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象鼻技术是一种治疗广泛主动脉病变的手术方法。Borst最早于1983年报道将该技术用于临床,一期手术死亡率达8%~20%。该手术难度大,国内报道甚少。象鼻手术主要适应症是升主动脉及弓部病变合并降主动脉病变的动脉瘤,以及DeBakey

  • 标签: 象鼻技术 I型夹层动脉瘤 手术治疗 临床应用 手术方法
  • 简介:目的克隆并表达人心肌肌钙蛋白I(cTnl)cDNA,为高效获得大量蛋白、制备抗体打下基础。方法采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克隆人cTnI基因,重组构建pcDNA3-cTnI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人胚肾(HEK)293细胞,并用单克隆抗体检测特异性cTnI蛋白表达.结果克隆了cTnI的全长基因,构建了pcDNA3-cTnI真核表达载体并成功地在真核细胞中获得了蛋白表达结论所表达的蛋白证明具有正确的cTnI免疫原性,为规模化制备cTnI蛋白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心肌肌钙蛋白I 基因 克隆 分子 基因表达
  • 简介:目的观察胰岛素增敏剂文迪对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血糖控制不佳,胰岛素水平高的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30例,用文迪片4mgqd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糖及胰岛素的变化.结果治疗后FBG、PBG、GHbAlC、TG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能显著降低FINS、PINS水平(P<0.001),明显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治疗后IAI增加,IRI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副作用主要为双下肢浮肿和低血糖反应,无肝肾功能损害及胃肠道反应.结论文迪降糖效果确切,能降低2型糖尿病病人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副反应轻微,未见肝肾损害,在老年糖尿病病人中使用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 标签: 2型糖尿病 文迪雅 治疗 老年人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目的:研究射频消融术(RFCA)对血凝状态及肌钙蛋白I(cTnI)含量的影响.方法:60例行RFCA的病人分别测定电生理检查术(EPS)术前、后,消融术前,消融术后即刻,4、12、24小时D-二聚体(DD),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GMP-140),cTnI含量.结果:血清DD,GMP-140水平在EPS及RFCA后升高,而cTnI水平仅在RFCA后升高.峰值cTnI与峰值DD,GMP-140呈直线正相关(r=0.48,0.39,P<0.001,<0.005).结论:RFCA可损伤心肌并改变血凝状态,心肌损伤可诱发血小板聚集,促进血栓形成.

  • 标签: 射频消融术 血凝状态 肌钙蛋白I 电生理检查 心动过速
  • 简介:随机对照试验(RCT)被公认为评价医疗干预措施效果的金标准[1,2]。但在研究罕见病、慢性疾病及涉及伦理学或长期疗效观察等问题上,随机对照试验的可行性较低,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等非随机对照研究(NRSI)更易达到研究目标,并且也是评估干预疗效的重要方法[3-6]。且一些学者在对RCT和观察性研究进行对比后,认为一个大样本的试验设计完善的非随机研究比一个小样本的设计不佳的RCT更加可取[7,8]。目前,许多评价观察性研究方法学质量的工具已被系统评价采用[9,10],而Newcastle-Ottawa[11]和Downs-Black[12]工具是其中应用最广泛的两种。虽然两者都具有完善的方法学的条目清单,但是每一个条目同时涉及内部有效性和外部有效性,并且缺乏综合性的手册。

  • 标签: 随机对照试验 工具 干预性 长期疗效观察 非随机对照研究 研究方法学
  • 简介:ObjectivesToinvestigatetheeffectandmechanismofendovaseularbraehytherapywith^192IronexpressionoftypeIcollagen,metalloproteinases-1(MMP-1)andthetissueinhibitor(TIMP-1)afterangioplasty.MethodsRestenotiemodelofdomesticmieroswinewasemployedandtheiliaearterieswererandomizedtoradiationgroup(n=12),whichweretreatedwith20-25Gyof^192Ir,andnon-radiationgroup(n=36)afterangioplasty.Thetargetvesselswereharvestedintheendof3monthsand6monthsafterangioplasty.Im-munohistochemistryandinsituhybridizationwereusedtodetectproteinsoftypeIcollagen,MMP-1andTIMP-1,andmRNAexpressionoftypeIcollagen.ResultsTheproteinandmRNAoftypeIcollagen,theratiosofTIMP-1/MMP-1weresignificantlylowerinradiationgroupthaninnon-radiationgroup(P<0.05or0.01).ThepeakoftranscriptionoftypeIcollagenmRNAwasat6monthsand3monthsinnon-radiationgroupandradiationgrouprespectively.ConclusionsEndovascularbrachytherapywith^192IrmightmodifythemetabolismofextracellularmatrixafterangioplastybyinhibitingthesynthesisoftypeIcollagenandtheactivitiesofMMP-1andTIMP-1.

  • 标签: 短距离放射治疗 ^192IR Ⅰ型胶原质 血管成形术 细胞外基质蛋白-1 再狭窄
  • 简介:1资料与方法74例2002年8月~2004年10月因突发头痛、胸闷收入我科的住院患者,均行头颅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男49例,女25例,年龄48~80(62±11)岁,70例有高血压病史,21例合并糖尿病,17例合并血脂异常.所有患者于入院当天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ECG)检查,对ECG异常患者采静脉血检测肌钙蛋白I(cTnI),2例患者入院后ECGST-T改变明显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其余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住院治疗两周后复查头颅CT或MRI检查、ECG及cTnI.

  • 标签: 急诊冠状动脉造影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清肌钙蛋白I 造影分析 常规12导联心电图 ECG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脊柱脊髓损伤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行以综合训练以及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72例脊柱脊髓损伤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研究,以入院时间为依据将所选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6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导尿管留置以及间歇性导尿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接受综合训练和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经过干预,研究组尿路感染率明显比常规组低(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膀胱容量以及残余尿量比较无显著差异,而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膀胱容量明显大于常规组,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脊柱脊髓损伤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行以综合训练以及康复护理对其膀胱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同时可以有效避免泌尿系统感染,使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提升。

  • 标签: 脊柱脊髓损伤 膀胱功能障碍 综合训练 康复护理
  • 简介:BackgroundTreatmentofratswiththebeta-adrenergicagonistIsoprenaline(ISO)resultsincardiachypertrophyandmyocardialfibrosis.Inthepresentwork,weaimedtostudytheinvivoeffectsofISOonserumlevelsofmonocytechemoattractantprotein-1andtissueinhibitorofmatrixmetalloproteinasestypeIinWistarrats.MethodsISO(5mg·kg-1)orSalinewereinjectedsubcutaneouslyintoWistarratsonceadayfor3or7consecutivedays.Ventricularremodelingandcardiacfunctionwereevaluatedbyechocardiography.Sectionsofheartwerestainedwithhematoxylin-eosin(HE)forhistopathologyorwithMassonstrichromeforcollagenvisualization.Inaddition,hearttissueimmunohistochemistryforɑ-SMAwasalsoanalyzed.TheserumlevelsoftissueinhibitorofmatrixmetalloproteinasestypeI(TIMP-1)andmonocytechemoattractantprotein-1(MCP-1)weredeterminedbyLuminexmultiplextechnology.ResultsISOinducedcardiacdysfunctioninratsafter3or7daysoftreatment.ISOcausedsignificantincreaseofmyocardialdisorderandfibrosiswithincreasedɑ-SMAexpression.ISOtreatedaatsshowedasignificantincreaseintheserumlevelsofTIMP-1andMCP-1.ConclusionsOurstudysuggeststhatISOinducesprofoundcardiacremodelingaccompaniedwithincreaseofserumTIMP-1andMCP-1.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 Wistar大鼠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异丙肾上腺素 生理盐水 血清
  • 简介:目的:研究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降压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将55例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氯沙坦(50mg,1次/日)组,多普利(4mg,1次/日)组,结果:服药后2,4,6,8,12周,(1)二组病人的立,卧位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较基值明显降低,均有显著差异(P<0.05)。(2)舒张压正常率:氯沙坦组92%,多普利组87.5%,(3)不良反应;氯沙坦组仅1例轻度头晕,多普利组9例咳嗽(30%),被迫中断治疗6例(20%),结论:氯沙坦和多普利均能有效地降压作用。然而,氯沙坦的耐受性远优于多普利,将成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治疗的一线理想药物。

  • 标签: 高血压 氯沙坦 培多普利 疗效对比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ABCD^3-I评分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早期脑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182例,分别采用ABCD2、ABCD^3、ABCD^3-I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其中ABCD^3-I危险分层分为低危40例,中危74例,高危68例,并观察TIA后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ABCD2、ABCD^3与ABCD^3-I评分法预测TIA后7d内脑梗死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5、0.713、0.831。TIA患者7d内进展为脑梗死27例(14.8%)。ABCD^3-I评分低危、中危和高危患者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分别为0、6.8%、32.4%,中危和高危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危患者,高危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危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CD^3-I评分与7d内脑梗死发生率呈正相关(r=0.486,P〈0.01)。除年龄因素外,ABCD^3-I评分法中各个评分项目对TIA后7d内脑梗死发生率均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ABCD^3-I评分法能更有效地预测TIA患者早期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可作为常规应用于临床,指导TIA危险分层评价和治疗。

  • 标签: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卒中 脑梗死 ROC曲线
  • 简介:目的观察哚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2例临床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55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为A组,57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为B组,均给予哚普利治疗,2、4、6周末测血压,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监测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血脂及血糖。结果6周后A组显效率47.2%,总有效率79.3%,B组显效率50.9%,总有效率78.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6周末两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周末与治疗前比较,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血脂及血糖无明显变化(P〉0.05),不良反应A组9.1%,B组7.2%。结论哚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降压疗效好且安全。

  • 标签: 培哚普利 高血压 糖尿病
  • 简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已成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标准治疗方案.能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运动耐受性,并减少了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左室收缩功能下降而引起的住院死亡.临床上常常在ACEI基础上合用硝酸酯类治疗心力衰竭.但这种混合治疗的临床益处仍没有得到评价.我们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估ACEI基础上加用硝酸酯类对充血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标签: 心力衰竭 血流动力学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硝酸酯类 雅施达 单硝酸异山梨酯
  • 简介:目的观察哚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对其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以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内科住院的CHF患者4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根据射血分数分为射血分数减少(HF-REF)组,共20例;射血分数正常(HF-PEF)组,共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心力衰竭标准化治疗,在此基础上均接受哚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Adlo)的水平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并记录治疗的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体质指数、心功能分级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F-REF组治疗后较治疗前NT-proBNP、PRA、AngⅡ水平均下降,LVEF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HF-PEF组比较,HF-REF组治疗后NT-proBNP[(457.87±103.23)pg/mlvs.(785.76±73.45)pg/ml]升高,PRA[(17.92±5.37)ng(ml·h)vs.(9.81±6.94)ng(ml·h)]、AngⅡ[(78.28±18.89)pg/mlvs.(63.28±20.31)pg/ml]、LVEF[(65.15±3.54)%vs.(56.51±7.42)%]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哚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射血分数减少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以有效改善PRA、AngⅡ水平,并且安全性较好。

  • 标签: 心力衰竭 螺内酯 培哚普利 神经内分泌系统
  • 简介:目的:观察缬沙坦及哚普利加缬沙坦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左室重塑及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哚普利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40例,疗程24周。测定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周及24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经(LVDs),计算左室质母指数(LVMI),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20例慢性心衰患者LVEF较正常值降低,LVDd、LVDs、LVMI均较正常值增加。三组治疗后12周及24周LVEF、LVDd、LVDs、LVMI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1),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三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24周联合治疗组较缬沙坦组、哚普利组各项指标进一步改善(P〈0.05)。结论:缬沙坦对慢性心衰患者左室重塑及心功能的有益作用与哚普利相当,两药合用优于二者的单独治疗。

  • 标签: 缬沙坦 培哚普利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心室重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适形剂量递增放疗至74GY联合化疗治疗不能手术的III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以及患者是否从中受益。方法22例没有手术切除的III期患者入组,放疗第1天开始化疗,放疗期间予同期化疗2周期,放疗结束后继续巩固化疗2周期。化疗方案全部采用TP方案(泰素135-175mg/m2,卡铂AUC=5~6,3~4周为一周期)。三维适形放疗剂量递增至64-74GY(2GY/次/日,5次/周),以出现3级或以上的放射急性反应为限制剂量递增的标准。结果20例(91%)患者放疗剂量安全递增到74GY,有19例(87%)患者至少完成3周期化疗。总有效率70%(14/20),1年、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5%,50%。3/4级放射性损伤的发生率15%(3/20。其中2例放射性肺炎,1例放射性食管炎)。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剂量递增至74GY联合化疗治疗是可行的,患者可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和可接受的毒副反应,期待进一步的临床试验。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剂量递增,化学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中妊娠相关蛋白A(PAPP—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11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被分为ACS组(7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9例)。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PAPP—A、IGF—I,采用超敏免疫透视比浊法测定hs—CRP水平。结果:①ACS组血浆中PAPP—A、IGF—I和hs—CRP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和SAP组(P〈0.01或〈0.05);②SAP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PAPP—A、IGF—I和hs—CRP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血PAPP—A水平在ACS患者与游离的IGF-I有明显正相关(r=0.68。P〈0.001),而与总的IGF—I、CK—MB和cTnT无明显相关性(P〉0.05);④直线相关分析发现在ACS组hs—CRP与PAPP—A显著相关(r=0.63。P〈0.01)。结论:血PAPP—A、IGF—I与hs—CRP水平在ACS患者显著升高,与动脉硬化斑块不稳定有关。可作为ACS患者的早期诊断敏感血清学标志物。

  • 标签: 妊娠蛋白质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C反应蛋白质 冠状动脉疾病
  • 简介:目的观察哚普利和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超声改变和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0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哚普利和辛伐他汀)52例,对照组(辛伐他汀)52例。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血管直径、内膜-中膜厚度(INT)、血流及斑块的变化情况及血脂、血尿酸和C-反应蛋白的改变,记录临床症状及血压变化,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对软斑块有效率为92.3%,与对照组(8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组对硬斑块有效率为81.0%,对照组为50.O%,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哚普利和辛伐他汀对颈动脉重构的指标[(血管总面积(TVA)、管腔面积(LA)、斑块面积(PA)、面积狭窄率(S)]显示有良好的改善作用(P〈O.05)。结论哚普利和辛伐他汀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管重构有良好的逆转作用,可能与其作用于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调节血脂代谢异常等有关,从而能积极预防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对保护心脑血管和减少心脑血管意外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培哚普利 辛伐他汀 高血压 颈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改变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血乳酸(LAC)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VM)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动态监测54例AVM患者的hs-CRP、cTnI和LAC的水平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三项指标的水平均随着患者入院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其中,hs-CRP水平入院后0h即升高,阳性率达96.3%,并逐步升高,入院后24h达高峰,后逐步下降。而cTnI和LAC水平分别于患者入院后12h和24h升高。结论hs-CRP、cTnI和LAC三项指标的联合检测有助于AMI的早期诊断,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