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的课题主要探讨90例女性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选取本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的90例行阴道分泌物检查患者,对比所有患者不同洁净度阴道分泌物病原体检测结果,以及不同年龄段阴道患病的情况。结果通过检测结果显示,阴道洁净度为Ⅳ度的患者,其白假丝酵母菌、加特纳球菌以及滴虫的检出率远高于洁净度为Ⅰ、Ⅱ、Ⅲ度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年龄≥56岁的患者其非特异性阴道炎比例远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阴道分泌物的主要病原菌为白假丝酵母菌、加特纳球菌以及滴虫,且年龄≥56岁的女性病原体感染率最高。

  • 标签: 阴道分泌物 病原菌 检查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行全科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腹部手术后疼痛患者90例,将其按照挂号顺序平均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45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采取全科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实施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均有所降低,但研究组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行全科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控制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腹部手术 术后疼痛 全科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中医进行治疗,分析不同给药途径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中医治疗的9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将患者分成ABC三组,每组30例,另选择3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西医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D。其中A组患者采用穴位贴敷给药,B组患者采用艾灸给药,C组患者采用中药热奄包外敷治疗,对比四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对比,ABC三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比D组患者显著(P<0.05)。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中医进行治疗,多种给药途径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 多途径给药 溃疡性结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到2016年3月的患者90例作为受研究对象,随机对90例患者进行分组,使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有45例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经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两组治疗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医学领域推广。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糖尿病肾病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1例ABO正反定型不一致患者的血标本进行鉴定,并探索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血清学标准方法鉴定ABO血型,并进行血浆总体A糖基转移酶(glucanotransferase,GTA)活性测定。对ABO基因7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行PCR扩增、直接测序或克隆后测序分析。结果:本例血清学鉴定为AxB亚型;血浆总体GTA活性明显下降(效价为±);ABO基因外显子1的第2位核苷酸存在T〉C错义突变。结论:ABO基因c.2T〉C突变导致翻译起始位点被跨膜结构域或茎区域中的Met替代,从而形成N端截短的GTA的表达,进而引起此例患者AxB表型。

  • 标签: ABO亚型 启始密码子 错义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ICU呼吸依赖患者撤的护理干预方式及效果。方法在本院于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一年内收治的所有ICU呼吸依赖患者当中随机选取其中的106例ICU呼吸依赖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个人意愿将这10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53例患者,观察组53例患者;对照组的53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的53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撤成功率、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从撤成功率方面来看,观察组的撤成功率为88.68%,对照组的撤成功率为67.9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护理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的基础护理、护理安全以及仪器操作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护理满意度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11%,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3.0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ICU呼吸依赖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撤成功率、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ICU呼吸机依赖患者 护理干预 护理质量 撤机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成年人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总共选取90例成年人肾小球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实行常规病理检查。判断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以及流行病学特点。结果成年人肾小球疾病中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类型中微小病变肾病、IgA肾病、膜性肾病、增殖硬化性肾炎和硬化型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占比较高。90例患者当中,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有67例,占比74.44%。其中男性患者20例,其余为女性,女性患者数量相对于男性患者有明显优势,数量差异显著,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继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23例,其中男性患者12例,男女数量比例无明显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最为普遍的肾小球疾病,同时女性患者较多。MCD与IgAN属于最常见成年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LN与HSPN属于常见继发性肾小球肾炎。

  • 标签: 成年人肾小球 疾病病理类型 流行病学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检测运用在小儿肺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细菌感染和支原体感染患儿各60例为研究对象,再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儿童55例为对照组,分别行C反应蛋白检测和血常规检测,对比分析各组的检测结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细菌感染组和支原体感染组的CRP水平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并且细菌感染组的CRP水平高于支原体感染组(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组的白细胞减少率、血小板减少率以及贫血率均高于对照组和细菌感染组(P<0.05),但是对照组和细菌感染组比较无区别(P>0.05);同时,三组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白细胞计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小儿肺炎C反应蛋白检测有助于准确判断疾病类型。

  • 标签: C反应蛋白 小儿肺炎 支原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火针和刺络放血治疗寻常型斑块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诊疗的90例寻常型斑块型银屑病患者,随机抽取40例患者使用他扎罗汀乳膏治疗,纳入参照组;余下50例患者使用火针和刺络放血治疗,纳入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各时间点PASI评分。结果参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即两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ASI评分相似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PASI评分较优于参照组,即两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他扎罗汀乳膏相比,火针和刺络放血在寻常型斑块型银屑病救治中,能够显著增强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改善PASI评分,值得推广。

  • 标签: 火针 刺络放血 寻常型斑块型银屑病 PASI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探索CRP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确诊AP患者83例,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MAP)组(63例)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20例),比较两组在不同时间点的CRP水平,建立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同时比较以120mg/L和150mg/L为阀值时CRP对SAP的诊断效率。结果两组患者CRP水平均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均以第72小时为峰值,24h、48h、72h、96h四个时间点SAP组的CRP水平均显著高于MAP组(P<0.05),第72小时CRP水平预测SAP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787。预测灵敏度48h和72h水平相当为70%,特异度第72h最高,为76.2%。CRP水平为150mg/L预测SAP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120mg/L高,分别为80%和76.2%。结论CRP水平的波动能反映AP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转归情况,尤其当患者入院后CRP>150mg/L,要注意坏死性胰腺炎可能。

  • 标签: C反应蛋白质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肾功能检查中血清胱抑素C的作用。方法择选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开展肾功能检查的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对象。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48例,作为对照组对象开展研究。观察组比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及肾功能损伤阳性检出情况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CysC、Scr、BUN水平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患者CysC阳性检出率高于Scr、BUN,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检查中血清胱抑素C的检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用于患者疗效和预后的评价之中。

  • 标签: 老年糖尿病 肾功能检查 血清胱抑素C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乳腺癌中c-Met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病理科2015年10月~2017年10月150例乳腺癌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其c-Met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以统计分析软件SPSS17.0对其与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淋巴结是否转移、TNM分期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价。结果c-Met阳性表达及阴性表达的例数为62(41.33%)、88(58.67%)。c-Met在正常乳腺组织中为阴性表达。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TNM分期中,Ⅲ~Ⅳ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乳腺癌发生发展中c-Met不是其独立的预后因子。结论乳腺癌中的c-Met蛋白的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淋巴结出现转移后及患者具有较高的TNM分期则其表达出现增强,提示c-Met在乳腺癌的发生及侵袭、转移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乳腺癌 c-Met 表达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支气管肺炎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检测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接受的66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以及42例健康体检儿童(即为对照组)为本次研究对象,66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中有40例患儿为轻度炎症(即为一般感染组)、有26例患儿为重度炎症(即为重症感染组),比较三组儿童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检测差异。结果入院时重症感染组患儿PCT、CRP最高,且依次高于一般感染组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持续治疗72小时后重症感染组患儿PCT、CRP均明显高于一般感染组,数据差异明显,P<0.O5。结论对于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与PCT、CRP检测含量呈正相关,因此检测患儿PCT、CRP对判定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评估患儿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PCT CRP 感染 小儿支气管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系统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选取我处口腔科2015年4月~2016年9月收治的98例患者(100颗患牙),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急慢性牙髓炎/急慢性根尖周炎下颌第二恒磨牙,根尖孔发育完全。观察98例患者C形根管系统X线诊断、显微镜诊断情况,以及根管预备、充填效果。结果98例患者通过根管治疗,手术前X线片主要影像显示锥形融合根,根中30%存在条索状X线低密度区。根管显微镜下,98例下颌第二磨牙根管口,主要表现为C1、C2、C3。结论C形根管的形态比较多变,合理分类利于临床诊断、治疗。应联合X线、显微镜诊断,以此达到最佳的诊断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参照。

  • 标签: C形根管 下颌第二磨牙 临床诊断 观察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性疾病的检验指标中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0例健康体检正常者、50例病毒感染性疾病患者和50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检测其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对比其检测结果。结果三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健康组;三组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细菌感染组、健康组、病毒感染组。结论感染性疾病的检验指标中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对其的诊断价值较高,且血清降钙素原还对感染性疾病的类型有判定作用。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透析超滤功能合理维护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血液透析中心的4台血液透析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血液透析的超滤泵区别来进行分组。其中,固定容量膜式泵作为观察组,陶瓷柱塞泵作为对照组,每组2台血液透析。记录两组血液透析在使用过程中的超滤故障发生几率,并将引发血液透析超滤功能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血液透析超滤功能故障的主要原因分为密闭系统泄漏、超滤泵故障、平衡强电磁阀关闭不严以及电路控制系统故障这四种,超滤功能故障发生几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液透析的超滤功能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不可避免的故障,并且根据超滤泵的不同主要故障也有所不同。在对血液透析进行维护时,应根据不同血液透析的主要故障原因来进行针对性的维护,以确保血液透析的故障几率可以得到有效的降低。

  • 标签: 血液透析机 超滤功能 维护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无创呼吸的集束化护理。方法选取50例使用无创呼吸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予以集束化护理措施干预,对比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无创呼吸的集束化护理措施能显著的提高治疗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集束化护理 疗效
  • 简介:摘要机械通气导致的呼吸相关性肺炎(VAP)的患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逐渐增加。患VAP的病人入住ICU,住院总时长明显延长,显著增加了住院治疗费用。医务人员应严格诊断和联合治疗,尽量避免VAP的发生,取得新的进展。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研究儿科ICU呼吸相关肺炎的影响因素,总结相关有效措施,以为以后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本文主要应用了调查法、文献法等方法,主要选取了通过ICU呼吸治疗的40例的新生儿,然后观察不同影响因素对于他们病情转归的影响,然后再深入探究有效的干预措施。结果经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儿科ICU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能够明显降低或减少。结论影响儿科ICU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医护人员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儿科ICU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从而保护孩子们的健康,同时也能为以后临床研究做一定的参考。

  • 标签: VAP 影响因素 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