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运送标本过程中,使用标本条形码流程管理的重要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医院的收取标本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为对照组,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为实验组,对于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对于实验组采用标本条形码流程管理模式,对两组标本工作的工作效率及差错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对照组共收标本1300000件,其中差错14例,投诉发生73件,平均每次收取标本时间为25.54±2.34分钟。实验组收标本1300000件,其中差错5例,投诉发生11件,平均每次收取标本时间为12.46±1.14分钟。实验组标本收录过程中,差错问题发生率和投诉情况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平均每次收取标本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进行标本的运送过程中,使用标本条形码流程管理模式,可以较为明显的提高标本管理效率,减少差错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实现运输人员工作效率和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的有效提升,具有较为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在标本标本管理中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运送标本过程中使用标本条形码流程管理思考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比较干预措施实施前后对血液标本不合格率的影响,来探讨对不合格事件进行因素分析并实施干预措施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160例样均来自2020.10——2021.11之间,均为我院随机抽取的儿童入园体检中的儿童血液采集标本,于2021.5月实施影响因素分析干预措施,即为将2020.10至2021.4之间未实施干预措施的80例样本标记为实施前,将2021.5至2021.11之间实施了干预措施的80例样本记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血液标本的不合格结果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后血液标本的合格率更高,组间相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手术病理标本的流程优化及其管理方法。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9年12月到2021年1月我院实施标本流程管理以及没有实施标准流程管理的标本标本数量共128例,对标准流程实施前与实施后标本送检情况进行对比,主要包括名称不符、送检延迟、送检质量不合格等,对比标准流程实施前与实施后的标本问题发生率。结果 标准流程实施前,名称不符、送检延迟、送检质量不合格数量分别为4例、5例和4例,占据比例分别为3.13%、3.91%和2.34%,标本问题发生率为9.38%;标准流程实施后,名称不符、送检延迟、送检质量不合格数量分别为0例、0例和1例,占据比例分别为0.00%、0.00%和0.78%,标本问题发生率为0.78%。可以发现标准流程实施后,标本错误发生率基本上接近于0,对标本流程进行系统化以及规范化管理之后,送检工作质量得到明显提升。结论 自全面实施标准流程之后,在细节管理方面进行全面调整,手术标本送检合格率得到有效提升,因此临床上可应用该方法。

  • 标签: 手术病理标本 流程优化 工作质量 规范化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并据此提出防范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6月-2021年9月来我院体检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每例入选人员抽取2份血液标本,一份正常标本纳入对照组,另一份做溶血处理后纳入观察组,对2组血液标本行生化检验,并对比分析检验结果。结果:除了尿素(UREA)、尿酸(U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三项指标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其他各项生化检验指标与对照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血标本会严重影响大部分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范。

  • 标签: 溶血标本 生化检验 影响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发热门诊患者核算检测标本运送管理进行分析,做好实践研究。方法:通过选取医院发热门诊收治的100例患者,通过详细记录患者第一周到第十四的检测出报告时间。结果:通过对患者取样到接收时间进行研究,其中第一周到第7周时间分别为1.4h、1.2h、1.3h、1.4h、1.3h、1.2h、1.3h,整体时间一般均在1.2h以上,占用时间相对较多。第八周到第十四周整体时间呈现明显下降态势,相比之前明显好转,时间分别为1.1h、1.0h、0.9h、1.0h、1.1h、0.8h、0.9h。通过对实验室接受标本时间-出报告时间中第一周到第七周时间分别为2.2h、2.0h、2.4h、2.3h、1.6h、1.5h、1.6h。第八周到第十四周时间分别为1.7h、1.0h、2.4h、2.2h、1.7h、1.6h、1.6h。通过对患者取样到出报告时间进行分析,其中在第八到第十四周取样到出报告时间明显降低,整体情况好转。结论:在优化相关防护知识的同时,防治意外的出现。通过快速进行核酸检测结果的应用,为医生提供临床依据,缩短患者的发热门诊时间,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发热门诊 核酸检测 标本运送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方法 :选取 2017 年 1 2月至 2018 年 1 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检验的 225例临床标本,将其定义为研究组,并选取 2016 年 11 月至 2017 年 11 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检验的 225例临床标本,将其定义为对照组;全部入选的临床标本均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临床检验工作人员开展微生物检验工作,对全部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两组临床标本的微生物检验均完成后显示,研究组 225例临床标本中,共检测出 48例阳性标本,阳性检出率为 21.33%,对照组 225例临床标本中,共检测出 79例阳性标本,阳性检出率为 35.11 %,组间对比,存有明显的差异( p<0.05);且对两组临床标本中不同种类标本的阳性检出率观察对比,呼吸道标本及伤口分泌物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标本( p<0.05)。结论:在微生物检验中临床上应将检验科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及能力等提高,并对相关检验操作流程进行规范,以将标本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提高,为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不同临床标本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相关预防对策。方法 选择 2018年 1月至 11月间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 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体检者进行血液样本提取并进行生化检验,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50例,观察组体检者的血液样本进行溶血处理,对照组体检者不进行溶血处理,比较两组血液样本的生化检验结果;结果 两组体检者总蛋白,葡萄糖,血清钾,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以及肌酸激酶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白蛋白,谷丙转氨酶以及尿素氮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溶血问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生化检测结果,因此临床上进行血样样本的抽取、运送以及存储时,都要运用适当的方式防止出现这种问题。

  • 标签: 生化检验 溶血 准确性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EGFR突变在 NSCLC患者胸水中的检出率及突变与 NSCL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方法 收集莆田学院附属医院2016年 5月至 2019年 11月 NSCLC患者送检的胸水 113例, ARMS PCR检测 EGFR基因状态。 结果 NSCLC胸水标本中驱动基因总突变率为 58.41%, EGFR-TKI敏感突变为 53.10%,其中 19-Del突变率为 28.32%, L858R突变率为 19.47%, T790M突变率为 3.54%。 结论 NSCLC胸水标本的 EGFR基因突变检测可以用于临床指导 NSCLC的靶向治疗。

  • 标签: 胸水 非小细胞肺癌 ARMS PCR EGFR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院内检验标本正确运送对实验前质量控制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0年12月为对照组,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3月为实验组,从实验组和对照组中选取20000例检验标本,对于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标本检验管理方法,对于实验组采用院内检验标本正确运送管理模式,对两组标本检验合格率和检验不合格率进行对比分析,结合标本二次运转数量和差错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对照组10000例标本中,检验合格率为9340(93.40%),检验不合格率为660(6.60%),标本二次运转数量为325,差错发生率为430(4.30%)。实验组10000例标本中,检验合格率为9980(99.80%),检验不合格率为20(0.20%),标本二次运转数量为25,差错发生率为14(0.14%)。实验组检验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标本二次运转量和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院内检验标准正确运送,能够实现实验前质量的有效控制,提升检验合格率的同时,减少标本的二次运转和差错发生率,具有较为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院内检验标本 正确运送 实验前质量控制 作用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品管圈在标本运送应用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签字率的具体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运送的标本3000例,其中2021年1月至3月为对照组,2021年4月至6月为实验组,每组1500例。全部采用相同的标本运送方法,对于对照组采用常规质量控制方法,对于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品管圈活动方法,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标本签字率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在本次实验中,对照组1500例标本中,签字人数453例,未签字人数1047例,总签字率为30.20%。实验组1500例标本中,签字人数1445例,未签字人数55例,总签字率为96.33%。实验组标本签字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标准运送的过程中,合理的应用品管圈,可以全面提高签字效率,纠正标本运送中的未签字问题,实现整体标本签字率的有效提升,据有较为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标本运送 应用 品管圈 签字率 提高 影响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常规标本临检前混匀静置时间对其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进行常规身体检查的体检者30例,空腹抽取30例患者的血液样本后进行抗凝处理,并对其进行血液检测,检测时间分别设置为0 s,5 s,10 s,20 s,30 s,40s。比较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等指标。结果:当静置时间不超过30s时,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等指标差异不显著,隋静置时间延长各项指标逐渐增长,各项指标偏离靶值。结论:血常规检查的静置时间会对其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当检验结果控制在30s内时对各项参数的影响不大,参数值趋于稳定,检准确性较高。

  • 标签: 血常规 静置时间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 生化标本临床检验异常的原因及检验前质量控制要点 。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生化标本临床检验的 23485 例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检验中出现检验异常的样本以及出现异常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在 23485 例生化标本中,共有 2092 例标本出现检验结果异常,占比为 8.91% ;其中标本数量少占异常标本的 32.46% ,为各项原因之首;其次是标本放置时间过长,占比为 20.94% ;标本为餐后抽血占比为 16.59% ;标本溶血占比为 12.43% ;妊娠或者月经期抽血占比 11.14% ;抗凝剂有质量问题占比 3.44% ;采血位置有误占比为 3.01% 。 结论: 导致生化标本临床检验异常的原因有多种,因此要做好检验前的质量控制工作,以保证检验结果的科学合理。

  • 标签: 生化标本 临床检验异常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溶血血标本对肝功能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方法:筛选2020年1月~12月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对象60例为样本,本组对象在肝功能生化指标检验时分别使用其溶血血标本和未溶血标本,比较不同标本检验结果差异。结果:溶血标本检验结果中的ALP、DBIL、GGT、TBIL四项指标水平均低于未溶血标本检验结果,同时溶血标本检验结果中的ALT、ALB、TP、AST四项指标水平均高于未溶血标本检验结果(P<0.05)。结论:溶血标本对健康人群肝功能检验结果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检验人员应采取有效措施规避各项影响因素,以保障检验结果准确性。

  • 标签: 溶血标本 肝功能检验 准确性