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2015年安徽滁州市第人民医院常见分离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各类临床分离菌采用MicroScanWalkAway96PLUS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WHONET5.6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5年共分离病原菌149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70株,占24.7%;革兰阴性菌1129株,占75.3%。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分别为37.0%86.3%。葡萄球菌中未见万古霉素、达托霉素利奈唑胺耐药株。肠球菌中粪肠球菌对达托霉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均敏感,屎肠球菌中检出1株耐万古霉素,检出率为2.8%。肺炎链球菌主要来源于儿科,对青霉素均敏感。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产ESBL检出率分别为52.9%、30.8%25.0%,产ESBL株对测试药物耐药率均高于非产ESBL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均为29.4%。不动杆菌属(鲍曼不动杆菌占85.5%)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63.0%64.5%。结论2015年该院分离革兰阴性杆菌耐药严重,尤其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检出率较高,应引起重视。

  • 标签: 细菌耐药性 超广谱13内酰胺酶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
  • 简介:目的了解齐齐哈尔市第医院临床分离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动化仪器对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该院临床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采用CLSI2014年版标准判断药敏结果及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收集临床分离菌516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450株,占28.1%,革兰阴性菌3712株,占71.9%。葡萄球菌属中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36.5%(255/698)81.4%(180/221),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率较低,其中检出1株对万古霉素耐药屎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细菌奇异变形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株平均检出率分别为39.9%(298/747)、26.1%(294/1127)15.6%(12/77),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阿米卡星耐药率相对较低。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与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分别为36.6%(163/445)1.8%(13/715)。结论细菌耐药性仍对临床构成严重威胁,应引起高度重视,临床微生物室应继续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为临床提供更好数据支持。

  • 标签: 抗菌药物 细菌耐药性监测 药物敏感性
  • 简介:目的了解安徽医科大学第附属医院2015年临床分离菌分布耐药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自动化仪器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2015年该院临床分离菌共5524株,其中革兰阴性细菌3882株,革兰阳性细菌1642株,分别占临床分离菌70.3%29.7%。葡萄球菌属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分别为57.6%83.0%。葡萄球菌属中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不敏感株。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屎肠球菌检出率分别为46.1%46.8%,并两者均发现万古霉素利奈唑胺不敏感株。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奇异变形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株检出率分别为62.0%,32.2%18.8%。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保持较高敏感性,对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均低于22%。结论该院细菌耐药性仍对临床抗菌治疗构成严重威胁,应加强耐药性监测并合理规范抗生素使用。

  • 标签: 细菌耐药性监测 药敏试验 多重耐药菌
  • 简介:目的了解近7年间重庆医院肠道外分离气单胞菌对临床常用药物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6年住院患者肠道外分离非重复气单胞菌株临床分布特征并对14种抗菌药物体外药敏结果进行判读,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10|2016年共分离肠道外非重复气单胞菌230株,以嗜水气单胞菌最为常见,占83.0%,其次为维氏气单胞温和生物变种,占14.8%。主要分离自伤口分泌物,其次为胆汁尿液。气单胞菌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唑耐药最为严重,耐药率为46.8%,其次为头孢曲松(37.0%)和头孢呋辛(28.8%),对氨曲南、头孢吡肟、环丙沙星耐药率在10%以上。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以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低于10%。其中,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4.0%,对美罗培南耐药率为1.7%。除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外,嗜水气单胞菌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高于维氏气单胞温和生物变种。尚未发现维氏气单胞温和生物变种对美罗培南耐药菌株。结论该院临床分离气单胞菌肠道外感染以嗜水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温和生物变种为主。气单胞菌科不同菌种对抗生素耐药率有差别。由于气单胞菌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唑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较为严重,临床应慎重使用。

  • 标签: 气单胞菌 耐药性 头孢曲松 甲氧苄啶-磺胺甲唑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 简介:目的探讨多重耐药(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及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30d预后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医院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49例,以同时期敏感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29例作为对照,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将78例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按血培养标本采集后30d内预后分为存活组(38例)非存活组(40例),应用上述方法分析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30d预后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包括:感染前应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应用2类以上抗菌药物、接受机械通气、留置鼻胃管、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人住1CU;再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住ICU(OR=7.118)、感染前应用2类以上抗菌药物(OR=8.073)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独立危险因素。预后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30d预后危险因素包括:人住ICU、机械通气、血培养提示M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再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M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OR=5.837)、机械通气(OR=4.926)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30d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感染前入住ICU、应用2类以上抗菌药物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独立危险因素;M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机械通气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30d预后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多重耐药 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 预后因素
  • 简介:目的分析比较两种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致性,评价新型基于银盐扩增技术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在临床中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2月28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就诊体温〉37.5℃,且具有流感样症状患者,同时采集双份鼻拭子标本。采用IMMUNOAGCartridgeFluAB试剂盒(简称AGl法)与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简称CV法)同时检测,并作PCR检测以确证。结果共检测患者91例,AGl法测定甲型流感病毒阳性7例,乙型流感病毒阳性53例;CV法测定甲型流感病毒阳性7例,其中弱阳性3例,乙型流感病毒阳性50例,其中弱阳性4例;PCR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阳性8例,乙型流感病毒阳性60例。AGl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灵敏度87.5%,特异度100%,乙型流感病毒灵敏度88.3%,特异度100%。CV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灵敏度87.5%,特异度100%,乙型流感病毒灵敏度83.3%,特异度100%。AGl法与CV法两种抗原快速检测甲型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符合率100%,乙型流感病毒阳性符合率94.3%。结论两种流感病毒快速抗原检测方法致性较好,AGl检测法可以减少针对弱阳性标本的人为判读误差,可应用于流感早期诊断。

  • 标签: 流感 快速抗原检测 免疫层析法
  • 简介:虽然现阶段世界目光都集中于美洲地区迅速扩散寨卡疫情,但专家警告,起源于非洲寨卡病毒仅是日益严重蚊媒传播疾病冰山角。目前蚊虫在非热带地区活动日益频繁,逐渐打破之前蚊媒传播疾病主要集中于热带地区固有观念。

  • 标签: 疾病构成 寨卡 传播 病毒 扩散 蚊虫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小婴儿应用夫西地酸后血清胆红素变化。方法对2012-2014年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应用夫西地酸半岁以下患儿用药前后血清胆红素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用药前后血清胆红素变化情况。结果所有138例应用夫西地酸治疗患儿,治疗后均未出现新发黄疸或原有黄疸加重情况;其中64例用药前后检测了血生化指标,治疗前后白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间接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Ibil/Tbil)比用药前下降了约8%。结论该系列应用夫西地酸患儿中未见该药对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影响。

  • 标签: 夫西地酸 胆红素 不良反应 黄疸
  • 简介:目的研究儿童流感嗜血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4-2015年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患儿临床送检标本分离出350株流感嗜血杆菌分布、产β内酰胺酶情况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头孢硝噻吩纸片法测定β内酰胺酶,按照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4年标准进行药敏检测结果判断。使用WHONET5.6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多见于婴幼儿,常见合并其他病原感染。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53.1%,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唑耐药率最高,为76.9%,对环丙沙星、头孢唑肟、氯霉素、四环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呋辛、阿奇霉素、头孢克洛、氨苄西林敏感率分别为99.1%、98.9%、95.4%、88.3%、87.7%、74.9%、65.4%、56.6%、46.0%,未检出对头孢曲松、美罗培南不敏感流感嗜血杆菌。结论儿童分离流感嗜血杆菌产β内酰胺酶阳性率很高,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主要机制,其高产酶特点使氨苄西林不能作为临床线用药。流感嗜血杆菌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唑耐药率最高,对β内酰胺类以外抗菌药物,最敏感环丙沙星,其次为氯霉素。

  • 标签: 儿童 流感嗜血杆菌 Β内酰胺酶 耐药性
  • 简介:目的评估碳青霉烯酶失活法(carbapeneminactivationmethod,CIM)试验检测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产生碳青霉烯酶能力。方法收集12l株鲍曼不动杆菌,应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菌株鉴定药敏试验,C1M检测鲍曼不动杆菌所含碳青霉烯酶,应用PCR方法检测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结果121株鲍曼不动杆菌中68株对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其中65株菌PCR显示携带OXA-23基因,66株菌CIM试验为阳性。52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均敏感,其中49株菌OXA-23阴性,52株菌CIM试验全为阴性。1株菌对亚胺培南耐药、对美罗培南敏感,CIM试验阴性,OXA-23阳性。CIM试验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4.2%98.1%。结论与PCR方法相比较CIM试验操作简便,成本小,结果易读,易于在实验室开展。应用CIM试验可以检测鲍曼不动杆菌OXA-23型碳青霉烯酶,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碳青霉烯酶失活法 OXA-23型碳青霉烯酶
  • 简介:尽管人们努力消灭麻风病,但每年全世界仍有新发麻风病例约22万例。2015年新检出210759例,发病率为10万分之3.2,仅略低于上年。2010年美国报道新增294例,其中1/3患者从未在麻风病流行地区居住或无麻风病患者接触史。部分患者因接触九带犰狳而引起感染。九带犰狳除人类以外唯动物麻风病来源,直至2014年有报道苏格兰红松鼠中发现麻风病。

  • 标签: 麻风病 犰狳 松鼠 流行地区 发病率 接触史
  • 简介:目的对山东乳山市人民医院近3年住院患者分离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耐药性及同源性进行分析,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5年住院患者送检临床标本中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分析其分布情况耐药性变化趋势。随机选取60株菌株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法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3年间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567株,检出数逐年升高,3年分别为85株、156株、326株;标本来源以呼吸科ICU为主,分别占47.4%23.8%;标本种类以痰液为主,占62.1%,其次为分泌物15.2%。药敏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均敏感,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唑、氨苄西林100%耐药,3年显示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曲松、甲氧苄啶-磺胺甲唑耐药率有显著升高,对庆大霉素耐药率显著下降。选取60株鲍曼不动杆菌根据PFGE图谱可分为4型,A型为主要流行株。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其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且存在克隆播散。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临床分布 耐药性 同源性
  • 简介: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CR)在细菌真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快速诊断中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37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留存脑脊液进行DNA提取,采用细菌真菌通用引物扩增病原体DNA并进行序列测定,对比同期脑脊液培养方法与PCR方法检测结果。结果137份脑脊液标本中PCR检测到细菌50株,真菌6株,脑脊液培养检测到细菌38株,真菌5株;PCR检测法灵敏度为40.9%,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38.2%,诊断效率为56.7%;传统培养法则分别为31.4%、100%、100%、34.7%、44.4%。PCR灵敏度、阴性预测值诊断效率均明显优于传统培养方法,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培养法相当,两方法鉴定菌种符合率为97.7%。结论通用引物PCR扩增法具有快速、特异、灵敏、准确特点,对细菌真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原学快速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 脑脊液 细菌 真菌 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目的分析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临床特征起病后30d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8-2015年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血流感染患者临床微生物学资料,分析30d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121例患者入组,其中MRSA血流感染检出率为17.4%(21/121)。相比较于MSSA血流感染,MRSA血流感染中年龄≥65岁老年患者更多、医院感染呼吸道感染更为常见(P值分别为0.026、0.0350.001);并且MRSA血流感染患者中复数菌感染更多接受了更多不恰当初始抗感染治疗(P值分别为0.0050.001)。患者起病后30d内死亡率为18.2%(22/121)。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示仅实体肿瘤(OR,8.932,P=0.004)感染性休克(OR,56.721,P〈0.001)患者起病后30d内死亡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实体肿瘤感染性休克,比MRSA感染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中起了更重要作用。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血流感染 死亡率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了解1999-2014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液脑脊液无菌体液中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及其毒力基因检测。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万古霉素抗菌药物对临床分离金葡菌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MRSA耐药基因mecA、mecC及其毒力基因PVLsasX。结果258株金葡菌中MRSA菌株占54.3%(140/258),MSSA占45.7%(118/258),血液、脑脊液胸腹水无菌体液中MRSA检出率由1999-2002年71.9%逐年下降至2011-2014年43.7%。药敏试验结果显示:MRSA对多数受试抗菌药物耐药率均高于MSSA。MSSA对受试抗菌药仍然十分敏感,细菌耐药率除青霉素外,均≤11%。β内酰胺类(除青霉素外)对MSSAMIC90值均≤1mg/L。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株。90株临床分离MRSAmecA基因阳性检出率为100%,未检测到mecC基因;sasX基因阳性检出率为46.7%,未检测到PVL基因。sasX阳性MRSAsasX阴性MRSA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磷霉素左氧氟沙星均高度耐药,但sasX阳性MRSA菌株对阿米卡星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耐药率均高于sasX阴性MRSA菌株。结论MRSA对临床多数抗菌药物耐药,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应重视和加强对金葡菌中MRSA监测。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无菌体液 抗菌药物敏感性
  • 简介: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就应对传播寨卡病毒蚊虫方法进行试验研究,包括对蚊虫进行基因修饰以及使蚊虫携带细菌以抑制蚊卵孵化。WHO表示,其专家团队已经对目前5种应对伊蚊策略进行了评估。

  • 标签: 世界卫生组织 试验研究 病毒 寨卡 传播 蚊子
  • 简介:目的研究细菌性感染患者血液中降钙素原(PCT)、人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HNL)中性粒细胞CD64(CD64)表达水平,为临床细菌性感染早期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7年5月就诊治疗确诊210例感染患者,另选取80例同期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感染患者分为细菌组105例、病毒组105例,采用热景公司上转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PCTHNL、BD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测定并计算CD64百分比、制定工作曲线选取PCT、HNL及CD64截断值,从而分析比较细菌组、病毒组对照组PCT、HNL及CD64表达水平和诊断细菌性感染疾病特异度灵敏度。结果细菌组与病毒组、对照组PCT、HNL、CD64WBC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组与对照组CD64、WBC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组与对照组PCTHN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5,AUC(HNL)为0.930,AUC(CD64)为0.928,AUC(WBC)为0.729。PCT、HNLCD64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截断值分别为:〉?0.79ng/mL、〉87.43ng/mL、〉9.01%。结论细菌感染性疾病导致PCT、HNLCD64表达水平升高,PCT、HNLCD64可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其中HNL诊断价值最高。

  • 标签: 感染 降钙素原 人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 中性粒细胞CD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