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检测胰腺组织mRNA的表达已经成为研究胰腺疾病的重要手段,但由于胰腺组织富含RNase,抽提胰腺RNA是分子生物学实验的难点之一。为此,本实验旨在探讨提取胰腺RNA的理想方法。

  • 标签: 胰腺组织 总RNA 提取 分子生物学实验 大鼠 RNASE
  • 简介:目的探讨多学科(multidisciplinaryteam,MDT)联合行颈动脉切除重建术在甲状腺恶性肿瘤累及颈动脉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0例甲状腺恶性肿瘤侵犯颈动脉行一期切除肿瘤和颈动脉及颈动脉一期重建手术资料,包括术前普外科及血管外科联合评估、术中甲状腺外科、血管外科、骨科联合手术及术后共同管理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后均未出现明显神经功能障碍。1例术后出现患侧Honor综合征、1例出现声音嘶哑现象,2例术后出现伤口感染,随访期间2例肿瘤局部复发,2例出现远处转移。结论对于侵犯颈动脉的甲状腺恶性肿瘤,MDT联合行颈动脉切除一期重建术在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同时保证了肿瘤的完整切除,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甲状腺恶性肿瘤 颈总动脉 动脉重建术 多学科联合
  • 简介:目的研究容积旋转调强(VMAT)联合同期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晚期宫颈癌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VMAT联合同期化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适形强调放疗(IMRT)联合同期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治疗期间和治疗后毒性反应;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无瘤生存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盆骨髓(PBM)、直肠及小肠外照剂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靶区剂量均匀性指数(HI)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1年无瘤生存率、生存率、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MAT联合同期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近期疗效与IMRT治疗方案相当,但安全性更高,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及预后。

  • 标签: 宫颈癌 容积旋转调强(VMAT) 适形强调放疗(IMRT) 化疗 无瘤生存率 远处转移率
  • 简介:目的探讨将胰腺癌MiaPaCa-2细胞RNA转染树突细胞(DCs)最优化的方法。方法以rhGM—CSF、rhIL-4和TNF-α联合诱导外周血单核细胞以获得DCs,观察DCs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DCs表面标志CD40、HLA—DR、CD83和CD86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测定DCs刺激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采用脂质体转染、电穿孔及被动转染三种方法将MiaPaCa-2RNA转染DCs,应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MUC1mRNA表达,MTF法测定DCs存活率。结果所获细胞具有典型的成熟DCs形态特征,CD40、HLA—DR、CD83和CD8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3%、50.2%、89.2%和73.6%,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具有极强的刺激增殖作用。电穿孔法DCs转染48h后,DCs的MUC1mRNA表达量为45.39±9.33,明显高于脂质体法的31.68±7.25和被动转染法的18.53±3.26;DCs存活率为(80.36±2.43)%,较被动转染法的(91.48±5.42)%略低,但高于脂质体法的(67.44±2.51)%,且基本稳定在80%左右。结论采用电穿法将胰腺癌MiaPaCa-2细胞RNA体外转染DCs的效率较高,且较安全。

  • 标签: 胰腺肿瘤 树突细胞 RNA转染
  • 简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术)是治疗壶腹部周围恶性肿瘤的首选方法。多个研究表明,术前胆红素水平是影响whipple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比较不同年代在本中心行whipple手术治疗患者术前血清胆红素浓度对术后并发症影响,探讨在手术技术和围手术期监护较过去都有很大提高的现在,术前血胆红素浓度是否仍然是影响whipple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血胆红素浓度 术后并发症 WHIPPLE术 血清 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