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0 个结果
  • 简介:1目的脑外伤后继发脑水肿是血管源性脑水肿,血管基底膜损坏可能在血管源性脑水肿中起重要作用.明胶酶A(gelatinaseA,又称MMP-2)和明胶酶B(celatinaseB,又称MMP-9)可降解血管基底膜的主要成分--Ⅳ型胶原.我们用逆转录定量PCR方法研究大鼠脑外伤后水肿区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tissue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s)及其抑制因子(tissueinhibiterofmatrixmetalloproteinases,TIMPs)基因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脑水肿发生机制的关系.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酶 抑制因子 脑外伤 大鼠 脑水肿 明胶酶A
  • 简介:目的分析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时机对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外伤共104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入住ICU时间分为观察组(术后立即入住ICU)和对照组(术后2d入住ICU),每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GCS评分良好率、中重残率、植物状态率、病死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中残、重残、植物状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肺部感染、高钠血症、脑性盐耗综合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及早送入ICU病房,可明显提升术后恢复良好的几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 标签: 重型颅脑外伤 ICU GCS评分 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观察强化胰岛素治疗(IIT)对严重胸部创伤患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2例严重胸部创伤患(AIS≥3)随机分为IIT组(n=21,血糖控制于4.4~6.1mmol/L)和常规治疗(CIT)组(n=21,血糖控制于10.0~11.1mmol/L)。观察2组治疗后住院期间的病死率,院内感染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胸腔引流管拔管和白细胞计数下降至正常所需时间。结果2组无住院死亡,无低血糖反应。与CIT组相比,IIT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白细胞计数下降至正常所需时间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胸腔闭式引流管拔管时间、低血糖反应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严重胸部创伤患IIT治疗可改善预后。

  • 标签: 严重胸部创伤 强化胰岛素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S100B蛋白在早期脑挫裂伤患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将105例经CT或MRI检查明确诊为脑挫裂伤患作为观察组,其中轻型颅脑损伤65例,重型颅脑损伤40例;将同时期在本院健康体检的95例正常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排除神经系统疾病。采集两组研究对象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S100B蛋白浓度。结果健康对照组、轻型颅脑损伤组和重型颅脑损伤组血清S100B蛋白浓度分别为(0.10±0.03)μg/L、(1.11±0.43)μg/L和(2.60±0.63)μg/L,各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清S100B蛋白水平检测可以作为早期脑挫裂伤诊断及评估伤情程度的辅助指标。

  • 标签: 血清S100B蛋白 脑挫裂伤 早期诊断
  • 简介:自主性和真实性是伦理学的两个原则,它们都强调了向患者说明和解释医疗干预风险的必要性,但并不是指导临床实践的惟一原则。这两项原则常与更传统的“有益”和“无害”原则相冲突。“告诉”患者可引起焦虑和不确定性,破坏医患双方业已存在的信任关系。

  • 标签: 职业道德 临床治疗 医护人员 病患者 医疗信息 自主性
  • 简介:脑卒中是常见病,全国每年新发病例超过200万,年发病率达217/10万,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以及致残率高的特点。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脑卒中的诊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脑卒中病人的病死率也明显降低,但致残率仍居高不下,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 标签: 脑卒中 护理 健康教育
  • 简介:感染是癌症及移植后患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正在兴起的更强的化疗和免疫抑制疗法将进一步增加这种危险。随着这些危险人群的增加,对引起感染致病菌的了解至关重要。因为全身不适和发热这些感染的经典表现可能由原发病或排异反应引起,所以对于这些患者的诊断可能比较困难。在这些情况下,炎症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可能对诊断有帮助。

  • 标签: 癌症 器官移植 细菌感染 免疫抑制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 简介:目的总结青年组与老年组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1月至2005年12月进行胃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313例,其中分为青年组(≤35岁)21例,中年组135例及老年组(≥60岁)157例,比较其临床病理表现在各年龄组的差异。结果13年来胃镜胃癌的总检出率为1.75%(313/17869),按≤35岁,36~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0岁年龄组段,所占百分比分别为6.7%,4.5%,15.3%,23.3%,28.8%,16.O%,5.4%。胃癌的构成比在40岁后随年龄的增长逐渐上升,60一69岁达高峰,随后呈下降趋势;青年组及老年组胃癌女性分别占57.1%及29.9%。上腹痛症状占78.9%及43.3%,胃窦癌占76.2%及47.8%,贲门癌占5%及6.4%,印戒细胞癌和未分化癌共占61.9%及10.8%,低分化腺癌占38.1%及69.4%,高、中分化型痛0及18.5%。结论青年组与老年组胃癌恶性度高,进展快,预后差,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两组治愈率的关键。

  • 标签: 胃癌 青年 老年
  • 简介:糖尿病会给手术带来很多特殊问题。禁食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特别困难。这些患者需要基础胰岛素以防止酮症的发生,如果不补充碳水化合物还会发生低血糖。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没有口服降血糖药物,那么禁食的问题不大。

  • 标签: 2型糖尿病患者 手术 口服降血糖药物 碳水化合物 胰岛素 低血糖
  • 简介:癌症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疼痛不仅给癌症患者带来躯体的痛苦,也使患者在精神上产生巨大压力,使患者情绪抑郁,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严重影响着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在给癌症疼痛患者治疗时,必须做出癌痛评估,如果忽视这项工作,往往是不能有效控制癌痛。在治疗前重视、及时、准确的癌症诊断;客观完善的制定对疼痛的程度评估方法,癌症疼痛治疗的工作重点是实现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及治疗的副作用三者的同步评估。

  • 标签: 肿瘤 疼痛 评估
  • 简介:目的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低钾血症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行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治疗的86例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6例CAPD患者中发生低钾血症25例(29.1%)。高血压肾病10例患者中发生低钾血症2例(20.0%),糖尿病肾病31例患者中发生低钾血症12例(38.7%),慢性肾小球肾炎38例患者中发生低钾血症10例(26.3%),痛风性肾病4例患者中发生低钾血症1例(25.0%)。低钾与非低钾血症患者比较,年龄、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b)、血磷、血清白蛋白(AL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龄、尿量及腹透超滤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钾血症的发生与患者血磷、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呈正相关,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结论腹膜透析患者低钾血症发生率较高,尤其是糖尿病肾病CAPD患者患者血钾水平与其年龄、营养状态密切相关,及时发现及纠正低钾血症可以提高CAPD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 标签: 腹膜透析 低钾血症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自我血糖监测(SMBG)是血糖监测的方法之一。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和英国国家健康和临床医疗研究所(NICE)等机构发布的指南均强调,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综合管理和教育的组成部分,建议所有糖尿病患者都进行SMBG。现就这问题做以下综述。

  • 标签: 糖尿病 血糖监测 健康教育
  • 简介: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和国人预期寿命的延长,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接受外科手术。但是老年患者因为器官功能的退化常常合并多种疾病,如脑梗死、心脏缺血性疾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复杂的病情会显著增加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并给围术期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麻醉科医师可以通过优化围术期麻醉管理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围术期管理 老年人
  • 简介:<正>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严重心衰年死亡率约30%~40%,心衰是至今为止发病率继续增加的心血管疾病。大量研究发现心衰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进行性的、不断进展的病理生理过程,预测心衰的预后并对其发展的过程进行干预,延迟病情进展,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对一些预后差的患者

  • 标签: 预后预测 心血管疾病 病理生理 预后差 最佳治疗方案 心功能
  • 简介:原因不明发热简称FUO,其指的是发热时间大于2周或以上,体温大于38.5℃,且经过了问诊、体检和实验室检查均不能够判断发热原因的患者。因该病发病的原因隐蔽,在临床上表现较为复杂,确诊的手段匮乏,临床上面临的难题较多。本文总结分析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18例原因不明发热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 标签: 原因不明发热 诊断 治疗
  • 简介:留置胃管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护理操作技术,一般情况下都是按常规的《护理基础学》操作方法进行。笔者阅读了很多资料知道同行们根据丰富的临床经验针对不同的病人、不同的病情选择不同的置管方法,值得我们学习探讨,现概述如下。

  • 标签: 留置胃管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脑梗死住院患者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将156例脑梗死住院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评分的变化。结果(1)156例患者治疗前SCL-90评分除敌对和精神病性因子分外,余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均〈0.001),(2)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CL-90评分除敌对和精神病性因子分外,余因子分均比对照组显著改善(P均〈0.001),(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GAF评分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结论脑梗死住院患者存在多种心理问题,心理护理干预后,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心理承受力与调控力,明显改善躯体化、焦虑、抑郁、恐怖、偏执等症状,提高患者心理、社会和职业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梗死 住院患者 心理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终末期肾功能衰竭透析患者伴发神经系统损害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6名死亡的慢性肾衰竭透析患者伴发抽搐的原因。结果共有15例患者在其疾病发展过程中有抽搐发作,其中6例患者因尿毒症脑病、7例因脑血管意外、2例因严重低钙血症引起抽搐。尿毒症脑病多发生于反复腹腔感染,透析不充分的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脑血管意外尤其是脑出血多发生于血液透析患者。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伴发抽搐主要是与中分子物质在体内蓄积、脑血管意外和严重低钙血症有关。应保证透析充分性。积极纠正急慢性并发症。

  • 标签: 透析疗法 抽搐 病因 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死亡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对1993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期间住院的老年恶性肿瘤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4年间因恶性肿瘤死亡患者185例,其中以肺癌59例(31.9%)、肝癌31例(16.8%)、结直肠癌1例(11.4%)为前三位主要死因。1993~1999年因恶性肿瘤死亡患者62例(33.5%),2000-2006年死亡肿瘤患者123例(66.5%)。(2)合并感染病例126例,占全部肿瘤死亡病例的67.7%,104例患者的死亡与感染有关,感染直接引起死亡13例(7.0%),间接引起死亡91例(49.2%)。(3)恶性肿瘤合并老年多脏器功能衰竭(MOF)91例(49.2%),各脏器出现功能衰竭的时间顺序依次为呼吸系统、肾脏、肝脏、血液系统、神经系统、胃肠系统、心血管系统。各脏器功能衰竭的频率顺序为肺脏、心脏、肝脏、神经系统。(4)分析住院天数、是否合并感染、感染部位数目、感染次数、转移部位数目、合并基础疾病数目等因素对MOFE的影响中,显示基础疾病数目、感染部位数目是MOF的危险因素。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死亡人数逐年上升,感染、MOF等并发症已成为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 标签: 老年人 肿瘤 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