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初步探讨T细胞亚群老年CAP急性发病机制中作用,从而为老年CAP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35例老年CAP患者35名老年健康对照组、25例非老年CAP患者25名非老年健康对照组,观察外周血中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水平。结果1.老年CAP组CD3+T细胞比老年健康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水平比老年健康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老年CAP组非老年CAP组CD3+、CD4+、CD8+、CD4+/CD8+比较结果显示:老年CAP组CD3+T细胞低于非老年C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老年健康对照组CD3+T细胞、CD8+T细胞水平低于非老年健康对照组,其中,这两组CD3+T细胞水平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CD8+T细胞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健康对照组CD4+/CD8+水平高于非老年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CAP患者急性存在免疫功能低下,又存在免疫调节网络失衡。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老年 CD3+T细胞 CD4+T细胞 CD8+T细胞 CD4+/CD8+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感染肺炎链球菌肺炎后血清铁及血红蛋白变化以及感染程度与血清铁、血红蛋白之间关系。方法将60只远交群大鼠(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5只,3组为试验组,经口气管插管注入低、中、高3个梯度菌液(通过菌量梯度反映肺炎感染严重程度),同时设1组未经口气管插管注入菌液对照组,观察第3、5、7天4组大鼠平均血清铁及血红蛋白水平,以及各试验组菌量梯度与血红蛋白及血清铁均值之间关系。结果中、高菌量组血清铁水平第3天时与对照组相比即显著下降(P=0.009,P=0.005),低菌量组第5天时血清铁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中、高菌量组血红蛋白水平第5天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P=0.046),低菌量组血红蛋白第3、5、7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菌量梯度与血清铁含量平均值呈负相关(r=-0.65、r=-0.53、r=-0.61),不同菌量梯度与血红蛋白平均值之间无明确相关性。结论肺炎链球菌感染可导致大鼠血清铁及血红蛋白水平下降,感染严重程度与血清铁水平存在相关性(感染越重,血清铁水平越低),与血红蛋白水平无明确相关性。

  • 标签: 肺炎链球菌肺炎 大鼠 血清铁 血红蛋白
  • 简介: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与上海《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社共同主办第17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感染性疾病原学诊断新技术新进展”学习班暨第3届临床微生物学高峰论坛将于2015年4月10—12日广东省珠海市召开。学习班将邀请国内著名临床微生物学家、药理学家和抗感染专家授课。完成课程并经考核合格者,授予国家级继续教育Ⅰ类学分10分。具体信息可登陆网站www.cjic.com.cn浏览。现已接受报名。

  • 标签: 临床微生物学 医学教育 病原学诊断 考核合格者 感染性疾病 Ⅰ类学分
  • 简介:第十六期“感染性疾病病原学诊断新技术新进展”学习班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与上海《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社共同主办。前者负责学术安排,后者负责会务等,现报名已经开始。学习班将邀请国内知名教授讲授感染性疾病病原学诊断新进展;中国细菌耐药现状及其临床重要耐药实验室检测;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中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与临床医师沟通要求;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CLSI规范化操作标准及药敏试验临床意义;

  • 标签: 病原学诊断 感染性疾病 学习班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 药物敏感性试验
  • 简介:由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举办、广州医学院第附属医院检验科协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感染性疾病病原学诊断新技术新进展”即将在2008年3月24日—28日广州举行(具体地点见录取通行书)。授课内容紧密结合目前临床微生物学诊断必需,介绍最新版CLSI/NCCLS手册更新内容及细菌耐药性机制研究热点。包括涂片镜检临床意义:如何区分定植菌感染菌;如何提高呼吸常见病原菌检出率;CLSI/NCCLS规范化操作标准药敏试验临床意义;临床真菌感染实验室检查进展真菌药敏试验;细菌耐药性现状及其临床重要耐药菌耐药研究;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药动学药效学关系(PK/PD)

  • 标签: 医学教育基地 基地项目 学习班招生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小婴儿应用夫西酸后血清胆红素变化。方法对2012-2014年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应用夫西半岁以下患儿用药前后血清胆红素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用药前后血清胆红素变化情况。结果所有138例应用夫西酸治疗患儿,治疗后均未出现新发黄疸或原有黄疸加重情况;其中64例用药前后检测了血生化指标,治疗前后白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等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间接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Ibil/Tbil)比用药前下降了约8%。结论该系列应用夫西患儿中未见该药对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影响。

  • 标签: 夫西地酸 胆红素 不良反应 黄疸
  • 简介: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感染内科主办"第三不明原因发热诊治进展学习班"将于2015年6月6日(星期六)北京友谊医院召开。我们诚挚邀请您前来参加此次学习班。不明原因发热诊治是临床难题之,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诊治过程涉及临床各科,是对医务人员医疗机构诊治疑难疾病能力巨大挑战。本次学习班将围绕不明原因发热诊治最新进展疑难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从现代医学中医学两个角度对不明原因发热诊治相关问题进行详细阐述讲解,促进各位同道交流,促进中西医结合。

  • 标签: 疑难疾病 北京友谊医院 疑难病例 现代医学 中西医结合 临床难题
  • 简介: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上海《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社共同主办第21"感染性疾病病原学诊断新技术新进展"学习班开始报名。学习班时间:2017年4月;学习班地点:上海。学习班将邀请多名国内著名感染病诊治学、临床药理学临床微生物学专家进行授课,有朱德妹、张秀珍、倪语星、俞云松、徐英春、李光辉、卓超教授等讲授最新版CLSI手册(2017年),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与临床医生沟通要求。

  • 标签: 病原学诊断 感染性疾病 医学教育 张秀珍 临床药理学 临床微生物学
  • 简介:由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卫生部艾滋病临床专家工作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参比实验室共同举办“第四届中国病毒性肝炎艾滋病实验室诊断与临床高峰论坛”拟定于2012年4月召开。本次论坛邀请国内外从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研究及应用专家学者作专题讲座,并报告“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研究成果。集中分析我国病毒性肝炎艾滋病诊断治疗现状,交流最新研究进展,

  • 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性病艾滋病预防 病毒性肝炎 实验室诊断 高峰论坛 征文通知
  • 简介:目的探讨痰菌阴性(菌阴)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IL-23、骨桥蛋白(OPN)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初治菌阴肺结核患者43例,正常对照组40例,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正常对照组菌阴肺结核组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治疗4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血清IL-6、IL-10、IL-23、OPN水平。结果菌阴肺结核组治疗前血清IL-6、IL-10、IL-23、OPN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2个月后患者血清IL-6、IL-10、IL-23、OPN水平开始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月后血清IL-10OPN接近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IL-23水平进行性降低,治疗6个月后接近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菌阴肺结核治疗过程中动态观察IL-6、IL-10、IL-23、OPN水平,可作为评估病情转归及抗结核药物治疗有效性敏感指标。

  • 标签: 痰菌阴性肺结核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23 骨桥蛋白 炎性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前降钙素(PCT)检测对进人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发生严重感染败血症诊断价值。方法选择ICU患者121例,其中无感染患者24例作对照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31例,败血症患者26例,重症败血症患者25例败血症休克患者15例。检测血清PCT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评价。结果败血症组(平均2.39ng/mL)、重症败血症组(4.64ng/mL)败血症休克组(5.86ng/mL)与对照组(0.59ng/mL)相比,PCT水平有显著差异,并且随感染程度加重有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败血症组+重症败血症+败血症休克组)PCT水平高于非感染组(对照组+SI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水平ROC曲线下面积为0.897,临床诊断临界点是1.0ng/mL,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84%80.00%。结论经ROC曲线评价,PCT可以作为ICU患者感染败血症鉴别诊断指标。

  • 标签: 前降钙素 败血症 感染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 简介:由中华医学会、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主办,《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承办“第五届中华医学会感染与抗微生物高峰论坛”于2014年4月26日在上海圣诺亚皇冠假日酒店隆重召开。论坛开幕式由王明贵教授主持,张婴元教授致开幕词。中华医学会党组书记饶克勤教授廖万清院士开幕式上致辞,钟南山院士作视频致辞,对“中华医学会感染与抗微生物论坛”作为“感染领域多学科交流平台”价值意义予以充分肯定,认为既往四届论坛汇聚国内感染病、呼吸、血液、重症医学等临床专科与临床微生物学、临床药理学等著名专家,针对感染病诊治领域热点紧迫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了MRSA、念珠菌感染诊治等多个专家共识,产生了广泛影响,有力促进了我国感染病诊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提高。最后,饶克勤书记表示中华医学会将继续支持感染领域多学科交流,呼吁相关各学科对此多学科交流平台给予大力支持,希望论坛越办越好。

  • 标签: 抗微生物治疗 中华医学会 高峰论坛 感染病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临床微生物学
  • 简介:目的比较美罗培南常规输注(30min)延长输注时间(3h)两种给药方法治疗老年人医院获得性肺炎(HAP)临床疗效安全性,观察肾清除率增加(ARC)对临床疗效影响。方法采用开放性随机对照临床单盲研究。选择2015年9月-2016年8月住院需要使用美罗培南治疗老年HAP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给药方案为美罗培南1g加入0.9%NaCl溶液100mL中,使用静脉输液泵匀速维持30min,每8小时给药1次;研究组给药方案为美罗培南1g加入0.9%NaCl溶液100mL中,使用输液泵匀速维持3h,每8小时给药1次。两组至少用药7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进步将40例患者中肌酐清除率(Ccr)≥130(mL/min)/1.73m2患者列为A1组,其余患者列为A2组。将对照组研究组中Ccr≥130(mL/min)/1.73m2患者分别列为B1组B2组。单独比较A1组A2组,B1组B2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临床治愈率28d生存率明显升高[临床治愈率:70.00%(14/20)比50.00%(10/20);28d生存率:85.00%(17/20)比65.00%(13/20),P均〈0.05],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降钙素原(PCT)明显改善[CPIS降低值(分):(2.88±2.51)比(1.25±1.67);PCT降低值(μg/L):(2.43±0.68)比(1.05±0.27),P均〈0.05],而美罗培南治疗天数、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升高及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进步分析,与A2组比较,A1组临床治愈率,28d生存率明显降低[临床治愈率:44.44%(4/9)比64.52%(20/31);28d生存率:66.67%(6/9)比77.42%(24/31),P均〈0.05],CPIS评分及PCT下降值亦有明显差异[CPIS降低值(分):1.62±1.61比2.19±2.2;PCT降低值(μg/L):(1.41±0.39)比(1.84±0.5),P均〈0.05],而美罗培南治疗天数、住�

  • 标签: 美罗培南 延长输注时间给药 医院获得性肺炎 肾清除率增加
  • 简介:中华医学会感染与抗微生物治疗高峰论坛: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感染治疗策略于2011年4月17日长沙举行。60余位来自感染科、呼吸科、血液科、重症医学、皮肤科、普外科、烧伤科、肾病科、儿科等临床学科及医学检验科资深专家就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感染病原诊断治疗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讨论,拟定了“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感染治疗策略专家共识”内容纲要。目前国内尚缺少基于充分临床实践(循证医学)证据治疗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感染指南或专家共识可供参考。

  • 标签: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感染 治疗
  • 简介:随着抗生素广泛应用及放化疗强度增加,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病率显著升高,已成为免疫力低下,特别是肿瘤及粒细胞缺乏患者死亡主要原因之.侵袭性真菌感染主要由条件致病菌引起,如念珠菌和曲霉等.头状霉(Geotrichumcapitatum)感染是非常少见真菌感染,多见于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中.本文介绍了1例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头状霉血流感染病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 血流感染 侵袭性真菌感染 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液系统疾病 免疫力低下
  • 简介:目的评价注射用去甲万古霉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中应用安全性有效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观察去甲万古霉素静脉用药HSCT住院患者在用药期间发生任何不良事件,判断不良事件与药物关系、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观察疗效。结果2004年5月至2007年5月共入选病例95例,其中可进行临床实验室安全性评价者93例。出现不良反应者共1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1%。其中肾功能损害7例(7.5%)、肝功能损害4例(4.3%)、肝肾损害伴血尿者1例(1.1%)、肠道菌群失调1例(1.1%)、耳鸣1例(1.1%)、血栓性静脉炎1例(1.1%)。年龄≥45岁,合并应用其他易造成肾脏损伤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两性霉素B、膦甲酸钠)都是造成肾脏损害高危因素。而以上因素均不是肝脏损害高危因素。可评价疗效81例中,47例有效,总有效率58.0%。结论注射用去甲万古霉素HSCT患者临床应用中有疗效,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般人群高,合并应用其他易造成肾脏损伤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两性霉素B、膦甲酸钠)易发生肾脏损害。

  • 标签: 去甲万古霉素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不良反应
  • 简介:近年来,由各种原因引起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生呈现上升趋势,而且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如念珠菌菌血症已跃居医院致死性血流感染第1位,侵袭性曲霉病已经成为白血病骨髓移植受者等重症免疫受损(immunocompromised)患者死亡主要原因[1-2].此外,些少见病原真菌,如毛孢子菌、镰刀菌、赛多孢菌、接合菌等引起感染也逐渐见诸报道.因此,深部真菌感染防治已经成为目前医学实践中十分重要课题.

  • 标签: 深部真菌感染 实验室诊断 药物敏感性
  • 简介:目的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检测产KPC-2、NDM-1、VIM-2、IMP-1与IMP-4型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水解厄他培南能力。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3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用改良Hodge试验进行产碳青霉烯酶表型筛选,用PCR扩增方法检测其碳青霉烯酶基因,并经测序确认。应用MALDI-TOFMS进行厄他培南水解预试验以确定最适厄他培南浓度及孵育时间,随后采用预试验中最适条件,应用MALDI-TOFMS检测CRE水解厄他培南能力。结果108株CRE中,有102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其中90株产KPC-2、4株产NDM-1、3株产VIM-2、2株产IMP-1、2株产IMP-4、1株同时产KPC-2IMP-4型碳青霉烯酶,且2h内均能水解厄他培南;另外6株CRE改良Hodge试验阴性,未检测出上述碳青霉烯酶基因,且不水解厄他培南。结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用MALDI-TOFMS能够快速准确检测CRE水解厄他培南能力,筛查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为临床早期合理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提供依据。

  • 标签: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产碳青霉烯酶 肠杆菌科细菌 厄他培南 水解能力
  • 简介:目的研究我院临床分离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及ESBLs基因型与耐药表型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3月临床分离92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用K-B纸片法作药敏试验,酶抑制剂增强法表型确证,应用PCR、产物测序,确定ESBLs基因型。结果我院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菌株检出率分别为50.6%57.3%;产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100%敏感,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环丙沙星耐药率分别为88.2%、14.7%、5.9%29.0%,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则分别为75.6%、35.6%、28.9%5.2%。92株产ESBLs菌株中,共检出7种β内酰胺酶基因型,TEM型酶检出率为70.7%,均为TEM-1广谱酶,CTX型、SHV型ESBLs检出率分别为66.3%44.6%,其中CTX-M-14阳性率为48.1%;SHV基因型都在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结论我院临床分离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情况严重,且其耐药表型也不尽相同。CTX-M型是我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中流行基因型。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耐药性 基因型
  • 简介:目的研究细菌性感染患者血液中降钙素原(PCT)、人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HNL)中性粒细胞CD64(CD64)表达水平,为临床细菌性感染早期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7年5月就诊治疗确诊210例感染患者,另选取80例同期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感染患者分为细菌组105例、病毒组105例,采用热景公司上转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PCTHNL、BD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测定并计算CD64百分比、制定工作曲线选取PCT、HNL及CD64截断值,从而分析比较细菌组、病毒组对照组PCT、HNL及CD64表达水平和诊断细菌性感染疾病特异度灵敏度。结果细菌组与病毒组、对照组PCT、HNL、CD64WBC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组与对照组CD64、WBC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组与对照组PCTHN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5,AUC(HNL)为0.930,AUC(CD64)为0.928,AUC(WBC)为0.729。PCT、HNLCD64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截断值分别为:〉?0.79ng/mL、〉87.43ng/mL、〉9.01%。结论细菌感染性疾病导致PCT、HNLCD64表达水平升高,PCT、HNLCD64可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其中HNL诊断价值最高。

  • 标签: 感染 降钙素原 人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 中性粒细胞CD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