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血管造影与MR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从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在我院内诊治的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使用CT血管造影诊断,B组使用MR血管造影诊断。结果通过对比得出两组所的结论并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血管造影与MR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当中具有重要意义,检测效率较高。

  • 标签: CT血管造影 MR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肠造影+CT扫描对急腹症疾病的诊断作用。方法以2015年9月—2018年9月间入本院治疗的200例急腹症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均是100例。A组给予胃肠造影+CT扫描诊断,B组给予单纯的CT扫描,对比诊断效果。结果A组的疾病检出率为95.00%,B组为84.00%,对比有差异(P<0.05)。对比两组对于各疾病类型的检出率无差异(P>0.05)。以手术结果为病理诊断标准,A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6.00%,敏感度为96.91%,特异度为66.67%,B组分别为82.00%,84.38%和25.00%,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为急腹症患者行胃肠造影+CT扫描诊断可有效检出疾病类型,且诊断效果佳,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胃肠造影 CT扫描 急腹症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造影剂在增强CT检查中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79例接受CT增强扫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检查中出现一过性全身热感等症状的轻度反应患者为7例,处理或停药后,症状得以显著的缓解,其中有1例患者出现局部穿刺渗漏的症状,使用质量分数为50%的硫酸镁湿敷之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结论在增强CT的检查中,尽早观察,尽早发现患者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理可有效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螺旋CT 增强扫描 护理
  • 简介:摘要CT是利用精确准直的X线束、γ射线、超声波等,与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同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作一个接一个的断面扫描,具有扫描时间快,图像清晰等特点,目前被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查中。CT增强扫描就是在血管内注入对比剂而进行的扫描技术,主要是经静脉快速注入含碘造影剂,使血中含碘量维持一定水平,增强器官和病灶的影像效果;可以发现平扫未发现的病灶,主要用于鉴别病变为血管性或非血管性,明确纵膈病变与心脏大血管的关系,了解病变的血供情况以帮助鉴别良、恶性病变等;增加病灶的信息量,以便于对病灶定性分析甚至明确诊断。造影剂属于药物的一种,主要用于介入放射学操作中,用来显示血管、体腔的内部结构或状态。造影剂种类多样,目前含碘制剂较为多用。造影剂渗漏可引起局部组织水肿、疼痛等症状,严重降低了CT增强扫描的成功率及效果。为此本研究中分析了CT增强扫描造影剂渗漏的原因并探讨了预防和护理方法,旨在提高CT增强扫描的成功率、降低造影剂渗漏的发生率。

  • 标签: CT CT增强扫描 造影剂渗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尿路造影(MRU)技术在小儿泌尿系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47例尿路梗阻患儿分别作腹部超声(BUS)、静脉尿路造影(IVP)、磁共振尿路造影(MRU)检查,将结果进行对比,观察MRU尿路梗阻的表现。结果47例尿路梗阻患儿中经MRU诊断为壁段狭窄7例,原发性巨输尿管症3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31例,输尿管口囊肿6例,MRU影像与手术结果完全一致,对小儿泌尿系梗阻诊断正确率100%。结论磁共振尿路造影技术具有无创,诊断准确率高的优点,是诊断小儿尿路梗阻疾病的理想手段。

  • 标签: (MRU)技术 小儿泌尿系梗阻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的多层螺旋CT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肺动脉栓塞诊治的病患5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并且所有病患均在入院时已确诊病情,满足肺动脉栓塞的患病标准,将病患等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病患均有29例,其中参照组进行一般检查,实验组进行多螺旋CT检查。通过比较两组检查时间、图像清晰度等情况,进而总结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患在进行诊断之后,实验组所用时间短,图像清晰度较高,诊断效果较好,数据具有显著差异性,满足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一般检查,多层螺旋CT扫描肺动脉栓塞中血管造影效果更好,对肺动脉栓塞诊断工作起了重要作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肺动脉栓塞 肺血管造影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造影CT扫描联合在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8月收治的120例急腹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不同的诊断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行胃肠造影检查,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CT扫描,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确诊,研究组诊断准确率为93.33%(56/60),对照组诊断准确率为78.33%(47/60),研究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胃肠造影CT联合扫描能有效提高急腹症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胃肠造影 CT扫描 急腹症 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过程中使用碘造影剂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预防性护理对策。方法将我院自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使用碘造影剂进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3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89例,研究组患者给予CT扫描的相关护理措施干预,总结扫描过程中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0%,明显低于对照组12.70%(P<0.05)。结论对使用碘造影CT增强扫描的患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后可明显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能够提高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后的急救效果。

  • 标签: CT增强扫描 碘造影剂 不良反应 预防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并分析在CT增强扫描检查过程中发生造影剂血管外渗的原因,护理人员采取的预防措施及处理手段。方法CT增强扫描检查前,护理人员做好患者思想工作,熟练操作及发生造影剂外渗后的及时处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患处连续敷湿土豆片及积极对症处理,没有1例造影剂外渗患者发生并发症。结论当发生造影剂外渗时,患处敷湿土豆片的消肿止痛效果明显优于临床常用的硫酸镁湿敷,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多排螺旋CT 增强扫描 高压注射器 造影剂 外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小肠疾病诊断中采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检查方法和传统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比较。方法以我院收治的小肠疾病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将其分为两组,分组方式为随机分组,每组各46例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和传统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方法,与手术和病理学结果比较,判定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与手术和病理学结果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定位符合情况为100.00%(46/46),定性符合情况为91.30%(42/46),对照组患者的定位符合情况为80.43%(37/46),定性符合情况为65.22%(30/46),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与手术和病理学结果比较,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传统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方法,临床诊断小肠类疾病可选择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

  • 标签: 气钡双重对比造影 多层螺旋 CT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总结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和疑似冠心病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手术前后的时间少于2周。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是标准的。分析64排螺旋CT诊断中度和中度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计算准确率,阳性率和吻合率。结果64排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轻,中,重度狭窄的准确率高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P>0.05)。64层螺旋CT显示中,中度冠状动脉狭窄的确切值为90.00%,阳性率为65.00%;钙化灶的确切值为85.00,阳性率为60.00%。结论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对中,中度狭窄的检出敏感。它可以用作冠状动脉狭窄的非侵入性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短期多次检查,定位准确等优点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64排螺旋CT 冠状动脉狭窄病变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诊断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头颈血管中几种常见病变的临床应用,初步总结后进一步分析该技术的应用价值,发挥该技术在头颈血管病变进行诊断治疗、空间定位和测量的优点。方法收集2016—2017我院采用飞利浦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仪扫描检查的头颈血管病变100例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结果颈动脉狭窄病例70例,脑动脉畸形15例,脑动脉瘤15例。70例颈动脉狭窄病例包含重度狭窄区150处、中度狭窄区78处。重度狭窄区总共155个斑块,软斑块25个,钙化斑块101个,混斑块29个。15例脑动脉畸形病例包含7例明确供血动脉,大脑前动脉供血为3例、大脑中动脉供血为1例、大脑后动脉供血为2例,血栓形成2例。15例脑动脉瘤病例包含囊状动脉瘤5例,梭形动脉瘤5例,合并小动脉瘤3例,合并出血2例。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头颈血管病变中对患者的诊断治疗、空间定位和测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技术可作为诊断治疗头颈血管病变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推广,安全有效。

  • 标签: 64排螺旋CT 颈动脉狭窄 血管造影术 脑动静脉畸形 头颈血管病变 脑动脉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管癌的X线钡餐造影CT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3月38例食管癌的X线钡餐造影CT影像,判断二者的符合率。结果X线造影准确诊断食管癌28例(73.7%),主要以环征/半环征、缺口征及双边征、小龛影、平盘或棒状隆起、管壁局限性增厚等为表现。CT准确诊断食管癌33例(86.8%),主要以食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软组织肿块影、柔韧性消失、周围脂肪间隙消失等为表现。结论X线钡餐造影CT诊断食管癌均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合理结合两种检查方法将为食管癌的诊断与术前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食管癌 X线造影 CT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胃肠道间质瘤应用钡剂造影CT扫描的影像。方法选取我院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应用钡剂造影CT扫描。观察分析间质瘤性质、部位、CT影像特征及钡剂造影表现。结果30例患者中,间质瘤恶性15例、良性7例、交界性8例。钡剂造影显示良性间质瘤体积较小,表现为蠕动波变小,腔内小充盈缺损;而经CT平描,间质瘤密度呈均匀强化。CT平扫显示密度不均,且壁外或跨壁巨大肿块;增强扫描后主要为不均匀强化。结论采用钡剂造影检查胃肠道间质瘤缺乏特征性,但在初步定性、发现及定位病变方面有利,而采用CT扫描特征性较强,且针对间质瘤的定位和准确定性意义重大,因此临床应用时需将两者联合使用。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钡剂造影 CT扫描 影像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优质护理对重症患者CT造影检查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2月共68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个性化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检查成功的比例、CT造影检查图像的质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造影检查成功比例(85.3%)高于对照组(61.8%),观察组图像的质量优良率(82.4%)高于对照组(58.8%),观察组造影检查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1.8%)低于对照组(35.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优质护理对重症患者CT造影检查具有重要价值,可明显提高CT造影检查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还可改善图像质量。

  • 标签: CT造影 个性化优质护理 重症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的不良反应预防及护理干预。方法以2016年4月—2018年3月的300例行CT增强扫描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CT增强扫描,分析不良反应类别。结果300例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7.33%,其中,以轻度恶心呕吐所占比例最高,为4.33%,其次为局部荨麻疹样皮疹等。结论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可能会导致诸多不良反应,临床予以针对性预防及护理措施,可减少其发生风险。

  • 标签: CT增强扫描 碘造影剂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管癌的X线钡餐造影CT影像诊断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1月—2016年11月于我院诊治的食管癌患者,共70例,全部患者分别进行X线钡餐造影诊断和CT影像诊断,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X线钡餐造影在食管癌早期和中晚期的阳性率为85.71%,CT影像为6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钡餐造影CT影像诊断方法准确率和灵敏度均为100%,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食管癌的过程中,X线钡餐造影CT影像都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在早期诊断食管癌方面X线钡餐造影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CT影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和分期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因此要对影像诊断的方法进行合理的利用,对于促进诊断准确性和手术成功率的显著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食管癌 X线钡餐造影 CT影像 诊断分析
  • 简介:摘要CT增强扫扫描中,经常应用的造影剂包含含碘离子型、非离子型造影剂等2种,而在MR增强扫描过程中,钆类对比剂属于常用造影剂1。为有效降低CT/MR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带来的不良反应,应用造影剂时,要求相关工作人员需合理调整并控制在造影剂的运用量,深入分析造影剂理化性能,应用后引发不良反应、毒副作用的具体处理措施等。本文对CT/MR增强扫描中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护理措施进行研究。

  • 标签: 增强扫描 造影剂 不良反应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诊断的特点与价值,并与其他影像诊断进行比较。方法将在我院经手术证实为主动脉夹层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准确性与分型,并与磁共振血管造影、X线血管造影等影像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螺旋CT血管造影在诊断准确性和分型准确率方面均显著高于其他影响检查(P<0.05),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主动脉夹层,分型更准确,诊断率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动脉夹层 血管造影 螺旋CT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