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俗话讲大灾之后有大疫,讲的就是异常灾情发生后,由于水源被污染,人畜引用之后就会染病,造成大规模的流行病的发生。所以,紧急条件下的疫水处置是一件尤为重要的事情。当灾情发生的时候往往情况比较紧急,实地条件也比较简陋,那么如何在这样的条件下保证人畜用水安全就成了我们眼前的课题。

  • 标签: 紧急条件 水源 应急处置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正压无针接头连接留置针在儿科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方法选用本病房使用留置针患儿200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为使用正压接头连接组,对照组为病房传统使用头皮针连接的方法。分别观察回血情况、堵管情况、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感染发生率、接头脱落情况。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o5)。结论使用正压无针接头明显减少了留置针回血、堵管现象,无接头脱落现象,延长了留置时间,降低了患儿穿刺部位感染率和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同时减少了患儿静脉穿刺次数,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大大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正压无针接头 儿科 留置针 静脉输液
  • 简介:摘要贵州地区由于特殊的喀斯特地理条件及经济问题,很多单位一直使用的是自备水源,我院就是其中之一。随着医学技术发展,医疗工作对水质要求越来越高,加强自备水源质量管理,对保证医疗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 简介:各种静脉留置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显露出它独特的优点。但如果操作不当会造成许多并发症如:导管栓塞、静脉炎、静脉微栓、输入小量空气、医护人员及病人针头刺伤,医源性感染等。在临床护理中我们应用无需针头安全接头连接静脉留置针几乎可以减少上述并发症的发生。遂从2003年6月起我们应用无针安全接头连接静脉留针。经过半年多临床观察效果较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安全接头 静脉留置针 并发症 静脉炎
  • 简介:甲型肝炎是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经口引起传染。2000年5月,某县××中学发生一起甲型肝炎的暴发流行,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暴发疫情的发现5月20日正值周末休假日,××县人民医院的值班医师接连收治4例来自××中学的甲肝病例,其中2例得到确诊,遂作出疫情报告,县卫生防疫站接到报告,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宣传、消杀、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因素的调查,结果××中学为一起重大的水源性甲型肝炎的暴发流行。二、基本发病情况1、发病情况××中学位于××镇公园××山脚,地势较高,全校共有初中3个年级22个班,学生数为1174人,其中住校生301人,教职员工82人,依据GB-甲型肝炎的诊断标准,至5月31日止共计学生发病124例,发病率为10.56%,其中住校生发病47例,占15.61%,教职员工无一发病。这次暴发流行发病急,发病人数多,发病时间从第1例5月14日至最后1例结束历时18天,整个流行过程起伏高潮明显(见表1)。

  • 标签: 甲型肝炎 暴发流行病学 水源 学生
  • 简介:摘要:肝脏疾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如化学毒物、自身免疫疾病、代谢异常等导致的肝细胞损伤性疾病。通过走访石油开采区域,发现长期接触或饮用石油化污染的水源将比普通人更易导致肝脏疾病的发生。有研究表明,石油中的有毒物质会严重影响肝脏的健康,增大肝脏疾病如病毒性肝炎以及肝癌等患病率,严重影响个体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本文主要目的是通过探索石油的开发中污水危害以及来源、石油污水与肝脏疾病的主要类型与发病关系以及肝脏疾病的预防三个方面进行讨论,从而进一步倡导与促进全民健康。

  • 标签: 石油开采 水源污染 肝脏疾病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评估生活饮用水和水源水的微生物检验结果。方法此文试验1组资料为2016年3月至2018年7月在本实验室予以微生物检验的50份水源水水样,且选取50份生活饮用水水样纳入试验2组资料,对两组都实行微生物检验,调查及统计两组总大肠菌群合格总计率、菌落总数合格总计率、耐热大肠菌群合格总计率。结果试验2组总大肠菌群合格总计率、菌落总数合格总计率、耐热大肠菌群合格总计率显著高于试验1组相关数值,P<0.05,证实组间数据统计学意义。结论生活饮用水的微生物检验结果合格情况明显高于水源水,但仍需要进一步提升生活饮用水质量。

  • 标签: 生活饮用水 水源水 微生物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当静脉输液与血压监测在同一肢体时,使用正压接头对输液并发症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08月--2018年11月在本科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留置针末端用肝素帽与输液器链接进行输液。观察组留置针末端用正压接头与输液器连接进行输液。比较两组的回血率、堵管率。结果实验组的回血率、堵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当输液与测血压在同一侧肢体时,正压接头的使用可有效减少浅静脉针使用中的回血率及堵管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使用正压接头与人工正压封管操作在静脉导管形成正压的效果。方法挑选2015年1月在我院3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的护士50例作为观察组,挑选同时间在我院3年以下临床工作经验的护士50例作为对照组,由观察组护士及对照组护士分别使用正压接头和人工正压封管操作对体外留置针进行封管,比较观察组护士及对照组护士的合格率及两种方式的合格率。结果观察组护士的封管的合格率高于对照组护士,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观察组护士及对照组护士使用正压接头进行封管的合格率高于采用人工正压封管的合格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对护士进行训练能提高其封管的合格率,使用正压接头封管的合格率比人工正压封管的合格率高,推荐临床使用正压接头对静脉导管的留置针进行封管。

  • 标签: 正压接头 人工正压封管 静脉导管 合格率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270-0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预防接种中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作探讨。方法将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5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预防接种并出现不良反应的患儿118例纳为对象,将其临床数据作详细整理后回顾性分析,再将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组为选择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选择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全身不良反应率36.4%、异常不良反应率31.4%、局部不良反应率11.9%;观察组护理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预防接种时常见全身反应、局部反应或者其他异常反应情况,需依据实际情况予以患儿针对性护理干预,以保证其病情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避免对其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 标签: 小儿预防接种 不良反应 应对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水痘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但以春季为多。水痘的传染性极强,病人是惟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接触传染,潜伏期为14~20天。该病起病较急,可有发热、头痛、咽痛、四肢酸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一般在发病后24小时出皮疹,皮疹首先发生在躯干,以后逐渐向头面部及四肢蔓延;初起时为红色针头大小的斑疹,数小时后变为丘疹,再经数小时即变成绿豆大小的水疱。水疱周围皮肤红晕,水疤内容清澈如水珠状,疱壁薄易破,经2~3天干燥结痂,痂脱落后不留疤痕。自觉有瘙痒,水疱抓破后容易继发细菌感染。整个病程约2周左右。

  • 标签: 水痘 暴发流行 带状疱疹病毒 继发细菌感染 常见传染病 接触传染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圣诞树接头与常规雾化装置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氧气雾化吸入治疗中的使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 5月~2019年12月期间入住我科的支气管哮喘患者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24例,两组患者均应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或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或短效β2 受体激动剂(SABA)进行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使用吸氧装置更换干燥湿化瓶的方式进行氧气雾化吸入,实验组将湿化瓶取下,换成圣诞树接头连接雾化器导管进行氧气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哮喘的症状、体征缓解情况以及雾化吸入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雾化治疗1天后,症状及体征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但3天后比较则无明显差异。实验组患者雾化吸入治疗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χ2=9.067,P=0.011)。结论:使用相比于常规雾化器,使用圣诞树接头改良雾化吸入装置效果更佳,治疗效果更明显并且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

  • 标签: 雾化装置 支气管哮喘 氧气雾化吸入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水痘,又称为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这一病毒属于疱疹病毒家族,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同时也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水痘的特征性症状包括皮肤上出现水疱、疹子、发热和全身不适。水痘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尤其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然而,近年来水痘的流行趋势发生了变化,可能与疫苗接种率的提高有关。水痘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较为温和的疾病,但在某些高风险人群中,如孕妇和免疫系统受损的个体,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所以,了解水痘是较为重要的,故本文对水痘的特征、预防等进行科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在对饮用水源中粪大肠菌群测定过程中,检测时间和保存方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一年中不同时间段内饮用水源样品,分别采用常温和冷藏的方式进行保存,同时采取不同的检测时间间隔对饮用水源水中粪大肠菌群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冬季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检测时间和保存方式对饮用水源水中粪大肠菌群测定结果影响不明显,(P﹥0.05);在夏季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检测时间和保存方式对饮用水源水中粪大肠菌群测定结果影响明显,(P<0.05)。结论:在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对饮用水源样本采用不同的检测时间和保存方式,会对样本中粪大肠菌群测定结果产生影响。

  • 标签: 饮用水源 检测时间 保存方式 粪大肠菌群 测定结果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