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服药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随机以150例心力衰竭患者为实施家庭服药护理的观察组,给予疾病常规护理的150例心力衰竭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施家庭服药护理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家庭服药护理,保证了患者长期家庭服药的安全性、有效性。提高了患者家庭服药依从性,有效确保了患者家庭服药治疗效果。延缓了心力衰竭病情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心力衰竭 家庭服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配合药物治疗进行护理。结论

  • 标签: 心力衰竭 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钠血症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6月至2014年10月间收治的CHF患者1205例,分析心功能分级与低钠血症发生率,低钠血症程度与病死率的关系。结果低钠血症发生率为11.29%(136/1205)。Ⅱ级、Ⅲ级及Ⅳ级患者的低钠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Ⅳ级患者的低钠血症发生率最高(P<0.05或0.01)。轻度、中度及重度患者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患者的病死率最高(P<0.05或0.01)。结论CHF心功能越差,低钠血症发生率越高,而低钠血症程度越重,CHF患者病死率越高,临床诊治过程中应高度重视低钠血症的发现及纠正。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低钠血症 心功能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西药进行治疗,实验组采取中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00%,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00%,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中药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中药 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205-01
  • 简介:目的:对血液滤过装置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心力衰竭伴钠水潴留患者30例,均用药物治疗无效后采用血液滤过装置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呼吸困难等,进行疗效评价,及超滤前后的肌酐、尿素氮、钠钾离子以及pH值、HCO3-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患者的呼吸困难评分、肺部罗音、体重、踝关节周径、射血分数均有改变(P〈0.05),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心率、血压没明显变化,血流动力学稳定。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常规、肾功能、电解质无明显改变,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血液超滤装置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伴钠水潴留疗效明显,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滤过装置 超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心力衰竭临床特点与诱发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我院9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年龄将患者分为A组(60-69岁)、B组(70-79岁),对其临床特点及诱因进行详细分析。结果冠心病、高血压以及糖尿病是诱发老年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且冠心病、退行性瓣膜病、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等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也不断增加;感染、心肌缺血加重以及心律失常是老年心率衰竭的主要诱因。结论需加强老年患者高血压、冠心病并及糖尿病治疗,防止出现感染、心肌缺血加重以及心律失常现象,这是是降低老年心力衰竭发生率的重要内容。

  • 标签: 老年 心力衰竭 临床特点 诱因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065-0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活素对急性心力衰竭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搜集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急性心力衰竭76例,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两组。38例入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38例新活素治疗,入组实验组。观察比较两组效果。结果组间比较,实验组指标改善较好,治疗有效率高,差异显著。结论新活素对急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佳,可推广。

  • 标签: 急性心力衰竭 新活素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房颤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于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1.3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6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8.968,P<0.05)。结论使用瑞舒伐他汀药物可以有效预防心力衰竭患者出现房颤,具有安全性及有效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房颤 心力衰竭 瑞舒伐他汀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026-01
  • 简介:【目的】探讨贫血对老年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取老年慢性心衰患者106例,分为贫血组及非贫血组,比较血红蛋白水平、左室射血分数、彩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等指标,分析其相关性。电话随访24个月,分析患者因心衰住院次数、心衰分级、死亡率等指标。分析老年心衰患者贫血的发生与非贫血患者是否有差别,评价贫血对老年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老年心衰患者106例,其中贫血组47例,非贫血组59例,心功能Ⅰ级19例,心功能Ⅱ级26例,心功能Ⅲ级34例,心功能Ⅳ级27例,贫血与心衰程度具有相关性,随着心衰分级的增高,贫血发生率增高,与非贫血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贫血组内不同心功能对比,Ⅳ级心功能贫血发生率高于Ⅱ级及Ⅲ级心功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贫血组老年心衰患者死亡率及随访期内住院次数明显高于非贫血组(P〈0.05);贫血组平均住院时间长于非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心衰患者贫血的严重程度与心衰程度呈正相关,贫血增加了老年心衰患者的死亡率和心衰入院的风险。

  • 标签: 老年心衰 贫血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28例CHF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方法,研究组加用阿托伐他汀。对所有患者随访1年,对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以及6min步行试验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92.19%VS7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以及6min步行试验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治疗心功能指标以及6min步行试验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HF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他汀类药物 临床效果 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