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为了充分发挥前处理系统的功能,使前处理系统实现自动接收样本、自动分类编号、自动分杯处理和归档管理功能。方法:编写前处理系统与实验室信息系统的实时索取双向式接口程序及样本定位监控程序,使前处理系统与实验室信.包系统有机结合.以实现样本接收和管理自动化.比较前处理系统样衣自动化接收和管理功能使用前后两种工作方式的工作效率,以对新工作方式进行评价。结果:实时索取双向式接口方式使前处理系统自动完成样衣接收和管理工作,工作流程简单,节约人力,样本差错率显著降低。结论:前处理系统与实验室信息系统间的实时索取双向式接口方式能实现样本自动接收和管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 标签: 前处理系统RSD 800A COBAS IT3000 实验室信息系统(LIS) 接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ICU呼吸依赖患者撤的护理干预方式及效果。方法在本院于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一年内收治的所有ICU呼吸依赖患者当中随机选取其中的106例ICU呼吸依赖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个人意愿将这10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53例患者,观察组53例患者;对照组的53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的53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撤成功率、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从撤成功率方面来看,观察组的撤成功率为88.68%,对照组的撤成功率为67.9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护理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的基础护理、护理安全以及仪器操作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护理满意度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11%,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3.0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ICU呼吸依赖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撤成功率、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ICU呼吸机依赖患者 护理干预 护理质量 撤机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癌放疗患者应用CBCT图像引导技术对摆位误差及其对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5例本院自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收治的肺癌放疗患者,所有患者于放疗治疗前,均实施千伏级CBCT扫描,同时与计划CT图像相对比,获取前后、左右、头脚方向的摆位误差,同时分析放疗治疗计划对摆位误差与未移床时剂量分布的影响。结果前后、左右、头脚误差分别为(-0.04±0.05)cm、(0.12±0.05)cm、(0.13±0.10)cm,通过旋转轴进行分析发现误差分别为(-0.01±0.32)0、(0.56±0.18)0、(0.04±0.30)0。其对于头脚方向来讲,其摆位误差明显大于前后与左右误差。未移床时的大体肿瘤体积剂量为原计划的89.5%、计划靶体积剂量94.7%。当治疗剂量在35-40Gy时,通过重新定位,发现肿瘤体积明显减少。结论千伏级CBCT扫描图像引导技术可有效减少肺癌放疗患者的摆位误差,有效减少计划靶区体积外的位移剂量、同时还可提高计划靶区体积剂量适形度的精准率,从而减少肿瘤计划靶区的外放范围,降低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 标签: 肺癌放疗 CBCT图像引导技术 摆位误差 剂量分布
  • 简介:目的探究在宫颈癌治疗中应用图像引导下容积旋转调强技术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随机将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我院40例宫颈癌患者分为观察组(20例,应用图像引导下容积旋转调强技术治疗)、对照组(20例,应用图像引导下固定野静态调强放疗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靶区的适形度、均匀性、平均剂量、最小剂量、最大剂量、摆位误差、照射治疗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靶区的平均剂量、最小剂量、最大剂量、摆位误差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靶区的适形度、均匀性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照射治疗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结论在宫颈癌治疗中应用图像引导下容积旋转调强技术、图像引导下固定野静态调强放疗技术治疗均能有效满足剂量要求,且容积旋转调强技术的适形度、均匀性更佳、时间缩短,更有助于保证放疗效果;图像引导(CBCT)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宫颈癌治疗中的摆位误差,提高治疗精准度。

  • 标签: 宫颈癌 容积旋转调强技术 图像引导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透析超滤功能合理维护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血液透析中心的4台血液透析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血液透析的超滤泵区别来进行分组。其中,固定容量膜式泵作为观察组,陶瓷柱塞泵作为对照组,每组2台血液透析。记录两组血液透析在使用过程中的超滤故障发生几率,并将引发血液透析超滤功能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血液透析超滤功能故障的主要原因分为密闭系统泄漏、超滤泵故障、平衡强电磁阀关闭不严以及电路控制系统故障这四种,超滤功能故障发生几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液透析的超滤功能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不可避免的故障,并且根据超滤泵的不同主要故障也有所不同。在对血液透析进行维护时,应根据不同血液透析的主要故障原因来进行针对性的维护,以确保血液透析的故障几率可以得到有效的降低。

  • 标签: 血液透析机 超滤功能 维护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无创呼吸的集束化护理。方法选取50例使用无创呼吸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予以集束化护理措施干预,对比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无创呼吸的集束化护理措施能显著的提高治疗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集束化护理 疗效
  • 简介:摘要机械通气导致的呼吸相关性肺炎(VAP)的患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逐渐增加。患VAP的病人入住ICU,住院总时长明显延长,显著增加了住院治疗费用。医务人员应严格诊断和联合治疗,尽量避免VAP的发生,取得新的进展。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研究儿科ICU呼吸相关肺炎的影响因素,总结相关有效措施,以为以后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本文主要应用了调查法、文献法等方法,主要选取了通过ICU呼吸治疗的40例的新生儿,然后观察不同影响因素对于他们病情转归的影响,然后再深入探究有效的干预措施。结果经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儿科ICU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能够明显降低或减少。结论影响儿科ICU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医护人员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儿科ICU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从而保护孩子们的健康,同时也能为以后临床研究做一定的参考。

  • 标签: VAP 影响因素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管路的消毒及更换频率对预防呼吸相关性肺炎 (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ICU)内收入的 56例患者,时间: 2016年 11月至 2019年 3月,将其按照随机抽样的方式分为 2组(比对组、研究组),每组收入 28例, 2组患者分别使用不同的呼吸消毒频率,比较最终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2组患者呼吸管路不同部位的病原微生物检出率、 VAP发病率相比较来说,研究组显著低于比对组, P< 0.05。结论:对于 ICU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呼吸管路 1次 /d,间隔 3d更换的消毒频率,其效果较为显著。

  • 标签: 消毒频率 呼吸机管路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呼吸捆绑式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2016年10月到2017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所有ARDS患者当中随机选取其中的120例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将这120例患者按照患者的个人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的患者各60例;对照组的60例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呼吸的治疗,观察组的60例患者采用捆绑式呼吸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呼吸的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为95%,对照组的临床疗效为83.33%,P<0.05;观察组患者的呼吸使用时间为(130.15±23.49)h,住院时间为(7.17±0.51)d,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合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33%和23.33%,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捆绑式呼吸治疗法进行ARDS的治疗,能够显著提高和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缩短患者的呼吸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呼吸机 捆绑式 ARDS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呼吸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病房120例机械通气时间>48h的患者,将其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为38.3%,观察组为13.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病死率为18.3%,观察组为6.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综合护理可有效预防呼吸相关性肺炎,降低病死率,是一种有效的综合性护理方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护理 集束化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的中医病因病及治疗方法。方法抽选我所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30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糖尿病患者经中医病分析,实施辨证分型治疗,其中显效19例,有效9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达93.3%。结论了解病因病,采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实现“标本兼治”,符合辨病与辩证相结合的原则,提高了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消渴病 病因 病机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相关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收住的126例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预防VAP的发生。结果126例患者中22例发生VAP(17.2%),其中6例死亡(27.27%)。结论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口腔护理、预防误吸和返流等综合性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呼吸相关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3月呼吸内科使用呼吸辅助呼吸的80例患者,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均采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吸取气道分泌物,送检,培养分离菌种。记录年龄、性别、上机天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创伤、手术、昏迷、使用制酸剂、留置胃管、痰培养和药敏试验等。结果28例(35%)患者发生VAP。VAP组在平均年龄、原发病中呼吸系统疾病所占比例、机械通气时间、胃黏膜保护剂使用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28例呼吸相关性肺炎患者痰培养中,革兰阴性菌占55.17%,革兰阳性菌占29.89%,真菌占14.94%。结论机械通气时间、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胃黏膜保护剂应用情况与呼吸相关肺炎的发生密切相关,为此要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防治。

  • 标签: 呼吸机相关肺炎 呼吸内科 预防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使用无创呼吸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期间采取无创呼吸治疗的老年患者98例进行研究,抽签分组,分为常规组(n=49)和综合组(n=49),对常规组施加常规护理干预,对综合组患者施加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水平。结果干预后,综合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分别为(94.27±3.96)、(77.87±6.65)、(48.25±6.98)、(7.42±0.15),均要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老年患者使用无创呼吸的综合护理效果显著,能确保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老年患者 无创呼吸机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进展。方法参照相关文献,对VAP的防御措施进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VAP是一种严重并发症,目前尚无有效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案,积极预防VAP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结论呼吸使用过程中应严重做好各种预防性措施,尽量避免引发VAP。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预防 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采取瑞舒伐他汀钙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本院诊断确诊为TIA患者78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参照组(常规治疗)与实验组(常规治疗辅助瑞舒伐他汀钙治疗)。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颈动脉斑块与血脂指标改善的优劣。结果治疗后实验组颈动脉IT、斑块面积以及血脂指标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性构成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A治疗时应用瑞舒伐他汀钙能减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降脂方面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 标签: 颈动脉斑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瑞舒伐他汀钙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慢阻肺综合评估分组各组病人的症状分析特点总结各组病人的病特点。方法将入选患者181例,根据慢阻肺综合评估分为A、B、C、D四组,通过总结各组病人症状及舌苔脉象,总结病人病特点,指导临床治疗。结果其中A组以肺气虚为主,D组以肾气不纳为主、兼有肺脾气虚及痰瘀等病理产物,B、C介于两者之间。结论慢阻肺综合评估分组各组病人有其各自明确的病特点,并根据A、C、B、D的顺序依次加重。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综合评估 病机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呼吸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120例机械通气时间>48h的患者,将其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为38.3%,观察组为13.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病死率为18.3%,观察组为6.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综合护理可有效预防呼吸相关性肺炎,降低病死率,是一种有效的综合性护理方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护理 集束化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辅助治疗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200例医院收治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采用高流量吸氧湿化仪,治疗组则采用无创呼吸。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与血气指标变化。结果①生命体征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心率以及平均静脉压等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血气指标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前各血气指标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氧分压以及血氧饱和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二氧化碳分压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辅助治疗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显著。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重症呼吸衰竭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