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颌面外伤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提出相应的心理疏导对策。方法:选择60例老年颌面外伤住院患者,通过临床观察和语言交流,了解他们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措施,观察对老年患者医疗活动所起的意义。结果:通过对老年颌面外伤心理状态的了解,使用相应的心理疏导对策,对患者的医疗过程和治疗效果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结论:对老年颌面外伤除了积极的医疗救助外,还应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

  • 标签: 老年人 颌面外伤 心理 疏导
  • 简介:目的:通过对1001例口腔颌面创伤患回顾分析,了解口腔颌面部创伤患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8年8月—2011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1例口腔颌面创伤患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01例口腔颌面创伤患男女比为2.80∶1;20~29岁(30.07%)为发病的高峰年龄段;交通事故(48.45%)在致伤原因中居首位。在口腔颌面创伤中,下颌骨骨折573例,发生率最高。合并伤以眼部最多见(171例),其次为颅脑伤和四肢创伤。结论:口腔颌面创伤患以骨折多见。骨折发生的数量、部位等与致伤原因、受力性质及相应部位的解剖结构有关。眼部创伤、颅脑创伤及四肢创伤为最常见的并发症,应予以充分重视,治疗时不可忽视全身状况。

  • 标签: 颌面部 创伤 流行病学调查 合并伤 陈旧性骨折
  • 简介:目的:研究伴发身体其他部位创伤的颌面伤患综合救治中专科确定性手术时机和适应证。方法:回顾性统计4所大型综合医院口腔科病房近20年收治的4869例口腔颌面部创伤患的临床资料,分析伴发身体其他部位创伤状况和专科手术时机。结果:4869例患者中,面骨骨折3364例,软组织伤1505例。伴发其他部位创伤1524例(占31.3%),其中颅脑伤570例(37.4%),肢体伤545例(35.8%),胸部伤170例(11.2%),眼创伤151例(9.9%),脊柱伤54例(3.3%),腹部伤34例(2.2%)。74%的颅脑伴发伤患伤后4周内、76.2%的眼伴发伤患伤后7d内进行了面骨骨折手术治疗。而肢体、脊柱、胸腹部伴发伤患,面骨骨折手术均有不同程度延误。结论:伴发多系统创伤的颌面伤患的救治需要多学科间的合作,在患者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全身状况稳定的情况下,大部分颌面多发伤患可以同期或早期进行专科处理。

  • 标签: 颌面伤 多系统创伤 手术
  • 简介:口腔颌面部外伤是常见的意外伤害,占全身外伤的5%,其中有90%患者伴有牙齿外伤。儿童牙齿外伤的发生率更高,由于儿童外伤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治疗和预后较复杂,治疗计划的制定除急诊处理外,还要考虑牙体牙髓的治疗、咬合诱导以及进一步的修复治疗等多方面因素。外伤乳牙的治疗除了对症处理外,还应预估外伤对继承恒牙胚的影响。本文依据年轻恒牙及乳牙的特点,结合临床经验,分类总结了儿童牙外伤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牙外伤 年轻恒牙 乳牙
  • 简介:在许多国家,牙外伤已经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口腔健康,外伤所累及的年轻恒牙在形态和结构上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根尖孔开放,髓腔宽大,根管壁薄。当年轻恒牙发生冠折和脱位性损伤时,治疗方法的选择对其预后显得尤为重要。年轻恒牙的牙本质小管比成熟恒牙的粗大,外伤冠折累及牙本质时,细菌容易进入牙本质小管感染牙髓;牙本质长期暴露,可造成牙髓坏死和牙冠变色。年轻恒牙外伤后应尽量保存暴露的活髓,选择氢氧化钙行盖髓术或活髓切断术;年轻恒牙即便发生牙髓坏死,也应选择根尖诱导形成术,促进牙根继续发育完成。

  • 标签: 年轻恒牙 牙外伤 治疗 预后
  • 简介: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口腔健康及牙齿美学意识的增强,牙外伤的应急处理及美学修饰效果日益受到关注,针对医生在治疗理念和方法上的差异和局限,文章结合牙外伤国际规范化治疗原则,贯彻微创美学治疗理念,提出牙外伤微创美学治疗设计,以期提供牙外伤微创美学诊治完善思路。

  • 标签: 牙齿外伤 微创 美学 治疗设计
  • 简介:目的探讨正畸拔除上颌单侧中切牙矫治模式的可行性及临床治疗的要点.方法从40例切牙外伤正畸病例中,选出患者19例.其中安氏Ⅰ类错(牙合)1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7例,安氏Ⅲ类错(牙合)2例;男16例,女3例,平均年龄14.5岁,均存在牙量与骨量不调需拔牙矫治病例.所有患者采取拔除外伤中切牙及其它三个象限第一前磨牙模式进行矫治.矫治后对临床资料做回顾性的研究,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19例患者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矫治后拔牙间隙关闭,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中线基本正中,侧貌得到改善.采用治疗前后配对t检验方法,发现牙性指标4项:U1-NA(27.5°至23.3°)、L1-NB(36.4°至32.5°)、L1-MP(97.2°至93.5°)角度减少,表示上下中切牙的倾斜度减小,U1-L1(11.83°至124.4°)角度增加,表示上下中切牙的凸度减少;软组织指标2项:上唇凸点-E线距(Ls-E)从3.5mm减小到1.2mm、下唇凸点-E线距(Li-E)从4.1mm减少到1.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遵循个体化原则,用Bolton指数指导设计和有效支抗控制,非常规拔牙模式矫治,能够达到预期目的.

  • 标签: 上中切牙 牙外伤 正畸治疗 拔牙模式
  • 简介:影响牙再植的因素众多,牙再植的成功率并不高。如何改善牙再植的预后一直是儿童牙科临床面临的一大挑战。牙再植的过程一般包括患牙及牙槽窝的处理、惠牙再植和固定。辅助治疗则包括全身性抗生素的应用、局部抗菌措施、破伤风疫苗的强化等。由于牙根发育程度的不同以及惠牙根面牙周膜细胞活性状态的差异等原因,患牙的根面处理及再植后的固定措施有所差异。此外,还需根据患牙牙根发育是否完全、患牙根面是否有活性牙周膜细胞覆盖等对患牙牙髓进行相应的观察或处理。本文拟就这些方面进行简要的介绍。

  • 标签: 牙脱位 牙再植术 牙周膜细胞 根面处理 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一例前牙外伤的规范化、序列化治疗过程,以期最大限度的保存口内天然牙.恢复前牙美观和功能。材料和方法:首先详细的临床检查和病例记录,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后.对患牙进行复位和固定.并定期复查,追踪患牙的病情病化,依据根折的愈合情况,牙髓活力的评估,制定进一步的治疗计划。结果:根据牙外伤的序列治疗原则.11牙因根折区愈合效果不理想,拔除后修复.21、22牙成功保留.最终行固定桥修复。恢复前牙美观和功能。结论:牙外伤的标准化、序列化治疗非常重要,首先详细的口腔检查.根据不同类型牙外伤治疗原则制定综合治疗计划.并进行准确的、及时的初步治疗.其次对患牙进行定期的复诊检查.根据患牙恢复的情况,必要的调整计疗计划,以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前牙外伤 综合诊疗 固定桥修复 治疗计划 患者知情同意 愈合情况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脱位牙即刻再植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993年10月至2005年10月于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和广东工业大学医院口腔科就诊的外伤脱位牙患者46例60颗牙进行即刻再植,术后随访观察5年。结果再植牙术后5年成功率为75%,累计有11例15颗再植牙失败,失败原因主要为术后牙根吸收大于根长1/3(占60%)、继发感染(占26.7%)、固定不牢靠(占13.3%)。离体时间〈30min再植牙的牙髓成活率和牙周膜愈合率均高于离体时间〉30min的再植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即刻再植外伤脱位牙经适当的临床治疗仍可保留多年,再植成功的关键是严格选择适应证、正确选择离体牙储存介质、尽快植入缩短牙离体时间、尽可能保存牙周膜活性、牢靠的固定结合功能运动和及时有效防治感染。

  • 标签: 牙外伤 牙脱位 牙再植 即刻再植
  • 简介:根管闭锁(pulpcanalobliteration,PCO)是牙外伤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常发生于青少年,多见于年轻恒牙。PCO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外伤后受损的牙髓出现血管再生和(或)神经再生的结果,也可能是由于外伤本身或者复位固定外伤牙后牙髓血液流量的改变导致。对于牙外伤后出现PCO的患牙,一些学者认为根管治疗不仅可以避免出现根尖周炎症,而且有利于患牙的美容修复。大多数学者则认为可对患牙进行长期的随访观察,只有伴有PCO的外伤牙出现牙髓坏死或者发展为根尖周炎时才考虑根管治疗,而且根管治疗对PCO的患牙是一项挑战,在技术上是复杂的。总之,为了及时检测到PCO的发生,对外伤牙定期随访和密切观察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牙外伤 根管闭锁 根管治疗
  • 简介:外伤是口腔急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的牙外伤常常导致患牙不能保留而需要拔除.以往前牙缺失后采取传统的固定和活动义齿修复或者常规种植修复,通常需要3~6个月的等待,在这期间患者需要经受缺牙或佩戴活动临时修复体带来的不适.近年来,即刻种植技术迅速发展,不仅能更快地恢复缺失牙的形态和功能,同时能起到尽可能保存原有软硬组织的作用.但临床医生需要意识到,即刻种植在适应证上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同时因为牙外伤常发生在前牙美学区,需要考虑相应的美学风险.因此,特别是对于临床经验不足的医生而言,即刻种植手术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文章对即刻种植在牙外伤中的应用做一简单总结,并结合笔者临床经验分享即刻种植的一些技术要点和病例分析.

  • 标签: 牙外伤 即刻种植 前牙美学区
  • 简介:对于儿童及青春期青少年来说.由于外伤所致的上颌中切牙损伤十分常见.并且最终有可能导致中切牙的早失。治疗方案通常包括种植修复,自体牙再植,以及正畸关闭间隙后树脂塑形。病例报告中所展示的患者是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女孩,上下牙列拥挤.Ⅰ类咬合关系,伴有上颌中切牙外伤史。治疗计划为拔除上颌中切牙及下颌前磨牙后,关闭拔牙间隙。该病例主要表明,对于一些Ⅰ类牙列拥挤及Ⅱ类非牙列拥挤的患者.选择性地运用正畸方法关闭间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效率高且预后良好。

  • 标签: 中切牙 牙外伤 关闭间隙
  • 简介:针对根尖孔未闭合的年轻恒牙的根管治疗是一项挑战。长期应用氢氧化钙糊剂的根尖诱导成形术是一种已被认可的治疗方法,然而这种方法伴有许多临床问题。制备根尖屏障是这类患牙的另一种治疗方法。三氧化矿物盐聚合物(MTA)具有作为根尖充填材料的潜能,尤其在年轻恒牙的治疗中。MTA具有治疗时间短、封闭性好及生物相容性高的优点,被认为是一种很有效的根尖诱导成形的方法。本病例报道将汇报4例上颔切牙牙髓坏死、根尖孔未闭合且并发根尖周炎的临床病例的治疗(应用MTA根尖屏

  • 标签: 上颌中切 中切牙 充填外伤
  • 简介:目的:观察修复前正畸治疗牙周炎的疗效.方法:对42例伴错、牙移位、牙缺失的牙周炎患者.用Tip-Edge技术矫治,结合修复及牙周治疗手段,消除创伤,建立正常咬合关系,随访1年观察其疗效.结果:有效率为90.48%,无效4例,占9.52%,均于治疗过程中出现牙松动加重或被拔除.结论:通过正畸、修复和牙周治疗的综合作用,能有效控制炎症、消除创伤,以利牙周组织恢复健康.

  • 标签: 牙周炎患者 正畸治疗 修复术
  • 简介: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牙周病患者通过正畸治疗来改善口腔健康和容貌外观的需求日益增加.该群体中既有因先天错(牙合)畸形影响牙周健康的儿童青少年患者,亦有因牙周病变引起的前牙扇形移位、牙齿缺失造成的邻牙移位等错(牙合)畸形的成人患者.文章就牙周病与正畸治疗的关系、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的原则与方法、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后的牙周状况变化等3个方面做一介绍.

  • 标签: 牙周病 牙周治疗 正畸治疗 错(牙合)畸形
  • 简介:目的:对房颤患者不停用华法令、心电监护下拔牙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为其安全拔牙提供参考。方法:监测33例房颤患者拔牙前后及过程中血压、心率、心电图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并观察术后出血情况。结果:32例患者完成手术。血压、心率在麻醉时及术中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心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3例术中出现室性早搏。所有患者术后拔牙创均无明显出血。结论:只要术前准备充分、术中严密监护、术后加强局部止血,长期口服华法令的房颤患者在不停药、不减量、局麻下施行拔牙术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房颤 华法令 心电监护 拔牙
  • 简介:该文旨在比较舌鳞癌与其他部位口腔癌患者生存率的差别。对1988-2004年间诊断为口腔癌并处于T1-T2NOM0期的患者进行研究,资料来源SEER数据库。时序检验比较舌癌及其他部位口腔癌的总生存率(OS)和病因别生存率(CSS)。结果:6791患者纳入研究,40%为舌癌。患者平均年龄64岁,舌癌患者的5年OS和CSS分别为60.9%和83.5%,其他部位口腔癌患者为64.7%和94.1%。多因素分析显示,OS、CSS与肿瘤T分期、发病部位、患者年龄、性别有关。结论:舌鳞癌较口腔其他部位的鳞癌预后差,更应对之行综合治疗。

  • 标签: 舌鳞癌 癌患者 预后 总生存率 口腔癌 多因素分析
  • 简介:目的:测量并分析比较无牙颌患者戴全口义齿后,咀嚼不同食物时的咀嚼力各参数值.方法:采用自行研制的微机化多功能(牙合)力仪,测量戴全口义齿的患者在咀嚼等量花生米及饼干时的咀嚼力总值、均值与咀嚼频率、两种食物的破碎力及吞咽力.结果:全口义齿患者破碎花生米需用47.25N(4.82Kg)力,而破碎饼干则需29.12N(2.97Kg)力;嚼细后的花生米、饼干所需吞咽力分别为51.91N(5.19Kg)、49.88N(5.09Kg),两者无统计学差异;无论是整个咀嚼周期内还是咀嚼开始后10秒内,全口义齿患者咀嚼花生米用力均大于等量饼干所需力,经统计学分析,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单位时间内咀嚼花生米次数(咀嚼频率)亦大于饼干,两者间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全口义齿患者咀嚼力大小与食物本身硬度有关,而嚼细后被吞咽的力则几乎不受食物性质的影响;全口义齿患者辨别食物结构的特点,与天然牙列者相似.

  • 标签: 咀嚼 全口义齿 患者 吞咽 食物 花生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