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1 个结果
  • 简介:胸腔积液是一种病因繁多,发病机制复杂常见疾病,常涉及多种学科,临床诊断中存在许多问题常常使初学者不得要领,本文拟系统地介绍一下比较简便胸腔积液诊断流程.临床症状和体征胸腔积液本身引起症状包括胸闷和呼吸困难.胸腔积液量少时候可以没有明显症状,多于500mL以上可以感到胸闷,大量积液时则会出现不同程度呼吸困难.

  • 标签: 胸腔积液 诊断流程 临床诊断 临床症状 呼吸困难 常见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门诊输液病人查对方法管理减少及堵截差错发生。方法针对门诊输液病人错综复杂针对性地采取发放顺序号,电脑打印静脉补液单及环环查对落实签名负责制。结果避免了同名同姓或音同字不同病人在同时间输液发生张冠李戴输错液现象,及由于误听名字或静脉补液单字迹模糊引起差错。结论对门诊输液病人加强查对管理,落实到人,严格明确责任,明显提高了查对效果,减少差错发生。

  • 标签: 门诊输液 静脉补液单 门诊管理 管理方法
  • 简介:目的:考察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和呼吸机变化,为患者术后治疗及护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比较130例接受脊柱手术治疗患者术前及术后1d和2d时肺活量、潮气量、最大呼气压、最大吸气压、呼气耐受时间和吸气耐受时间。并比较不同手术部位、手术时间患者呼吸功能和呼吸肌变化差异。结果脊柱手术患者术后1d呼吸功能及呼吸肌显著降低(P<0.01),术后2d呼吸功能及呼吸肌与术后1d相比有些许回升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胸椎手术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及呼吸肌下降比例显著高于颈椎和腰椎手术患者(P<0.01),且颈椎手术患者高于腰椎手术患者(P<0.05)。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及呼吸肌降低水平显著低于肿瘤患者(P<0.05)。结论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及呼吸肌显著降低,且胸椎手术和肿瘤手术对患者呼吸功能及呼吸肌影响较大。

  • 标签: 脊柱手术 呼吸功能 呼吸肌力
  • 简介:重症病房是对危重病人进行集中护理、管理,治疗、观察医疗场所。具有病人病情危重、变化较快、护理人员责任重大等特点。因此对监护室护理管理应更加严谨科学缜密具有预见性。本文拟对监护室易出现护理问题,深入研究并作出相应对策,以防护理问题、护理纠纷,甚至医疗事故发生。

  • 标签: 护理管理 监护室 护理人员 护理问题 危重病人 重症病房
  • 简介:小儿浅静脉穿刺是临床上抢救和治疗患儿最基本护理技术操作之一,提高小儿浅静脉穿刺技术,可减轻患儿痛苦,为需要抢救患儿赢得了抢救时间,本人通过多年临床工作,对小儿浅静脉穿刺成功方法进行探讨,能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报道如下。

  • 标签: 浅静脉穿刺 小儿 护理技术操作 静脉穿刺技术 抢救时间 临床工作
  • 简介:茶碱应用于气道阻塞性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已有70余年历史,由于其频发作用和相对较低治疗作用,茶碱在发达国家使用已大为减少。但是随着对COPD发病机制进一步研究及茶碱作用机制深入探讨,以及茶碱缓释、控释剂型开发,选择性磷酸二酯酶(PDE)抑制剂研究,使茶碱在COPD治疗中地位有所提高。现就茶碱作用机制及在COPD治疗中应用与前景综述如下。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茶碱 气道阻塞性疾病 PD治疗 磷酸二酯酶 治疗作用
  • 简介:结核性胸膜炎在我国仍是呼吸系统常见一种疾病,在治疗上是否常规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尚有争议.我们对80例结核性胸膜炎进行了随机对照实验,探讨肾上腺皮质激素是否有加速结核性胸膜炎吸收及预防胸膜肥厚作用.

  • 标签: 强的松 结核性胸膜炎 胸膜肥厚 治疗方法 药效
  • 简介:目的分析胸腔积液为首诊肺栓塞患者临床特点,增强对症状不典型肺栓塞认识,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胸腔积液为首要临床表现肺栓塞患者临床特点。结果71例肺栓塞患者中19例出现胸腔积液,占26.76%;大量胸腔积液1例,中量2例,少量16例;双侧胸腔积液2例,单侧胸腔积液17例,其中右侧8例,左侧9例;3例行胸腔穿刺胸水常规化验均为渗出性胸水。结论胸腔积液是肺栓塞非典型、非特异性临床表现,临床上要提高警惕,及时完善D-二聚体检测,CT肺动脉造影检查,提高确诊率。

  • 标签: 肺栓塞 胸腔积液 D-二聚体 CT肺动脉造影
  • 简介:患者,男,60岁,系“突发中上腹痛1天”入院。平素吸烟,有慢性咳嗽史,服用抗生素咳嗽可以减轻。近两天咳嗽明显,自服“红霉素,每次0.2,共三次”治疗,入院当天晨突感中上腹痛,呈阵发性,伴恶心,无腹泻,无发热,无胸闷,无胸痛,无肛门停止排便排气,在当地输液对症等治疗,并停服“红霉素”,无明显效果。

  • 标签: 支气管肺癌 首发症状 突发腹痛 慢性咳嗽 中上腹痛 停止排便
  • 简介:目的探讨声脉冲辐射弹性成像技术(acousticradiationforceimpulse,ARFI)用于评价周围型肺部肿瘤可行性。方法使用ARFI技术,测量肺部肿块剪切波速度值(SWV),统计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肿瘤之间SWV差异,同时采用roc曲线评价SWV对周围型肺癌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结果良恶性病灶SWV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恶性组中肺腺癌和肺鳞癌SWV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SWV=1.2m/s作为鉴别良恶性病变截断点。结论声脉冲辐射弹性成像技术对于评估周围型肺部肿块良恶性具有可行性,展现了良好应用前景。

  • 标签: 超声检查 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技术 周围型肺部肿瘤
  • 简介:目的评估自主呼吸试验(SBT)在COPD机械通气患者撤机过程中作用。方法选择52例COPD机械通气撤机成功患者,分为两组:S组24例,采用SBT方式撤机拔管;NS组28例,采用逐渐降低机械通气支持水平方式撤机拔管。对比两组患者拔管时间、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48h内再插管率以及住院病死率。结果S组与NS组拔出气管插管时间120min和(300.01±65.23)min)、住ICU时间(9.50±4.20)d和(18.60±10.30)d、VAP发生率12.50%和28.57%,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48h内再插管率20.83%和21.43%、ICU病死率16.67%和17.85%,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SBT法撤机比渐减机械通气支持水平方法具有更早拔出气管插管、住ICU时间短优点,而且降低了VAP发生率。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机械通气 撤机 自主呼吸试验
  • 简介:通过对晕厥病人观察,提高对肺栓塞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3例肺栓塞患者晕厥为首发症状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例,女性9例,发病年龄47~75岁,平均年龄60.8岁,7例出现反复晕厥,13例中有1例长期瘫痪卧床4年,1例关节镜术后10天,1例患深静脉炎3个月,1例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史1年,1例有8小时乘车史,3例有下肢静脉曲张,其余为高龄、高血压、糖尿病、COPD中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危险因素,心电图8例表现为SⅠQⅢTⅢ,2例呈QⅢTⅢ,3例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血气分析10例为低氧血症,CTPA证实主肺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叶支肺动脉。段肺动脉有充盈缺损。结果所有病人均在入院后,最迟在48小时内通过CTPA明确诊断。5例给予尿激酶溶栓[尿激酶20000IU/kg,用量在100万^u~150万^u],8例抗凝,无1例死亡,无1例出现溶栓并发症。结论当病人晕厥或反复晕厥就诊时,要警惕肺栓寨可能性。

  • 标签: 晕厥病人 首发症状 肺栓塞 临床分析 下肢深静脉血栓 右束支传导阻滞
  • 简介:目的探讨结核科住院患者痰标本留取检查前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方法对我院结核科428例住院患者痰标本留取情况评估,发现其中存在问题,分析产生原因,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并加以落实。结果痰标本留取质量显著提高,降低了成本,实现检验、医、护、患均满意多赢局面。讨论痰标本检验前质量控制对痰标本留取质量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痰标本留取 住院患者 结核科 检查前 质控管理 质量控制
  • 简介:目的观察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微卡)在复治性肺结核治疗中疗效。方法将146例痰抗酸杆菌(AFB)阳性复治肺结核患者分成微卡治疗组(n:90)和对照组(n=56)疗程各6个月,前者采用复治化疗方案加用微卡治疗,后者仪用复治方案治疗。结果疗程结束时微卡治疗组和对照组痰阴转率分别为85.56%(77/90)、67.86%(38/56),差异有显著性(P〈0.05)。微卡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1.11%(73/90)、44.64%(25/5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微卡能改善难治性肺结核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有助于痰菌阴转和病灶吸收,可作为复治性肺结核化疗辅助药物。

  • 标签: 结核 免疫治疗 母牛分枝杆菌 耐多药
  • 简介:目的探讨鼻胃管和鼻肠管两种肠内营养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作用分析,从而选择副作用较少一种进行推广,提高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方法选取ICU病房患者38例,并随机分为鼻胃管组与鼻肠管组,均为19例患者。两组均进行肠内营养插管,并给予相同营养剂,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肠内营养变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两种肠内营养方式不良反应比较,以及入住ICU病房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结果进行两种肠内营养方式治疗后,患者肠内营养指数均有明显改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鼻胃管组为63.16%,鼻肠管组为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胃管组不良反应产生较多,鼻肠管组不良反应产生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胃管组ICU入住时间(12.1±1.8)d,机械通气时间(9.1±1.9)d,鼻肠管组ICU入住时间(7.8±1.2)d,机械通气时间和(5.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较鼻胃管低,相应不良反应及入住ICU病房和机械通气时间也较少,所以在机械通气时行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防治作用要优于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鼻肠管 鼻胃管 肠内营养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就诊41例气促、气喘为主诉症状焦虑症患者误诊为支气管哮喘临床特点,分析误诊原因。方法所有患者均由呼吸专科医师在患者就诊时据患者主诉、体征、支气管激发试验及患者对哮喘相关治疗反应进行初步判断,填写哮喘控制测试(ACT)量表,再在心身科专科医师指导下行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填写,若诊断为焦虑障碍即予以心身专科抗焦虑治疗。追踪随访3个月以上,对患者治疗前后症状、SDS、SAS、ACT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41例患者中女性占绝对多数(95%),进行心身科专科治疗后患者气促等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ACT、SDS、S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最长随访为12月,部分患者虽有气促、胸闷症状反复发作,但在心身科调整治疗后症状能较快改善及缓解。在未进行哮喘治疗情况下无一例因哮喘发作入院及死亡。结论气促为主诉症状焦虑症患者易误诊为哮喘,女性尤为突出。合理运用ACT、SDS、SAS等评分可以降低临床误诊率。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焦虑症 气促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指导下液体管理能否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患者预后。方法选择我院RICU和中心ICU近两年中重度ARDS机械通气患者60例病人,按是否应用超声指导液体管理分为两组,即传统液体管理组(传统组)和超声指导下液体管理组(超声组),分别收集两组病人7天内液体平衡、氧合指数、序贯器官衰竭(sequentialorganfailureassessment,SOFA)评分、有创机械通气时长、住ICU天数、28天生存率,对比两组之间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对比传统组,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超声组累积液体正平衡均更低(P<0.001);超声组患者第1、3、5、7天氧合指数均高于传统组(85±8.8vs81±8.6,118±10.0vs112±9.6,155±14.0vs146±12.9,185±15.6vs171±18.0,P<0.05),超声组在第1、3天SOFA评分与传统组无显著差别(10.2±3.1vs10.5±2.8,9.5±3.0vs9.8±2.6,P>0.05),而在第5、7天明显低于传统组(7.2±2.3vs8.5±2.5,4.3±1.5vs5.5±2.0,P<0.05);对比传统组,超声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更短(8.8±2.0vs10.6±2.8,P<0.05),住ICU天数更短(10.5±2.1vs13.0±3.5,P<0.05),但28天死亡率无显著差别(33.3%vs26.7%,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方法,超声指导方法更有利于ARDS患者限制性液体管理实施;超声指导液体管理可以更好地改善氧合和器官功能,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和减少住ICU天数,但不能降低28天死亡率。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液体管理 超声 血管外肺水
  • 简介:目的探讨白三稀B4(LTB4)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发病机理中作用.方法用ELISA法对30例COPD患者在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以及6例健康志愿者作尿液LTB4测定.每份尿样同时作尿肌酐浓度测定.结果对照组、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与缓解期尿液LTB4值分别为(19.84±5.65)ng/mmol、(80.01±59.73)ng/mmol和(52.21±38.64)ng/mmol,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与缓解期尿液LTB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值均<0.01.而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尿液LTB4水平又明显高于缓解期,两组结果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值<0.01.结论LTB4在COPD发病机理中起了重要作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白三稀B4 发病机理
  • 简介:结节病(sarcoidosis)是一类病因不明肉芽肿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各个脏器,肺部及淋巴系统最为常见,表现为上皮样肉芽肿.累及神经系统情况较为少见,其发生率约为5%,且无特征性症状及体征,表现多样,容易造成临床误诊.本文通过一例神经系统表现为主要表现结节病病例进行分析,结合相关文献复习,以期能提高对结节病神经系统累及表现认识,从而减少相关误诊发生.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文献复习 主要表现 结节病 肉芽肿性疾病 上皮样肉芽肿
  • 简介:目的探讨鼻饲患者应用营养泵对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发生率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收治78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输入营养液成分一致,观察组采用持续24h肠内营养泵行鼻饲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采用50ml注射器间断推注营养液,3次/d。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态、胃内容物反流、口咽分泌物误吸、VAP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营养状态(谷草转氨酶、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t=4.230,7.348,4.592,6.916,P〈0.05);观察组患者胃内容物反流率、误吸率及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342,5.186,4.044,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86,5.64,4.13,4.5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机械通气鼻饲患者应用营养泵输注可明显降低胃内容物反流率、口咽分泌物误吸率,降低患者VAP发生率,减少腹胀、腹泻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同时有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态。

  • 标签: 鼻饲 营养泵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