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医院计算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使药学管理更加规范、有效,彻底改变了医院药学传统的工作模式,促进了医院药学快速发展,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 标签: 计算机 药学 医院 信息管理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计算辅助骨科手术导航系统(CAOS)在芦山地震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同颐性分析2013年4月20日至5月3日芦山地震中应用CAOS引导下手术治疗的6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男3例,女3例;年龄20~54岁,平均39.7岁。骨折按Tile分类:B型2例,C型4例。合并伤:双侧胫骨开放性骨折1例,肋骨骨折2例,股骨骨折Z例,腰椎骨折2例,髌骨、肱骨骨折各1例,皮肤挫裂伤5例。6例患者于伤后3~10d(平均6d)均在CAOS引导下行手术治疗。术后复查骨盆X线片,并根据Matta标准评定疗效。结果6例患者共置入空心钉11枚,其中骶髂螺钉6枚(S,5枚,S:l枚),耻骨支螺钉5枚(顺行2枚,逆行3枚)。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中无明显神经及血管损伤,中置入每枚螺钉的平均出血量约为20mL,中平均总出血量为110mL,中平均置入每枚螺钉的透视时间为10s,平均手术时间为110min,术后复查骨盆X线片示骨折均复位满意,根据Matta标准评定疗效:优4例.良2例。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结论CAOS引导下手术由于其微创、中出血量少、手术准确度高、中透视时间短、手术时间相对较短等特点,可有效进行严重骨盆损伤、多发伤患者的损伤控制,可早期固定骨折,是治疗地震伤骨盆骨折的一种可行、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骨盆 骨折 多处创伤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地震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椎成形治疗Kummell病的适应证,评价单侧入路经皮椎成形在Kummell病中的应用及其疗效。方法:2009年3月~2011年3月56例Kummell病患者,其中男17例,女39例,平均62.8岁。术前CT测量“真空样”改变的体积、位置;椎椎弓根轴线与椎弓根骨性穿刺点与椎“真空样”改变处连线的夹角,确定穿刺方向。术前、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采用VAS评分评价疼痛情况,应用X线片评价骨水泥以及骨折椎情况。结果:随访15—37个月,平均25.4个月,骨水泥位置良好,病变椎无再骨折,骨水泥与椎界面无透亮区。VAS评分术前7.6±0.8、术后3d2.3±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2±0.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侧经皮椎成形技术治疗Kummell病快速、安全、可靠。确定责任椎以利于适应证的选择,准确的影像学测量有利于穿刺的准确性。

  • 标签: Kummell病 椎体成形术 CT 骨水泥
  • 简介:摘要目的对椎成形应用于骨质疏松性的椎骨折治疗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骨质疏松性的椎骨折病患100例,随机均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各50例。其中治疗组进行椎成形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的Cobb角度数与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住院与下地活动的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疗后的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椎成形应用于骨质疏松性的椎骨折治疗,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成形手术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Quill线(双向倒刺可吸收线)在腹腔镜肾盂输尿管成形的可行性。方法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本院共实施39例腹腔镜肾盂输尿管成形,其中采用普通5-0可吸收线行成形缝合21例(A组),18例采用Quill线缝合(B组)。A组男12例,女9例,年龄6~18岁,平均年龄14.6岁;B组男11例,女7例。年龄7~33岁,平均16.6岁。所有患者均经B超、CTU或磁共振成像检查确诊为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结果39例腹腔镜肾盂输尿管成形手术全部顺利完成。A组手术时间(79.5±21.4)分钟。中出血量(18.5±21.2)ml;B组手术时间(60.8±13.3)分钟。中出血量(20.3±22.4)ml;中均未输血。A组肾盂成形缝合时间(22.4±3.2)分钟;B组肾盂成形缝合时间(10.4±2.6)分钟。术后住院两组均在5~7天,平均6天。随访时间1~31个月,两组病人随访B超复查均无再发狭窄病例,无缝线结石生成病例。结论Quill线在腹腔镜肾盂输尿管成形中应用能够明显缩短缝合时间,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 标签: Quill线 腹腔镜 肾盂输尿管成形术
  • 简介:目的探讨在经皮肝穿酒精消融(PEI)中单纯使用x线导向与x线联合B超导向技术(简称联合导向组)的临床使用价值,比较两者导向手段的优缺点。方法选取40例肝脏恶性肿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单纯X线组20例;联合导向组20例。均进行经皮肝穿酒精消融,术后第1天均行cT平扫了解病灶的消融药物分布情况。结果单纯x线组中目标病灶穿刺命中率低且病灶消融药物分布欠均匀,非目标区域出现消融药物概率低:联合导向组中目标病灶穿刺命中率高且病灶消融药物分布均匀,非目标区域出现消融药物概率也低。结论经皮肝穿酒精消融介入治疗中联合导向的优势明显优于单纯X线导向,建议有条件的单位尽量使用联合导向。

  • 标签: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体层摄影术 X线 导管消融术
  • 简介: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成熟,腹腔镜胰腺手术也得到进一步开展,其中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手术是目前开展例数最多,最具有腹腔镜技术优势的手术。目前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手术主要适应证为位于胰尾的良性或者低度恶性肿瘤。随着脾脏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保留脾脏功能的手术越来越受到重视。腹腔镜下保留脾脏功能的方法主要有保留脾脏血管和不保留脾脏血管的式,即Kimura法和Warshaw方法。Kimura方法技术要点是在离断胰腺后,将远端胰腺提起,由右向左分离远端胰腺和脾脏血管至脾门,分离钳夹分支血管,切除远端胰腺及肿物。Warshaw方法是在离断胰腺后,同时离断脾脏血管,连同脾脏血管一起游离远端胰腺至脾门处,分离出脾门血管后离断,保留胃短血管及胃网膜左血管,以保证脾脏血液供应。本文对两种方法的技术环节及优缺点进行论述,以其最大程度保留脾脏功能。

  • 标签: 胰腺肿瘤 腹腔镜检查 胰腺切除术 保留脾脏
  • 简介: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处理离供肾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近期利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处理心脏死亡供者离左肾结石1例,手术全程供肾置于冰盐水中,低压、低温冲洗,钬激光功率1.2~1.6J/15~20Hz,碎石时间约30min。移植肾输尿管与受体膀胱常规吻合并留置5FD-J管。结果移植肾功能恢复较顺利,术后2周拔D—J管,随访3月,彩色多普勒检查未见结石及积水征。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处理离供肾结石安全高效、近期效果好。

  • 标签: 肾结石 输尿管镜 钬激光 肾移植
  • 简介:扁桃切除是常见手术,有剥离和挤切两种,但易产生术后大出血、感染、扁桃等并发症。随着全麻技术的成熟,扁桃切除出现了低温等离子、激光、冰冻、射频等手术方式,产生严重并发症的机率已很少,但设备价格昂贵,不易普及。本次研究旨在观察单极电刀扁桃切除与传统扁桃剥离的疗效。报道如下。

  • 标签: 扁桃体切除术 疗效分析 单极电刀 扁桃体剥离术 严重并发症 手术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给予小儿鼾症患者行扁桃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58例小儿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患者例数均为29。给予对照组行腺样刮除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扁桃切除,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治疗,观察组的睡眠打鼾、呼吸不畅、鼻塞鼻堵等症状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小儿鼾症患者行扁桃切除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全面推广。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自发性玻璃体积血的病因及玻璃切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2012月12月在我院接受玻璃切除,随诊超过6个月的自发性玻璃体积血患者105例(116眼)的病因及手术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清除玻璃体积血,明确病因。其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63眼(占54.3%),老年黄斑变性8眼(占6.9%),视网膜裂孔11眼(占9.5%),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3眼(占11.2%),视网膜静脉阻塞12眼(占10.3%),视网膜静脉周围炎3眼(占2.6%),Terson综合征3眼(占2.6%),放射性视神经视网膜病变3眼(占2.6%)。术后99眼(占85.3%)视力提高,13眼(占11.2%)视力无明显变化,4眼(占3.4%)视力下降。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自发性玻璃体积血的病因多样,以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裂孔、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静脉阻塞、老年性黄斑变性居多。玻璃切除能尽早明确病因,提高视力。

  • 标签: 玻璃体切除术 自发性玻璃体积血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球囊扩张椎后凸成形手术治疗压缩性骨折的护理措施,以供临床护理工作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使用球囊扩张椎后凸成形手术治疗压缩性骨折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对比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后,患者的疼痛感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球囊扩张椎后凸成形手术治疗压缩性骨折采用综合护理的效果较好,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值得应用。

  • 标签: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手术 压缩性骨折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内口挂线主管切缝及支管拖线法治疗难治性肛瘘的疗效。方法:将100例难治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行内口挂线主管切缝及支管拖线法治疗,术后用红油膏及各半丹换药;对照组采用经典的切开挂线,术后用雷夫诺尔纱条换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一次手术治愈率及治愈患者住院时间、肛门功能评分、瘢痕面积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内口挂线主管切缝及支管拖线法治疗难治性肛瘘具有明显优势。

  • 标签: 难治性肛瘘 内口挂线主管切缝 支管拖线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在曲安奈德引导下进行玻璃切除治疗的效果和产生的并发症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我院在2011年8月~2012年12月期间,一共收治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52例(62眼),随机将这些患者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26例;对照组对患者采用玻璃切除手术治疗;试验组在曲安奈德引导下进行玻璃切除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之后的1d、7d、1个月眼压和手术之前进行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进行随访12个月,在手术之后,62眼的视网膜全部恢复正常。在手术前、后,视力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之后,试验组患者发生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患者采用在曲安奈德引导下玻璃切割,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曲安奈德 玻璃体切割术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290例孕妇的临床护理资料,总结护理方法。方法290例孕妇均给予无痛人流手术与常规护理。结果290例患者手术都非常成功,并且没有漏刮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无痛人流围期的护理分三个阶段能够保障受者的安全,幷解除了她们的后顾之忧。

  • 标签: 无痛人流术 护理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运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增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1月-2012年12月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法手术;治疗组20例,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增强,在治疗前后及随访中测量伤椎的Cobb’s角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对照组有4例患者出现内固定失败、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等现象,治疗组患者未出现此种情况,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本研究发现应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增强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可增强局部椎固定的稳定性,并有效减少副作用。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短节段固定 椎体增强术
  • 简介:目的比较腹部Ⅲ类切口采用全缝合法与传统分层缝合法关腹的效果,以指导其临床应用。方法2004年4月~2011年3月行急诊开腹手术且符合Ⅲ类切口标准的患者298例,观察组162例采用全缝合法关腹,对照组136例采用分层缝合法关腹。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及平均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10.9vs.129.7,90.8vs.115.3,P〉0.05)。观察组术后使用镇痛药物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22.2%vs.11.0%,P〈0.05),术后早期(48h内)下床活动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38.3%vs.72.1%,P〈0.01),平均拆线时间延长(15.4vs.8.4,P〈0.01)。观察组术后发生并发症21例(13.0%),对照组50例(36.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切口感染、全裂开、窦道形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切口脂肪液化、切口疝发生率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存在弥漫性腹膜炎、手术时间长,肥胖、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患者,两组术后各种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缝合能降低腹部Ⅲ类切口感染、窦道形成、全裂开的发生率,但拆线时间延长,术后疼痛感更明显,早期下床活动者减少,更适用于存在弥漫性腹膜炎、手术时间长,肥胖、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患者。

  • 标签: 缝合技术 切口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后凸成形中应用非对称性渐进分步骨水泥填充法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评价椎体高度的恢复及后凸畸形矫正的效果,评估骨水泥渗漏的影响。方法:2011年6月-2013年6月,应用椎后凸成形治疗68例骨质疏松性骨折压缩患者。将6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A组为双侧对称等量骨水泥填充组,B组为双侧非对称不等量骨水泥填充组,各34例。应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价患者疼痛缓解情况,通过影像学观测病椎的高度和后凸畸形的改变以及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统计分析总体骨水泥渗漏率。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10.6个月。非对称组视觉模拟评分从术前平均(8.01±1.77)分降至术后平均(2.93±0.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前缘、中央、后缘高度平均增加8.1mm、7.8mm、0.2mm,椎体高度前缘、中央、后缘恢复率平均为59.1%、51.9%、29.3%,椎后凸畸形矫正平均10.29。,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对称组有3例发生骨水泥渗漏,总体骨水泥渗漏率为8.82%,远小于对称组骨水泥渗漏率(20.58%)。结论:在经皮球囊扩张椎后凸成形中应用非对称性渐进分步骨水泥填充法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非对称性渐进分步骨水泥填充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