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人应用降压药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老年病人应用降压药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

张红梅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南区医院163414

【摘要】目的:探究老年病人应用降压药出现的不良反应并提出护理的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科室住院治疗的90例高血压病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其中包括男70例,女20例,年龄在64岁-95岁之间,平均76.8岁,按照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使用2-4种降压药对其进行治疗,统计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并对不同的不良反应进行不同的护理;结果:本次参与研究的患者有3例出现低血压,4例出现电解质紊乱,8例出现咳嗽,3例出现心动过速,3例出现心动过缓,3例出现踩部水肿;结论:为使老年病人得到安全、有效、及时的治疗和护理,护士应多方面地掌握老年病人使用降压药的知识,同时要细心地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关键词】不良反应;老年病人;高血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其大多与不良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有关。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好发于年老患者,其可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和呕吐等症状[1],且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中医认为其发病机制是肝肾亏虚、痰瘀交阻。老年病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会逐渐下降,各器官也会逐渐衰老,因此老年病人除高血压外常伴随着各种慢性病,因其肝肾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功能均较青年人弱,致使老年病人对降压药的敏感性强,也就意味着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会显著增加[2]。为使老年病人得到安全、有效、及时的治疗和护理,护士应多方面地掌握老年病人使用降压药的知识,同时要细心地观察用药后的反应。现将我科室2013年5月-2015年5月的90例老年高血压病病人使用降压药发生不良反应时的护理介绍如下。

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科室住院治疗的90例高血压病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其中包括男70例,女20例,年龄在64岁-95岁之间,平均76.8岁,合并冠心病的患者30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25例,合并脑血管病的患者48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患者12例,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10例,某些病人并存一种或几种疾病。患者均叮嘱其日常注意事项,包括适量运动。合理膳食、戒烟禁酒等,高血压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2-4种药物联合治疗。

2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本次参与研究的患者有3例出现低血压,4例出现电解质紊乱,8例出现咳嗽,3例出现心动过速,3例出现心动过缓,3例出现踩部水肿,结果见表1.

3护理体会

3.1低血压、电解质紊乱

在使用利尿药呋塞米后,有3例患者出现低血压,4例患者发生电解质紊乱,血钠从143mmol/L降至131mmol/L,血钾从4.1mmol/L降至3.1mmol/L。通过减少呋塞米的使用剂量和补充相应电解质后患者转为正常。出现低血压的患者,其中一例收缩压从161mmHg(1mmHg=0.133kPa)-178mmHg降至88mmHg-99mmHg,舒张压则从71mmHg-81mmHg降至52mmHg-62mmHg。另1例从卧位起身时出现头晕、口眩,及时测量血压,发现收缩压的降低达56mmHg,嘱咐病人平卧,并给予低流量吸氧,将相关情况告知医生,减少降压药的使用剂量,并告诉患者如有不适要及时通知,护士在旁随时测量血压,并避免病人突然的体位改变,要从坐位到站位时,应缓慢行动并保持平静片刻后再继续活动,叮嘱病人家属要身边不离人,以防止摔倒。观察2天-3天后病人的血压恢复稳定。老年病人常伴有心肾功能不全,因此容易产生水钠储留,此时病人机体对降压药敏感性差,在增加利尿药之后,病人的水钠储留情况会随之改善,对降压药的敏感性会逐渐增强,具体表现为疲乏无力、头晕,在进行体位改变时时,症状更加明显,甚至发生晕厥。此外,随着病人年龄的增大,机体内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会逐渐减退,血压的综合调节能力逐渐下降,因此体位改变时调节能力会减弱,故而容易发生体位性的低血压。因此,护理人员在用药监护应准确监测血压的同时要注意测量体重,观察并记录24h尿量,确定水钠储留改善情况,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降压药用量,特别注意病人首次用药和调整剂量时的血压及自觉症状。

3.2咳嗽

本组8例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时发生咳嗽。4例症状明显,发现后及时报告医生,改用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药(替米沙坦或氯沙坦),症状明显好转。1例症状轻,用药3周后自行消失。对于应用ACEI的病人应注意观察有无咳嗽,并注意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咳嗽相鉴别,为医生用药提供依据。

3.3踩部水肿、心动过速

本组3例应用钙拮抗药(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缓释片)后,出现踩部明显水肿,3例有硝苯地平出现心动过速、而色潮红。换氯沙坦或替米沙坦药后症状明显减轻。在督促病人按时服用降压药的同时,对每一种降压药应做到认真阅读使用说明,详细了解其作用原理、常用剂量、服用方法、常见不良反应、禁忌证、注意事项及药物间相互作用等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主动、自觉地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3.4心动过缓

本组发生心动过缓3例。应用β-受体阻滞药(关托洛尔))6.25mg-25.00mg后,心率由68/min-82/min降至48/min-52/min,自觉头晕、无力。发现病人心率变化后通知医生予以减量,同时进行心电监护,1周后病人心率恢复正常。因此,每次测量血压的同时,应注意询问病人的自我感觉,是否有特殊不适,特别注意测脉搏1min,必要时做心电图检查,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以及是否存在用药禁忌等情况。

4.讨论

我国>60岁老年人的高血压患病率将近50%,己成为我国老年人群心脑血管病发病、死亡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老年高血压在发病学、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等方面与非老年人都有不同之处,如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血压波动大、昼夜节律异常等。常与多种疾病并存,并发症多,如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特别是脑卒中发生率远高于西方人群)、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等。并且难治性高血压(也称顽固性高血压)的比率高于非老年人群。目前,我国老年高血压人群的治疗率和血压控制达标率仅为32.2%和7.6%[3]。了解和掌握老年高血压的特点与临床诊治流程,有助于提高诊治和控制达标率水平。由于老年病人基础病、原发病不同,以及各年龄段对药物的敏感性、耐受性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同一种降压药应用于不同的老年病人,其降压效果及不良反应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用药监护中除正确执行医嘱外,还应熟悉个体病人病情及主要治疗情况,了解化验指标的变化,按医嘱灵活、机动、准确地监测血压[4]。掌握好用药的最佳时间,可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护士应熟悉常用降压药的不良反应,依据药物种类,实施预见性护理,提供针对性护理指导。医生和药品使用说明书要求什么时间服,密切观察其可能发生的各种副反应,发现异常变化及时向医生反馈,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5]。本次参与研究的患者有3例出现低血压,4例出现电解质紊乱,8例出现咳嗽,3例出现心动过速,3例出现心动过缓,3例出现踩部水肿,其中某些病人出现其中一种或两种不良反应,说明为使老年病人得到安全、有效、及时的治疗和护理,护士就必须多方面地掌握老年病人使用降压药的知识,同时要细心地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参考文献:

[1]邹涛,何泽慧,刘杨晨,等.高血压患者109例生活质量调查[J].广东医学,2013,34(16):2566-2567.

[2]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4.

[3]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老年人高血压特点与临床诊治流程专家建议[J]l.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7):689-701

[4]蒋智渊,黄荣杰,钟国强,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夜间血压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相关性[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121-124.

[5]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1版)[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1,9(11):8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