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环磷酰胺与雷公藤多甙片治疗难治肾病综合征,并分析其有效及安全,以期临床上治疗难治肾病综合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自2012年05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所接收患有难治肾病综合征患者共180例为此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对象分为A组与B组,每组中各9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首先给以常规疗法进行治疗,如降压、利尿消肿等。A组患者给以环磷酰胺注射治疗,B组患者给以环磷酰胺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分别检查患者肾功能。结果A组与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6.67%、91.11%,经比较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B组患者,且两组间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检查相比,两组患者肾功能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除A组血浆白蛋白外)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改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组患者与A组肾功能指标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磷酰胺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难治肾脏综合征,具有显著临床效果,同时显著改善了患者肾功能。

  • 标签: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环磷酰胺 雷公藤多甙片
  • 简介:目的:建立大鼠交流电电激诱发心室颤动机械心肺复苏模型,并探讨其有效安全。方法:选用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20只,应用自主开发研究心跳骤停复苏机械装置,持续交流电经右心室内膜致颤。在8min心室颤动后,开始给予6min心肺复苏,包括200次/min机械胸外按压100次/min同步机械通气。随后双向波经胸体外除颤。结果:14只大鼠复苏成功,自主循环恢复率70%。电刺激后所有大鼠立刻出现心室颤动。3min电刺激停止后动物持续表现为室颤而没有自发转复心律现象。心肺复苏期间恢复自主循环组其冠状动脉灌注压恒定在24mmHg左右。显著高于未能恢复自主循环组。大部分大鼠在6min复苏后电击除颤有效恢复自主循环。实验结束后常规解剖未发现器官机械创伤。结论:本大鼠交流电诱发心室颤动心肺复苏模型,有效安全高,可最大限度减少实验误差,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 标签: 心肺复苏 心室颤动 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急救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例百草枯中毒病人临床资料。结果:治愈9例,好转7例,死亡4例。结论:在急救护理过程中早期反复彻底清除胃肠道毒物、减轻毒物对重要脏器组织损害、加强对重要脏器功能监测、作好口腔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有助于缩短病人救治时间,防止并发症,减少死亡率。

  • 标签: 百草枯 中毒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增强肾上腺素能作用兔心律失常影响.方法:新西兰纯种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三组各10只,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去甲肾上腺素(NE)0.5mg/kgNE1.0mg/kg,日两次,连续15天.在体同步记录各组三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MAP)复极90%时限(MAPD90)、跨比复极离散度(TDR)及程序刺激诱发室心律失常情况.再静脉给予异丙肾上腺素(Iso)6μg/(kg·min),观察急慢性肾上腺素能重叠效应对程序刺激诱发心律失常影响.结果:(1)三组之间MAPD90及TDR比较无显著差异.(2)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中层心肌MAP2期拱顶消失.(3)程序刺激,早期后除极(EAD)或/延迟后除极(DAD)及室性早搏在实验组均有增加.静脉给予Iso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均有增加,但仅高剂量组P<0.05.结论:增强肾上腺素能作用可引起兔心室肌复极电活动改变,并可导致室心律失常增加,但对三层心肌MAPD90TDR影响不明显,其致室心律失常机制可能与EAD/DAD增加有关.

  • 标签: 增强 肾上腺素能 室性心律失常 程序刺激 心肌单相动作电位 注射生理盐水
  • 简介:急诊医疗体系(EmergencyMedicalServiceSystem,EMSS),是由个急救总站(或中心),若干城区急救站各综合医院联网组成,有统呼救信号,问清发病情况具体地点,向离伤病员最近急救站发出派遣车辆医务人员通知,同时将资料储存在计算机库中备用.急救站进行初级救护后,将伤病员转送到综合医院急诊科进步诊治.

  • 标签: 医疗现状 急救医疗 现状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比较乌拉地尔硝普钠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降压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验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持续静脉泵入硝普钠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持续泵入乌拉地尔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药物治疗总有效率、降压效果及出现不良反应几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6.0%)显著高于对照组(58.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0分钟、2小时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收缩压及舒张压降压效果都显著好于对照组,另外其不良反应几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对于其中2级高血压患者来说,乌拉地尔没有硝普钠降压明显;3级高血压病人乌拉地尔降压效果较差。结论乌拉地尔高血压脑出血症治疗中,具有较好降压效果及较高治疗有效率,降低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几率,值得使用与推广。

  • 标签: 乌拉地尔 硝普钠 高血压脑出血 降压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阐释胃癌中miR-638胃癌细胞侵袭迁移影响,并证明它可能是通过影响细胞骨架调节蛋白VASP表达水平来抑制胃癌细胞侵袭迁移分子机制。

  • 标签: 胃癌 miR-638 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 迁移 侵袭
  • 简介:目的:探讨出生低体重儿原因防治措施。方法:1989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科出生545例低体重儿(出生时体重低于2500克)发生死因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低体重儿母亲妊娠期并发症如流感、中重度贫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明显增高;低体重儿死亡率15.72%,显著高于正常出生体重儿(P〈0.01);其主要死因是新生儿肺炎、致死性畸形、败血症颅内出血等。结论:母亲孕期并发症是低体重儿主要原因,积极治疗护理孕期母亲疾患低体重儿是减少低体重儿降低其死亡率关键。

  • 标签: 低体重儿 死亡率 危险因素 预后
  • 简介: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有效安全。方法:36例症状明显右室流出道单形室性早搏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观察即刻及术后2月疗效;测定射频消融术前以及术后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肌钙蛋白I(cTnI)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观察心肌损伤。另设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射频消融能有效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消融即刻成功率100%,远期成功率94.4%。hs—CRP、CK—MBcTnI射频消融术后1d较术前明显升高,7d后恢复正常。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安全有效。

  • 标签: 射频消融 室性早搏 高敏C反应蛋白 肌钙蛋白I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粘连肠梗阻治疗中应用腹腔镜粘连松解术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接收治疗粘连肠梗阻患者70例研究对象,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各35例,观察组在腹腔镜施予粘连松解术治疗,对照组施予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对照分析两组疗效。结果除手术时间外,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等手术指标均比对照组优越,且观察组发生并发症几率2.9%,明显比对照在20%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粘连肠梗阻治疗中,应用腹腔镜粘连松解术不但疗效确切,而且安全较高,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具有进步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粘连性肠梗阻 腹腔镜 粘连松解术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了解狗心脏停搏15分钟后,用浅低温和深低温闭胸心肺转流(CPB)时,血浆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氧化氮(NO)影响.方法:10只实验狗,用10%氯化钾静注致心脏停搏15分钟后,行闭胸CPB复苏,浅低温组(33℃~34℃)(N=5),深低温组(26℃~27℃)(N=5),15分钟后复温.于停搏前、停搏15分钟、CPB开始后1小时、3小时抽血,并于3小时取心、肺、脑组织,行血浆组织SOD、MDANO测定.结果:在停搏15分钟时,两组血浆SOD活性均明显高于停搏前;CPB后1小时,二组均明显低于停搏前(P<0.05),但至3小时,二组均上升接近停搏前水平(P>0.05).两组血浆MDANO含量于停搏15分钟CPB后1小时、3小时均明显低于停搏前(P<0.05).浅低温组脑组织肺组织中SOD明显低于深低温组(P<0.05),MDA明显高于深低温组(P<0.05);而心肌组织中NO含量明显低于深低温组(P<0.05),MDA也明显低于深低温组(P<0.05).结论:狗心脏停搏15分钟后,用低温闭胸CPB复苏,血浆SOD代偿升高,MDANO下降,即低温复苏有助于减轻氧自由基NO造成再灌注损伤.组织中指标测定,表明深低温闭胸CPB复苏再灌注损伤较轻,浅低温闭胸CPB复苏则心肌再灌注损伤较轻.

  • 标签: 闭胸心肺转流 再灌注损伤 心肺复苏 自由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病人应用降压药出现不良反应并提出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科室住院治疗90例高血压病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其中包括男70例,女20例,年龄在64岁-95岁之间,平均76.8岁,按照每个病人具体情况使用2-4种降压药其进行治疗,统计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并不同不良反应进行不同护理;结果本次参与研究患者有3例出现低血压,4例出现电解质紊乱,8例出现咳嗽,3例出现心动过速,3例出现心动过缓,3例出现踩部水肿;结论使老年病人得到安全、有效、及时治疗护理,护士应多方面地掌握老年病人使用降压药知识,同时要细心地观察用药后反应。

  • 标签: 不良反应 老年病人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胃壁固定技术,再扩大胃造瘘口,置入更大直径胃造瘘管可行。方法采用多中心研究,选择有PEG指征60例患者,先行胃壁固定术,根据扩大胃造瘘口术式随机分为A、B、C三组,采用胃造瘘套件穿刺针作造瘘口穿刺20例设为A组,采用5mmtrocar作造瘘口穿刺20例设为B组,采用10mmtrocar作造瘘口穿刺20例设为C组,对比三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胃造瘘操作时间、患者术前1d与术后第1天、第7天及第14天营养指标。结果A组及B组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C组术后出现造瘘口渗漏及造瘘口周围炎1例;三组实验操作时间比较,A组操作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实验组术后第1天营养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及第14天营养指标均有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营养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施行胃壁固定术,可以根据患者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直径胃造瘘管经腹壁直接置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经胃造瘘管输注营养物依从,有利于患者康复。A组更安全、操作时间更短,适合临床应用。

  • 标签: 胃壁固定术 内镜 胃造瘘术 胃造瘘管
  • 简介:目的:观察来变性乳清蛋白支气管哮喘儿童GSHGSH-PX影响。方法:采集30例健康儿童血标本。收集56例哮喘患儿资料。所有病例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未变性乳清蛋白加普米克(布地奈德气雾剂);对照组28例单用普米克治疗。分别测定健康儿童支气管哮喘儿童对照组及治疗组红细胞浆内总谷胱甘肽(GSH)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支气管哮喘儿童红细胞总GSH含量较健康儿童减少。GSH-PX活性降低;服用未变性乳清蛋白治疗组较对照组红细胞GSH含量及GSH-PX活性有明显提高。结论:未变性乳清蛋白能有效提高支气管哮喘患儿红细胞浆中GSH水平,增加GSH-PX活性。

  • 标签: 未变性乳清蛋白 谷胱甘肽 红细胞 支气管哮喘
  • 简介:目的:研究专业化“两栖型”院前急救模式急救救治效果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03年1月至10月由急诊科兼院前(两栖型)急救出车1301例“两栖型”院前急救病例作为对照组,2004年1月至10月由专职院前科出诊1574例专业化院前急救病例作为研究组。比较分析两组间救治效果间差异。结果:研究组对照组间平均急救半径,病情分级无显著差异(P〈0.01);院前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现场处置率、救治有效率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院前急救模式患者救治效果有明显影响.专业化院前急救救治效果明显优于“两栖型”,专业化院前急救模式也是院前急救发展方向。

  • 标签: 院前急救 模式 效果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健康教育结合心理指导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影响分析探讨。方法选择从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12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常规组,每组各63例。其中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针对健康教育结合心理指导护理方式。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护理满意率、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常规组(79.37%),实验组护理满意率(95.24%)明显高于观察组(80.95%),入院时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实验组SAS评分及SD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健康教育结合心理指导可以有效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有效率,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护患满意率。

  • 标签: 针对性健康教育结合心理指导 冠心病心绞痛 临床有效率
  • 简介:目的:观察氨酚曲马多双氯芬酸钠治疗常见急性疼痛24h疗效安全,并进行比较.方法:将急诊疼痛患者分为三组,A组38例予氨酚曲马多1片,1片/12h;B组25例予双氯芬酸钠1片,1片/24h;C组32例予氨酚曲马多双氯芬酸钠联合用药,观察24h,评价疼痛缓解度及疼痛强度.结果:(1)A、B、C组用药后疼痛评分分别为(2.89±1.32)分、(3.56±1.29)分、(2.59±0.67)分;(2)A、B、C组患者医生满意度分别为55%63%、52%48%、59%66%;(3)A、B、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3.1%,停药后不良反应发生均可消失.结论:氨酚曲马多治疗常见急性疼痛与双氯芬酸钠相比起效快、显效率高;对于中重度疼痛,二者合用起效快,持续镇痛时间长.

  • 标签: 氨酚曲马多片 双氯芬酸钠 中重度急性疼痛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功能清创机常规方法在创面清洗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来笔者医院诊断、治疗80例烧伤、创伤及褥疮等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不同清创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清创,实验组采用多功能清创机清创,比较两组清创效果。结果实验组95%患者清创方案给予肯定评价,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95%患者清创方案总体满意,高于对照组(65%)(P<0.05);实验组ADL评分为(16.2±3.7)分,创面功能评分为(59.6±7.5)分,心理功能评分为(65.8±9.2)分,社会功能评分为(57.2±6.5)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烧伤、创伤、褥疮等疾病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多功能清创机清创效果理想,能够完成对细菌、真菌、病毒以及坏死组织清洗杀灭,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多功能清创机 常规方法 创面清洗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