例报告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 简介:病例:患者男,农民,63岁,因咳嗽、气促2个月,加重3天于2002年4月19日来院就诊.患者于2个月前出现咳嗽、气促、咳黄痰,偶有反食,在当地经X线胸片检查诊断为支气管炎,予青霉素等静脉滴注治疗后症状减轻,但咳嗽持续存在,偶在饮水、进食后出现呛咳,未作进步检查.

  • 标签: 呼吸道症状 食管癌 支气管瘘 病例 诊断
  • 简介:肝内胆管乳头状瘤病(Intrahepaticbiliarypapillomatosis)种非常罕见病变,国外报道目前不超过50例,国内报道不超过10例,世界卫生组织近年确定疾病本病发生于肝内胆管,也可同时发生于肝外胆道系统,如胆囊、胆囊管、左右肝总管及胆总管。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间歇持续黄疸和反复发作上腹胀痛、发热等为主要表现,酷似胆管炎,晚期可发展为胆汁肝硬化,甚至肝功能衰竭。

  • 标签: 胆管乳头状瘤病 肝内胆管 影像学特点 世界卫生组织 胆汁性肝硬化 持续性黄疸
  • 简介:急性胰腺炎病因和早期诊治临床医师关注问题.目的:探讨近十年来急性胰腺炎病因、诊断和治疗变迁及其对预后和住院费用影响,总结急性胰腺炎治疗经验.方法:采用回顾临床研究方法,将725例入选患者分为两组,1993年4月~1998年12月就诊患者为第组,1999年1月~2002年8月就诊患者为第二组;分析两组患者病因、诊断指标、治疗方案、并发症、预后、住院费用方面的变化.结果:比较两组病因,两组患胆囊炎胆结石者分别占72.3%和75.8%,高脂血症者分别占25.3%和25.8%,酗酒者分别占10.6%和9.7%.血清淀粉酶水平高于正常上限3倍总检出率为66.9%,CT诊断总阳性率为92.0%.第组46.9%患者应用生长抑素,31.1%重症患者发生胰腺假性囊肿,2.2%发生胰腺脓肿,死亡率为15.6%.第二组72.3%患者应用生长抑素,13.2%重症患者发生胰腺假性囊肿,2.2%发生胰腺脓肿,死亡率为6.5%.第二组住院费用与第组相比呈下降趋势,但无显著差异.结论:胆道疾病仍为急性胰腺炎主要病因,血清淀粉酶和CT急性胰腺炎较常用和可靠检查手段.通过早期足量应用胰酶抑制剂(尤其生长抑素)、肠道去污和改善胰腺微循环,可改善急性胰腺炎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和住院费用.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病因 治疗 诊断 生长抑素 微循环
  • 简介:目的验证善得、善得联用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胃病(PHG)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经胃镜证实为肝硬化门脉高压胃病上消化道出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善得和善得联用奥美拉唑(联合用药组)治疗,通过鼻胃管抽吸胃内容物观察出血情况,进行对照研究。并记录病人输血量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善得6、24、48h完全止血率与联合用药组差异无显著(P>0.05),但善得组12h完全止血率显著低于联合用药组(78.9%,P<0.025)。善得组24h内完全止血平均所需时间为11.04±6.96h,显著高于联合用药组6.81±4.05h,(P<0.05);善得组和联合用药组治疗后7d再出血率和生存率差异无显著(P>0.05);善得组和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发生分别为2例和1例,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善得定能有效、安全控制肝硬化PHG出血,但善得联用奥美拉唑,则控制出血比单用善得更为快速、效果更佳。

  • 标签: 善得定 药组 治疗 联合用药 奥美拉唑 止血
  • 简介:目的评价妊娠早期给予替比夫口服对乙型肝炎病毒(HBV)高载量孕妇母婴垂直传播阻断疗效和安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案,将80例HBV高载量孕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受试者在孕12周口服替比夫600mg,1次,d,服药至产后12周,同时给予复方甘草酸苷保肝治疗;对照组受试者只接受复方甘草酸苷保肝治疗。两组新生儿在出生后均接种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200IU和乙肝疫苗20μg。比较两组孕妇受试者在分娩即刻和分娩后12w血清HBVDNA水平。评估两组新生儿在出生时和6月龄时血清HBsAg和HBVDNA阳性率,并比较两组新生儿胎龄、身长、头围、体质量和Apgar评分。同时,密切观察两组孕妇在服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分娩即刻和分娩后12W,试验组受试者血清HBVDNA水平为(3.58±0.56)lgcopies/ml和(2.98±0.32)lgcopies/ml,显著低于对照组(7.93±0.47)lgcopies/ml和7.46±0.43)lgcopies/ml(P〈0.01);新生儿出生时,试验组HBsAg和HBVDNA阳性率分别为5.0%和2.5%,显著低于对照组20.0%和17.5%(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时胎龄(P=0.64)、身长(P=0.44)、头围(P=O.93)、体质量(P=0.46)、Apgar评分(P=0.45)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乙型肝炎病毒高载量孕妇在孕12周开始应用替比夫预防抗病毒治疗可显著降低孕妇血清HBVDNA水平,降低新生儿HBV感染率,且未见孕妇和新生儿不良反应。

  • 标签: 乙型肝炎 替比夫定 母婴传播 安全性
  • 简介:目的观察拉米夫治疗活动肝硬化患者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活动肝硬化患者57例,其中29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28例使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拉米夫100mg/日,口服,治疗8个月.观察临床症状和肝功能、Child-Pugh积分、肝纤维化指标以及HBVDNA、e系统血清转换等.结果治疗8个月时,临床症状改善、HBVDNA阴转、肝功能改善,以及有无合并症出现,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拉米夫治疗活动肝硬化,能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稳定病情,改善预后.

  • 标签: 肝硬化 乙型肝炎病毒 拉米夫定
  • 简介:随着医学模式转变以及人类健康观念更新,整体护理成为护理服务重要内容。整体化护理主要任务:把病人视为个整体,从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方面来考虑病人身心健康问题。这表明社会向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标准。而整体化护理开展使护理服务工作量自然而然地随之大幅度增加。

  • 标签: 护理医德 整体护理 医学模式 健康观念 护理服务 护理质量
  • 简介:目的观察和比较替比夫与拉米夫治疗活动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和安全。方法65例活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5例)。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替比夫600mg/d口服,对照组给予拉米夫100mg/d口服,观察72周。结果两组随治疗时间延长,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下降,肝功能改善,Child-Pugh计分降低;替比夫组治疗24周、48周和72周时,患者血清HBVDNA水平及治疗72周时ALT和Child-Pugh计分下降均优于拉米夫组(P〈0.05P〈0.01);两组ALT复常、HBVDNA阴转和HBeAg阴转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替比夫和拉米夫均可有效地抑制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体内HBV复制,改善肝功能。

  • 标签: 乙型肝炎 肝硬化 替比夫定 拉米夫定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在妊娠晚期应用替比夫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临床疗效和安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PubMed、ISIwebofknowledge、EMbase、CochraneLibrary、BIOSISPreviews等数据库,截止日期为2013年9月。参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1篇,共1241例孕妇,其中应用替比夫602例,对照组63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随访6~12月龄婴儿,替比夫组HBsAg和HBVDNA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RR=0.15,95%CI(0.08,0.28),P<0.00001;RR=0.12,95%CI(0.05,0.32),P<0.0001];替比夫组孕妇分娩前HBVDN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MD=-3.86,95%CI(-4.55,-3.16),P<0.00001];替比夫组肌酸激酶升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MD=-3.86,95%CI(-4.55,-3.16),P<0.00001],应用替比夫孕妇所产新生儿无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替比夫定能阻断HBV宫内感染,其应用安全、有效。

  • 标签: 乙型肝炎 替比夫定 宫内感染 孕妇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安全及临床疗效。方法68例CHB患者被分为A组34例,口服阿德福韦酯治疗;B组34例口服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治疗,观察48周。结果治疗12周、24周和48周时,A组和B组患者HBVDNA阴转率分别为5.9%、26.5%、32.4%和61.8%、47.1%、82.4%;HBeAg阴转率分别为5.9%、8.8%、17.6%和20.6%、26.5%、32.4%;血清ALT复常率分别为11.8%3、5.3%、41.2%和73.5%、55.9%、88.2%。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比单用阿德福韦酯具有更好短期临床疗效。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阿德福韦酯 拉米夫定
  • 简介:乙型肝炎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主要因素。乙型肝炎发病机理复杂,但病毒复制肝损伤起动因素。干扰素(IFN)作为抗HBV制剂已广泛用于临床,经过近20年研究证明,α-IFN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有效药物。但IFN疗效仅30%~40%,由于IFN疗效、毒副反应、价格以及使用不便等因素使其应用受限。目前,对HBV逆转录酶抑制作用药物拉米夫(Lamivudin,3TC)作为新核苷类抗病毒药已受到关注。在体外和动物模型中证明很强抗HBV复制作用。临床实验也证明3TC可迅速降低HBVDNA浓度,改善肝组织学病变。但3TC停药后易复

  • 标签: 拉米夫定 抗乙型肝炎病毒 耐药性 YMDD变异 蛋氨酸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 简介:目的观察拉米夫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疗效及安全和耐药性。方法48例患者给予拉米夫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另48例单用拉米夫治疗。连续观察96周。结果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96周病死率分别为10.41%(5/48)和22.91%(11/48,P〈0.05);治疗组在治疗48周、96周后,生化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Child-Pugh评分比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HBVDNA转阴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治疗组96周未见耐药发生,而对照组48周和96周10例和12例发生耐药。结论拉米夫联合阿德福韦治疗能改善活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和提高生存率,降低耐药率。

  • 标签: 乙型肝炎 肝硬化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治疗
  • 简介:目的比较苦参素联合拉米夫与单用拉米夫治疗拉米夫撤药性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效果.方法52例HBeAg阳性拉米夫撤药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应用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对照组单用拉米夫,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ALT复常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6.7%);停药半年后ALT复常率(86.7%),明显高于对照组(63.6%).治疗组血清HBeAg阴转率(63.3%)明显高于对照组(22.7%);治疗组停药半年后HBeAg阴转率(53.3%)明显高于对照组(9.0%).治疗组血清HB以g血清转换率(46.7%)明显高于对照组(9.0%);停药半年后血清HBeAg血清转换率治疗组(36.7%)明显高于对照组(4.5%).治疗组血清HBVDNA阴转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7.3%);治疗组停药半年后血清HBVDNA持续阴转率(76.7%)明显高于对照组(40.9%).结论苦参素联合拉米夫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优于单用拉米夫治疗,对拉米夫撤药性肝炎疗效.

  • 标签: 拉米夫定 联合 苦参素 治疗 拉米夫定撤药性慢性乙型肝炎 疗效观察
  • 简介:比较经肝动脉途径注入自体骨髓干细胞脐带血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安全,以及对患者肝功能和凝血酶原活动度近期改善作用。方法选择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65例,随机分为骨髓组33例和脐血组32例;骨髓组患者经股动脉插管至肝固有动脉注入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脐血组经同样途径注入脐带血干细胞治疗;治疗后8周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白蛋白和甲胎蛋白水平变化,同时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第3天两组患者乏力、纳差症状均有改善,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治疗后8w,骨髓组和脐血组白蛋白水平分别由(31.0±4.6)g/L上升至(34.6±7.1)g/L和由(34.6±7.1)g/L上升至(37.8±8.3)g/L,凝血酶原活动度上升由(48.8±13.4)%上升至(55.5±11.2)%和由(47.5±12.5)上升至(58.9±14.0)%,但两组间改善程度差异无显著;在治疗8w末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和甲胎蛋白在骨髓组分别为(45.6±12.3)IU/L、(28.1±13.5)μmol/L和(11.3±4.1)μg/L,在脐血组分别为(47.2±11.8)IU/L、(30.7±14.8)μmol/L和(9.8±3.5)μg/L,两组间与基础水平相比改善程度差异也无显著。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脐带血干细胞经肝动脉途径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近期疗效及安全均良好,但两种细胞治疗改善水平无显著差异。

  • 标签: 肝硬化 自体骨髓干细胞 脐带血干细胞 细胞移植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