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酚妥拉明是α受体阻滞剂,广泛用于抗休克和心力衰竭的治疗.本院于1998~2002年期间开展应用酚妥拉明治疗顽固性咯血35例取得满意疗效.酚妥拉明药理机理为(1)扩张肺血管,减轻肺血管阻力,降低肺动脉及肺小动脉压力.(2)由于肺动脉压力下降,改善了肺血液循环,使出血部位供氧增加,破裂的血管易于愈合,降低血压,血液重新分布至外周血管.(3)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改善通气功能.

  • 标签: 酚妥拉明 微量泵 治疗 咯血 临床观察
  • 简介:俯卧位可以改善危重肺疾患者的肺换气功能已经得到广泛认可[1].为了探讨这一现象的解剖学基础,我们对7例无肺实质疾病的健康成人进行高分辨CT(HRCT)扫描及肺功能测量,观察仰卧和俯卧位时受心脏压迫的肺组织及其对肺功能的影响,报告如下.

  • 标签: 俯卧位 正常成人 肺功能 CT扫描 肺组织 压迫体积
  • 简介:目的探讨蛋白S基因1(proteinS,PROSl)T1378C多态性与新疆地区汉族人群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经放射性肺通气/灌注显像和(或)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确诊的PTE患者100例,对照组为来自同一地区,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100例。Massarray技术平台进行芯片点制及质谱检测PROS1T1378C的多态性。结果病例组存在TC基因型的频率是8%,对照组TC基因型的频率是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03,P〈0.05);病例组C基因型的频率是5%,对照组的等位基因的频率是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72,P〈0.05)。结论PROS1T1378C多态性与新疆地区汉族人肺栓塞的发生可能有关。

  • 标签: 肺血栓栓塞症 蛋白S基因
  • 简介:目的探讨结核科住院患者痰标本留取检查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方法对我院结核科428例住院患者的痰标本留取情况的评估,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加以落实。结果痰标本的留取质量显著提高,降低了成本,实现检验、医、护、患均满意的多赢局面。讨论痰标本检验的质量控制对痰标本留取的质量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痰标本留取 住院患者 结核科 检查前 质控管理 质量控制
  • 简介:目的综合评价C-反应蛋白(CRP)在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的应用价值及反应情况,CRP与血白细胞计数(WBC)、血沉(ESR)、胸片、痰细菌学、病情程度及预后的相互关系。方法利用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测定159例COPD急性期患者血清CRP,同时行WBC、ESR、胸片、肺功能、痰细菌培养。结果COPD急性期患者CRP均值为38.79mg/L,阳性率为68.6%,COPD缓解期有显著差异。CRP与常规检测指标相比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指标,随CRP值增高WBC、ESR、胸片阳性率也增高,呈正相关;而与肺功能受损程度、病情程度及死亡率无相关性。70例痰培养阳性中,绿脓杆菌CRP均数(77.69mg/L)其他病原体有显著差异,而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及细菌学检测阴性患者血清CRP值较低。结论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CRP大部分增高,血清CRP值在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及感染程度上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标志物,如果是绿脓杆菌感染患者血清CRP水平有明显升高。

  • 标签: 急性加重期 C反应蛋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 COPD患者 血清CRP
  • 简介:目的研究血浆BNP水平对于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华东医院呼吸科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住院72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9例,女13例,平均(75.73±8.76)岁。根据入院时血浆BNP值划分:<100pg/mL为A组,46例;>100pg/mL为B组,2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男女构成比、体质指数(BMI)、稳定期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占预计值%),入院首次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动脉血pH值、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C反应蛋白(CRP)、住院天数、住院期间无创/有创呼吸机的使用比例及死亡比例。结果(1)A和B两组之间的年龄,男女构成比、BMI、FEV1/FVC、FEV1占预计值%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后静脉血各类细胞计数,CRP和动脉血pH值、PCO2、PO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A和B两组相比,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住院期间呼吸机的使用比例、死亡比例等在B组升高(P<0.05)。结论BNP>100pg/mL的AECOPD患者住院期间使用无创/有创呼吸机比例更高,死亡比例增加,提示随着BNP升高,病情更严重,预后更差。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 B型利纳肽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联合定量检测在肺结核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7月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科收治的103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同期健康对照58例。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ILMA)测定PCT水平,采用魏氏(Westergren)法测定ESR水平,采用全自动免疫透视比浊法测定CRP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PCT、CRP、ESR显著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CT、ESR及CRP的联合检测有助于活动期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对及时合理应用抗痨药物及评估肺结核的严重程度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降钙素原 红细胞沉降率 C-反应蛋白 肺结核
  • 简介:机械通气是抢救重症支气管哮喘的重要措施之一,通气过程中加少量PEEP的观点也逐渐为大家所接受,但多大的PEEP才较为理想,人们看法不一.为此,我们通过对14例重症支气管哮喘病人行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了应用不同水平PEEP的疗效,报告如下.

  • 标签: 机械通气 治疗 重症哮喘 疗效观察 PEEP
  • 简介:目的对肺栓塞再发与不同的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关系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入住我院的经治疗后症状改善的初次肺栓塞患者56例,以及再次发生肺栓塞的患者17例,进行血浆蛋白原水平进行监测,研究与分析.结果初次肺栓塞患者的血浆蛋白原水平明显低于肺栓塞再发患者(P〈0.05).未再次发生肺栓塞患者的血浆蛋白原水平明显低于再次发生肺栓塞患者(P〈0.05).结论肺栓塞的再发与否与患者的血浆蛋白原水平的高低有关,纤维蛋白原的水平越高肺栓塞患者再发的机会越大,对肺栓塞的再次发生有预测意义.

  • 标签: 肺栓塞 肺栓塞再发 血浆蛋白原水平
  • 简介: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重症脓毒血症患者心肺功能以及免疫功能影响.方法重症脓毒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给予常规集束化治疗)及乌司他丁组(30例,在常规集束化治疗基础上乌司他丁30万U静脉滴注,每日3次).人组后持续监测心脏指数,观察治疗、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I)、D-二聚体(D-dimer)和血氧等指标的变化,检测治疗、后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17(Th17)的表达情况,同时选取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乌司他丁的干预作用.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乌司他丁组心脏指数和氧合指数明显升高,D-dimer和cTnI下降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乌司他丁组治疗后Treg和Th17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Treg/Th17比值降低趋于正常化(P〈0.01).结论乌司他丁可提高脓毒血症患者心脏指数(+),减轻心肌损伤程度,升高患者氧合指数,改善心肺功能,抑制微血栓形成,阻止继发性损伤;可降低重症脓毒症患者Treg及TH17表达,逆转Treg/Th17失衡,改善细胞免疫,有益重症脓毒症患者预后.

  • 标签: 重症脓毒症 乌司他丁 氧合指数 肌钙蛋白 调节性T细胞
  • 简介:目的研究N-末端脑钠肽体(NT-proBNP)浓度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严重程度评估和结果预测。方法对200名CAP患者评估临床变量和肺炎严重指数(PSI),同时检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血沉和NT-proBNP,按照PSI评分分组,比较各组NT-proBNP浓度和CRP、血沉、中性粒细胞计数及白细胞计数,评价这些指标与CAP严重程度及预后关系。结果各组NT-proBNP浓度和CRP、血沉、中性粒细胞计数及白细胞计数随着CAP严重程度升高而升高(P〈0.01)。死亡患者中NT-proBNP浓度与存活者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PSI评分组合,NT-proBNP浓度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升高而升高,差异明显高于白细胞计数、CRP、血沉及中性粒细胞计数。结论NT-proBNP可作为CAP患者严重程度分层和预测结果有效的标志物。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PSI NT-PROBNP
  • 简介: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BiPAP)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衰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AE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即予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BiPAP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及治疗后3h及一周后的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比较患者住院天数、气管插管率及死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3h后及一周后的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及PaCO2明显下降,而PaO2显著上升,两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iPAP在AECOPD的治疗中有确切疗效,可快速改善临床呼衰症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 标签: 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 正压通气治疗 AECOPD 临床疗效 Ⅱ型呼吸衰竭 BIPAP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结核病患者血浆及胸水中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变化情况,探讨IL-6与结核菌感染的临床转归、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ELISA法检测30例健康体检者、30例潜伏感染者、30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2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及2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浆和胸水中的IL-6的浓度。结果肺结核患者血浆中IL-6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及结核潜伏感染者(P〈0.01,P〈0.01);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浆中IL-6水平明显高于肺结核患者(P=0.0029);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水中的IL-6显著高于相应血浆中IL-6水平(P〈0.0001)。结论IL-6与结核菌感染的临床转归、结核病严重程度相关,是局部病灶炎症反应的重要作用因子。

  • 标签: 白细胞介素6 肺结核 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胸膜炎
  • 简介: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Ⅱ型呼吸衰竭。方法采用经鼻罩/鼻面罩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16例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结果13例患者血气指标明显改善,预后良好。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是治疗Ⅱ型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手段,且因并发症少、疗程短、费用和死亡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Ⅱ型呼吸衰竭 纳洛酮治疗 呼吸机辅助通气 面罩BIPAP 呼吸衰竭患者
  • 简介:目的观察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8(IL-8)在中度海拔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探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及健康人群中血清IL-6及IL-8水平检测比较。结果①AECOPD组患者血清IL-6及IL-8水平高于稳定期组及对照组(P〈0.01);②稳定期组及对照组IL-6及IL-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6及IL-8参与中度海拔地区COPD患者的气道炎症并且与该地区COPD的高发病率有关。

  • 标签: 中度海拔 IL-6 IL-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活动性肺结核(activepulmonarytuberculosis,APTB)患者血清中移动抑制因子(migrationinhibitoryfactor,MIF)、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水平变化及预后关系研究。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集的94例患者,分别收集患者治疗、治疗后2、4、6个月时血样及痰液样本。收集同一时间段内健康人群100例。采用细胞因子特异性ELISA法检测血清中MIF,TNF-α和IFN-γ水平。结果APTB治疗血清MIF、IFN-γ和TNF-α水平高于健康人(MIF:17.19ng/mLvs9.36ng/mL,P<0.01;TNF-α:583.6pg/mLvs343.3pg/mL,P<0.05,IFN-γ:559.5pg/mL与396.7pg/mL,P<0.01)。治疗2个月,4个月和6个月后,MIF,TNF-α和IFN-γ水平显著降低(P<0.01)。将治疗MIF水平分为高、低两个浓度组,治疗2个月后,高浓度组患者痰菌转阴的人数多于低浓度组(78.7%比61.7%)。结论APTB患者血清中MIF、TNF-α和IFN-γ水平由治疗的高水平逐渐下降到与健康人群的水平。血清MIF水平可能成为评估APTB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 标签: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干扰素Γ 活动性肺结核
  • 简介: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在儿童重度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将60例重度支气管哮喘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鼻导管吸氧,观察组给予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和治疗后1h、4h的血气分析指标(pH、PaO2、PaCO2、SaO2)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气分析指标、PEF值的改善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结合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应用于儿童重度支气管哮喘,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减少住院时间。

  • 标签: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 支气管哮喘 重度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CT灌注成像参数与患者血浆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epithelial-derivedfactor,PED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VEGF)水平的相关性。方法9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80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均行CT灌注扫描,灌注软件分析获得病灶感兴趣区域(regionofinterest,ROI)的灌注参数血流量(bloodflow,BF)、血容量(blood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transittime,MTT)、达峰值时间(timetopeal,TTP)及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surface,PS)5个灌注参数数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两组血浆PEDF与VEGF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血浆PEDF及VEGF水平与CT灌注扫描各参数的关系。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T灌注成像BF、BV、MTT、TTP、PS及血浆VEGF水平肺部良性病变者均明显增高(P均〈0.05),而PEDF水平则显著降低(P〈0.01);同时CT灌注成像各参数及PEDF、VEGF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不同分期亦存在明显差异性。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PEDF水平与CT灌注成像参数BF、BV及MTT呈负相关,与TTP呈正相关(P均〈0.05),与PS无明显相关性;血浆VEGF水平与CT灌注成像参数BF、BV及MTT呈正相关,与TTP呈负相关(P均〈0.05),仍与PS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肺癌CT灌注成像与患者血浆PEDF、VEGF及其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是定量检测肿瘤血流灌注方便、有效的检查手段。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CT灌注成像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