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三氧化二砷(As2O3)对成年大鼠生精细胞凋亡影响。方法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0.375mg/kg、0.75mg/kg、1.5mg/kg3个染毒组对照组,灌胃法连续给药16周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睾丸脏器系数、精子头计数,并计算每日精子生成量(DSP)。采用甲基绿—派诺宁染色法TUNEL原位细胞杂交方法检测大鼠生精细胞凋亡情况。结果①中剂量组(0.75mg/kg)高剂量组(1.5mg/kg)睾丸精子头计数DSP均低于对照组(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生精细胞凋亡指数(AI)均显著升高(P〈0.01);③生精细胞凋亡指数与每日精子生成量呈负相关(r=-0.563,P〈0.01)。结论定剂量As2O3可通过促进生精细胞凋亡而导致精子生成量减少,产生生殖毒性。

  • 标签: AS2O3 细胞凋亡 生精细胞 大鼠
  • 简介:脊髓损伤后期trkB变化及作用仍不清楚,本实验建立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hSCI),术后14天取损伤脊髓用定量PCR测定trkB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损伤脊髓trkBmRNA水平明显下调。推测trkB减少可能是不利于修复因素之,值得重视。

  • 标签: 脊髓半横断损伤 TRKB 定量PCR
  • 简介:1932年位名叫Barr青年医生首先提出“腰椎间盘突出症”词并证实此病是腰腿痛致痛主要原因。至今,人们曾通过脊髓造影、手术所见及尸体解剖对本病进行过多种解剖特征分析。20世纪40年代,ScottYoung就将腰椎间盘突出分为固定型活动型。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解剖特征 组织结构 SCOTT 青年医生 脊髓造影
  • 简介:脊髓损伤亚急性p53表达变化仍不清楚,本实验建立脊髓半横断损伤(hSCI)大鼠模型,用定量PCR探讨脊髓p53基因水平变化,结果发现,术后14天,损伤脊髓p53基因表达明显下调。提示p53参与了hSCI损伤修复过程,值得重视。

  • 标签: P53 脊髓半横断 Q-PCR
  • 简介:Timm染色方法是种能够显示组织细胞内重金属分布常用方法.苔藓纤维末端是脑内含锌量最高区域,因此可以用此方法显示苔藓纤维末梢分布情况.1、材料与方法1.1样品制备恒温冷箱切片机中制备大鼠脑海马部位连续冰冻切片,片厚30μm,吹干备用.1.2染色步骤采用改良Timm染色法配制Timm′s混合液.用30g阿拉伯胶粉剂溶于60ml蒸馏水,搅拌均匀,放置24hr,双层纱布过滤,配成50%阿拉伯胶60ml.放入10ml枸橼酸缓冲液(25.5%枸橼酸+23.5%枸橼酸钠)30ml5.67%对苯二酚溶液,充分混合.切片依次浸入0.1%Na2S溶液(用0.1M磷酸缓冲液配制,pH7.4)3%戊二醛溶液(用0.15M磷酸缓冲液配制,pH7.4)各1hr,然后再回到0.1%Na2S溶液中浸泡1hr固定.染色前,暗室内将0.5ml17%硝酸银溶液加入上述Timm′s混合液中,充分混匀.倒入已经放好脑切片染缸中,染色40~60min,自来水冲洗10min以上,吹干、脱水、透明、封固.2、结果与讨论用此方法显微镜下可以清楚划分出大鼠海马苔藓纤维出芽等级.操作步骤上原方法要求先动脉插管,依次注入0.1%Na2S溶液、3%戊二醛溶液、0.1%Na2S溶液以固定脑组织,然后再制备冰冻切片.本实验为了利用新鲜脑组织观察别的指标,因而将新鲜脑组织先速冻、切片,再将切片依次置入上述溶液中固定.从本实验结果看,这种改进是成功,为今后将Timm染色其他也要求新鲜脑组织研究项目同时进行研究提供了经验.

  • 标签: 出芽变化 大鼠海马 改良染色法
  • 简介:目的使用NADH—TR染色探讨家兔屈伸趾肌群增龄过程中肌纤维型改变。方法健康家兔24只,根据家兔年龄段划分为:幼年组(4周)、青年组(12月)、中年组(24月)、老年组(36月)共4个组。取肌腹中部横切片作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四唑氧化还原酶(NADH—TR)染色。结果4周组能分辨出Ⅰ、ⅡAⅡB三型肌纤维;36月龄组Ⅱ型肌纤维尤其是ⅡB型肌纤维构成比减少,Ⅰ型肌纤维呈增加趋势,出现小角化肌纤维和肌纤维类聚现象。结论随着增龄家兔骨骼肌三型肌纤维分布逐渐改变,骨骼肌萎缩以Ⅱ型肌纤维为主。

  • 标签: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四唑氧化还原酶 屈伸趾肌群 肌纤维型 增龄
  • 简介:大肠癌发病率全世界仅次于肺癌、胃癌、乳腺癌之后居恶性肿瘤第4位,其死亡率居第3位.我国,其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第5位,死亡率占第4-6位.大肠癌治疗仍以手术、化疗放疗为主,化疗作为大肠癌综合治疗重要辅助治疗手段之,具有治疗预防复发两大目的.辅助化疗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三大部分.化疗给药途径有多种,各有适用范围,目前临床多采用全身化疗.而大肠癌属化疗非敏感肿瘤,故应少采用全身化疗[1].抗癌药药理特性,对癌细胞杀伤力与血药浓度正相关,靶区或靶器官浓度增加1倍,杀伤癌细胞数量可提高10倍以上.因此,围手术选择合理给药途径,提高靶区或靶器官药物浓度关系到手术疗效.本文就大肠癌围手术化疗各种给药途径作综述.

  • 标签: 围手术期化疗 化疗途径 大肠癌 辅助治疗手段 恶性肿瘤 给药途径
  • 简介:目的观察SD大鼠火器伤合并海水浸泡后不同时间点神经损伤处及其邻近神经病理学变化。方法SPF级健康SD大鼠108只,随机分为爆炸海水浸泡组、爆炸无海水浸泡组锐性切断处理组,HE染色观察损伤神经6小时内变化情况。结果与单纯爆炸无海水浸泡组相比,海水浸泡后神经纤维损伤情况相似,炎性细胞浸润较严重,但神经外膜及束膜水肿较未浸泡组稍轻;所有组别表现出随着时间延长神经束膜及外膜水肿逐渐加重,出现炎性细胞聚集,受损神经纤维未有明显变性坏死。结论火器伤合并海水浸泡后所出现病理学变化可能与渗透压较高海水内浸泡延缓了组织水肿进展,而海水中病原微生物则致使创口污染程度进步加重有关。

  • 标签: 火器伤 海水浸泡 复合损伤 坐骨神经 炎症反应
  • 简介:手术方法阻断羊心淋巴引流后,于急性期内用光,电镜观察冠状动脉主干,前室间支心壁内小动脉结构改变,光镜下发现动脉壁水肿,外膜及其周围组织淋巴管扩张,炎性细胞浸润,电镜下可见动脉壁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破坏,结果表明心淋巴引流障碍急性期内可造成冠状动脉壁病理改变。

  • 标签: 淋巴瘀滞 冠状动脉 微细结构
  • 简介:目的研究大鼠肝大部切除(PH)后再生过程中肝星状细胞(HSCs)动态变化及肝MMP-2、MMP-9活性变化,探讨肝星状细胞肝再生中作用。方法按Higgins等方法制备肝大部切除动物模型,于术后恢复不同时程取材,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HSCs动态变化,明胶酶谱电泳法检测肝中MMP-2、MMP-9变化。结果(1)正常肝小叶内HSCs呈网架状分布,PH后Desmin阳性HSCs数量递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HSCs数量也呈递减趋势。(2)PH后再生过程中,肝脏MMP-2、MMP-9表达逐渐增多。结论肝再生过程中HSCs增殖反应较慢且维持时间短,这不同于肝纤维化等肝病过程中HSCs维持较长时间激活状态。肝再生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9表达发生显著改变,提示基质金属蛋白酶-2,-9参与了肝再生过程。

  • 标签: 部分肝切除 肝星状细胞 结蛋白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胚胎背部皮肤β-NGFp75NTR表达规律。方法使用冰冻超薄切片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显色半定量统计方法。结果大鼠胚胎背部皮肤呈现逐渐增厚趋势,其中毛囊隆突区并不明显,但可明显观察到基底层细胞表达变化。结论形态学观察说明毛囊发生初期毛囊于细胞(hairfolliclestemcell,HFSC)不仅仅定位于毛囊上段β-NGFp75NTR表达有差异。背部皮肤基底层细胞具有于细胞特性,未分化为表皮细胞或者毛囊中各种细胞。β-NGFp75NTR表达变化可能与毛囊于细胞以及毛囊生物学特性有关。

  • 标签: 大鼠胚胎 背部皮肤 基底层 Β-NGF P75NTR
  • 简介: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围手术心理情况及预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60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为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路径,观察组采用围手术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情况及预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观察组SASSDS评分较护理前均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t=14.158,32.278;P<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20)。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缓解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围手术不良心理状态,降低预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子宫肌瘤 围手术期 心理状态
  • 简介:目的:探讨肝、脾、肾等实质性器官石蜡切片技术中脱水、透明最佳时间.方法:对肝、脾、肾进行分组实验,对照观察.结果:实验器官组织块可连续切片,光镜结构透明度高、清晰,无裂隙,收缩小.结论:此实验方法操作简单,益于大量教学片制作.

  • 标签: 透明时间 脱水时间 石蜡切片 标本制作
  • 简介:目的观察水通道蛋白-4(AQP4)雄性大鼠睾丸附睾表达及分布特点,为探讨水通道蛋白睾丸附睾中作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QP4睾丸附睾表达分布。结果AQP4睾丸中表达于各级生精细胞、支持细胞以及间质细胞中;附睾管内表达于柱状上皮细胞,且腔面表达更明显。结论AQP4可能参与了精子生成及成熟过程,激素分泌调节中发挥作用。

  • 标签: 水通道蛋白-4 睾丸 附睾
  • 简介:目的探究大鼠脊髓损伤后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1(PEBP1)表达意义。方法本研究采用105只Sprague-Dawley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实验组。采用Allen’s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EBP1脊髓中定位变达,采用实时定量PCR蛋白免疫印迹检测PEBP1mRNA蛋白脊髓中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PEBP1正常脊髓后角神经胶质细胞胞浆胞核中表达,脊髓损伤后与sham组相比PEBP1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此外,实时定量PCR显示PEBP1mRNA大鼠脊髓损伤后12h,1d,3d,7d,14d28d表达量明显降低,与sham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印迹实验显示,与sham组相比,PEBP1蛋白大鼠脊髓损伤后7d,14d28d表达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PEBP1mRNA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脊髓后角表达明显减少。提示脊髓损伤后PEBP1可能参与调控神经胶质细胞存活凋亡,进步影响脊髓损伤后感觉功能。

  • 标签: 脊髓损伤 PEBP1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动物死后脑、周围神经干骨骼肌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降解变化规律。方法Karnovsky-Roots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染色法。结果不同动物不同组织内AchE灰度值从死后0h至24h逐渐递增,即酶降解加重。三种组织内死后同时间AchE比较,总是大脑皮质灰度值最大,坐骨神经干内次之,腓肠肌内值最小。同种动物三种组织内AchE灰度值动物死后同时间与不同时间比较,P〈0.01;不同种动物同组织内AChE死后同时间比较,P〉0.05。结论AchE不同动物死后脑、周围神经干骨骼肌内降解具有死后时间依从性;骨骼肌内AchE稳定性高,降解缓慢;不同种动物同组织内AChE时间降解变化无显著性差异,可作为法医学推断人死亡时间检测指标。

  • 标签: 大脑皮质 周围神经 骨骼肌 乙酰胆碱酯酶
  • 简介:海马穹窿位于大脑半球内,完全被高度发展大脑皮质所覆盖,所以要完全暴露海马穹窿以及海马旁结构有定难度。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套实用简便制作方法,现介绍如下:

  • 标签: 标本制作 海马 穹窿 大脑半球 大脑皮质
  • 简介:2004年12月,天津武警医学院陈金源教授指导下,以解剖教研室全体教师为主体,在三年制专科学生中选拔10名同学,成立解剖科研小组。至今,共进行了两项课题研究,发表(含稿件已接收同意发表)国家级核心杂志论文10篇。全体教师专业素质科研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增强了信心凝聚力;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动手动脑实践创新能力。

  • 标签: 科研小组 解剖 专科学生 科研能力 专业素质 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