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是所有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后阶段,随着生活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逐渐进入人口老年化阶段,慢性心衰在临床日益多见。诊断是治疗的前提,本文结合临床经验,论述临床慢性心衰的诊断及药物治疗。

  • 标签: 心力衰竭,诊断,治疗
  • 简介:摘要在医院儿科中小儿肺炎为常见疾病,婴幼儿为主要发病人群。若未及时控制小儿肺炎,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心力衰竭并发症,对患儿生长发育甚至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影响和威胁。一般而言,肺炎患儿在发病时受到气体交换面积减少因素影响会出现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或酸中毒等并发症,病情严重者还会损伤心肌,进而诱发心力衰竭。为此临床高度关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为将我国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数量最大限度减少,需在正确时机予以有效治疗,同时与护理服务相配合,才能加快患儿康复进程,保障患儿生命安全,将家庭负担减少。

  • 标签: 小儿肺炎 心力衰竭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心衰已成为21世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多的病人将向社区转移,缄市居民80%以上的医疗问题应在社区解决,因此慢性心力衰竭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药物治疗心脏衰竭仍与利尿剂,硝酸盐和洋地黄作为主要用药成分,洋地黄使用率有所下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使用和醛固酮拮抗剂呈上升趋势。改善率逐渐增加,住院期间死亡率下降明显。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运动疗法对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2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运动疗法组28人,常规治疗组24人,观察患者心力衰竭的改善情况,结果经过对比效果,运动疗法组的患者心力衰竭对比常规治疗组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康复运动疗法对改善心力衰竭具有重要意义,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 标签: 心力衰竭 运动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以期为老年重症心力衰竭进行有效的急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以急诊方式入院治疗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将入组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老年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重症心力衰竭内科治疗,观察组老年患者入院后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良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老年患者的72.0%,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两组老年患者治疗后的LVEF、LVEDVI、LVSAVI及E/A等各项超声心动图指标均得到了显著改善,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老年患者治疗后以上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老年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进行急诊内科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促使患者心功能得到显著改善,效果确切。

  • 标签: 急诊内科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全科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优势。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间收治的100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50例病例,对照组采用普通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全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50例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有效患者4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50例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有效患者4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4%,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科治疗在心力衰竭治疗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优于普通的治疗方法,可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 标签: 心力衰竭,全科治疗,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危害性较大,该疾病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属于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症,相关的临床研究资料表明,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心脏疾病发病率的不断增长,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发病率也一直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该疾病的死亡率较高,患者在得不到有效治疗的前提下,将严重威胁到患者的身心健康乃至生命安全,目前,如何对慢性心力衰竭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已经成为了临床热议的焦点。

  • 标签: 慢性 心力衰竭 治疗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