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胆囊切除中得应用效果,观察其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旨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 本研究对象选择2020年1月至7月在我院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82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患者随机分为FTS组和对照组,各组41例。结果 FTS组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和输液时间均小于对照组,三个指标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快速康复 护理 外科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复合式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应用安全性。方法:研究时间 2018 年 10 月-2020 年 2 月, 收治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 120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治疗,观察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眼压水平均不同程度降低,观 察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眼压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在肺小结节(SPN)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6月170例患者191个SPN于VATS术前行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技术,并统计该技术的成功率、定位时间、并发症、VATS转开胸手术率、住院时间及所需费用、SPN平均大小及其距脏层胸膜距离、病理学检查等。结果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成功率为100%,平均定位时间为(11±4)min;平均VATS楔形切除时间和肺叶切除时间分别为(16±2)min和(95±30)min;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77±2.1)d,平均治疗费用为(44469.02±12916.63)元;定位后无症状气胸发生率为10.0%,无症状出血发生率为35.9%,无症状气胸合并出血发生率为5.9%,7例(4.1%)患者由VATS转开胸手术,2例(1.2%)发生脱落;SPN平均大小为(13.5±6.4)mm,距脏层胸膜平均距离为(11.1±9.7)mm;恶性SPN占75.9%;磨玻璃密度影(GGO)的恶性率比实性结节大。结论CT引导下hook-wire术前定位降低了开胸手术比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了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治疗经济负担,对不典型SPN具有巨大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 标签: 肺小结节 HOOK-WIRE 定位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患者术后实施体位护理干预对患者非切口疼痛与腹胀的影响效果。方法:对本院在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期间共收治的78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数据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所有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体位干预护理,观察患者非切口疼痛、腹胀的发生情况。结果:轻度腹胀12例,中度腹胀6例,重度腹胀2例,腹胀发生率为25.64%(20/78);背部疼痛26例,肋间痛42例,膈痛15例,颈肩痛32例,无主诉疼痛症状者29例,非切口疼痛发生率为62.82%(49/26)。结论:体位干预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术后护理中对减轻患者腹胀与非切口疼痛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促进患者肠胃功能恢复,提高围手术期护理质量。

  • 标签: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体位护理 非切口疼痛 腹胀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DCE-MRI)中容积转运常数(Ktrans)值是否能有效定量区分正常宫颈宫颈癌组织。方法:对经活检或术后病理证实的26例宫颈癌患者行DCE-MRI,比较正常宫颈宫颈癌实质区的Ktrans值。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处理,对正常宫颈宫颈癌组织之间Ktrans差异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正常子宫颈的对比剂灌注扫描Ktrans值为(0.573±0.230)/min,宫颈癌原发灶的对比剂灌注扫描Ktrans值为(1.396±0.45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trans值可有效、定量区分正常宫颈宫颈癌组织。

  • 标签: 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 容积转运常数 宫颈癌
  • 简介:目的:探讨MRI在宫颈LEEP术后切缘阳性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5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宫颈LEEP术后切缘阳性患者,经盆腔MRI扫描,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宫颈LEEP术后切缘阳性患者行子宫切除后,病理证实仍有病变残留率为27.1%。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MRI诊断的灵敏度为73.9%,特异度为87.1%,准确率为83.5%。结论:MRI诊断宫颈LEEP术后切缘阳性的准确率较高,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随访复查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宫颈环形电切术 磁共振成像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癌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分析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7月期间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48例作为此次研究的样本,随机等分为对照组(n=24)和试验组(n=24)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整体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中治疗显效、有效例数分别为14、9例,总治疗有效率为95.83%(23/24),对照组患者中治疗显效、有效例数分别为10、8例,总治疗有效率为75.00%(18/24),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在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等观察指标评价方面,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进行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在围期采取整体护理手段,对于提升患者治疗有效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输尿管镜 钬激光碎石术 输尿管结石 围手术期 护理干预 效果观察
  • 简介:目的:系统分析宫颈绒毛管状腺癌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相关特点。方法:选取宫颈绒毛管状腺癌34例,其中20例有超声检查结果,16例有CT检查结果,13例有MRI检查结果。结果:宫颈绒毛管状腺癌患者较年轻,临床症状多为阴道不规则流血,多伴有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宫颈绒毛管状腺癌超声表现为低回声或混合回声肿块,形态较规则,边界清晰,偶尔可见少许血流信号。CT上,多表现为宫颈形态改变,平扫时宫颈平均CT值比正常宫颈、鳞癌低(P〈0.05),与普通型宫颈腺癌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上,肿块平均体积比普通型腺癌、鳞癌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间质及宫旁浸润情况较普通型腺癌、鳞癌为好。结论:宫颈绒毛管状腺癌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超声、CT、MRI能提供形态学和解剖学信息,MRI可准确地判断宫颈病灶及宫旁受累情况,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从而优化治疗。

  • 标签: 宫颈绒毛管状腺癌 超声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 简介: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对宫颈癌的诊疗尤为重要,其不仅弥补了临床分期的不足,还能在后续治疗中起指导性作用。无创性影像学检查中,CT、MRI及超声已广泛应用。本文阐述这3种影像学方法从不同角度对肿瘤进行观察,总结每种方法的准确性与局限性,并对CT、MRI及超声联合应用于宫颈癌诊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超声 宫颈癌 进展
  • 简介:1资料和方法患者,女性,37岁,既往月经规则,量中等,近3个月来经期延长,量较之前明显增多,血、尿及粪常规检查正常。专科检查示: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宫体中位,大小正常,质中,无压痛,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超声检查示:子宫大小形态正常,肌层回声均匀,内膜厚6mm,宫腔内见节育器距宫底部37mm,部分位于宫颈管内,宫颈前后径35mm,宫颈管内见45mm×22mm低回声,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Dopplerflowimaging,CDFI)示其内见较丰富的条形血流信号,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为0.60。双侧卵巢未见异常。超声诊断:宫颈管内低回声,考虑为肌瘤,息肉,其他。

  • 标签: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 宫颈管 超声误诊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隆起型 DOPPLER
  • 简介:目的:探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评价宫颈癌放疗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2月—2015年11月于辽宁省肿瘤医院进行放疗的46例患者的病灶处血流分级、血流形成指数(vascularizationindex,VI)的变化。结果:放疗后46例患者宫颈均缩小,宫颈病灶处血流分级降低,VI值降低,与放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可客观评价宫颈癌放疗前后宫颈大小和血供情况,对宫颈癌放疗疗效的判定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宫颈肿瘤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 血管形成指数 放疗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在不同组织学类型宫颈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鳞癌63例、腺癌30例、腺鳞癌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的DWI资料,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比较各组ADC值的差异。分析宫颈癌ADC值与病理学参数Ki-67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63例宫颈鳞癌、30例宫颈腺癌和21例宫颈腺鳞癌患者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861±0.112)×10-3mm2/s、(0.846±0.18)×10-3mm2/s和(0.796±0.124)×10-3mm2/s,三组之间及两两比较的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66)。12例宫颈黏液型腺癌患者的平均ADC值为(1.014±0.123)×10-3mm2/s;18例非宫颈黏液腺癌患者的平均ADC值为(0.734±0.11)×10-3mm2/s,两者之间及两者与宫颈鳞癌之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14例宫颈癌患者的ADC值与病理学参数Ki-67指数仅呈弱的负相关(r=-0.232,P=0.013)。结论:DWI有助于宫颈癌部分组织学类型的诊断。

  • 标签: 宫颈癌 组织学类型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全方位手术室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 2018 年 2 月一 2019 年 3 月在 该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 120 例,按照随机数表的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60 例)和实验组(6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 室护理方法,而实验组则给予全方位手术室护理方法。观察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患 者的不良情绪及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29.48?.42)h 和住院时间(8.12?.34)d 均短于对照组(48.18 ± 12.38) 人和(13.16?.22)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全方位手术室护理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 简介:目的:评价早期宫颈癌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血管参数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预测术后辅助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2月—2011年3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以手术治疗为初治疗的早期宫颈癌患者50例,收集临床病理资料,详细记录临床分期、临床病理参数、术后治疗。结果:对比分析早期宫颈癌患者病灶血流灌注与宫颈癌预后因素的相关性,发现宫颈癌病灶血流灌注与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间质侵袭深度〉10mm有关(P<0.05)。宫颈癌患者的血管形成指数(VI)与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有关(P<0.05)。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血流信号丰富者及血流不丰富但VI>3.97者术后接受辅助治疗的比值比(OR)为12.5,95%CI:2.92~53.48。结论: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参数VI与病灶血流灌注丰富可作为预测早期宫颈癌术后是否应用辅助治疗的重要参数。

  • 标签: 宫颈肿瘤 血管生成 能量多普勒超声 血管形成指数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U)和电子阴道镜在宫颈癌早期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早期病变患者49例,均行TV-CDU和电子阴道镜检查,分析单独应用TV-CDU、电子阴道镜及两者联合应用诊断宫颈癌早期病变的正确率,并比较两种方法对宫颈早期病变诊断的一致性。结果:单独应用TV-CDU、电子阴道镜及两者联合应用诊断宫颈癌早期病变的正确率分别为77.55%(38/49)、81.63%(40/49)和91.84%(45/49)。TV-CDU和电子阴道镜对宫颈癌早期病变诊断的吻合系数κ=-0.128。结论:联合应用TV-CDU与电子阴道镜诊断宫颈癌早期病变有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宫颈癌早期病变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电子阴道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脊柱骨折内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收治的需行脊柱骨折内固定的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康复情况、神经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6个月运动、痛觉、触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有效加快行脊柱骨折内固定患者的康复进程,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 脊柱骨折内固定术 优质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患者使用压疮贴对压疮发生的影响,降低脑外科手术中压疮发生率。方法:收治脑外科手术患者 968例,均采用综合的压疮防护措施。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全部使用无边型压疮贴,观察组选择性使用无边型压疮贴。比较两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结果:应用循证护理理念,观察组根据患者体重指数使用压疮贴的压疮发生率降低。结论:在采用综合的压疮防护措施的基础上,选择性使用无边型压疮贴,不同患者使用不同类型压疮贴能降低脑外科手术中压疮发生率。

  • 标签: 压疮贴 脑外科 术中压疮防护 循证应用
  • 简介: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不断进步,成像形式从反映病变解剖结构发展到反映病变代谢及功能特征。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作为分子成像的重要组成,已在临床逐步应用,尤其广泛应用于妇科常见肿瘤宫颈癌中。大量临床应用表明,PET/CT具有更准确的临床分期能力,能更早地判断治疗疗效响应、监测复发和残留肿瘤,以更好地判断预后,较CT和MRI展示出巨大优势和前景。

  • 标签: 宫颈癌 肿瘤分期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