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有效控制和预防留置导尿病人尿路感染的发生。方法:通过查阅了近年关于留置导尿与尿路感染的关系的论文进行归纳分析。结果:留置导尿术本身、不当的操作、患者自身的因素、传统的尿管系统和膀胱冲洗是引起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凶。结论: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的适应证、正确的操作和置管后的护理、指导病人及家属、采用密闭式导尿系统及选择性膀胱冲洗是预防留置导尿病人的尿路感染的有效措施。

  • 标签: 留置尿管 尿路感染 护理
  • 简介:严重鼻出血是耳鼻喉科临床常见的危重急症之一,如果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常可危及生命[1].过去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有鼻腔填塞法或血管结扎治疗,随着介人放射学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近年来用血管栓塞治疗严重鼻出血的报道也日渐增多.我科从1993年1月~1999年12月,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动脉栓塞治疗严重出血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严重鼻出血 减影 影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超声造影对老年人胃病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超声科接受胃超声造影检查患者160例,均予以胃部造影剂并给予患者相同的超声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用spss10.0进行分析。结果以病理检查结果为对照,胃超声造影检查总准确率为90.41%,其中胃炎检查结果准确率为95.24%,胃溃疡检查结果准确率91.89%,胃息肉检查结果准确率86.96%,胃癌检查结果准确率为87.56%。结论老年人胃病灶各指标变化与胃超声造影具有密切的联系,临床上可用于老年人胃病灶的诊断,且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胃超声造影 老年人 胃溃疡 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手术(输尿管镜或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所致急性梗阻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0例上尿路结石所致急性梗阻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30例患者上尿路结石致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微创手术。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切开取石术(传统开放手术或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3月后测量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尿酸以及24h尿量与治疗前的各项数据进行对比。结果均成功解除尿路梗阻,实验组30例患者,结石取净率94.4%;对照组30例患者中,结石取净率为91.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3月后,实验组肾功能恢复正常27例,3例仍有氮质血症,但肾功能明显改善。对照组肾功能恢复正常者23例,7例扔有氮质血症。结论微创手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具有微创、安全效果好等优点,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上尿路结石 急性阻塞性肾功能衰竭 微创取石
  • 简介:目的:观察比较双氯芬酸钠与丁溴东莨菪碱联合治疗上尿路结石绞痛的疗效.方法:117例患者按掷币法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双氯芬酸钠栓剂和丁溴东莨菪碱,对照组给予阿托品和哌替啶肌注.观察2h.结果:双氯芬酸钠与丁溴东莨菪碱联用治疗上尿路结石绞痛与哌替啶和阿托品联用的疗效无差异,P>0.05.结论:双氯芬酸钠与丁溴东莨菪碱联用治疗上尿路结石绞痛的疗效好,能替代目前常用的镇痛药哌替啶和抗胆碱药物阿托品.

  • 标签: 双氯芬酸钠 丁溴东莨菪碱 上尿路结石绞痛
  • 简介:目的: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肺组织不必要的损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所取组织的病理结果为患者术前提供权威性诊断或不能手术者亦可据此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包括化疗及放疗).方法:CT定位下用穿刺针进行肺穿刺.结果:5例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结论:CT定位下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 标签: CT定位 经皮肺穿刺活检术 诊断 治疗 外周型肺实质性占位病变
  •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肝破裂伤的超声结果与CT表现,评价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急性肝破裂伤的超声结果与CT扫描图像资料.结果:23例采用非手术治疗后随访、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CT表现与手术结果对照相符.结论:CT对急性肝破裂伤的评价具有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对病变检出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急性肝破裂伤 CT检查 影像学诊断 鉴别诊断 预后
  • 简介: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1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表现、发病机制、发生部位进行分类和回顾性分析。结果:外伤性88例,其中单纯性16例,合并其他颅内损伤72例。自发性44例,血管畸形所致11例,由动脉瘤所致8例,其他25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18例。CT表现为脑沟密度增高48例,纵裂池出血66例,脑池密度增高78例。结论:SAH部位不同可形成不同的CT表现,CT检查为该病的首选及必检,且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胰腺炎中应用CT与MRI的特点与临床诊治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重症胰腺炎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CT与MRI进行全面检查,分析CT与MRI的影像学特性,对比CT和MRI应用于重症胰腺炎临床诊断中的可行性。结果检查后,CT确诊出80例患者中重症胰腺炎76例,1例误诊,经病理诊断后符合75例,诊断准确性为93.7%,敏感度为98.6%;经MRI确诊重症胰腺炎患者72例,误诊3例,经病理诊断后符合69例,例诊断的准确率为90.0%,敏感度为95.8%;采用MRI诊断重症胰腺炎的准确性与敏感度相较于CT诊断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虽然在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与敏感度方面CT与MRI无明显差,但是CT诊断可以明确显示出重症胰腺炎的具体胰腺形态结构和病变的大小、范围以及其和附近脏器官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医护人员对患者的胰腺坏死程度与渗液范围进行确定,而且重复性和经济性相对较好,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CT MRI 重症胰腺炎 临床诊断
  • 简介:目的:评估16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急性颅脑外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4例急性颅脑创伤病人作16层螺旋CT颅脑扫描,对原始轴位图像进行图像后处理,包括回顾性薄层重建、多平面重组;分析急性颅脑创伤的CT影像表现、计算颅脑创伤病变的数量,分别就原始轴位图像、回顾性薄层重建、多平面重组图像进行比较。结果:原始轴位图像难以显示隐匿性的颅脑创伤病灶,回顾性薄层重建及多平面重组发现病灶数量要多于原始轴位图像,但回顾性薄层重建与多平面重组发现病灶的数量无明显差别。结论:就16层螺旋CT检查急性颅脑创伤而言.回顾性薄层重建、多平面重组能够明显提高隐匿性病灶的检出率。

  • 标签: 颅脑创伤 16层螺旋CT 图像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