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肠造口术后出院的病人进行首次和随访,了解首次随访与随访出现的问题并加以分析,以达到持续改进服务质量的目的。方法:于 2018年 1月至 8月,采用电话随访的方式对 186例肠造口患者进行随访,其中首次随访病人为 175例,随访为 150例。利用电话随访电子档案记录方式,确立随访内容,制定随访流程,加强随访质量监控。 [1]结果:随访问题出现率高于首次随访问题出现率。结论:通过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整改对策,减少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肠造口 出院患者 电话随访 问题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窥镜逆行胰腺导管插管术(ERCP)插管困难患者行ERCP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期间诊治的ERCP插管困难患者中选取87例作研究对象,在其常规插管失败后,进行乳头预切开,再次尝试插管,若1h后插管操作仍未成功,则择期进行ERCP插管。结果①本组患者的总体ERCP的插管成功率是93.10%,与首次ERCP插管成功率64.37%相比较高(P<0.05);②本组患者首次ERCP插管时的并发症发生率是14.94%,与ERCP的并发症发生率3.45%相比较高(P<0.05)。结论ERCP插管困难患者行ERCP的临床效果肯定,可显著提升ERCP插管成功率,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可行性均较高,可借鉴。

  • 标签: ERCP 插管困难 二次ERCP 并发症 插管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剖宫产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根据我院收治的9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为患者提供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总结临床护理体验和结局。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的完成手术,没有出现并发症病例。使用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围手术期人性化护理服务,让产妇对护理人员的依赖感增强了,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结论围手术期在整个护理过程中都有所贯穿,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几率显著下降,临床中各种护理缺陷得到了控制,减少误差和事故,提升了手术的安全性,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二次剖宫产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在不同时间米索前列醇,对剖宫产病人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从2015年11月-2016年11月之间在我院妇产科进行剖宫产手术的病人118名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38人(术中、术后使用缩宫素);乙组40人(在甲组手术基础上,手术之后在病人直肠内放置米索前列醇);丙组40人(在甲组手术基础上,病人在手术中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比较甲、乙、丙三组病人术中、术中、术后2小时内、术后一天内出血量,发生产后出血概率。结果丙组术中、术后2小时内、术后一天内的出血量少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病人术中和术后2小时内出血量显著低于乙组(P<0.05);乙组病人术后2小时内、术后一天内出血量明显低于甲组(P<0.05)。丙组病人产后发生出血率为5.00%,明显低于甲组23.68%(P<0.05)。结论手术中给予剖宫产病人服用米索前列醇的防治出血效果强于术后放置米索前列醇和常规使用缩宫素的用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术中 术后 二次剖宫产产后出血 米索前列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尿道电切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复发情况。结果经比较可知,两组研究对象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研究对象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研究对象的术后复发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综合护理干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对于手术时间的缩短和术后复发率的降低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 手术时间 术后复发率
  • 简介:2003年7月24日在温州召开了第三届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第常务理事会。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高教司副司长田勇泉、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会长王德炳,以及卫生部科教司、国务院学位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教司、总后卫生部科训局等有关领导和常务理事80余人出席了会议。吴启迪副部长等领导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会议还安排了以下内容:学会2003年工作情况报告;中国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学制改革研究课题情况介绍;世界医学教育会议情况介绍;学会组织建设等。会议于7月26日圆满结束。

  • 标签: 全国医学教育 医学教育学会 学会理事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膀胱肿瘤电切联合即刻膀胱灌注化疗药物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安全与疗效。方法T1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30例分为两组,实验18例,患者在第一电切术后膀胱灌注化疗药物,4-6组行电切,以后常规膀胱灌注化疗。对照组12例,行TUR术后1周膀胱灌注化疗,以后常规进行膀胱灌注化疗,观察两组复发情况。结果总复发率16.7%,实验组复发率,对照组复发率。结论即刻膀胱灌注化疗及电切可降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复发率。

  • 标签: 膀胱癌二次经尿道肿瘤电切 膀胱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心内膜垫缺损术后尖瓣返流患儿的监护护理方式。方法选取心内膜垫缺损手术后出现尖瓣返流的患儿22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与特别护理组,对比两组患儿护理结局。结果特殊护理组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心内膜垫缺损术后尖瓣流患儿进行护理时需注意密切观察患儿手术后尖瓣关闭不全现象,维护患儿左心功能、监测患儿体液出入量、观察患儿肺动脉高压情况,为患儿实行低心排综合征相关护理、呼吸道护理以及感染护理。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缺损 二尖瓣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特征、内镜表现及HP感染特点。方法以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门诊就诊的80例老年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中的老年组,以同期年龄小于60岁的80例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中的非老年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内镜表现及HP感染特点。结果老年组烧心、反酸发生率低于非老年组,差异显著(p<0.05);慢性咳嗽、胸痛、支气管炎、上腹不适等非典型症状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轻度病情患者所占比例低于非老年组,而中度病情患者所占比例高于非老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HP感染率低于非老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流性食管炎患者病变程度主要为中度,临床非典型症状发生率较高,而典型症状发生率较低,发病与HP感染无关。

  • 标签: 老年反流性食管炎 幽门螺杆菌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控制措施,以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对2014—2016年3年间发生职业暴露并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的40名医务人员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职业暴露的40名医务人员中,护理人员占65.00%,是职业暴露发生的高危人群;工龄小于5年的医务人员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集中人群;清理锐器废物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操作环节。结论应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知识的培训,认真落实职业防护制度,规范操作,以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胎儿唇裂及唇腭裂维超声及三维超声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进行产前超声检查的胎儿12000例,对所有胎儿的临床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维超声和三维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维超声正确诊断胎儿11例,漏诊3例;三维超声正确诊断胎儿13例,漏诊1例。结论在临床胎儿唇裂和唇腭裂的检查中,为保证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应当将维超声检查和三维超声检查进行联合使用。

  • 标签: 唇腭裂 二维超声检查 三维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呼气末正压(PEEP)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7月~2018年2年应用呼气末正压技术(PEEP)抢救ARDS的患者60例,并重点分析了不同的PEEP范围对预后的影响。结果不同范围的PEEP抢救ARDS其病死率不同,以10~15cmH2OPEEP抢救成功率最高,病死率仅12%。结论选择适当的呼气末正压可以大大降低ARDS患者的病死率。

  • 标签: 呼气末正压值 机械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尿液PH对红细胞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50例健康人尿作为标本,与健康人血标本混合,用干化学分析仪及显微镜对红细胞数量进行统计,观察不同时间、不同PH下红细胞的数量变化情况。结果PH=5和PH=5.5时,随着时间的增加,红细胞数量明显减小,在此PH状态下,红细胞的溶解比较严重;60min与10min比较,红细胞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min与10min比较,红细胞数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120min后与10min比较,红细胞数量有极显著差异。结论尿PH较低时,容易发生红细胞溶解现象,且随着时间的增加对红细胞检验结果影响增大,容易造成血红蛋白尿和血尿混淆,不利于临床诊断,应排除干扰因素,以获取更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

  • 标签: 血尿 红细胞 尿液pH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食管流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选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胃食管流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经治疗结合护理干预后,其中显效29例,有效28例,治疗总有效率达95%;56例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护理满意度达93.3%。结论有效的临床护理,能够提高胃食管流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食管流病的误诊原因,提出建议,从而提高临床医师对于胃食管流病的认识。方法2014年至2017年被误诊的30例胃食管流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12例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6例为慢性咽炎,10例为哮喘,2例为间质性肺炎。胃食管流病表现多样,没有特异性,因此临床及其容易误诊。结论临床医师应该加强对于胃食管流病的认识,对于长期表现为胸痛、咽喉不适以及哮喘等症状的患者在诊断的时候应将胃食管流病纳入其内。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误诊 哮喘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3.0TMRI膀胱癌不同b的弥散加权成像(DWI)表现和表观弥散系数(ADC),探讨高场强MRI最佳b的选取。方法:对30例经病理证实为膀胱癌的患者进行MRI常规成像及DWI检查。梯度扩散因子b分别取700s/mm2、1000s/mm2和1500s/mm2。观察膀胱癌不同b的DWI表现,测量肿瘤信噪比(SNRC)、肿瘤对正常膀胱壁和尿液的对比信噪比(CNRCB、CNRCU)及测量不同b时肿瘤的ADC,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DWI可显示所有肿瘤病灶,呈偏高信号肿块影;随着b增加,肿瘤SNRC下降,而CNRCB、CNRCU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b增加,肿瘤平均ADC虽有减小趋势,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F=3.04,P〉0.05)。结论:当b取1500s/mm2时,在不影响病灶显示的情况下可获得较高的对比信噪比和相对准确的ADC,有助于膀胱癌的早期发现和准确分期。

  • 标签: 膀胱癌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凝血检验危急用于重症新生儿病情预测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收院诊治的重症新生儿2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凝血检验结果和凝血功能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血凝检验危急的预测价值。结果凝血检验危急类型为Fg低、APTT高、PT高,Fg低主要为新生儿呼吸窘迫、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重症肺炎、新生儿脓毒血症为主;APTT高主要以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脓毒血症为主;PT高主要以维生素K缺乏症和新生儿呼吸窘迫为主。结论重症新生儿的凝血检验危急可以用于预测新生儿病情,了解患儿病情变化情况,减低新生儿死亡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凝血功能 新生儿 危急值
  • 简介:摘要前置胎盘多发生于经产妇,而导致该病的发生主要是与吸烟、多胎、子宫内膜病变或损伤等有着直接关系1;前置胎盘在临床中一般表现为阴道出血,甚至还会导致患者休克、胎儿因缺氧而胎死宫内,这使得围产儿的死亡率居高不下。因此为确保有效改善妊娠结局,对前置胎盘患者进行正确治疗十分重要。

  • 标签: 前置胎盘剥离 高血压蛋白尿出血 尽快手术治疗 早期补肾利尿平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食管流病的中医内科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患有胃食管流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给予观察组中医内科治疗,对照组西医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和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内科治疗胃食管流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中医内科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